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為食品添加劑「喊冤」 塑化劑屬非食用物質

2021-01-08 搜狐網

  儘管大部分食品安全事故與食品添加劑無關,但食品生產者在食品加工過程中,若不遵守國家制定的限量標準,對食品添加劑進行超量、超範圍使用,同樣會釀成災難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帥蓉發自北京

  一塊普通的麵包,從最初的麵粉到最後烤製成功,可能使用數量高達近40種的食品添加劑;一瓶香甜爽口的果汁,如果果汁含量是30%,那麼剩下的由都是水、香精、還有色素勾兌出來的;芳香四溢的草莓奶昔中並沒有鮮奶和草莓,哈密瓜水果糖中沒有一點哈密瓜成分,藍莓點心不含一丁點兒藍莓,檸檬夾心餅乾也不含有任何檸檬的成分。

  這並不是聳人聽聞的說辭,這是「神奇」的食品添加劑在起作用。對於很多人來說,列在食物配料表中的各種食品添加劑如抗氧化劑、防腐劑、色素、香精、乳化劑、增稠劑、膨鬆劑等等,早已不再是陌生的名詞。

  細數一下我們日常吃進肚裡的食物,你或許會驚訝地發現每個成人每天都會無意間吃掉幾十甚至上百種食品添加劑。

  無處不在的「神奇」

  不過,在很多食品業界的專家們看來,食品添加劑不僅不是「面目可憎」,反而對整個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的靈魂,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食品工業」。

  食品添加劑有著「神奇」的功效。比如餃子皮加工廠為防止餃子皮粘連到機器上而不得不反覆停機清理,在麵粉裡加入乳化劑和增稠劑就能輕鬆解決問題;麵條加工廠為了延長麵條的儲存期限,會在麵粉裡加入丙二醇和PH調整劑;牛奶中常見的黃原膠、海藻酸丙二醇酯的物質,其實起到的作用就是增稠,讓消費者在喝奶製品的時候,感覺牛奶更濃稠,口感更好;而在蜜餞中常見的阿斯巴甜或安賽蜜,則可以增加產品的甜度。很多果汁、咖啡有濃鬱的香味,正是因為使用了食用香料。

  正因如此,食品添加劑受到食品生產企業的厚愛。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有23個類別,2000多個品種,其中香料、香精類的最多,達到1800多種。

  人們日常生活中,97%的食品都離不開食品添加劑。它們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地滲透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之中。

  「其實任何工業生產、加工的食品都是含有「食品添加劑」的,也是必須要含有的。有些加工食品聲稱『本品不含有防腐劑』、『本品不含有人工色素』,其實是在誤導公眾,加工食品自稱『純天然』絕對是在誤導公眾。」 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營養科副主任卞華偉提醒道。

  而對於有特殊需要的人群來說,食品添加劑甚至是救星。比如糖尿病人要控制糖分的攝取,食物中的蔗糖、葡萄糖、麥芽糖會讓血糖值升高,就需要無營養甜味劑或低熱量甜味劑,木糖醇等食品添加劑讓食物帶甜味,絲毫不影響口感,同時也實現了無糖食品供應。

  在地震災區中,受條件所限,很多時候得靠餅乾、罐頭作為食物,維持生命,這類加工食物一定含有食品添加劑,如防腐劑、保鮮劑、著色劑、香精等等。

  「如果不要食品防腐劑,那食品會黴變,所產生的黃麴黴、赭麴黴,都是強致癌物質。」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雲波表示。

  比「竇娥」還冤?

  儘管作用不可小覷,但是,最近幾年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還是讓很多人聞「食品添加劑」而色變。這也讓食品專家為食品添加劑大呼其冤。

  記者梳理了最近幾年發生的幾起影響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發現它們的罪魁禍首,如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豆腐中的吊白塊、小麥粉中的溴酸鉀、雞蛋中的蘇丹紅、餵豬用的瘦肉精等都屬於化工原料,是國家命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有毒非食用物質,而不是食品添加劑。

  「其實這二者完全不同,食品添加劑是用於改善食物品質、口感用的可食用物質,而非食用物質是禁止使用和向食品中添加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長嚴衛星說。人們之所以害怕食品添加劑,從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概念上的混淆,將食品添加劑與食品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質統稱為「添加劑」。

