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尾忠則的《海海人生》:一位瘋狂藝術家和他的天才朋友圈

2021-01-12 澎湃新聞

編者按:

1960年代到1980年代是日本文化領域最風起雲湧的時代,躊躇滿志的藝術青年橫尾忠則選擇來到東京闖蕩,卻接二連三地面臨各式各樣的困難,受重傷、打客戶、辭工作、新創辦的公司最後也解散……貧困的日子讓人喘不過氣,但為了撫養孩子,橫尾仍然要苦苦奮鬥。

《海海人生——橫尾忠則自傳》[日]橫尾忠則 著、鄭衍偉 譯;理想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海海人生——橫尾忠則自傳》記錄了日本國寶級設計大師橫尾忠則從1960年到1984年期間的人生故事,從23歲第一次來到東京「北漂」到80年代初決心放棄設計做一名畫家,他用文字記錄了自我風格逐漸形成的過程。

然而,這不是一本講述小人物成功的勵志小說,也不是一部啟迪人生的「心靈雞湯」,橫尾忠則天生就是一個狂放不羈的藝術家,那些挫敗和落魄只是成名道路上偶爾路過的「風景」,他的人生就如同他的作品絢爛、迷幻和神秘,是註定譁眾取寵的。

在他活躍的年代,他先後結識了細江英公、寺山修司、和田成、筱山紀信、三島由紀夫、安迪·沃霍爾、約翰·列儂與大野洋子等人,與細野晴臣一起製作唱片,在大島渚導演作品《新宿小偷日記》中擔任主演。他的作品跨越設計、音樂、電影、戲劇等諸多領域,在東京先鋒文化圈嶄露頭角,獲得關注。

那是個前衛的年代,是自由且躁動的年代,橫尾忠則邂逅了一個個與他一樣才華橫溢的天才創作者,他們相遇迸發的才情匯聚成了那個時代不可複製的故事。

經出版社授權,本文摘選《海海人生》一書中的精彩片段,且文中小標題由編者擬定。讓我們跟著橫尾忠則,一起穿越到那個傳說般的時代。

橫尾忠則 pengyu 圖

我所崇拜的三島由紀夫

跑來東京一轉眼五年就過去了。雖然工作委託一點都不多,可是心裡卻一直惶惶不安,總覺得一九六五年好像會遇到什麼超乎想像的遭遇。

年初第一個工作是京都勞音《東京古巴男孩·唱吧中尾美繪》(東京キューバンボーイズ歌え中尾ミエ)的海報。做完《春日八郎》之後,我的海報風格一點都沒有回歸原本路線的傾向,或許勞音事務局也是備受煎熬,他們決定把《東京古巴男孩》當成最後一個案子,中止延續四年來的海報製作委託。我雖然了解自己和勞音想法有所衝突,還是儘可能客觀視之。因為我不想做只是表面看起來漂亮的海報,所以失去這個工作並不覺得真的那麼可惜。只不過又給當初引薦我的一光先生帶去麻煩了。

接續上一年《Design》雜誌的插畫委託,我又在同一個雜誌與和田誠共同發表一個名為《歐洲觀光海報集》的合作企劃。我和他曾經一度在東芝的薄膜唱片(sonosheet)工作案中一起合作過,這次想要做一個實驗性的嘗試,在單張畫面中彼此以連歌的方式來加筆繪圖。這種做法類似於超現實主義者嘗試過的自動書寫,可是我們並不藉助潛意識。我們認為就像是披頭四集體創作音樂那樣,一張插畫有許多插畫家一起畫一點也不奇怪。在這樣的思考基礎上,我將過去和宇野亞喜良一起做《海之少女》的工作模式又向前推進一步。

一件工作結束之後,在下個工作出現之前我總是照老樣子消磨時間。所謂的設計師啦、插畫家啦,只要沒有工作上門,不過只是一種花瓶。 正當我為自己只是件裝飾品而感到困擾的時候,日本橋一間位於大樓 走道經營的小畫廊——吉田畫廊跑來提議說想要舉辦真鍋博、宇野亞喜良、我三個人的插畫系列展。

