「製造」地震波 中石化在成都找氣

2020-11-30 紅星新聞網

    廣漢,綠油油的菜地裡,馬達「突突」作響,牽動著鑽杆,一下一下將衝擊鑽頭打進地裡面——這是西南地區最大規模的勘探。

    昨日,記者從中石化西南石油局了解到,從本月中下旬到明年4月,將動用上萬人,對成德綿1000平方公裡實施「地毯式」三維地震勘探,尋找地下氣田,其中重點是成都的金堂、青白江、新都、彭州四地。勘探期間,每晚至少需要放炮200餘次,以得到地震波信息——這不是地震,市民不必驚慌。

    現場

    每夜至少200炮

    300米內住家有震感

    昨日,廣漢金魚白鶴村11組,一片綠油油的菜地裡面,4名工作人員正在打井。

    中石化西南局第二物探大隊高級工程師時代,拿著一個圓錐形的鑽頭告訴成都晚報記者:「因為川西平原地下鵝卵石特別多,這個鑽頭下去可以擊碎鵝卵石,並且將碎石頭擠開。」

    據了解,每口井的深度為14米,井口僅有茶杯大,約10釐米。屆時,幾公斤的專用勘探炸藥將被放到最深處。

    時代解釋,炸藥爆破激發的地震波就是「診斷」地下油氣的依據,不同規律的地震波暴露出地下不同的「寶藏」。「要得到地下地層的清晰圖像,就要對地下同一個點進行多次激發,地下每個點至少要進行60次重複的反射,所以本次勘探就得進行4萬次放炮震動。」時代解釋,地面上的人的活動、機械幹擾,甚至颳風下雨,都會掩蓋地下反射地震波的真實信息,所以勘探不得不選擇夜深人靜時放炮。因工期時間限制,每天晚上至少要放200多炮,每次放炮間隔還不能少於3分鐘。

    在放炮點位直徑300米內,居民可能感覺到震動,而附近居民可能聽見炮聲。「為成都找氣,解成都氣緊,希望當地居民能配合、諒解。」時代說。

    「我們在每口井周圍50餘平方公裡內還埋有2000多個接收儀器,用專用電纜連接到儀器中心。當遙控起爆井中炸藥激發微弱地震波,同時利用地面儀器接收地下地層反射回來的微弱地震波,記錄在專用磁帶上,其中就包含著地下油氣信息。」時代稱,這些數據要經過後期處理和分析,才能得出地下的精細影像。

    解讀

    基於何種證據,認定地下有氣?時代告訴記者:「成都平原已經開發了幾處氣田,像平原北部的孝泉―新場―合興場大型天然氣田,南部的成都洛帶氣田,西部的馬井氣田,還有沒有開發的東部知新場構造。」

    步驟 以50餘平方公裡為單位

    時代介紹,經過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勘探,已經在成德綿地區完成了普查與詳查工作,發現了一大批與油氣有關的「異常」;而本次勘探是精查,50餘平方公裡為一個單位,地毯式地推進,採用三維地震勘探技術,探明川西天然氣資源的整體儲藏狀況。「地下有同油氣有關的異常就說明可能有搞頭,如果說普查和詳查是給地下照CT,精查就相當於做核磁共振,找出有搞頭的地方。」

    範圍 300至400平方公裡

    「這次勘探的範圍為300到400平方公裡」,時代指著專門繪製的大幅地圖介紹,「成都的勘探範圍東到華嚴寺、南到成南高速、西到花門樓、北到向家溝,成一個不規則的三角型北寬南窄。龍泉的洛帶氣田和成德交界的馬井氣田除外。」

    深度 地下4000米古河道找氣

    接著,時代又指著一張計算機列印出的剖面圖告訴記者,「川西地區的天然氣主要儲藏在兩種位置,一種是類似磨刀石的川西緻密碎屑巖的裂縫間隙,一種是深埋地下的古河道沙體。大約在地下4000米,在這些地層中尋找天然氣,是業內著名的技術難題。」

    延伸

    西南地區最大規模勘探

    據悉,這次勘探歷時數月,動用上萬人,是西南地區最大規模勘探。據悉,擔任打井工作之一的第二物探大隊,其前身是勘探出大慶油田第一口井的原東北勘探大隊。

    時代向記者介紹:「成都分隊將在本月中下旬進場,臨時指揮部將建在青白江。」根據勘探進度,本次勘探將在明年4月結束。「這些數據還需要七八個月的後期處理,大型計算機分析,然後還將結合專家分析,才能確定鑽井點進行鑽井,鑽出天然氣後,最終才能確定地下儲氣量。」

    找氣是為給成都「緩氣」

    每年冬季,成都都難逃低溫施加的天然氣「緊箍咒」。為了應對成都冬季氣緊現象,今年8月,中石化工股份公司同成都市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加強油氣供應保障、天然氣勘探開發以及油氣市場發展等達成共識。如果本次勘探能成功查明成都地下蘊藏天然氣資源具體情況,將極大緩解成都氣緊的局面。成都晚報記者 田芳 攝影 李豫龍

