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劑調查:一塊麵包裡近40種添加劑(圖)

2021-01-08 搜狐網

  民以食為天,色、香、味俱佳則是人們在飲食上追求的終極目標。只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那些賞心悅目、香氣怡人、爽口滑嫩的佳餚並非出自純天然,它們都額外地添加了許多的食品添加劑。這些添加劑的使用範圍幾乎覆蓋了所有的加工食品種類,換句話說,每個人,只要吃了加工食品,就在一定程度上攝入了形形色色的添加劑。

  不知有沒有人算過這樣的一筆帳,一天中,我們會攝入多少種添加劑呢?

  讓麵包變大50%的神奇粉末是什麼

  做肉丸子的師傅為什麼從來不吃肉丸子

  乾紅葡萄酒為何在專家眼中成了「恐怖分子」  

一塊麵包裡有近40種添加劑

  家住玄武區的李女士是個標準的上有老下有小的全職主婦,全家人一天的吃飯問題就成了她的頭等大事。

一天之計在於晨,為了讓全家人吃好早餐,她可是費盡了心思,從食物口味、搭配到熱量都一一算盡。最後她發現,西方那種早餐飲食結構最為合理,於是她家的早餐桌上就擺滿了麵包、豆漿(原本是牛奶,三聚氰胺事件後改為自磨豆漿)、黃油等食物。看到丈夫和兒子吃完早餐,精神奕奕地上班上學去了,她就特別滿足。

  但有一天,在收拾飯桌時,李女士無意間拿起麵包包裝袋瞥了一眼,結果大吃一驚——包裝袋上居然顯示,剛剛被家人吃下去的麵包裡含有多種食品添加劑。李女士非常沮喪地問記者,一個早餐,我們一家得吃下多少添加劑呀?

  在江寧一家大型超市麵包房工作的高女士告訴記者,一塊普通的麵包,從最初的麵粉到最後烤製成功,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近40種。

  據高女士介紹,首先製作麵包用的麵包粉中,有麵粉增白劑、強筋劑、麵包改良劑,而單單一個麵包改良劑就包含20多種添加劑,由複合酶製劑、複合乳化劑和天然植物膠等多種原料製成,外觀為精細的白色或淡黃色粉末。它可以改善麵團的流變學特性,提高麵團的操作性能和機械加工性能,入爐前保持性狀不發生變化,提高入爐急脹性,使冠形挺立飽滿,增大成品體積20%-50%,改善成品內部組織結構,使其均勻、細密、潔白且層次好,改善口感,使麵包筋道、香甜,而且能延長保鮮期。

  此外,麵包的賣相很重要,使用色素可以改變麵包表皮色澤,呈誘人金黃色或褐色;乳化劑有助於麵團軟和;磷酸鹽能調節發酵麵團中微孔的大小;膨鬆劑則令麵包鬆軟可口;溴酸鉀可增加麵團的韌性和彈性,但這種添加劑因發現致癌,國家已於2005年禁止使用,不過市場上並未銷聲匿跡,許多小作坊裡仍在使用;香精則讓麵包滿屋飄香,根據不同的香味需要,香精的種類繁多;若是奶油麵包,則奶油中會有抗氧化劑……在添加了諸如此類的形形色色添加劑後,消費者最後才會看到使人垂涎欲滴的麵包。

  而李女士一家早上吃的黃油裡,則含有單、雙、三甘油脂肪酸酯,起乳化劑的功能,以及果膠,起凝固劑、穩定劑的功能,還有丙酸鈣,起防腐劑的功能,有的還添加了檸檬黃、薑黃素等著色劑。  

低鹽鹹菜的秘密武器是啥?

  當然,也有很多人仍然吃的是傳統早餐。剛剛送完孫子去上學的李奶奶認為,現在超市、小賣部裡賣的早餐沒譜兒,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做的,最放心的還是自己做的早餐,一碗熱乎乎的稀飯,一個煮雞蛋,一包小菜,多好。「我們祖輩兒就是這麼吃過來的,什麼問題都沒有!」李奶奶樂呵呵地告訴記者說,「我家小孫子,就著一包榨菜,能喝兩碗稀飯呢。」

  可是孩子吃多了鹹菜,鹽分攝入過多,肯定對身體也不好吧?李奶奶趕緊解釋說:「我是專揀低鹽鹹菜買的,不鹹,還脆,好吃、好咬,不像以前我們自家醃的蘿蔔條什麼的,曬乾了以後根本就咬不動。」