橫尾忠則的插畫作品 資料圖

過去大家都沒有想過要辦插畫家個展,這是一種嶄新的發表形式。因為這和工作畫插畫不一樣,完全沒有任何限制和條件,我想畫現實 當中不會被採用的情慾風格的圖,譬如說金髮美女在太陽、波浪和飛機的背景當中擺出誘人的姿勢,做一系列這樣的作品。此外還可以做強調超現實故事性的作品,或者是用彩色墨水畫約翰·凱奇的肖像。這批作品我非常希望能夠請到我長年崇拜又憧憬的三島由紀夫來參觀,就請認識他的高橋睦郎千萬記得幫我傳話。我拼命壓抑自己那種像是少女要和崇拜的偶像會面的悸動,待在畫廊裡牢牢盯著時鐘指針,帶著非比尋常的緊張和興奮等待三島由紀夫現身。突然間畫廊入口有人大聲說話。

「哇哈哈哈,美國女人搭配日本海軍旗啊?」 千真萬確是三島由紀夫的說話聲。我慌慌張張從畫廊裡面跑出來。三島由紀夫比我想像中矮。不知為何這件事情讓我鬆了一口氣。頭髮剃得很漂亮,讓人聯想起美國海軍水手。粗眉下方炯炯有神的眼睛看起來既像是在瞪人又像是在笑,有時候皺起眉頭看起來又像是孩子要哭的表情。他說話的時候嘴巴習慣稍微往旁邊歪。後頭部異常發達,相對顯得脖子很細。上半身可能健身鍛鍊過,看起來很結實,然而下半身卻像另一個人似的讓人覺得纖弱。正字商標的胸毛在開襟的POLO衫胸口泛光。我心想,五月才穿一件 POLO 衫不冷嗎,果然不出我所料,壯碩的手臂露在短袖之外生著許許多多雞皮疙瘩。左手打完針纏上白色繃帶看起來很可憐。洗舊的米色法蘭絨POLO衫和淡褐色的修長西裝褲像是緊身衣那樣服服帖帖顯現腰身。手上拿著他那個招牌深黃褐色的小皮包。那個包包做成橄欖球的形狀長得有點古怪,可是似乎是他自己非常引以為傲的包包。

三島由紀夫寫說見到讓·谷克多的時候看到對方散發一股光芒,對我而言他也是這樣。「百忙之中能夠勞您大駕光臨真的很榮幸。我從很久以前開始就是三島先生的粉絲,一直深受您作品吸引。」 「喔。」 三島由紀夫回得很冷淡。

為什麼我會用這麼無聊的方式打招呼呢?如果不叫他三島先生,改叫他老師的話會比較好嗎?與其說讀他的書,改成稱讚他在《焚風小子》(からっ風野郎)這部片的演技很棒會比較好嗎?我對自己的招呼沒有獲得反應非常在意,第一印象是覺得自己再也見不到三島由紀夫了,這讓我變得非常悲傷。

三島先生似乎只對我的畫感興趣。在所有作品當中,他尤其喜歡一張風格很超現實的畫,畫面上戴著絲質禮帽和眼鏡的男子臉部中空,在巨大浪濤的背景裡有位裸女歡笑佇立,海面上有隻像貓一樣的怪物嘴巴正在噴火。由於三島先生一直用一種非常佩服的表情盯著這幅畫,我想說如果把畫送給他,對方應該會很高興吧,就這樣一邊思考假使 遭到拒絕該怎麼辦,一邊抱著祈禱上天保佑的心情跟他提議。