    連結

    中石油首次向中石化買氣

    昨日,成都晚報記者從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獲悉,日前,中石油首次向中石化普光氣田購氣,保證成都及四川天然氣需求,並且暫時停用向武漢供氣的忠武線。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黨委副書記劉彬向記者透露,11月30日 ,中國石化普光油氣田正式向中石油西南油氣田管網供氣,目前以30萬方/日的供應量供氣,並爭取在月底逐步增加到60萬方/日。據統計,此舉將為60萬居民解決用氣難問題。

    記者 張照華

相關焦點

  • 萬炮轟鳴 人造地震 中石化綿陽找氣
    萬炮轟鳴 人造地震 中石化綿陽找氣 2012-10-19 07:41:55  來源: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編輯: 周娜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成都高新地震預警系統——地震可預警,預警能救命 今天上午11:58分,吉林松原市寧江區發生4.4級地震。它不像天氣預報,預報錯了也不會有什麼社會輿論影響,但是地震預測一旦預報錯誤,鋪天蓋地的輿論壓力是難以想像的:——沒有做出預報,地震發生,社會輿論:狗屁磚家,吃屎——做出預報,地震沒有發生,社會輿論:狗屁磚家,瞎報製造恐慌,害人所以,我一直認為,從事地震研究工作的都是值得尊敬的,至少他們能頂住巨大的壓力繼續從事他們的本職工作。
  • 地震預警APP登頂App Store免費榜:電波跑贏地震波!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通過電臺廣播、手機簡訊、電視等途徑,提前61秒向成都發出預警,提前31秒向貴州省畢節市發出預警,提前10秒向宜賓市發出預警。除上述幾種途徑外,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開發的地震預警APP也是必備的手機軟體,截至發稿,地震預警APP已登頂App Store免費榜。
  • [科學時報]倪四道:與地震波賽跑
    在2009年底的國際著名地球物理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他們又發表了有關利用P波前3秒快速確定震級的算法。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短短數秒內,可以比較準確估計震級,誤差在0.5個震級範圍內。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倪四道認為:「汶川地震發生在成都以西100多公裡處,地震面波需要40秒左右才能到達成都。
  • 與地震波賽跑的AI
    對許多四川人民來說,這不是第一次經歷地震了,但與以往不同的是,震感來臨前,他們的電視上收到了地震預警彈窗成功預警本次地震的大陸地震預警網,由成都高新減災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設。地震發生時,該預警網同步向政府和應急部門、場鎮、社區、學校、電視、手機和媒體等不特定公眾同步發出地震預警信息。
  • 宜賓地震,這個系統跑贏了「地震波」!刷爆朋友圈!
    截至目前,地震已導致13人死亡,200人受傷。地震發生後,截至6月18日15時00分,共記錄到2.0級及以上餘震77次。其中5.0~5.9級地震2次,4.0~4.9級地震3次,3.0~3.9級地震14次,2.0~2.9級地震58次。最大餘震5.3級。
  • 「成都造」地震預警系統向多地預警 預估商業規模達百億
    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獲悉,由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研發、建設的地震預警系統,在九寨溝地震波抵達全國多地前已對外發布預警信息。國家「千人計劃」人才、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對記者表示,其研發的地震預警技術可靠性和響應時間均處於全球領先水平,預估地震預警未來商業化形成年均百億元的市場規模。
  • 提前10秒預警,成都高新地震預警技術成功預警長寧地震
    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位於成都高新區天府軟體園。去年5月,在成都市內,成都高新區率先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合作,在60個社區全面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佔成都高新區社區總數的80%。在本次地震中,這些「大喇叭」取得良好效果,成都高新區眾多居民都表示聽見了60秒倒計時的預警警報。
  • 無需下APP 「成都造」地震預警成小米手機系統「標配」
    地震預警是當用戶所在地在將受強震波及之前,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提前幾秒到幾十秒,以彈窗和警報聲警報告知震中、預警震級、預警時間、預估烈度等地震預警信息,為用戶避險爭取時間。今年6月17日長寧地震使得地震預警功能廣泛進入公眾視野,小米公司了解後立刻聯繫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商討內置該功能。
  • 厲害了,成都提前60秒收到地震預警!地震預警與預報有什麼區別?