  許多人都知道,鹽吃多了是不好,但傳統的鹹菜就是用鹽醃漬成的,鹽不僅有調味功能,還有防腐、防止掉色及保持口感的作用,而要減少鹽分的話,就必須用添加劑來維持這些效果。記者在一家超市找到某品牌低鹽鹹菜,包裝上顯示配料為酒精、調味料(胺基酸等)、PH調整劑、甜菊糖、糖精、抗氧化劑、山梨酸鉀、著色劑、酸味劑、磷酸鹽、增稠多糖類、甘草……數量之多令人吃驚。

  就此問題,記者諮詢了江蘇省技術監督局食品安全評估中心司法鑑定專家陳和平副教授。陳和平告訴記者,超市裡銷售的小菜所含的甜蜜素、檸檬黃、胭脂紅等多種化學合成色素屬於偶氮化合物,廣泛使用於飲料、果醬、果凍、蜜餞、奶茶、葡萄酒等食品中,具有致癌性,對人體的危害最大。

  1  

做肉丸子的師傅家裡從不吃肉丸

  如此算下來,一頓早飯就會讓我們吃進不少添加劑。至於中飯的情況,記者認為,應該比倉促應付的早餐要好得多,沒想到,事實並不如此。

  全職主婦李女士到中午也不閒著,因為她不想讓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在學校食堂應付。她告訴記者,孩子在家裡吃飯,可以吃到他喜歡的食品,比如,孩子非常喜歡吃超市或是菜場賣的各種口味的肉丸子,以及火腿腸、餚肉什麼的,而且這些都是成品半成品,做起來也容易,所以過幾天她就會買一些,讓他吃個夠。

  而在玄武區一家菜場的肉丸子加工點工作的老王師傅卻告訴記者,他們家裡就從來不吃肉丸子、火腿腸,「因為我太清楚那肉丸子、火腿腸是怎麼一回事了。」

  據老王介紹,為了做肉丸子,老闆採購了大量的肉碎,都是從牛骨頭或豬骨頭上剔下來的根本沒法吃的,黏糊糊的,水分又多,無法做成肉餡,肉味也很淡。製作肉丸的第一步,就是在這些肉裡,加進價格非常便宜的雞肉。接著,加入大豆蛋白,產生柔軟的口感,這種大豆蛋白又稱作「人造肉」。同時,為了增加味兒,又加了大量的化學調味料。比如,為了使口感嫩滑,使用了豬油、加工澱粉;為了便於機器批量生產,使用了黏著劑、乳化劑等;為了使顏色好看,使用了著色劑;為了延長保質期,使用了防腐劑、pH調整劑;為了防止褪色,使用了抗氧化劑。整個過程使用了二三十種添加劑,這哪裡能叫做肉丸子呢,分明是「丸子形狀的添加劑」。

  對於近期媒體熱議的火腿腸內含有近20種添加劑一事,老王說:「那還是正規肉聯廠出品的,小作坊做的火腿腸裡面就更多了。還有,火腿腸基本上都會注水的,不管是正規的還是地下的,都會注水,只是注多注少的問題。然後還要在水裡加上專門的肉用膠狀液體,這是用針管加進去的,哎喲,想想那針管插在火腿腸上面,真噁心!」  

醬油和雞精裡都有些什麼?

  而天天中午為孫子送飯的李奶奶認為,她的中餐基本全是扎紮實實地自製,根本就不用超市裡或小攤小販賣的半加工食品,魚肉是魚肉,豬肉是豬肉,都是最新鮮的,這總沒問題了吧?

  但是,陳和平卻認為,添加劑的隱患依然存在,比如家用醬油。據介紹,我國在2002年頒布標準把醬油分為三大類:釀造醬油、配製醬油、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料。其中,釀造醬油的成分是水、大豆、小麥、海鹽;配置醬油的成分是水、大豆、小麥、鹽、糖、酒精、胺基酸、焦糖色素;至於酸水解植物蛋白調味料,則真的就完全是食品添加劑的混合體了,它的成分是豉油(水、黃豆、鹽、小麥麵粉)、糖、水、酵母精華、焦糖色素、增味劑(肌苷酸二鈉、鳥苷酸二鈉)、乳酸、香味劑(裡面可包含N種化合物)、防腐劑(山梨酸鉀),另外,這三種醬油的價格相差無幾,不知道李奶奶家使用的是哪種醬油?

  此外,許多人都喜歡用雞精提鮮,而雞精,是以味精、食用鹽、雞肉或雞骨的粉末或其濃縮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鈉及其它輔料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辛料或食用香料等增香劑,經混合、乾燥加工而成,具有雞的鮮味和香味的複合調味料。不知李奶奶燒菜時放不放呢?

  2  

豐盛晚餐背後又多了哪些危險因素?