「耶?真的嗎?我很高興,可是這樣很不好意思。」

「不會,不會,沒關係,請收下吧。」雖然覺得好像有點在強迫推銷,可是三島先生似乎對我的提議感到非常開心。「展覽結束之後我再送去給您。」

「現在我家正在裝修,整個五月都會待在 Hotel New Japan。等我回家之後再跟你聯絡。」

橫尾忠則被應邀去三島公館吃飯 理想國 圖

過了整整一個月之後,我在家裡接到邀約。介紹三島由紀夫讓我認識的高橋睦郎和我一起前往馬込的三島公館拜訪。雜誌上洛可可風格的白色建築坐落在我的面前,我覺得自己幸運得難以置信,身體微微打戰。安設阿波羅像的庭園和三島裸身做日光浴的相片場景一模一樣。會客室面朝庭院,看起來比照片小,可是就是這裡沒錯。我心想,小說《鏡子之家》裡面出現的大概就是這樣的房子。這間房間設在階梯夾層的位置。這時候,三島先生身著雪白絲質襯衫捲起袖管,以他慣有的洪亮嗓音自二樓出現,邊喊著「呦,歡迎光臨」邊下樓。他的登場有種戲劇性,散發著電影明星那種華麗的氛圍。

他馬上引領高橋和我到他書房。書房門口漫畫的單行本密密麻麻堆 得像是小孩身高那麼高,非常引人注目。本來以為這是某種搞怪的惡作劇,可是三島先生說他真的有在讀。一走進書房,他就說:「我好好把位置空下來等著掛你的畫。」 將我的畫掛到大書桌正對面的牆上。剎那之間,房間的感覺就完全變了個樣。雖然覺得我的畫好像有點跑錯地方,可是三島先生非常滿意,反覆像是確認那般對我說: 「不錯吧,不錯吧。」 除了我的圖畫之外,書房沒有其他色彩特別鮮豔的東西,這張畫簡直就 像拼花玻璃那樣在牆上空隆挖出一個洞,看起來熠熠生輝。在氣氛凝重的書房掛上我波普風插畫,說不搭是不搭,可是對我來說沒有比這更大的光榮了。三島先生的書房收容這張圖之後,讓我感覺到我和三島先生深不可測的內在世界似乎藉由某種迴路建立起了連接。畫作的回禮, 是附帶籤名的《三島由紀夫短篇全集》和《三島由紀夫戲曲全集》兩本書。

他事先在書上寫好我的全名,讓我非常開心。書房的畫自三島先生在世時一直到現在書房主人過世,都還是掛在相同的地方。

三島先生說三樓露臺有些人想介紹給我認識,於是帶我們往上走。我是在那裡初次認識了澀澤龍彥、森茉莉,還有堂本正樹等文學家。三島先生應該不可能曉得我也很喜歡讀澀澤先生和森小姐的書這種事, 可是想到受三島先生意識吸引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像這樣聚集到三島先生身邊,就覺得我好像也成了這群人的一份子,暗自高興起來。

這間房子被設計成可以從兩間雙胞胎似的圓形房間自由通往露臺。由於三島公館位於地勢較高的地方,放眼望去可以眺望到遠方的山脈。

「那座山的上空出現過飛行的圓盤喔。」他用一種少年般的認真表情做說明,可是夫人從旁邊打岔說:「我不是跟你說過那是飛機嗎?」 讓三島沒有辦法繼續這個話題。結果他的視線指向三島公館和道路包夾的對面那棟房子二樓說:「我有用雙眼望遠鏡觀察過,那邊都是像那樣用木板把窗戶封起來喔。」

三島先生瞬間從空中的飛碟轉移到日常的話題。然而點著菸斗的澀澤先生似乎對於遠山曾經出現過飛碟這件事情意猶未盡,又再度把 視線轉移到那個方向。前一年,三島先生發表了一部名為《美麗之星》 (美しい星)的小說,描述搭飛碟來到地球的宇宙人一家的故事,應該 是對飛碟很感興趣。我記得自己還讀過他跑去加入飛碟協會參加觀測活動的報導。