  此次臺灣的「塑化劑事件」即是在飲料或食品中添加了非食用物質,將用於塑料的工業原料塑化劑代替棕櫚油用在了食品添加劑中。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範志紅介紹,我們常常在食品配料表中看到的防腐劑如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甜味劑如阿斯巴甜,安賽蜜等等都屬於用了很多年的添加劑,動物實驗以及長期的實踐都沒出現什麼特別的問題,尤其是山梨酸鉀的毒性其實小得微乎其微,甚至在一個正常人身體裡本來就存在並可以代謝掉。

  「因為一些不是食品添加劑的東西,最後搞得添加劑的名聲那麼惡臭,事實上是添加劑為不法食品生產商背了「黑鍋」,簡直比竇娥還冤。」

  不可否認的是,儘管大部分食品安全事故與食品添加劑無關,但食品生產者在食品加工工程中,若不遵守國家制定的限量標準,對食品添加劑進行超量、超範圍使用同樣會損害消費者利益,嚴重的甚至釀成災難。

  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公布的2011年一季度該市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結果就顯示,深圳市小肥羊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超精豬肉丸被檢出添加劑「複合磷酸鹽」超量。

  據專家介紹,複合磷酸鹽是一種國家標準限量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在肉類加工中被用作保水劑。適量加入危害性不大,但過量食用會引起人體鈣磷比失調,尤其會影響兒童對維生素D的吸收,可造成佝僂病。

  「我們出去吃飯從來不喝鮮榨的果汁,只喝瓶裝的果汁。因為,我們知道很多鮮榨的果汁為了好看和味道會放添加劑,而且不知道放了什麼,放了多少,很不安全。而瓶裝的果汁這些(添加劑)都是標明的,至少是安全的。」一位添加劑生產商在私下場合的一番話更是道出了對於餐飲企業濫用添加劑的擔憂。

  為降成本濫用添加劑

  食品業界專家普遍認同的是,任何食品添加劑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和食品安全評價,確認對人體無安全隱患後才被批准使用;有關部門在制定標準過程當中,會找到量的依據,即不管是什麼樣的人群,不管種族和年齡,算出每日每公斤體重的量,一輩子吃這個東西,吃這麼多量,也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害。然後依據這個量並參照我們膳食情況制定限量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除了規定使用限量之外,還要求食品生產商在使用添加劑時,「不應降低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在達到預期目的前提下儘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而現實卻與此相反,價格較高的傳統原材料往往被捨棄不用,因為相對廉價的各種添加劑也可調配出一模一樣的味道。

  市場上許多哈密瓜水果糖中沒有一點哈密瓜成分,其顏色來自「亮藍」和「檸檬黃」的配合,味道來自香精。草莓奶昔既不含有草莓,也不含有鮮奶,草莓味用40多種化合物精妙調配而成,草莓色來自合成紅色素,奶味則來自於脫脂奶粉、乳清粉和奶油的混合,最後用果葡糖漿增加甜味,用瓜爾豆膠、卡拉膠和磷酸鹽等穩定劑、增稠劑製造爽滑細膩的口感。

  還有業內人士向媒體爆料稱,有些蛋糕店做蛋糕,可以不放一個雞蛋一點牛奶,而是用一種叫蛋糕油的東西。這種食品添加劑由含反式脂肪酸的氫化植物油和乳化劑混合而成,雖可以在食品中使用,也符合產品標準,但這樣做出的蛋糕不僅沒有營養價值,臨床試驗還證明,長期食用者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現在大多數食品生產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第一目標不是為了改善加工性能,提高食品的品質,而是為了降低成本。」長期從事食品添加劑研究的上海市食品添加劑行業協會的副秘書長、協會專家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吉鶴立教授透露。

  「食品添加劑不是魔鬼,它有它存在的意義,但是,它對人們的身體確實也沒有什麼額外的好處,如果能吃更新鮮更自然的東西當然是更好不過。」範志紅說。

  連結: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營養強化劑、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也包括在內。