  中午休息三個小時後,全職主婦李女士來到了家附近的菜場,對於她來說,最忙碌也是最幸福的時刻無非就是準備晚飯的這段時間了。李女士買了海帶絲,她挑選海帶絲的時候,特地選擇上面覆蓋有一層白白碎鹽的那種,這說明菜販沒有經過刻意的加工,周女士打算做一個涼拌海帶絲。

  隨後,李女士又買了一條鯽魚,這是用來紅燒的,又買了一塊豆腐來配菜。然後她還買了半斤牛柳和兩個青椒,青椒炒牛柳,這是兒子的最愛。李女士還準備燒一份青菜湯,但清湯寡水的沒啥口味,所以在買了一把青菜後,她又特地到超市裡買了一盒「濃湯寶」。臨付錢的時候,李女士回頭又拿了一瓶乾紅葡萄酒,老公在外忙一天了,喝點葡萄酒放鬆放鬆,又能營造家庭氣氛,一舉兩得。

  那麼,這個溫馨的、看似安全健康的晚餐中,李女士的家人又吃進去了多少食品添加劑呢?

  先說那份涼拌的海帶絲吧,李女士先把海帶絲用滾水燙煮了一下,然後在上面撒了些蒜蓉、雞精和鹽,隨後用熬好的熱油澆上去,一盆翠綠的海帶絲就出現了。但李女士沒有料到的是,她這盆小小的涼拌海帶絲至少有四種食品添加劑,它們都來自她用來調味的雞精。而她在海帶絲上添加的那一小勺食鹽中,都含有碘酸鉀和抗結劑。

  隨後,李女士又紅燒了鯽魚,她還把豆腐切成了塊放進去,以提出魚鮮美的味道來。但她不知道的是,豆腐都是由滷水點出來的,而這滷水,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經被使用了,這也算是中國最早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之一。

  接下來是炒青椒牛柳。牛柳買來的時候,肉販子就已經加工過了,上面塗了一層薄薄的澱粉,這樣的牛柳出鍋後吃起來會非常嫩滑。其實,李女士並不知道,讓牛柳嫩滑的並不是什麼澱粉,而是「嫩肉粉」。而這個「嫩肉粉」學名叫肉類嫩化劑,它的主要配方為2%木瓜蛋白酶、15%葡萄糖和2%味精以及食鹽等。

  現在,李女士又把「濃湯寶」放入了青菜湯中,熬出來的湯果然帶了香噴噴的肉味。其實這類濃湯沒有任何肉的成分,它的主要成分是:大骨抽提物、酶解肉粉、胺基酸、糖、鹽、鮮味劑、香辛料。  

乾紅葡萄酒為何成了「恐怖食品」?

  陳和平還告訴記者,真正的乾紅葡萄酒,是不添加任何水、香料、酒精等添加劑,直接用純葡萄汁釀造的。紅葡萄榨汁後,先不過濾葡萄皮核,葡萄汁釀成酒後再過濾,釀酒過程中,葡萄皮的顏色溶解到酒中,為幹紅酒。可現在市場上銷售的乾紅葡萄酒,絕大多數都是用「染料」勾兌出來的,根本就沒有用紅葡萄做原料。為了達到鮮豔的葡萄紅色澤,就添加了一種化學合成的偶氮化合物——莧菜紅,這是一種合成色素,已被證實有致癌作用。

  「在我們的眼裡,絕大多數的乾紅葡萄酒就是"恐怖食品"。」陳和平說。

  記者在市內一家超市葡萄酒專櫃發現,所有的乾紅葡萄酒都沒有標註是否添加了化學合成色素,但那晶瑩如瑪瑙般鮮亮誘人的色澤,讓人迷醉也讓人膽寒……  

一天之內胃裡裝了七八十種添加劑

  晚飯過後,李女士的兒子開始複習功課。兩個多小時之後,李女士煮了兩包方便麵作為夜宵端上了桌子。兒子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和母親一起有滋有味地吃了起來。那麼,這母子二人吃的方便麵裡又含有什麼添加劑成分呢?

  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其實對方便麵沒什麼好感,就是口味還不錯,孩子喜歡吃,所以經常用來作夜宵。而陳和平告訴記者,方便麵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日本最重要的發明,同時亦被公認營養成分極低,除了熱量很高之外,它還含有大量的添加劑,平時還是少吃為妙。李女士食用的那包方便麵就含有14種添加劑,具體包括調味料(胺基酸)、磷酸鹽、蛋白水解物、增稠多糖類、碳酸鉀、乳化劑、紅曲色素、酸味劑、梔子色素、抗氧化劑(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鹼水、pH調整劑。

  看來,我們瞧見的「色」、嗅到的「香」、品到的「味」,只是一種錯覺而已,它們就像某些盛裝的美女,其實都是「人工製造」。就在晝夜之間,我們的胃裡裝滿了號稱為「食品添加劑」的各類化學製造品。以全職主婦李女士為例,粗略地計算了一下,她一天就吃下了七八十種食品添加劑。

  您呢?要不要算一下,一天之內胃裡裝了多少添加劑呢?

