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毒塑化劑風暴延燒 專家稱比三聚氰胺還毒

2020-12-05 中國網

高雄一超市工作人員將含有起雲劑的商品下架。 資料照片

近日,臺灣首次發現不良廠商在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違法添加有毒塑化劑。據島內有關部門確認,多家知名運動飲料及果汁、酵素飲品已遭汙染。此次汙染事件規模之大為歷年罕見,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

連日來,「塑化劑」成為島內媒體和民眾口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

塑化劑,本來應該離人們生活很遠。塑化劑(DEHP),大多用於塑膠材質,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臺灣已將其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不得添加在食品裡。可是,近日,在島內卻首次發現不良廠商在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違法添加有毒塑化劑。而且,喝一瓶問題飲料,塑化劑含量即超過容許值。

專家稱比三聚氰胺還毒

事情是這樣引爆的。據臺灣媒體報導,今年4月,有關部門例行抽驗食品時,在一款「淨元益生菌」粉末中發現,裡面含有DEHP,濃度高達600ppm(百萬分之一)。追查發現,DEHP來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應的起雲劑內。昱伸公司是臺灣最大的起雲劑供貨商,目前涉案的昱伸公司負責人賴俊傑已被收押。

臺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表示,起雲劑原本是合法食品添加劑,常用於運動飲料、果凍等食品飲料以幫助乳化。但DEHP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比三聚氰胺還毒,吃下肚後不會立刻排出。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指出,這應是全球首件DEHP汙染飲料案例,汙染規模為歷年罕見。

由於影響範圍大,臺當局由「衛生署」等組成跨部門應變小組,全力追查汙染食品的來源及流向。隨後,島內食品藥品管理機構確認,悅氏等多家知名運動飲料及果汁、酵素飲品已遭汙染。

有毒塑化劑風暴震動全島,且似有滾雪球之勢,不斷延燒。

截至27日,有毒塑化劑風波牽涉到島內廠商近200家,使用過遭汙染原料的製造廠商95家,商品多達130種。28日,臺「行政院」官員透露,「衛生署」發現新北市土城區的賓漢香料化學公司,也疑似在起雲劑中摻入與塑化劑同類的可塑劑(DINP),而且影響層面比昱伸更大。

影響到香港上海市場

在這場塑化劑風暴中,島內食品飲料行業受到重創。黑松、臺糖、臺鹽、金車、白蘭氏、盛香珍等知名廠家,陸續發現自家少數產品遭DEHP汙染,已主動通報。向來以高規格食品安全標準自豪的臺灣,卻曝出如此食品醜聞,引發國際關注。

有毒塑化劑汙染,對香港市場造成了影響。繼特區政府呼籲市民暫停飲用3款受汙染飲料後,臺灣一家大型食品生產商26日晚間承認在港銷售的一款兒童鈣片受到汙染,並表示將主動回收。另外,經查實,上海口岸今年3月曾進口一批「悅氏運動飲料」,可能含有被毒性化學物質汙染的「起雲劑」,目前上海工商部門緊急要求零售商下架相關產品,截至27日共封存臺灣「悅氏運動飲料」5019瓶。

對此,26日,臺「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直言,這起事件可能重創臺灣食品形象。另據《聯合晚報》報導,由於問題產品、原料曾經被運往香港、美國、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臺灣「衛生署」自24日起,固定向世界衛生組織通報臺灣食品遭塑化劑汙染事件的最新進度。

到底誰是罪魁禍首?

風波爆發後,島內相關部門迅速行動,希望可以將對民眾的危害降到最低。

23日,臺「行政院」、「消保會」邀集賣場及經銷商,配合回收可能受汙染的食品。24日,有關單位還公布了相關退貨措施,要求廠商無條件接受退貨,消費者如遇刁難可以申訴。 27日起,要求島內1.7萬家超市、便利商店,全面將含有起雲劑的商品下架,3天內提出合格證明,才可以重新上架。

然而,事件的最大受害者還是島內民眾。

調查顯示,30年來臺灣許多飲料食品中的起雲劑配方裡,都被加了塑化劑,這可能是導致臺灣生育率低、不孕症增加等的直接原因。

有民眾在接受島內媒體採訪時說出了自己的恐慌:開始只是不敢喝飲料,可後來發現有毒塑化劑可能在所有食品還有藥品、藥妝產品裡,真不知道下一顆塑化劑地雷會在哪裡爆開。

臺灣消費者的食品安全網、業者累積幾十年建立的品牌信任度,為什麼竟然被一個昱伸香料工廠打趴?29日《中國時報》發表社論,給出了一些思考。

社論指出,昱伸以塑化劑替代價格為其5倍的棕櫚油,大量降低成本,低價格因此吸引下遊的大盤、食品業者大量進貨。似昱伸這種沒有道德的業者,當然要嚴辦。可那些知名大品牌,應該有一套嚴謹的流程,採購原材料時難道就只找便宜的供應商?昱伸為什麼可長期供應比同業便宜原料,當中是不是有蹊蹺,這些知名品牌的採購與質量監管人員,從來沒想要去關心了解嗎?塑化劑風暴也許掀開的是食品界共犯結構。