    ,包括成都主城區在內的不少地方都提前發出了地震預警,並通過電視、大喇叭等多種手段提醒民眾及時避險。 2018年5月9日,在汶川地震十年和全國第十個防災減災日來臨之際,成都高新區聯合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在成都高新區60個社區啟用地震預警「大喇叭」,通過社區廣播、手機、電視等多途徑,在地震波到達前提前預警,為民眾避險爭取寶貴時間。
  • 成都地震:暫未發現人員傷亡或房屋倒塌,市民稱睡著被晃醒有點懵
    原標題:成都地震:暫未發現人員傷亡或房屋倒塌,市民稱睡著被晃醒有點懵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2月3日0時5分,四川成都青白江區發生5.1級地震,震源深度21千米,震中位於雲頂鄉和清泉鎮附近,距金堂縣城14公裡,距成都市區38公裡。
  • 深海測溫計——地震波?
    它利用地表臺站接收到震源的T波的走時變化,來探測溫度的變化。「多虧了海水中部的聲波波導,波可以在其中長距離傳播,衰減很少」,這使得較遠的臺站的有明顯的地震波波形記錄,使研究成為可能。地震波在海底的固液界面處轉換成海洋聲波,海洋聲波在海水低速層中傳播,近岸時再變成地震波最終被臺站接收。由於海水中聲波傳播速度很慢,它在地震P波和S波之後到達,故稱T波(tertiary第三)。如圖五A所示,右下角圓圈處為地震發生位置,左上角三角形處為臺站及其記錄到的地震波信息。海洋中部兩千米位置左右,可以看到淺藍色的聲波低速層。
  • 中石化地震探油致甘肅229戶房屋受損賠付254萬
    原標題:三維地震探油 229戶群眾房屋受損商報訊 (記者 吳樹權) 中石化華北分公司在慶陽市鎮原縣進行三維地震探油作業時造成229戶群眾房屋受損,其中窯洞736孔、房屋113間。昨日,記者從慶陽市新聞辦獲悉,中石化華北分公司在鎮原縣物探施工作業,是由中標的具備國家石油勘探資質的國有企業華東石油局第六物探大隊和中原石油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承擔,施工企業先後5次採用一維、二維技術開展了大範圍物探作業。2012年後季以來,勘探企業利用秋收以後農田空閒的施工黃金期,組織集中會戰,並採用了更為先進的三維地震勘探技術。
  • 大清早感受到了地震S波
    娘倆就這麼看著各種晃,兒子說:「不會是地震吧?」他抱著我的胳膊,我安慰他:「不是,不怕!」心裡想的:「莫非真的是地震了?要不要拉著兒子往樓下跑?問題是六樓跑到一樓,來的及嗎?」轉念又一想,北京不在地震帶上啊,不應該是地震啊!晃的時候,還想起來以前單位組織安全教育的時候,地震模擬,感覺很像啊!算了,不跑了,振動很明顯,也不是特別厲害,等著吧。。。
  • 「跑贏地震波」一年後,災害預警博士王暾在做什麼?
    人能跑贏地震波嗎? 2019年6月17日,四川長寧發生6.0級地震。當時震中附近多地民眾在感受到震感前,便通過電視、手機、社區大喇叭等收到了預警提示。 這次地震成功提前10秒向宜賓發出預警,而距離震中300餘公裡的成都提前61秒收到了預警。
  • 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34秒讓成都市民收到北川4.6級地震,百度人工...
    10月21日12時04分,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發生4.6級地震,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建成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成功預警該地震,給綿陽市提前13秒預警,給成都市提前34秒預警。初步統計表明,成都市、綿陽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德陽市、廣元市等市(州)應用了地震預警並達到觸發條件的學校、社區、場鎮提前發出預警。
  • 宜賓地震,重慶提前44秒成都提前61秒得到警報
    17日深夜,慢新聞記者從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建立的大陸地震預警網提前44秒向重慶預警地震波,提前61秒向成都預警,而距離震中最近的宜賓市區,則獲得了提前10秒的預警時間。而在之後的餘震時,各城市都收到了提前預警。
  • 成都地震預警技術出口海地 預警信息快于震波(圖)
    成都地震預警技術出口海地 跑得比震波快  成都地震預警技術出口海地 跑得比震波快10-20秒  ●距離震源50公裡內的地區,震前10秒收到預警信息  ●距離震源90-100公裡內的地區,震前20多秒收到預警信息  在距離震源50公裡內的地區,能在震前10
  • 成都不屬於任何地震帶
    據四川省地震局預報研究所所長程萬正介紹,我國地震最多的是臺灣省,依次為西藏、新疆、雲南和四川,「四川處在中國南北地震帶中段,地震頻率很高」。不少市民擔心現在四川是否進入了地震的高發時期,但省地震局專家通過統計認為,這兩年四川並不算地震頻發時期。  據省地震局相關人士介紹,成都不屬於任何地震帶和地震區,成都本身基本上不會發生地震。而大成都地區每年都有地震,主要集中在龍泉、金堂等地方。因為龍泉山脈是地殼積壓形成的,所以每年有地殼運動時候都會有輕微的地震。
  • 解讀| 四川長寧地震,成都提前 61 秒預警,怎麼做到的?
    以上是地震預警在減少傷亡方面的相關研究數據——在 6 月 17 日 22 點 55 分發生的四川宜賓長寧縣 6.0 級地震中,地震預警網提前 10 秒向宜賓預警,提前 61 秒向成都預警,為震區群眾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並且在微博等渠道獲得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