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呈味核苷酸二鈉的標準名稱談《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修訂

2021-01-15 食品夥伴網

    本報記者 黃勝錦

    GB2805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發布後,食品生產企業都陸續進行了食品標籤改版。有一家企業在對食品標籤進行改版時,一併對標籤上其他標示的內容進行了規範,按照QB/T2845-2007《呈味核苷酸二鈉》標準,將原配料中的"5'-呈味核苷酸二鈉"修改為標準名稱"呈味核苷酸二鈉".新標籤投入使用後,有一家商超對此提出異議,認為"呈味核苷酸二鈉"與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以下簡稱GB2760)規定的名稱不符,儘管企業向商超提供了QB/T2845-2007《呈味核苷酸二鈉》標準文本,說明了"呈味核苷酸二鈉"是標準名稱,但商超仍要求企業出具相關證明,企業提供了有關權威機構出具的證明後,商超表示認可,但又要求企業到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辦理備案證明,企業將相關資料提供給當地質量技術監督局後,很順利地辦理了備案證明。據了解,該企業所遇到的此類問題並非個案。

    日前,記者就呈味核苷酸二鈉的標準名稱問題採訪了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罐頭分技術委員會顧問葛雙林。

    葛雙林介紹說,食品添加劑呈味核苷酸二鈉是由5'-肌苷酸二鈉和5'鳥苷酸二鈉按照標準規定的含量比例混合而成的,與穀氨酸鈉(味精)合用有顯著的協同作用,是一種使用廣泛的增鮮劑。它的另一個名稱是5'-呈味核苷酸二鈉,這兩種名稱是同一種食品添加劑,在國際上都是通用的。

    我國從1989年首次制訂國家標準GB 10795-1989《呈味核苷酸二鈉》,1999年國家標準清理整頓時,將原國家標準轉為行業標準QB/T3798-1999《呈味核苷酸二鈉》,直至現行標準是QB/T2845-2007《呈味核苷酸二鈉》,前後20多年,先後經歷了3次制修訂,標準名稱都沒有改變,一直使用呈味核苷酸二鈉這個名稱。

    但是,GB2760使用的名稱卻是5'-呈味核苷酸二鈉,因GB2760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很多企業只能在食品標籤的配料中標示5'-呈味核苷酸二鈉。然而在實際生產中,採用的食品添加劑標準及供方營業執照經營範圍、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的產品名稱和檢測報告的樣品名稱等都是呈味核苷酸二鈉,都與GB2760規定名稱不相符,按規定出現這種情況都是違規的,但違規的責任不在企業,而是在不同部門制訂標準時,缺少協調溝通,沒有考慮標準執行層面的問題。

    葛雙林認為,按照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的規則要求,標準編寫應遵循協調性原則,"為了達到所有標準整體協調的目的,標準的編寫應遵守現行基礎標準有關條款……",雖然食品添加劑標準屬於產品標準的範疇,但對GB2760來說,具有基礎標準的作用,GB2760中食品添加劑名稱在修訂時,應在科學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行業的實際生產和使用情況,並與已有標準保持一致。但在GB2760修訂過程中,負責修訂的機構在徵求意見和組織討論修訂GB2760時,沒有充分考慮或採納相關行業及業內專家的意見,沒有重視到名稱不符的問題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困擾,從而出現GB2760實施後帶來的某些混亂狀況。GB/T 1.1-2009規則還要求,編寫標準時,應遵循適用性原則,"標準的內容應便於實施,並易於被其他的標準或文件所引用",由於GB2760中的"5'-呈味核苷酸二鈉"沒有對應的食品添加劑標準,所以在食品標準制訂、工商登記、生產許可證辦理、產品檢測中,就不可能使用此名稱。不僅如此,當食品添加劑名稱改變後,企業就要相應作食品標籤的改版,改制一塊版子的費用約為1000元左右,將給企業帶來麻煩,給企業、國家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食品安全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其中嚴格按規定生產和使用食品添加劑是保證食品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科學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有益於消費者安全健康,促進食品工業發展;否則過多使用甚至濫用食品添加劑危害消費者安全健康,危害食品安全質量誠信,阻礙食品工業發展。

    GB2760是規範食品添加劑使用的重要標準,葛雙林提出兩點建議希望有關部門和業內人士參考:

    1、有關部門在修訂GB2760時,應按照標準編寫(制修訂)規則要求,充分聽取相關行業協會、有關產品標準技術歸口單位和業內專家的意見,不可主觀臆斷、想當然辦事。既要考慮到標準修訂科學性和安全性,也要考慮到經濟性和適用性,要體現標準服務於消費者、服務於企業的理念和原則。

    2、相關行業協會、產品標準技術歸口單位、食品生產企業應關注GB2760標準的修訂。企業可直接或通過協會向有關部門提出修訂意見。在標準徵求意見時,要認真及時反饋意見,使標準更完善、更適用。

相關焦點

  • 日本擬修訂食品添加劑異丙醇的使用標準和成分規範
    2013年8月9日,日本發布G/SPS/N/JPN/320號通報,修訂食品添加劑異丙醇(Isopropanol)的規範和使用標準,此次修訂與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一致。    根據日本食品衛生法第10條,食品添加劑必須經過厚生勞動省許可才能使用或上市。並應滿足標準或規範的要求。
  •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應用介紹
    食品添加劑具有以下三個特徵:一是人為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質,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質,也包括天然物質;二是其加入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三是食品添加劑用於何種食品、用量多少都是以風險評估為科學依據,緊緊圍繞安全性和工藝必要性兩個原則展開,能有效保證其不會給消費者帶來健康危害。
  • 蠔油產品標準
    本標準適用於以水、蠔汁、白砂糖、食用鹽為原料,添加穀氨酸鈉、羥丙基二澱粉磷酸酯、焦糖色(加氨生產)或焦糖色(普通法)、小麥粉、5-呈味核苷酸二鈉、黃原膠、檸檬酸、山梨酸鉀,經調配、灌裝、殺菌而成的蠔油。2 規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文件。
  • 商務部公告2012年第65號 關於核苷酸類食品添加劑反傾銷期中覆審...
    2012年9月25日,廣東肇慶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申請人)向商務部提出申請,要求對原產於印度尼西亞希傑集團、麒麟味元食品公司和原產於泰國味之素(泰國)股份有限公司的進口核苷酸類食品添加劑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傾銷及傾銷幅度期中覆審。
  • 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9批次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二)西寧市城中區尕買牛羊肉鋪經銷的白雞蛋,購進日期為2020-09-05,經青島海潤農大檢測有限公司檢驗,恩諾沙星(以恩諾沙星+環丙沙星計)不符合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的規定,恩諾沙星(以恩諾沙星+環丙沙星計)檢出值為108.1μg/kg,標準規定不得檢出。
  • 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與GB2760-2007...
    衛生部在2011年第12號衛生部公告中發布了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之一即為《GB 2760-201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該新標準將於2011年6月20日起正式實施,新標準的前言中明確指出對2007版的《
  • 青海這4批次食品不合標準、不合格
    循化縣街子駝泉調料坊銷售的標稱生產企業為蘭州尤蘇福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恆味調味料,生產日期為2019-05-05,規格型號:90克/袋,經中譜安信(青島)檢測科技有限公司檢驗,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不符合GB 2760-2014 《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甜蜜素(以環己基氨基磺酸計)檢出值為4.98g/kg,標準規定為≤0.65g/kg。
  • 歐盟修訂食品添加劑月桂醯精氨酸乙酯的質量規格標準
    食品夥伴網訊   據外媒報導,9月29日歐盟發布(EU)2015/1725號法規,修訂關於食品添加劑質量規格標準的(EU)No231/2012號法規的附件中關於月桂醯精氨酸乙酯(E243,Ethyl lauroyl arginate)的使用規定。
  • 江蘇5批次食品檢出二氧化硫不合格
    6月28日,江蘇省食藥監局發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通報了7批次食品不合格,其中5批次檢出二氧化硫不合格,佔不合格產品的七成,包括2批次茶葉及相關製品和3批次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另外還有2批次調味品分別檢出苯甲酸及其鈉鹽,呈味核苷酸二鈉不合格。
  • 奶粉中的營養強化劑和食品添加劑是怎麼一回事?