  儘管大多數食品添加劑本身的毒性微乎其微,超量使用的結果最多可能致病,但也有少數毒性較大的食品添加劑,超量使用甚至能致死。在常用的食品添加劑中,能提升口感並令肉色看起來更鮮亮的亞硝酸鹽幾乎是毒性最大的一種。今年4月,一位一歲半女童因吃了父親從北京市豐臺區汾莊村路邊攤購買的炸雞後中毒身亡。醫院診斷表明,女童死於亞硝酸鹽中毒。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責任編輯:UN111)

相關焦點

  • 亞硝酸鹽是合法食品添加劑
    □記者 劉永生    受訪專家:艾志錄,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    近幾年來,三聚氰胺、塑化劑等事件使食品添加劑成為過街老鼠,人們「談劑色變」。其實,很多人對食品添加劑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識,即把非法添加物等同於食品添加劑。
  • 白酒產品中塑化劑風險評估結果問答
    DEHP和DBP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對健康的影響取決於其攝入量,如DEHP和DBP只要每天的平均攝入量不超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提出的安全限量,攝入受DEHP或DBP汙染的問題食品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十、DEHP和DBP在我國允許使用嗎?
  • 塑化劑擬訂新規: 白酒標準大大高於食品標準
    本報記者從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官方網站查實,今年2月,香港政府已率先訂烈酒中塑化劑成分的行動水平(應考慮採取防護行動的劑量水平,即限量值),為每公斤烈酒DEHP含量為5mg/kg,對超過行動水平的要調查。此前,香港食安中心關於食物含DEHP的行動水平和衛生部551號文的限量一樣,為1.5mg/kg。這意味著,烈酒限量標準大大高於原本的食品限量標準,為後者的3.33倍。
  • 白酒塑化劑評估值今日公開 含量低於5mg/kg和1mg/kg無損健康
    專家稱,評估值為健康風險可接受非國家標準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為,白酒中DEHP和DBP的含量分別在5.0mg/kg和1.0 mg/kg以下時,對飲酒者的健康風險處於可接受水平。該風險評估結果是從保護健康角度得出的,未考慮其他相關因素,因此不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 衛生部發布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食品添加劑名單
    監察廳局,農業(農牧、畜牧獸醫、漁業)廳(局、委、辦),商務主管部門,工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食品藥品監管局:    為配合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工作的開展,經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研究決定,現將《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印發給你們,供工作中參考。
  • 豬肉加二氧化鈦增白能熬出羊肉味 屬濫用添加劑(組圖)
    (資料照片)  「加"秘方"豬肉也能熬出羊肉味」後續  羊肉湯加二氧化鈦增白屬濫用添加劑  自製火鍋底料、調味料的餐飲服務單位,必須向監管部門備案所使用食品添加劑名稱,並在店堂醒目位置公示  處罰  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的行為,一律給予頂格處罰;對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機關  近日,有業內人士報料稱,羊肉湯要想濃香湯白
  • 專家揭秘食品添加劑真相:不超量超範圍使用就安全
    孫寶國表示,從前中國人的字典裡沒有食品添加劑,但並不是中國沒有食品添加劑,也不是中國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小蘇打、磷酸、香料、滷水、石膏、明礬、紅曲、石灰都是食品添加劑,但是它們沒有被歸類為食品添加劑。」  他指出,中國食品添加劑的使用歷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當時釀酒用酵母中的轉化酶(蔗糖酶)就是食品添加劑,是食品用酶製劑。
  • 臺灣有毒塑化劑風暴延燒 專家稱比三聚氰胺還毒
    資料照片近日,臺灣首次發現不良廠商在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違法添加有毒塑化劑。據島內有關部門確認,多家知名運動飲料及果汁、酵素飲品已遭汙染。此次汙染事件規模之大為歷年罕見,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連日來,「塑化劑」成為島內媒體和民眾口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塑化劑,本來應該離人們生活很遠。
  • 衛生部公布26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周婷玉、鄒偉)衛生部6日公布了新批准的26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包括食品添加劑1種、營養強化劑2種、食品用酶製劑7種和食品用香料16種。    其中,食品添加劑為決明膠,營養強化劑為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低聚果糖,食品用酶製劑為磷脂酶C、穀氨醯胺酶、天門冬醯胺酶等7種,食品用香料為香厚殼桂皮油、葡萄籽提取物、甲酸松油酯等16種。