  3 (來源:現代快報)

(責任編輯:張慶龍)

相關焦點

  • 賽百味麵包「鞋底」事件:偶氮甲醯胺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劑
    這種物質也被用於生產瑜伽墊和鞋底原料,在澳大利亞和歐盟等國被禁止用於食品。新聞又稱該物質可能導致呼吸、過敏與哮喘等方面的問題。在新聞媒體中,「賽百味承認食物中有鞋底成分」為導語,毫不奇怪會引起巨大關注。 然而這實在是一個沒事找事的新聞。偶氮甲醯胺是一種食品添加劑,用於麵粉的漂白和氧化。如果說漂白還不是那麼重要的話,氧化對於改善麵粉的性能至關重要。
  • 專家為食品添加劑「喊冤」 塑化劑屬非食用物質
    一塊普通的麵包,從最初的麵粉到最後烤製成功,可能使用數量高達近40種的食品添加劑;一瓶香甜爽口的果汁,如果果汁含量是30%,那麼剩下的由都是水、香精、還有色素勾兌出來的;芳香四溢的草莓奶昔中並沒有鮮奶和草莓,哈密瓜水果糖中沒有一點哈密瓜成分,藍莓點心不含一丁點兒藍莓,檸檬夾心餅乾也不含有任何檸檬的成分。
  • 食品用香料又添新品種 4種食品添加劑獲準擴大使用範圍
    食品用香料又添新品種 4種食品添加劑獲準擴大使用範圍   前不久,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2017年第10號公告指出,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審評機構組織專家對食品用香料新品種2-乙醯氧基-3-丁酮、食品添加劑β-環狀糊精等
  • 關於食品添加劑,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所以,在工業化的生產流程下,添加劑的使用不僅沒有危險,還會讓食物有更好的色香味,更安全、更營養。為什麼要使用食品添加劑鬆軟的麵包、酸酸甜甜的果汁飲料、五顏六色的彩虹糖,這些都有食品添加劑的功勞。食品添加劑的功能,就是讓食物味道更好、質地更優(讓麵食鬆軟,餅乾酥脆,酸奶濃稠……)、顏色更漂亮、保質期更長。
  • 衛生部新批5種食品添加劑 擴大8種營養劑用途
    衛生部今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公告,批准焦磷酸一氫三鈉等5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公告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的規定,經審核,現批准焦磷酸一氫三鈉等5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批准乳酸鈣等13種食品添加劑、白油(液體石蠟)等5種食品用加工助劑和鐵等8種食品營養強化劑擴大使用範圍及用量,增補已批准食品添加劑葡萄糖酸-δ-內酯的質量規格要求,增補食品用酶製劑蛋白酶的原料來源。
  • 六種不容忽視的食品添加劑
    食品安全問題是近年來熱門的社會話題,而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也一直存在爭議。近日,「美國廣播公司」網站出了「6種最可怕的食品添加劑」。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何計國為大家一一點評這6種食品添加劑。
  • 衛生部公布26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周婷玉、鄒偉)衛生部6日公布了新批准的26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包括食品添加劑1種、營養強化劑2種、食品用酶製劑7種和食品用香料16種。    其中,食品添加劑為決明膠,營養強化劑為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低聚果糖,食品用酶製劑為磷脂酶C、穀氨醯胺酶、天門冬醯胺酶等7種,食品用香料為香厚殼桂皮油、葡萄籽提取物、甲酸松油酯等16種。
  • 復配食品添加劑新國標美中不足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復配食品添加劑通則》(GB26687-2011)的出臺對食品添加劑行業,特別是對復配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來說是一個福音,多年懸而未決的標準不同意問題終於得到解決。有業界人士指出,雖然標準還不夠完善,起碼為復配食品添加劑的發展提供了統一的依據和規範化管理標準,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 今天 你吃食品添加劑了嗎
    大家都看到了,我做排骨湯時根本連一根排骨、一滴真正的排骨湯也沒用到,僅僅用了這些瓶子裡裝的白色粉末,而且嘗過的人都覺得味道不錯。這些白色粉末,就是我下面要講的食品添加劑。  我們很多人都不清楚自己平常吃的食品是怎麼加工成的。
  • 食品添加劑就是安全的?5種食品添加劑,與癌症有著密切的關係
    大多數人對於食品添加劑比較熟悉,隨著食品行業的發展,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也越來越多。有了食品添加劑的參與,食品也變得色香味俱全。即使是不起眼的食品,在食品添加劑的作用下,也會搖身一變,讓您看了也有怦然心動的感覺。
  • 食品添加劑致癌?
