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風暴席捲全臺:比三聚氰胺毒性大 易致癌

2020-12-05 中國網

中國網5月26日訊 近日,臺灣島內首次爆出塑化劑DEHP汙染飲料食品案,下架回收及封存的疑似問題產品種類繁多,連日來該案如雪球般越滾越大。據臺報報導,至少有40多家中下遊生產廠家受害,甚至網絡上也有人販賣含塑化劑的通暢包酵素飲品。據臺灣彰化縣衛生局網站公布的資料顯示,從臺灣知名的長庚生物科技,到連鎖的鮮茶道紅茶店,也都受牽連。至5月24日,臺灣已回收或下架的食品包括近46萬瓶運動飲料、果汁、茶飲,及2萬公斤果汁、果醬、優格粉,13萬餘盒益生菌粉,臺灣「衛生署」已表示,預計問題產品數量會再大幅攀升。

據說塑化劑比三聚氰胺的毒性大得多,極易致癌。臺灣黑心生產廠商違法添加塑化劑造成多家運動飲料、果汁、茶飲料出問題,已引發島內民眾的擔憂。有報導說,由於13至18歲正值發育期的青少年是最愛喝運動等飲料的族群,許多家長擔心孩子以後無法傳宗接代。對此,臺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作出說明,「據國外研究推論,成人每天喝濃度15ppm的問題飲料,即一天喝10公升(約29瓶)才會出現睪丸萎縮等症狀」;有關學者也表示,「DEHP代謝快,一兩天即排出體外,民眾無需過度恐慌」。

近年來,大陸食品安全頻頻亮起紅燈,對此臺灣有人幸災樂禍,也有人對臺灣產品甚為自豪。這次臺灣出現如此大範圍的食品安全問題,大陸人士不必以五十步笑一百步的心態對待之。相反,對臺灣飲料食品等驗出塑化劑問題,大陸方面應由此引起重視。據報導,臺灣的塑化劑已流向東南亞、香港以及上海等地。對此,大陸方面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赴臺灣旅遊的大陸民眾要多了解臺灣食品發生問題的相關信息,以避免買到不合格的產品。近兩年大陸民眾到臺灣旅遊的人數不斷增加,去年就有近300萬的大陸民眾赴臺旅遊,因此赴臺灣旅遊的大陸民眾尤有必要了解相關信息,以維護自己的消費利益。臺灣產品在大陸民眾心目中的印象相對較好,但並不表示臺灣產品全無問題,這些年也不時爆出一些「黑心產品」的新聞,因此赴臺灣旅遊的大陸民眾對臺灣產品切不可盲目崇拜,在臺灣買臺灣貨最好還是要「貨比三家」,作些調查研究,以免上當。

二是大陸要加強對臺灣輸往大陸產品的檢驗檢測,尤其是涉及上述問題類食品的檢驗檢測,以維護大陸消費者的利益。多年來兩岸貿易持續增長,去年兩岸貿易量高達1400多億美元,而ECFA於今年元月起實施,臺灣向大陸輸出產品量會越來越多。食品直接涉及到人們的生命安全,為此大陸尤應加強對輸入的臺灣食品的檢驗檢測工作,以確保大陸消費者的利益。

三是兩岸要加強食品安全檢驗檢測的合作,共同為兩岸民眾把好食品安全關。近幾年來兩岸各自陸續有食品問題出現,如何保證食品的安全性,兩岸有關部門應按已籤署的兩岸食品安全協議,加強合作,交流經驗,協同查驗,共同為維護兩岸民眾的食品安全而努力。 (劉國奮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相關焦點