我自己那時候對飛碟還沒有什麼興趣。突然間,三島先生轉向森小姐說:「吉行淳之介這個男人有那麼好嗎?」

三島先生和森小姐他們似乎回到先前彼此聊到的話題。 「他啊,從以前就長得像布裡亞利(Jean-Claude Brialy)那樣很漂亮。」

森小姐像是做夢的少女那樣出神想像。 「可是最近不是明顯老很多嗎?」三島先生還是擺出一副無趣的表情發洩不滿。原本以為三島先生會說什麼體貼的話,突然間他又變成一副嗆聲的口吻。三島先生這種變化多端的說話方式很吸引我。

當時三島由紀夫四十歲,我二十八歲。

這年三島先生拍了身兼原作、編劇、音樂、導演、主演五職的電影《憂國》。然而一直保留到隔年四月才進行首映。背後有其理由。三島先生打算在短片雲集的圖爾影展得獎之後再公開上映,可是最後只拿到第二高票。他邀親近的朋友,像澀澤龍彥、堂本正樹、高橋睦郎、我忘記了名字的本片女演員、電影製作人藤井浩明,還有我幾個人去特別試映會。我記得在黑白對比強烈的影像中,只有一段有臺詞。此外幾乎通篇都在放華格納的音樂。話雖如此,說不定我有記錯。然而切 腹場面運用豬腸的真實感顯現出三島由紀夫特有的那種復古的時代錯 置(anachronism),這和我的興趣有著巧妙的共同之處,讓我非常開心。我覺得三島先生最後一定是因為他想要拍這個場面才拍這部電影。

橫尾忠則主演大島渚執導的《新宿小偷日記》理想國 圖

陪伴三島先生一起走在路上,比任何電影明星都還要引人注目。不是他穿著打扮特別糟糕,是因為他全身上下會散發出一股性格人物的氣場。因為大家都在注意我們,和他走在一起我也跟著心情變得更好, 感覺身體仿佛漂浮起來。三島先生似乎是那種與其繞遠路挑人少的地方,寧可挑人潮洶湧的地方走的人。說不定一邊走路一邊大聲說話也是為了吸引其他人的注意。他還會特地搭地鐵,即使車廂很空他也會站在大家看得到的地方大聲說話。在餐廳之類的地方,如果其他人沒 有注意到三島由紀夫的話,他會跑去櫃檯用很大的聲音打電話說: 「餵? 我是三島由紀夫。」

他的聲音迴蕩在整家店,吸引所有顧客的視線。我意識到我自己的行為舉止也有一點像三島先生那樣非常喜歡引人注目。三島先生這種純粹質樸的孩子氣讓我難以抗拒。三島由紀夫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種思想。

細江英公為三島由紀夫拍攝的寫真集《薔薇刑》,封面設計為橫尾忠則 資料圖

在紐約遇見列儂和洋子

「萬聖節酒會你要不要來,我非常想要介紹你和某個人認識。」我接到賈斯培·瓊斯的聯絡,穿上在倫敦新買的毛氈帽、裝點著蛇皮的麂皮夾克、薔薇刺繡的天鵝絨褲、及膝長靴,還有毛皮大衣,以一身這樣的打扮出門,去他那間銀行改建的巨大工作室。許久不見的賈斯培留了鬍子,看起來簡直像另外一個人。我說: 「你簡直就像是海明威。」 賈斯培只是苦笑。現場已經有幾位客人出現,賈斯培到底是想介紹誰給我認識呢?