島內司法部門負責人表示,賴俊傑可能會面臨30年徒刑。賴俊傑被檢方移送時,曾不以為然地說「其實業界很多都是這麼做的」,這句話被島內媒體反覆回放,看來,接下來的風暴還遠不止於此。(記者 李煒娜)

相關焦點

  • "塑化劑"風暴席捲全臺:比三聚氰胺毒性大 易致癌
    中國網5月26日訊 近日,臺灣島內首次爆出塑化劑DEHP汙染飲料食品案,下架回收及封存的疑似問題產品種類繁多,連日來該案如雪球般越滾越大。據臺報報導,至少有40多家中下遊生產廠家受害,甚至網絡上也有人販賣含塑化劑的通暢包酵素飲品。據臺灣彰化縣衛生局網站公布的資料顯示,從臺灣知名的長庚生物科技,到連鎖的鮮茶道紅茶店,也都受牽連。
  • 媒體調查稱飼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已成公開"秘密"
    這些情況均已引起國家各部委高度重視,一場針對三聚氰胺的專項整治風暴,正席捲中國飼料行業。毒奶事件一個月後,三聚氰胺再惹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現香港超市中的大連產「佳之選新鮮雞蛋(特大裝)」驗出超標88%的三聚氰胺。香港專家隨即表示,雞蛋內發現含有三聚氰胺極有可能是飼料被故意添加三聚氰胺所致。
  • 臺灣河流遭塑化劑入侵 民眾稱不敢吃淡水魚(圖)
    臺灣成大團隊調查淡水河流域底泥DEHP含量,5年內高出4倍。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臺灣河川魚類受DEHP汙染情形。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中國臺灣網6月10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塑化劑汙染泛濫,河川也早已受害。
  • 臺飲料驗出有毒塑化劑 多個知名品牌捲入
    中新網5月2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黑心業者違法添加塑化劑(DEHP)汙染飲料、食品風暴擴大,知名品牌如金車、臺灣比菲多、盛香珍、長庚生技及鮮茶道也捲入。這些知名業者緊急善後,將有問題的商品緊急下架。此外,四大超商25日晚表示,即日起尚未取得商品檢驗報告的運動飲料,均暫停銷售,待檢驗報告確認安全無虞後,再重新販賣。
  • 專家為食品添加劑「喊冤」 塑化劑屬非食用物質
    比「竇娥」還冤?  儘管作用不可小覷,但是,最近幾年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還是讓很多人聞「食品添加劑」而色變。這也讓食品專家為食品添加劑大呼其冤。  記者梳理了最近幾年發生的幾起影響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發現它們的罪魁禍首,如奶粉中的三聚氰胺、豆腐中的吊白塊、小麥粉中的溴酸鉀、雞蛋中的蘇丹紅、餵豬用的瘦肉精等都屬於化工原料,是國家命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有毒非食用物質,而不是食品添加劑。  「其實這二者完全不同,食品添加劑是用於改善食物品質、口感用的可食用物質,而非食用物質是禁止使用和向食品中添加的。」
  • 臺灣學者:關說風暴 藍綠各執一詞
    華夏經緯網9月1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司法」關說案風波擴大,馬王之爭看來勢不可擋。對此,臺師大政治系教授曲兆祥表示,馬英九與王金平直接槓上,追求的是掃除關說文化的歷史定位;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教授陳敦源則說,關說風暴觸及馬英九的臨界點。民進黨林濁水則認為,馬英九針對的不是柯建銘,而是王金平,馬王鬥爭的結果,必是兩敗俱傷。
  • 臺灣教授報假帳案延燒 臺灣大學校長:將聯署聲援
    臺灣教授報假帳案延燒 臺灣大學校長:將聯署聲援 2013年01月07日 14:3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歷史課綱爭議延燒 朱立倫:各政黨把手拿開
    中新網8月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針對臺灣學生課綱爭議延燒,身兼國民黨主席的新北市長朱立倫今早出席活動時表示,國民黨將召開談話會與朝野進行溝通;並代表國民黨表態贊成「立院」召開臨時會,讓課綱爭議能有個圓滿的結果之外,會期內沒有通過的非政治性的民生法案,也將一併解決。
  • 正確認識塑化劑
    從2011年臺灣起雲劑事件,再到2012年酒鬼酒事件,塑化劑成了那兩年化學界的網紅。直到現在人們還談塑色變。什麼是塑化劑,它又做了什麼?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塑化劑相關的知識。塑化劑不是一種而是一類物質的總稱,使用的目的是增加物質可塑性與柔韌性,因此又被稱為增塑劑或可塑劑。