  • 臺灣有毒塑化劑風暴延燒 專家稱比三聚氰胺還毒
    資料照片近日,臺灣首次發現不良廠商在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違法添加有毒塑化劑。據島內有關部門確認,多家知名運動飲料及果汁、酵素飲品已遭汙染。此次汙染事件規模之大為歷年罕見,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連日來,「塑化劑」成為島內媒體和民眾口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塑化劑,本來應該離人們生活很遠。
  • 「皮革奶」檢測難於三聚氰胺 長期食用可能致癌
    「皮革奶」檢測檢測難於三聚氰胺 專家稱長期食用可能致癌兩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讓家長們仍心有餘悸,近日「皮革奶」的消息又讓人談奶色變農業部新聞辦公室有關負責人17日表示,近年來農業部開展了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等違禁物質的例行監測,沒有檢出皮革水解蛋白等違禁添加物質,三聚氰胺全部符合臨時管理限量規定,生鮮乳質量安全狀況總體良好。
  • 正確認識塑化劑
    每天學習一點點,帶來健康大改變。從2011年臺灣起雲劑事件,再到2012年酒鬼酒事件,塑化劑成了那兩年化學界的網紅。
  • 臺塑化劑汙染產品超500項 毒性超三聚氰胺20倍
    截至29日,全臺可能受汙染的產品已超過500項。  臺灣大學30日舉行「從添加塑化劑看食品安全」公共論壇,臺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在會上表示,起雲劑是複方食品添加物,世界各地的起雲劑配方不同,多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植物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而本次塑化劑事件,是有不肖業者將塑化劑的1種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當作起雲劑的配方。
  • 臺灣河流遭塑化劑入侵 民眾稱不敢吃淡水魚(圖)
    臺灣成大團隊調查淡水河流域底泥DEHP含量,5年內高出4倍。圖片來源:臺灣媒體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中國臺灣網6月10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塑化劑汙染泛濫,河川也早已受害。臺當局環保部門委託學界過去10年對全臺30條河川監測,不僅發現河中塑化劑有逐年增加趨勢;學者甚至發現,部分河川魚體中,可測到幾十到幾百ppm不等的高濃度塑化劑。食物鏈遭塑化汙染範圍超出想像。
  • 媒體調查稱飼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已成公開"秘密"
    這些情況均已引起國家各部委高度重視,一場針對三聚氰胺的專項整治風暴,正席捲中國飼料行業。毒奶事件一個月後,三聚氰胺再惹禍。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現香港超市中的大連產「佳之選新鮮雞蛋(特大裝)」驗出超標88%的三聚氰胺。香港專家隨即表示,雞蛋內發現含有三聚氰胺極有可能是飼料被故意添加三聚氰胺所致。
  • 臺飲料驗出有毒塑化劑 多個知名品牌捲入
    中新網5月2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黑心業者違法添加塑化劑(DEHP)汙染飲料、食品風暴擴大,知名品牌如金車、臺灣比菲多、盛香珍、長庚生技及鮮茶道也捲入。這些知名業者緊急善後,將有問題的商品緊急下架。此外,四大超商25日晚表示,即日起尚未取得商品檢驗報告的運動飲料,均暫停銷售,待檢驗報告確認安全無虞後,再重新販賣。
  • 不含塑化劑的玉米材質奶瓶在深圳研發成功
    微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塑化劑,學名鄰苯二甲酸酯類,被證實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影響生殖系統,歐盟化學品管理局將各種塑化劑歸為CMR(致癌、致突變、生殖毒性)物質。更早在2013年的研究表明,塑料奶瓶中的雙酚 A 可能干擾嬰兒的大腦發展、某些玻璃奶瓶中則重金屬鉛、鎘超標。
  • 塑化劑擬訂新規: 白酒標準大大高於食品標準
    當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秘書長馬勇關於白酒塑化劑標準兩月後將出臺的消息再度引發地震。深受塑化劑風波重創的酒鬼酒(000799.SZ)漲停,創下了開年以來第一個漲停板。  當日馬勇答覆本報,並沒有提及白酒中的塑化劑限量值出臺的具體時間。
  • 2大感冒神藥致畸、致癌、毒性大,別用