玄關電鈴響起,似乎又有誰到了。所有人的眼睛都盯著打開玄關大門進來的那對男女。東方女人頭戴黑色貝雷帽一身黑,瘦長男人身著輕便深灰色西裝戴眼鏡,任何人看一眼就能馬上知道是小野洋子和約翰·列儂。因為大家完全沒意料到會出現這樣的人物,工作室瞬間鴉雀無聲。

約翰、洋子和賈斯培在聊天,突然之間三人朝我走過來。一開始先介紹我。賈斯培說想要介紹人給我認識,該不會是這兩位吧,直到那個時候我都沒有想像過。我很興奮,喉嚨變得有點幹。這個世界上我最想要見的人出現在我面前,讓我不禁認為這真的是現實嗎,現場一切的一切看起來都變得很虛幻。

賈斯培精心設計晚餐座位讓我坐在約翰旁邊。我的英文程度只能夠說單字,和約翰幾個字幾個字這樣聊,可是他用英文回話我完全聽不懂。讓我驚訝的是約翰右手大拇指和日本電視經常出現的某位知名指壓按摩師一模一樣。應該是因為彈吉他彈到完全變形。單單看這隻手指就知道約翰不簡單。

賈斯培酒會結束兩三天後,我接到洋子一通出乎意料的電話,邀請我說:「要不要來我們家玩?」約翰和洋子家面對西村一條不太熱鬧的人行道,建築物一樓凹入,低於路面。

「FBI的人一天到晚都會從對面樓上的窗戶觀察說有誰來拜訪喔。」 洋子說完瞪著那扇窗,馬上把我拉進門。一進去是客廳,再裡面是臥房,這是一戶只有兩間房間的公寓。房間裡面只有最低限度的家具,讓人想像不到這是世界名人住的地方,非常樸素。房裡除了他們兩位之外,只有一個中國女秘書和一位男助理。約翰有點興奮地哼著歌,大聲說著什麼在兩間房裡走來走去。兩腳拇指從黑色襪子裡面露出來。看到約翰穿著破襪子不以為意的樣子,感覺好像可以看到他生活態度的其中一面,讓我很欣賞。

洋子和我露出奇妙的表情聊起來,約翰把路邊買的啪噠啪噠出聲的紙鳥放到房間裡面飛,吸引我們的注意。至少我是這麼覺得。洋子不知道自己和前夫生的女兒小京子現在在哪兒,覺得很擔心,我很意外才剛見面她就沒什麼距離跟我聊這些。大概這是現在她最頭痛的問題。

約翰依舊靜不下來在兩間房間走來走去。助手買來幾件法蘭絨襯衫,他剛套上一邊又脫下,同時拎起貓王的唱片《Blue Hawaii》,把我叫到臥室說用耳機「聽聽看這一段」,讓我反覆聽貓王振動喉音唱歌的段落聽好幾遍。

最後約翰和洋子鑽進被窩。讓我坐在床邊。床邊地上日本雜誌堆積如山。洋子小姐關心日本的狀況,問我說:「有位日本樂評家不太談論我們,那傢伙是什麼樣的人啊?」 我和洋子小姐聊天之後,約翰在床上像鸚鵡那樣模仿日本人彼此用日文對話的片段,用自己會的日文,像「多麼啊哩嘎多溝哉嗎洗答」(「非常感 謝」 ) , 或「哈優咿、娜摳他、娜摳他」 (「上啊! 還有空間,還有空間」),從旁發出噪音。像是小孩覺得自己受到冷落吸引母親注意那樣有點好笑。洋子和我都對 UFO 之類的超自然現象感興趣。約翰好像對UFO完全沒感覺。可是他後來發的專輯裡面有留下「最後我終於在紐約看到UFO」這樣的句子。

橫尾忠則與柴田煉三郎、約翰·列儂、大野洋子也是很好的朋友 理想國 圖

年輕的橫尾忠則和高倉健 理想國 圖

我在兩人鑽進被窩的床上和他們一起吃晚餐。他們在伸長的大腿旁邊擱塊細長的木板當餐桌,上面擺著簡樸的天然食品,我就這樣陪在旁邊用餐,感覺真的很奇怪,可是他們把我當成像家人一樣相處讓我覺得很開心。