    但是,配料表裡面還有一些名字很長的物質,如1,3-二油酸-2-棕櫚酸甘油三酯、5』-胞苷酸二鈉、5』-尿苷酸二鈉、5』單磷酸腺苷、5』-鳥苷酸二鈉、5』-肌苷酸二鈉等,它們究竟是營養強化劑還是食品添加劑呢?在第1款和第2款配料表中,都有紅圈標出來的檸檬酸,它的作用主要是酸度調節劑,是典型的食品添加劑。在第2款配料表中,還有紅圈標出來的香蘭素,這是香精香料,也是典型的食品添加劑。
  • 臺灣地區擬修訂L-抗壞血酸鈉等4種添加劑的規範標準並規定銨磷脂的...
    2012年2月28日,臺澎金馬特別關稅區發布G/SPS/N/TPKM/253號通報:食品添加劑規範、使用範圍和限量要求標準修訂草案。具體如下:    1、修訂L-抗壞血酸鈉、核黃素、吡哆醇鹽酸鹽、葉酸的規範標準;    2、建立銨磷脂的規範、使用範圍和限量要求。
  • 學姐來了|食品添加劑——不必談之色變
    導語:食品添加劑是什麼?有什麼作用?食用安全嗎?常見的食品添加劑有哪些?本期專欄學姐帶你深入了解食品添加劑。根據2014 年 12 月國家衛計委(現衛健委)頒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以下簡稱標準)中的定義,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 認識一下常用的食品添加劑(下)
    10.乳化劑:能改善乳化體中各種構成相之間的表面張力,形成均勻分散體或乳化體的物質乳化劑是食品工業中使用最廣泛、最重要的一類食品添加劑,防止澱粉老化、回生,使製成的麵包糕點具有柔軟性;在烘烤製品中可強化麵筋的網狀結構,增強韌性,增大體積;維持油水體系的穩定性,防止聚結分層。
  • 食品添加劑就是安全的?5種食品添加劑,與癌症有著密切的關係
    大多數人對於食品添加劑比較熟悉,隨著食品行業的發展,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有了食品添加劑的參與,食品也變得色香味俱全。即使是不起眼的食品,在食品添加劑的作用下,也會搖身一變,讓您看了也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 飼料原料目錄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第2134號)
    一、增補辛烯基琥珀酸澱粉鈉(英文名稱:Starch Sodium   Octenylsuccinate)進入《目錄》,類別為「粘結劑、抗結塊劑、穩定劑和乳化劑」,適用範圍為「養殖動物」,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質量標準暫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辛烯基琥珀酸澱粉鈉》(GB 28303)執行。
  • 食品添加劑調查:一塊麵包裡近40種添加劑(圖)
    民以食為天,色、香、味俱佳則是人們在飲食上追求的終極目標。只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那些賞心悅目、香氣怡人、爽口滑嫩的佳餚並非出自純天然,它們都額外地添加了許多的食品添加劑。這些添加劑的使用範圍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加工食品種類,換句話說,每個人,只要吃了加工食品,就在一定程度上攝入了形形色色的添加劑。
  • 常見零食所含食品添加劑情況及其危害(組圖)
    這些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劑。那麼,這些零食中主要含有哪種添加劑?添加劑如果過量了,具體會有什麼危害?  據調查:方便麵最多可含25種食品添加劑  上周,iearth-愛地球環保機構完成了一項調查,他們收集了市場上銷量最大的33個種類489個常見食品的配料表,並對其中所含食品添加劑進行了匯總分析。
  • 衛生部發布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食品添加劑名單
    判定一種物質是否屬於非法添加物,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的規定,可以參考以下原則:    一、 不屬於傳統上認為是食品原料的;    二、 不屬於批准使用的新資源食品的;    三、 不屬於衛生部公布的食藥兩用或作為普通食品管理物質的;    四、 未列入我國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GB2760-2007)
  • 亞硝酸鹽是合法食品添加劑
    □記者 劉永生    受訪專家:艾志錄,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近幾年來,三聚氰胺、塑化劑等事件使食品添加劑成為過街老鼠,人們「談劑色變」。其實,很多人對食品添加劑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識,即把非法添加物等同於食品添加劑。
  • 食品行業常用標準匯總
    2016 化學試劑 標準滴定溶液的製備       24種標準滴定溶液:氫氧化鈉、鹽酸、硫酸、碳酸鈉、重鉻酸鉀、硫代硫酸鈉、溴、溴酸鉀、碘、碘酸鉀、、草酸、高錳酸鉀、硫酸亞鐵銨、硫酸鈰(或硫酸鈰銨)、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氯化鋅、氯化鎂(或硫酸鎂)、硝酸鉛、氯化鈉、硫氰酸鈉(或硫氰酸鉀或硫氰酸銨)、硝酸銀、亞硝酸鈉、高氯酸、氫氧化鉀-乙醇GB/T 602-2002 化學試劑 雜質測定用標準溶液的製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