  • 常用的食品添加劑種類
    目前,中國商品分類中的食品添加劑種類共有35類,包括增味劑、消泡劑、膨鬆劑、著色劑、防腐劑等,含添加劑的食品達萬種以上。其中,《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和衛生部公告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分為23類,共2400多種,制定了國家或行業質量標準的有364種。
  • 解讀《關於海藻酸鈣等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公告》
    香蘭醇的分子式是C8H10O3,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歐盟委員會、美國食用香料和提取物製造者協會等批准其作為食品用香料在各類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二)工藝必要性。該物質配製成食品用香精後用於各類食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表B.1食品類別除外),改善食品的味道。該物質的質量規格按照公告的相關內容執行。
  • 九部門要求嚴打食品非法添加 規範食品添加劑使用
    九部門要求,食品(含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必須誠信經營,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切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禁使用各類非法添加物,規範使用食品添加劑,及時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隱患,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 被蒙冤這麼多年,你真的了解食品添加劑嗎?
    食品添加劑與現代食品業的發展緊密相關,一個國家的食品安全技術和經濟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通過食品添加劑研究應用水平來衡量,合理合法地使用食品添加劑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傷害。但近些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卻將人們帶入對食品添加劑認識的誤區,使人們對食品添加劑聞風喪膽。·三聚氰胺?蘇丹紅?塑化劑?這些不是食品添加劑!
  • 【科普片】塑化劑
    視頻來源:科普中國塑化劑是在工業生產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又稱增塑劑。
  • 常見零食所含食品添加劑情況及其危害(組圖)
    其中,冰凍食品(包括冰淇淋、冰棍等)、方便食品(包括方便麵、餅乾、火腿腸等)、糕點(包括蛋黃派、沙琪瑪、銅鑼燒等)是消費者攝入頻率最高的含添加劑的零食,除此之外,膨化食品、蜜餞、糖果及醃漬食品也很受市場青睞。  在七大不同種類、功能的常見飲料中,攝入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果味飲料、白水茶水礦泉水、奶味飲料、碳酸飲料、茶飲料、運動飲料和鮮榨果汁。
  • 食鹽含「亞鐵氰化鉀」可放心食用 為正常添加劑
    昨日,有市民報料稱,在購買的食鹽包裝上看到了「氰化鉀」成分,不免擔心食用安全。業內人士表示,「食鹽添加亞鐵氰化鉀有害」已被多次闢謠。目前我國製鹽行業在食鹽中添加抗結劑「亞鐵氰化鉀」,是嚴格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執行的,國產食鹽安全有保障。
  • 說得清:食品添加劑檢驗證報名時間含金量高
    但由於添加劑殘留檢測技術的發展遠遠滯後於食品添加劑工業的發展,目前食品生產過程中添加劑的違法和超標使用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因此加強食品添加劑檢測方法的研究,對其進行定性、定量檢測便顯得極其重要。食品添加劑檢驗證報名時間含金量高甜味劑通常是用來給食物增添甜的味道,是屬於常見的添加劑的一種。
  • 正確認識塑化劑
    從2011年臺灣起雲劑事件,再到2012年酒鬼酒事件,塑化劑成了那兩年化學界的網紅。直到現在人們還談塑色變。什麼是塑化劑,它又做了什麼?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塑化劑相關的知識。塑化劑不是一種而是一類物質的總稱,使用的目的是增加物質可塑性與柔韌性,因此又被稱為增塑劑或可塑劑。
  • 解讀《關於抗壞血酸棕櫚酸酯(酶法)等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的公告》
    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美國食用香料和提取物製造者協會等批准其作為食品用香料在各類食品中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二)工藝必要性。該物質配製成食品用香精後用於各類食品(《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表B.1食品類別除外),改善食品的味道。該物質的質量規格按照公告的執行。
  • 食品添加劑致癌?
    那麼,我們在美味的食物中加入添加劑,是不是畫蛇添足呢? (圖片來源:某食品包裝) 食品添加劑: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根據我國衛生法(1995年)的規定,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質,以及為防腐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