床邊放著一臺白漆剝落的大鋼琴。約翰突然像是閃現什麼那樣彈起來,沒幾秒又停了。接著拿出拍立得來拍我。是像未來派照片那樣重複曝光的人像。我也用照相機拍約翰和洋子。他開玩笑把紙鳥放在頭上。要回家的時候「芝加哥七人幫」 的知名革命分子傑裡·魯賓來了。我有讀過他的書所以覺得和他很親近。最後,我帶上T恤、專輯,還有一大堆各式各樣籤上名字的禮物離開了。

洋子小姐又再次打電話到旅館來。「新年特別節目我們要上『戴維·弗洛斯特秀』,你要不要來?傑裡·魯賓也打算去。」

站在百老匯的電視製作公司前,我從一群知道約翰和洋子會出現的粉絲身上感受到興奮的氣氛。我打扮得和賈斯培舉辦晚會那天一樣上電視。因為我連鈴鼓都不會打,最後變成表演摺紙飛機丟向觀眾席。當我和演奏音樂的約翰和洋子待在同一個舞臺上,全身都起雞皮疙瘩。

演奏結束之後戴維·弗洛斯特單獨採訪洋子小姐。這陣子洋子小姐被部分媒體認為是迫使披頭四解散的幕後元兇,大家面對她都不懷好意。

弗洛斯特問了一個惡劣的問題:「你是和約翰·列儂結婚之後才出名的對吧?」 她反駁說:「不對,我和約翰結婚之前就已經是很有名的藝術家了。」 後臺有位來上節目的年輕音樂家本來應該會以吉他手的身份出場,可是基於導播判斷,他最後沒辦法上節目而嗚嗚哭起來。約翰和洋子溫柔安慰他說:「你還會有很多機會喔。」這讓我印象很深。

