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門要求嚴打食品非法添加 規範食品添加劑使用

2020-12-07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4月24日電(記者 周婷玉)記者24日從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獲悉,國務院食安辦等九部門日前聯合發布公告,要求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嚴格規範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

    九部門要求,食品(含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必須誠信經營,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切實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禁使用各類非法添加物,規範使用食品添加劑,及時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隱患,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九部門強調,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在食品生產經營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任何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嚴禁在農產品種植、養殖、加工、收購、運輸中使用違禁藥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對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銷相關證照,依法沒收其非法所得和用於違法生產經營的相關物品,要求其對造成的危害進行賠償,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九部門明確指出,對生產販賣非法添加物的地下工廠主和主要非法銷售人員,以及集中使用非法添加物生產食品的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一律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從重從快懲處。

    九部門強調,嚴禁非法製售國家公布的食品中可能使用的非食用物質、禁止在飼料和飲用水中使用的物質;生產單位必須在產品標籤上註明「嚴禁用於食品和飼料加工」,並建立銷售臺帳,實行實名購銷制度,嚴禁向食品和飼料生產經營單位銷售。

    同時,九部門指出,嚴禁生產、銷售、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食品添加劑,嚴禁違反國家標準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違反上述規定的,一律依法予以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懲處。

    九部門要求,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應嚴格按規定落實相關記錄、查驗制度。對記錄不真實、不完整、不準確,或者未索證索票、票證保留不完備的,責令限期整改;對提供虛假票證或整改不合格的,一律停止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對因未嚴格履行進貨查驗而銷售、使用含非法添加物食品的,責令立即停產、停業。對上述違法行為,同時依法予以其他相應處罰。

    此前,國務院辦公廳已下發關於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切實加強食品添加劑監管的通知。

2010年全國查辦食品添加違法案5305起逮捕23人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周婷玉、林鵬超)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辦公室綜合組組長蘇志3月1日通報指出,2010年全國共查辦食品添加違法案件5305起,依法逮捕23人。

    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是2010年食品安全整頓的重要內容。

    蘇志介紹,截至2010年底,全國各相關部門共檢查食品添加劑企業9.7萬戶,檢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363萬戶,查辦違法案件5305起,罰沒款1980餘萬元,貨值6000餘萬元,移送司法案件36起。 >>>詳細閱讀