  • 「皮革奶」檢測難於三聚氰胺 長期食用可能致癌
    「皮革奶」檢測檢測難於三聚氰胺 專家稱長期食用可能致癌兩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讓家長們仍心有餘悸,近日「皮革奶」的消息又讓人談奶色變「皮革奶」檢測難於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的檢測難度比三聚氰胺更大,因為它本來就是一種蛋白質,有專家稱長期食用可能致癌。目前農業部規定的檢測方法,主要是檢查牛奶中是否含有皮革水解蛋白,這是動物膠原蛋白中的特有成分,在乳酪蛋白中則沒有,所以一旦驗出,則可認為含有皮革水解蛋白。
  • e查到底∣這些毒書包毒文具千萬別讓孩子用了!
    「毒」文具還有哪些?除了書包,一起來看看還有哪些「毒文具」潛伏在孩子身邊,家長一定要擦亮雙眼哦!劣質塗改液有毒物質:甲苯、二甲苯早在2014年的3.15晚會上,央視就針對塗改液、修正帶發出了消費預警:經檢測,部分塗改產品中的甲苯、二甲苯超標。
  • 人民日報:中藥「毒」性不等於有毒
    中藥「毒」性不等於有毒(不吐不快)中藥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即以毒攻毒。中藥有毒無毒,關鍵是能否對證治療。只要對證治療,有毒的藥也安全;不對證治療,無毒的藥也有害最近,「馬兜鈴致癌」事件沸沸揚揚。
  • 這5款「毒書皮」可致「性早熟」!新學期,千萬別給孩子買這些有毒文具
    其中,5款樣品被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超標;6款樣品被檢出含有短鏈氯化石蠟,5款超過歐盟標準限量要求,其中被檢出的短鏈氯化石蠟含量最高的是標準限量要求的2.1倍。《報告》中還指出,某寶上,一款月銷量上千,有上萬條評論的無品牌包書皮樣品被檢出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含量是標準限量要求的110倍。
  • 微波爐用塑料飯盒三成加熱會放毒 建議開蓋加熱
    近日,香港消委會發布調查報告稱,近三成微波爐用塑料飯盒加熱時,會釋放出塑化劑,其中就包括「LOCK&LOCK」等知名品牌。昨天,記者到島城各大超市、商場探訪發現,「LOCK&LOCK」微波爐用塑料飯盒超市仍然在售,而大部分市民對微波爐用塑料飯盒含塑化劑並不知情。
  • 塑化劑擬訂新規: 白酒標準大大高於食品標準
    管控白酒塑化劑  馬勇對白酒塑化劑有關疑問的書面答覆稱,對於食品中風險物質的危害,科學上常用「每天每公斤體重半數致死劑量,即LD50值」來衡量一種物質的毒性。其數值越低,毒性越大。出現在部分食品中含量相對多的兩種塑化劑DEHP和DBP的LD50分別是30.6克和8克。
  • 白酒塑化劑評估值今日公開 含量低於5mg/kg和1mg/kg無損健康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7日訊 (記者 王城)被媒體一度稱為「密件」的白酒塑化劑評估值今日終於公開,衛計委今日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根據風險評估結果認為,「白酒中DEHP和DBP的含量分別在5mg/kg和1mg/kg以下時,對飲酒者的健康風險處於可接受水平。」   公告稱,自2012年12月以來,白酒中塑化劑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 開水燒太久反有毒! 常喝6種水小心致癌
    專家稱,這個習慣是不對的。有些地方,自來水本身的礦物質含量就比較高,水燒時間長了,水蒸氣蒸發以後,水裡的礦物元素就濃縮了,比如自來水它本身鉛的含量是合格的,經過長時間燒以後,水濃縮了,自來水也就不合格了。  原標題:開水燒太久反有毒!
  • 專家:毒跑道或用毒性大成本低TDI作原料,聞到異味要小心
    降低塑膠跑道的危害,要從兩種主要的有毒物質下手。 視覺中國 資料今夏接連出現的「毒塑膠跑道」事件讓家長們憂心忡忡。塑膠跑道原本是國際上公認的最佳全天候室外運動場地坪,怎麼會成為孩子們的健康殺手呢?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有毒跑道」的廬山真面目。
  • 論文抄襲風暴衝擊國民黨高雄選情
    由於第一時間對論文抄襲爭議的危機處理不到位,李陣營未能「快速止血」,但隨著李眉蓁勇敢面對與道歉,風暴有所減緩,只是對她的選情已經造成衝擊。李眉蓁的得票數會不會被臺灣民眾黨的吳益政反超,成為了藍營的憂愁,甚至風暴還可能影響黨主席江啟臣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