約翰將車停在玄關旁邊,走出製作公司上車相當不容易。一跳上車,粉絲就蜂擁而上把車包圍。也有女生把唱片塞進車窗硬要籤名。我在車裡看著瘋狂的粉絲,體會到披頭四的心情。約翰的車子裡面像垃圾 桶一樣什麼都有。車子將聚集的粉絲拋下,開出時代廣場。約翰剛在後臺抽過大麻又在車裡抽起來。洋子小姐雖然制止他,可是他反骨的靈魂完全忽視她的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日本國寶級設計師橫尾忠則的海海人生
    橫尾忠則,這位日本國寶級的設計師以拼貼、迷幻、波普風格為人所知,被稱為是「日本的安迪·沃霍爾」。現在一提起日本設計,很多人馬上聯想到的就是MUJI無印良品那樣的極簡風格,而橫尾的作品完完全全站在了它的背面,如果看過他的作品,一定會被那絢爛、迷幻、神秘的畫面所震撼,或是用三島由紀夫的話來說,是「讓人憤怒,也讓人畏懼」。橫尾忠則他代表著日本設計的另一支脈絡。這種獨特的風格不僅源自日本庶民階級的審美也來自對西方藝術的吸收。
  • 他吸收一切的熱情,代替我們追星暗自竊喜|橫尾忠則專訪
    他以自傳《海海人生》,回顧自己波濤洶湧般的人生,也是那個躁動年代的青春紀事,迷亂、自由、激蕩人心。中文版《海海人生》譯者鄭衍偉,引介翻譯了手塚治虫、草間彌生、三田紀房等藝術家作品,這次,理想國特邀鄭衍偉專程採訪橫尾忠則,聽聽這位85歲野生藝術家的故事。本文由Lens首發。
  • ...人生海海》北京首發,他的明星朋友們交出了你想不到的「讀後感」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孫雯4月21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在北京前門附近的網紅書店PAGEONE,舉行了新作《人生海海》的發布會。麥家和他的朋友們——董卿、高曉松、白百何、楊祐寧、何穗聊了近三個小時。
  • 年少不懂《人生海海》,讀懂已是海海人生
    本文2500字,閱讀時長5分鐘點擊右上角關注@庫小七站長,和你一起實現個人增值。轉載請聯繫站長人生似海,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更有閱讀引發的思索。1、尊嚴不等同於面子 普列姆昌德說:「對人來說,最最重要的東西是尊嚴。」
  • 薩爾瓦多·達利:瘋狂的天才就要瘋狂得無所不能
    薩爾瓦多·達利,20世紀超現實主義藝術的代表人物,他羞澀、敏感,同時又純粹,充滿熱忱,他執著,瘋狂,將內心深處的浪漫主義和關於想像的、藝術的情感釋放出來,開出絕無僅有的花朵。直至今日,達利依然是我們無法企及的超現實主義創作者,他是藝術家,是表演家,是設計師,是時尚的前沿......
  • 《人生海海》-拼了命走過卻沒有痕跡,潮落之後一定有潮起
    人生海海,日夜交替,現實生活的壓力和困難,不斷消磨著生活的意志,沒有一點點防備,人生將隨波逐流,消磨殆盡。《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當代著名小說家麥家老師沉澱八年又一力作。小說以第一人稱講述童年的所見所聞,不禁讓人聯繫到麥家老師曾經講述過的童年往事。麥家出生於浙江省富陽市大源鎮蔣家門口村,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
  • 《人生海海》- 拼了命走過卻沒有痕跡,潮落之後一定有潮起
    人生海海,日夜交替,現實生活的壓力和困難,不斷消磨著生活的意志,沒有一點點防備,人生將隨波逐流,消磨殆盡。《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當代著名小說家麥家老師沉澱八年又一力作。小說以第一人稱講述童年的所見所聞,不禁讓人聯繫到麥家老師曾經講述過的童年往事。
  • 《人生海海》:困境有什麼可怕?垃圾堆裡也能崛起人生
    在《人生海海》這本書中,「我」也經過一步步努力,從「亡命天涯」的孩子奮鬥到一個成功的企業家,開啟了自己從垃圾堆裡崛起的人生。迫於輿論的壓力,倉皇出逃「爺爺」為了不讓兒子「雌老虎」背上不雅的黑鍋,不讓一家人被當賊看,做出了一個錯誤的選擇,那就是舉報了上校。
  • 《人生海海》寫透人生的4句話,戳中成年人的痛點,想不開時看看
    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麥家前段時間看到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書《人生海海》,據說這本書讓無數人深夜痛哭,所以準備翻翻看,沒想到打開就沒停下來,一口氣看完了。當欲望與現實不匹配的時候,人就會產生不愉快的情緒,但這句話能幫我們洞悉到人生的本質:不完美,能讓我們知道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不完美的。一個窮人,他的人生不完美處就是窮。
  • 《人生海海》:人生就像大海,潮起潮落
    《人生海海》這本書描述了人性的善與惡,人性的複雜一面,讓我們一起踐行此書。《人生海海》一、人性善全村人喜歡在背後議論上校,發生在上校身上的事,成了村裡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其中人們更在意上校是否是真的「太監」,在別人眼裡太監有些古怪,他從來不出工,從來不幹農活,天天空在家裡看報紙,嗑瓜子
  • 《人生海海》:英雄主義是認識生命後熱愛生活真相