相關焦點

  • 從禁用明礬開始嚴管食品添加劑
    日前,國家衛計委等五部門規定,饅頭、發糕等麵製品(除油炸麵製品、掛漿用的麵糊、裹粉、煎炸粉外)不能再添加含鋁膨鬆劑硫酸鋁鉀和硫酸鋁銨,也就是俗稱的「明礬」,複合型膨鬆劑(即泡打粉)的主要成分也是上述兩種物質。膨化食品中,不再允許使用任何含鋁食品添加劑。(相關報導見A12版)   食品添加劑的濫用,在我國食品安全事件中無疑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衛生部發布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食品添加劑名單
    關於印發《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名單(第一批)》的通知食品整治辦〔2008〕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辦公廳,衛生廳局,經委(經貿委、工業主管部門),公安廳局,
  • 京將查非法食品添加劑 火鍋底料違規吊銷餐飲證
    本月起,本市將對所有火鍋店的火鍋底料、自製調味料、自製飲料實行重點抽樣檢驗,如發現非法食品添加劑,將對餐飲企業實行「六個一律」的嚴格處罰。   昨日,市衛生局及衛生監督所檢查人員來到海底撈火鍋紫竹橋店進行抽查,未發現問題。據市衛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本市有餐飲服務企業26000餘家。
  • 硼砂有毒,有人還用作「食品添加劑」,如何識別含硼砂的食物?
    殊不知,有些不法商販為了滿足大家對「嚼勁」的追求,有意在加工食品時加入了一種所謂的「食品添加劑」。這種「食品添加劑」其實就是一種化工原料,即大名鼎鼎的硼砂。硼砂是一種礦物,因為含硼元素,可以作為化肥使用,能夠提高小麥等農作物的產量,還能增加葡萄等水果品種的含糖量。硼砂在化工行業的應用也很廣泛,主要用於殺蟲劑、除草劑、消毒劑、防腐劑和洗滌劑等的生產。
  • 市場監管部門嚴查食品中非法添加硼砂案件
    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通過日常檢查和監督抽檢發現,有不法商家在涼皮、釀皮(麵條)及粽子中添加硼砂。數據顯示,三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在監督抽檢中查處食品中非法添加硼砂的案件43件,移送公安機關15件。市場監管部門堅定貫徹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始終保持高壓重處態勢,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實施最嚴厲的處罰。同時,歡迎廣大消費者發現此類問題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 食品添加劑使用常見問題的實證分析
    是指某類食品按照GB2760-2014 規定不允許使用某種食品添加劑,但由於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添加的配料本身添加了允許使用的上述食品添加劑,以致該終產品被動攜帶了該食品添加劑。舉個例子說明,醬肉按照規定不允許使用苯甲酸,但作為配料使用的醬油可以使用苯甲酸,在這種情況下,生產出來的醬肉會帶有少量或微量的苯甲酸。
  • 日本擬修訂食品添加劑異丙醇的使用標準和成分規範
    2013年8月9日,日本發布G/SPS/N/JPN/320號通報,修訂食品添加劑異丙醇(Isopropanol)的規範和使用標準,此次修訂與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一致。    根據日本食品衛生法第10條,食品添加劑必須經過厚生勞動省許可才能使用或上市。並應滿足標準或規範的要求。
  • 國家再次公布151種食品和飼料中非法添加名單
    中國網4月23日訊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為進一步打擊在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保障消費者健康,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自2008年以來陸續發布了五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為方便查詢方便,衛生部日前將五批名單匯總發布。
  • 【認識食品非法添加物】硫氰酸鈉:有毒性的保鮮劑
    硫氰酸鈉使用和禁用歷史    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1986年版本即GB2760-1986中曾將其列為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主要與過氧化氫合用於黑龍江、內蒙古地區的生牛乳保鮮。其後由於其毒性作用,於GB2760-2007中刪除了這一條款。
  • 復配食品添加劑新國標美中不足
    對新國標的幾點看法    單一品種的稀釋品未入冊    《復配食品添加劑通則》把復配食品添加劑定義為:"為了改善食品品質、便於食品加工,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單一品種的食品添加劑,添加或不添加輔料,經物理方法混勻而成的食品添加劑。"這個定義,把單一品種的稀釋品排除在外了。
  • 【網絡闢謠】「不添加」「零添加」?別被食品包裝上的這些字眼忽悠了
    因此,一旦不得標註「零添加」等規定正式通過,將有利於規範食品標識標註,大大限制部分商家用「零添加」忽悠消費者的操作;有利於加強食品標識監督管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有利於引導消費者正確認識食品添加劑,保護消費者和食品生產經營者合法權益。
  •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應用介紹
    食品添加劑具有以下三個特徵:一是人為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質,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質,也包括天然物質;二是其加入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三是食品添加劑用於何種食品、用量多少都是以風險評估為科學依據,緊緊圍繞安全性和工藝必要性兩個原則展開,能有效保證其不會給消費者帶來健康危害。
  • 食品添加劑致癌?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甘鐵梁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我們的產品是純天然無添加的綠色產品!」每當這樣的食品廣告出現時,我們總能發現這樣打著「無添加」噱頭的產品能贏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以至於這類產品的價格都要比其他同類型產品更高。 人們傾向於認為,無添加產品更加健康。
  • 被蒙冤這麼多年,你真的了解食品添加劑嗎?
    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顯示,有80%的消費者認為食品添加劑是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罪魁禍首,但實際上只是做了「替罪羊」,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其實並不是由食品添加劑導致的。食品添加劑並非違法添加物其實,我國政府從來就沒有許可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吊白塊為食品添加劑,它們在食品中都是非法添加物。
  • 洋食品扎堆上黑榜 超限量用食品添加劑問題凸顯
    違規使用添加劑是老大難問題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共公布了227批次不合格進口食品,主要來自加拿大、德國、荷蘭、巴西、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近60批次食品存在未按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規範進行添加的情況。
  • 專家揭秘食品添加劑真相:不超量超範圍使用就安全
    1 觀點  食品添加劑並不等於非法添加物  「我們做過消費者調查,大約80%以上受訪對象認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就是食品添加劑造成的。這個結論和客觀事實差別非常大,甚至可以說恰恰相反。」孫寶國表示,目前中國有相當多的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誤解很深。
  • 食品添加劑的限制性特點(下)
    該原則還有助於理解具體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 我國目前的法規、標準中規定的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品種、範圍、最大使用量等,並不是要求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必定」要使用這些食品添加劑, 而是要求食品生產者根據自己生產的實際情況,需要使用時才使用。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確實需要使用某種具體食品添加劑時, 應該儘可能地低於規定的最大允許使用量, 而不能超過該最大使用量。
  • 衛生部擬批准18種食品添加劑擴大使用範圍
    中廣網北京8月12日消息(記者季蘇平)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18時46分報導,衛生部今天(12日)發布通知,擬批准薑黃素等18種食品添加劑擴大使用範圍及使用量,並從即日起徵求公眾意見。下面我們連線中央臺記者楊超。  主持人:18種食品添加劑包括哪些?
  • 從呈味核苷酸二鈉的標準名稱談《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修訂
    有一家企業在對食品標籤進行改版時,一併對標籤上其他標示的內容進行了規範,按照QB/T2845-2007《呈味核苷酸二鈉》標準,將原配料中的"5'-呈味核苷酸二鈉"修改為標準名稱"呈味核苷酸二鈉".新標籤投入使用後,有一家商超對此提出異議,認為"呈味核苷酸二鈉"與GB2760-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以下簡稱GB2760)規定的名稱不符,儘管企業向商超提供了QB/T2845-
  • 揭秘美食的背後 黑心商家亂用食品添加劑
    吹彈可破的蝦仁、鮮嫩多汁的牛肉、「上乘食材熬製」的高湯……當你大快朵頤之時,能想到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不少是靠各類添加劑「調」出來的嗎?記者近日走訪發現,五花八門的添加劑成為眾多餐館調味攬客的利器。不少美食的背後都存在濫用添加劑和非法添加等問題,有損消費者健康。還有一些不法分子甚至使用對人體有害的工業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