    看過後,科大大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這兩種藥常被家長認為是「病毒剋星」、「抗病毒神藥」,但這些稱號它們真的不配!今天科大大(ID:kexueyuer2012)就來仔細說說這些坑娃的抗病毒藥,以及哪種藥才能真正用來給娃抗病毒!1致畸、致癌!利巴韋林毒性太大!利巴韋林又名病毒唑,光聽這個名字,就會讓人覺得它能抵抗病毒,或者能用它來挫一挫病原體的威風。
  • 專家為食品添加劑「喊冤」 塑化劑屬非食用物質
    「如果不要食品防腐劑,那食品會黴變,所產生的黃麴黴、赭麴黴,都是強致癌物質。」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羅雲波表示。  比「竇娥」還冤?  儘管作用不可小覷,但是,最近幾年頻繁出現的食品安全事件,還是讓很多人聞「食品添加劑」而色變。這也讓食品專家為食品添加劑大呼其冤。
  • 火腿培根為致癌物真相揭秘 10大致癌食物排行榜
    世衛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物質的致癌程度分為五級,依次為:致癌、較可能致癌、可能致癌、致癌度不確定和可能不致癌。英國《每日郵報》從「消息靈通人士」處獲悉,來自10個國家的科學家評估各種已有證據後同意將加工肉製品歸入「致癌物」,使其與石棉、香菸、砒霜「為伍」。加工肉製品指使用煙燻、醃漬、添加化學物等方式處理過的食物,除火腿和培根,還包括一些燻肉和香腸。
  • 揭秘「三聚氰胺」:多用於生塑料和肥料
    近一段時間,中國部分地區有嬰幼兒出現與食用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相關的泌尿系統結石,經調查發現,是被一種名為三聚氰胺的化學物質汙染。三聚氰胺多用於生產塑料和肥料, 主要用於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同時還廣泛用於塗料、塑料、黏合劑、紡織、造紙等工業生產中。三聚氰胺究竟是何種物質,為何會出現在奶粉中?
  • 寶潔等知名洗滌品被曝含增白劑塑化劑
    儘管2011年藍月亮螢光增白劑問題已經促使國內洗滌行業就此做出安全性的說明,但螢光增白劑、塑化劑等指標國家標準的長期缺失,還是令消費者對洗滌產品的安全性感到擔憂。  來自江蘇省質檢院的檢測結果表明,螢光增白劑、塑化劑等對人體健康可能有害,並可能造成環境汙染的物質在洗滌用品中廣泛存在。
  • 白酒產品中塑化劑風險評估結果問答
    白酒產品中塑化劑風險評估結果問答 2015年06月03日10:19     一、什麼是塑化劑? 塑化劑在我國大陸地區一般稱為增塑劑。簡單地說,增塑劑就是添加到塑料聚合物中增加塑料可塑性的物質。使用增塑劑後,塑料聚合物的硬度下降、柔韌性提高,易於拉伸和做成各種形狀。
  • 塑料瓶底竟暗藏這些秘密 用錯致癌?-不敢相信!塑料瓶底竟...
    正是因為它的廣泛用途,所以網上關於「塑料瓶致癌」的言論不在少數。最近網上就有人說,塑料瓶底部標有「1」的字樣就是一次性塑料瓶,千萬不能再二次使用,會增加致癌風險。也有人說,塑料瓶中含有塑化劑很容易致癌。
  • 常喝6種水小心致癌
    常喝6種水小心致癌    二、並不是所有的礦泉水都能喝  現在很多人總以為只要是礦泉水就是好水,所以有人特意拿著瓶瓶罐罐到山上等地方來接山泉水。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礦泉水都適合飲用。常喝6種水小心致癌    水裡的礦物質比例也很關鍵,如果鈉高了,口感就會感覺有點鹹;金屬離子高了,就會感覺有股金屬味;如果比例合適,就會有種甘甜的感覺。如果喝水時感覺鹹或有種金屬味,或者土腥氣,這種水都是有問題的。  原標題:開水燒太久反有毒!
  • 海大教授研製出100%生物降解保鮮膜:純褐藻膠製成,無塑化劑
    在近日舉行的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海洋成果轉化暨「雙招雙引」對接會上,中國海洋大學許加超教授的發明授權專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項目引起廣泛關注,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鮮膜是以褐藻膠為原料,並能實現100%降解。
  • 《全球風暴》:東京巨型冰雹、杜拜滔天巨浪,末日災難席捲全球
    但觀看《全球風暴》你只需帶著一顆強大的心臟近距離感受世界災難就好了,而不用惡補什麼氣象知識......《全球風暴》 是一部帶有科幻色彩的災難片。被網友稱之為 強化特效版 《 後天》 +微縮版 《 2012》 +男版 《地心引力》 。
  • 學術動態 | 腸道微生物基因毒性物質與致癌基因突變之間的關係
    微生物組 2020年2月27日,Ruben van Boxtel課題組和Hans Clevers課題組在《Nature》發表了題為「Mutational signature in colorectal cancer caused bygenotoxicpks+ E. coli」的文章,因大腸桿菌基因毒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