    《人生海海》是麥家八年後的第一部長篇作品。說到麥家,我們可能會會想到著名的電視連續劇《暗算》和獲獎影片《風聲》。這兩部作品是改編自麥家。我們要談談八年後賣家的作品《人生海海》。故事講述了「上校」在這個時代充滿神秘和掙扎的一生,在這個離奇的故事中隱藏著一個生命況味,他既有日常繁衍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 諜戰文學之王麥家的轉型力作:《人生海海》究竟是什麼意思?
    麥氏家族因《暗算》而獲得茅盾文學獎時,當時的我認為他是一位多麼出色的作家。懸疑的傳說可以激發我們的感官,但不能撼動我們的靈魂。畢竟,盲人阿炳的傳奇人物離我們的生活是如此的遙遠。看完《人生海海》後,我推翻了過去的幼稚觀點。這本小說源於他的原始風格,但也與過去不同。
  • 《人生海海》:人生如潮起潮落,要勇敢活出生命的意義
    一麥家《人生海海》是當代中國著名小說家麥家先生的最新長篇小說。這部小說講述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上校的傳奇人生故事。品讀上校傳奇人生那跌宕起伏的故事,我們不僅體會生活的殘酷,也能理解人性,還能夠關照現實,勇敢過好自己的人生。這篇文章我就從親情、友情、愛情三個角度來分享一下我對這部小說的淺顯解讀。
  • 讀完《人生海海》哭的不能自已:認清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它
    它的意義和大海一樣寬廣,但它總是教導人們活得好,而不是死。故事講述了一位神秘的「上校」在時代中通過奮鬥的生活,奇異的故事隱藏在人們感嘆的生活氣息中,既有日常繁衍的殘酷,也有時代帶來的善良。在這部小說中,有人看到了生命的殘酷和人性的冷酷;有人看到了父愛的偉大和血濃於水的親情;也有人看到了朋友的忠誠,超過了兄弟情誼。《人生海海》濃縮最經典10句話,讓你看清生活本質後,依舊熱愛它!
  • 麥家《人生海海》:難以抹掉的刺字傷疤,映出人性慾望的針芒
    從麥家以往作品的風格來看,《人生海海》可以說是轉型之作,因為麥家之前的作品都是諜戰小說,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英雄主義,他們是高不可攀的;《人生海海》的主人公卻更像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他更接地氣。寫《人生海海》之前,麥家其實對自己的家鄉一直有一種怨恨的情緒,這種情緒他在《人生海海》中發洩了出來,寫完《人生海海》,麥家變得釋然。太監麥家小說裡,常常是有第一視角「我」出現的,但大多是個故事的旁聽者和記錄者。
  • 眾生芸芸,海海人生
    眾生芸芸,海海人生--讀《人生海海》有感李 宏剛剛結束了麥家《人生海海》的閱讀,感受頗深,十分值得回味和讚嘆,書中鮮明的人物、清晰的脈絡、跌巖的情節、起伏的人生都給人以感動,久違的感動,我已經很久沒有為哪本書中的人物如此感動過了,就像烙在心上的印痕,
  • 麥家《人生海海》:人生的艱難不在於生存本身,而在於人性的複雜
    人生快樂哪裡找呢?信仰裡有快樂,修行中有快樂,服務裡有快樂,靜心中有快樂。《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老師的又一力作,獲得2019年度豆瓣書單中國文學小說類第一名。莫言說它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寫得仿佛是我們的朋友,高曉松盛讚說它是麥加老師跨越了自己的一座高峰,董卿說如果用一句詩來形容我讀完的感受,那就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 茅盾文學獎得主佳作《人生海海》,書中十句話,總有一句刻骨銘心
    在去年有一個作家,更新斷了八年,才終於推出他的全新作品《人生海海》。要知道,這位作家,麥家,他之前的作品,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改編後的影視作品,都是好評一片,國內外都讚譽有加。而他卻選擇沉澱八年,去打磨一部他心中想要的作品。被人們期待著的作品,一定是閃閃發光的,而等待的時間也證明了這部作品的價值和力量。
  • 麥家時隔八年又一力作:《人生海海》,莫言高度評價,董卿落淚
    就是說,這本書保留著他小說一貫的奇崛冷峻的風格。《人生海海》記述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在經歷生命種種的無奈、消磨、笑柄與罪過之後,「人生海海」不僅是一句感嘆,還意味著一種英雄主義。既有生命的殘忍,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 麥家的書《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誦,一場告別感動了所有時間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麥家對該詞的解讀又深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2019年,時隔8年,茅盾文學獎麥家帶著他的新書《人生海海》重新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