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內多家公司推出MALDI-TOF質譜新品,且無一例外,全部瞄準臨床微生物鑑定市場。一時間,MALDI-TOF質譜成為業界的話題中心,被認為將可能成為首個由中國企業掌握領先核心技術並引領技術發展的質譜儀品類。
今年上半年,國內MALDI-TOF質譜市場上依舊聲勢不減:新產品繼續接連發布,不時有新玩家入場;一線城市大型三甲醫院採購增多,市場開始變現;巨頭降價,價格戰開打。
新玩家接連登場,多款新品同場亮相
今年4月份在上海舉行的CMEF2018春季展會上,一共有3家公司展出MALDI-TOF質譜新品,分別為珠海迪爾、珠海美華和達安基因子公司達瑞生物。選在CMEF發布新品,也說明了這幾家企業的IVD屬性。珠海迪爾、珠海美華均立足於微生物領域,推出MALDI-TOF質譜毫無疑問是面向臨床微生物市場;達安基因則是獨家引進了Agena的MassARRAY平臺,在國內研發、生產,用以開展基因分型和突變檢測等業務。
迪爾DL SMART MS微生物快速鑑定質譜儀(左)、美華M-Discover 100 微生物快速鑑定系統(中)、達瑞生物DR MassARRAY核酸質譜(右)
除以上3家外,還有1家公司確定加入競爭,公司名字叫「浙江和譜」。筆者查閱了該公司官網,公司簡介裡這樣說,「浙江和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專注於臨床生物診斷和生物質譜產品研發、推廣與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顯然,也是鎖定臨床微生物鑑定市場。產品型號是「Microbe TOF 1610」,但未展示產品圖片。公司名字雖然陌生,但是核心團隊確是業內的熟悉面孔,復旦大學楊芃原團隊。看下圖。
至此,國內MALDI-TOF MS廠牌已達15家(包含OEM),國外4家,分別為生物梅裡埃、布魯克、島津、BD;國內11家,分別為毅新博創、江蘇天瑞、融智生物、廣州禾信、東西分析、安圖生物、上海復星、珠海迪爾、珠海美華、浙江和譜和達瑞生物。這其中,除達瑞生物外,其它14家均把臨床微生物鑑定市場作為目標市場或目標市場之一。
巨頭降價,價格戰開打
雖然MALDI-TOF MS廠商由原來的兩三家突然間增加至十幾家,但由於時間還短,目前來看尚未對原有市場格局造成大的衝擊。市場仍然被生物梅裡埃和布魯克兩家所佔據,二者的出貨量近似1:1。時間進入到2018年,市場上明顯的變化就是生物梅裡埃降價了!在去年,生物梅裡埃的VITEK MS全自動微生物質譜檢測系統普遍成單價在270-290萬元。而今年上半年,VITEK MS的中標價格普遍在190-230萬元,降價明顯。其中,河北省人民醫院採購的VITEK MS中標價格更是低至138萬元,基本上是去年的一半。
信息來源:中國政府採購網
一位國內質譜廠商市場主管認為,「價格戰已經開打了,微生物質譜說不定年內就會跌到一百萬元以內。不賣這個價就沒生意做。」 生物梅裡埃為何突然降價?是預見到激烈市場競爭後的主動出擊?亦或是被國產廠商捲入價格戰戰團?從結果來看,前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生物梅裡埃採取降價策略的時間節點很妙,2018年開始,中國微生物質譜市場採購量開始大幅增加,採購單位以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和各地疾控中心為主。有消息說,目前上海地區幾乎所有三甲醫院均採購完畢,上海的市場基本飽和。無論是否有意為之,生物梅裡埃趕在白熱化競爭到來前,進一步搶佔了市場。
國產的機會大嗎?
中國市場的MALDI-TOF MS的總量已超過600臺,要知道這一數字在一兩年前還是100-200臺,可見增長之迅猛。而在全球,MALDI-TOF MS的市場總量超過4000臺。考慮到中國社會的醫療改革和醫院數量,中國市場仍有巨大潛力。那麼,國產的微生物質譜機會大嗎?
現實的情況是,國產廠商加在一起真正賣出的數量還是個位數,市場份額暫可忽略。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國產起步晚,早期技術壁壘高是一方面,但2017年之後,這個問題不存在了。這其中涉及我國由來已久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以及複雜的智慧財產權糾紛,總的結果是,微生物質譜的核心技術、圖紙在業內已經是半公開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一下子冒出來這麼多家品牌的原因。
在此,筆者更想探討的是國產歧視的問題。以浙江省某疾控中心標訊為例。
真如上面標訊所說的「國內產品性能參數無法完全滿足用戶的所有需求」嗎?筆者曾向某家國內生產MALDI-TOF MS較早的企業求證,該企業回復,他們的產品完全滿足以上性能參數要求,包括對菌種資料庫的要求,而且國內其他企業產品也多能滿足。事實上微生物質譜對參數要求並不高,關鍵還是在於用戶的購買心理。能讓生物梅裡埃降價來迎接競爭,可見國產MALDI-TOF MS的技術是沒問題的,只是儀器穩定性還需市場驗證。這就需要國內用戶多一些信任和支持。在中美貿易戰及中興事件的影響下,掌握核心技術顯得尤為關鍵,從這點來看,國產MALDI-TOF MS所取得的成績值得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