    每當這樣的食品廣告出現時,我們總能發現這樣打著「無添加」噱頭的產品能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以至於這類產品的價格都要比其他同類型產品更高。 人們傾向於認為,無添加產品更加健康。一些非法添加劑的曝光也讓「食品添加劑」這個名詞幾乎成為了人們心中的瘟神,唯恐避之不及。 購買食物時,經常可以在食品包裝上看到各種「添加劑」的名稱。
  • 衛生部批准使用檸檬酸鈣等5種食品添加劑
    本報訊(記者張然)昨天,衛生部發布公告,5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獲批,同時批准13種食品添加劑、5種食品用加工助劑和8種食品營養強化劑擴大使用範圍及用量。經審核批准,5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包括焦磷酸一氫三鈉、氧化亞氮、乳糖酶、檸檬酸鈣(三水)、右旋糖酐酶。
  • 常見零食所含食品添加劑情況及其危害(組圖)
    這些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劑。那麼,這些零食中主要含有哪種添加劑?添加劑如果過量了,具體會有什麼危害?  據調查:方便麵最多可含25種食品添加劑  上周,iearth-愛地球環保機構完成了一項調查,他們收集了市場上銷量最大的33個種類489個常見食品的配料表,並對其中所含食品添加劑進行了匯總分析。
  • 一包方便麵含25種添加劑 在各類食品中排第一
    該微博在其他新聞網站轉發時,被起了個極為「驚悚」的標題:《別吃方便麵,有毒》,微博中稱「方便麵、乳飲料、薯片、冰激凌、餅乾等食品所含的添加劑最多。一包方便麵最多可有25種食品添加劑!」 事實上,方便麵含添加劑不是什麼秘密,但多到「有毒」的程度,這讓不少年輕網友心驚膽戰。
  • 被蒙冤這麼多年,你真的了解食品添加劑嗎?
    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顯示,有80%的消費者認為食品添加劑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罪魁禍首,但實際上只是做了「替罪羊」,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其實並不是由食品添加劑導致的。食品添加劑並非違法添加物其實,我國政府從來就沒有許可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塊為食品添加劑,它們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
  • 海口部分小學周邊「五毛食品」泛濫 添加劑嚴重超標
    他們買的多為5毛錢一包的小食品,吃得津津有味。這些「五毛食品」外包裝多標有「QS」認證,有廠名、廠址、聯繫電話等信息,看似「合格」的「五毛食品」到底安全嗎?南國都市報記者連日來走訪調查,發現這些「五毛食品」的批發價只要2毛多,部分「QS」認證在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網根本查不到,廠家電話也打不通,其中一些「五毛食品」竟加入多達13種食品添加劑。
  • 學姐來了|食品添加劑——不必談之色變
    導語:食品添加劑是什麼?有什麼作用?食用安全嗎?常見的食品添加劑有哪些?本期專欄學姐帶你深入了解食品添加劑。根據2014 年 12 月國家衛計委(現衛健委)頒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以下簡稱標準)中的定義,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 衛生部批准焦磷酸一氫三鈉等5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
    關於批准焦磷酸一氫三鈉等5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公告 (衛生部公告2012年第15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管理辦法》的規定,經審核,現批准焦磷酸一氫三鈉等5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批准乳酸鈣等13種食品添加劑、白油(液體石蠟)等5種食品用加工助劑和鐵等8種食品營養強化劑擴大使用範圍及用量
  • 冰淇淋陷食品添加劑傳聞 冰淇淋:我不是恐怖分子
    6月4日,隨著某機構發布一則「食品添加劑查詢軟體」上線的新聞,「冰淇淋是個移動的食品添加劑倉庫,吃多了會導致健康問題」成為各大媒體熱炒的話題。冰淇淋裡的添加劑真的有這麼恐怖嗎?本報「食事求是」記者進行了調查。  求證一 添加劑都是有毒物?
  • 常用的食品添加劑種類
    目前,中國商品分類中的食品添加劑種類共有35類,包括增味劑、消泡劑、膨鬆劑、著色劑、防腐劑等,含添加劑的食品達萬種以上。其中,《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和衛生部公告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分為23類,共2400多種,制定了國家或行業質量標準的有364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