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調查稱飼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已成公開"秘密"

2020-12-07 手機鳳凰網

產自大連的雞蛋在香港被檢出三聚氰胺超標,多數專家懷疑是雞飼料中被加入過量三聚氰胺。

本報的調查表明,在動物飼料中加三聚氰胺,已成公開的「行業秘密」。在飼料中加三聚氰胺,五年前從水產養殖行業開始,後逐漸向畜禽養殖等行業蔓延。更令人吃驚的是,加入動物飼料中的三聚氰胺,基本來自於化工廠廢渣。

這些情況均已引起國家各部委高度重視,一場針對三聚氰胺的專項整治風暴,正席捲中國飼料行業。

毒奶事件一個月後,三聚氰胺再惹禍。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發現香港超市中的大連產「佳之選新鮮雞蛋(特大裝)」驗出超標88%的三聚氰胺。

香港專家隨即表示,雞蛋內發現含有三聚氰胺極有可能是飼料被故意添加三聚氰胺所致。

這一推斷得到了國內大多數動物營養專家的肯定,但農業部對此的回應卻異常謹慎。畜牧業司司長王智才稱,究竟是雞蛋產出過程中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尚不清楚,很多說法目前都還只是懷疑。

剛剛重創中國乳業的三聚氰胺問題再次升級,在「問題奶粉」事件中被忽視的飼料行業添加三聚氰胺的潛規則被驟然放大。

早在2007年3月美國毒寵物糧事件爆發後不久,南方農村報的相關報導就曾預言:三聚氰胺將會成為下一個「蘇丹紅」,不幸言中。

日前,廣東飼料行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三聚氰胺廢渣變身後的假蛋白添加劑———「蛋白精」,在飼料行業內生存的歷史至少已有五年,其覆蓋的範圍可能已經波及到畜禽、水產等絕大多數養殖產業,其影響將遠遠超過「問題奶粉」事件。

近日,廣東省飼料辦主任蔡玉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廣東部分蛋白原料中發現有少量三聚氰胺,檢查結果已經上報農業部。

水產飼料或是重災區

中國海洋大學麥康森教授在2007年11月中國水產學會學術年會中就曾預言,「國內的水產飼料和其他動物飼料都存在添加三聚氰胺的問題,包括奶粉」。

2007年5月,美國「毒寵物事件」的罪魁禍首就是三聚氰胺。美國FDA的調查確證,江蘇徐州安營公司出口到美國的小麥和大米蛋白粉含有三聚氰胺,導致了寵物中毒死亡。

這是化工產品三聚氰胺在飼料行業內非法添加的第一個曝光案例。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早在2004年,該公司就開始生產「生物蛋白精」,並在網上公開求購三聚氰胺廢料。

正是從那時開始,三聚氰胺開始流入飼料行業。廣東粵海飼料集團董事長鄭石軒認為,三聚氰胺廢料變身後的「蛋白精」在飼料行業中至少已經存在了五年,且愈演愈烈。

三聚氰胺在飼料行業內的使用已經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根據麥康森教授的判斷,目前國內水產飼料中一定混有三聚氰胺,水產飼料最有可能成為三聚氰胺最大的非法添加市場。他分析,水產飼料需要的蛋白質含量最高,蛋白源又來自成本最貴的魚粉,濃縮蛋白裡一定存在三聚氰胺。

9月中旬,遼寧省一村莊數百隻結石貉子陸續死亡,飼料中檢出三聚氰胺,含量最高達510毫克/公斤。

三聚氰胺再次扮演動物殺手本色,但仍沒有得到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直到10月下旬,大連韓偉集團生產的雞蛋在香港被檢出三聚氰胺超標88%。28日,韓偉集團董事長向媒體披露,該公司9月22日在作為部分飼料配方的「玉米酒糟」原料中發現含有三聚氰胺。

公眾和媒體質疑的目光終於指向了已經被毒染的飼料行業。

工業廢渣變身「蛋白精」

業內人士透露,三聚氰胺廢渣的出廠價格600-800元/噸,包裝成「蛋白精」後市場上的流通價格最高時可以達到4000元/噸。從工業生產廢品到農業生產的假原料,三聚氰胺廢渣身價暴漲5倍。「蛋白精」用在飼料行業中的作用,業內專業地稱之為「調蛋白」。

一位不願具名的化工專家透露,五年前,國內三聚氰胺的生產企業需要請專門的環保公司處理三聚氰胺廢渣,這是一筆費用不小的開支;而目前大多數企業都會選擇低價銷售,主要流向飼料原料行業。對此,三聚氰胺的生產企業早已心知肚明。該專家表示,國內各大三聚氰胺生產企業廢渣生意都很火爆,「基本沒有剩餘」。

資料顯示,2007年國內三聚氰胺有效產能76萬噸。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化工廢渣流入飼料行業作假,尤其是在近年魚粉、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持續攀升的情況下,飼料生產企業和原料供應商紛紛尋找新的蛋白原料替代物,降低成本。三聚氰胺的廢渣藉此機會以「蛋白精」的身份混入各種原料中,提供虛假蛋白含量。

一供應商透露,「蛋白精」的供應範圍幾乎涵蓋了整個飼料行業,牛羊飼料、禽飼料、豬飼料和水產飼料都或多或少地混有「蛋白精」。

一位飼料行業的專家表示,華南地區的水產飼料已經成為消化「蛋白精」的主要市場,尤其是甲魚飼料和鰻魚飼料。

監管風暴正在颳起

農業部啟動飼料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稱堅決杜絕在飼料中違規添加三聚氰胺等有害化學物質。

據介紹,我國對飼料三聚氰胺含量的檢測標準也只是推薦性標準,意味著不需要作強制檢測。目前,農業部正在緊急制訂飼料的三聚氰胺含量標準。

2007年7月,農業部下發《關於嚴厲打擊非法生產經營和使用「蛋白精」違法行為的通知》,明確指出,以三聚氰胺廢料、羥甲基羧基氮等為原料的「蛋白精」是一類假蛋白飼料,未經農業部審定批准,是非法飼料添加劑,禁止在任何飼料生產中使用。

三鹿奶粉事件爆發後,國家各部委針對三聚氰胺的專項整治風暴颳起。

剛剛完成三審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中規定,不得在食品生產中使用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或者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按照新的規定,即使是無害的物質,目錄中沒有列出,也不允許添加到食物中。

農業部啟動飼料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稱堅決杜絕在飼料中違規添加三聚氰胺等有害化學物質。(南方農村報 記者 趙威 曾進 南方日報記者 張迪)

相關報導:

農業部7月份已通報飼料中檢出三聚氰胺

韓偉集團透露涉嫌提供問題飼料廠家法人已被刑拘

衛生部等就乳與乳製品中三聚氰胺管理限量值答問

評論:三聚氰胺雞蛋報導學習港媒好榜樣

相關焦點

  • 問題雞蛋揭開被汙染飼料業 工業廢渣變身蛋白精
    有業內人士稱動物飼料中加三聚氰胺,並非罕見。他們說,在飼料中加三聚氰胺,五年前從水產養殖行業開始,後逐漸向畜禽養殖等行業蔓延。加入動物飼料中的三聚氰胺,被業內認為主要來自於化工廠廢渣。  這些情況均已引起國家各部委高度重視,一場針對三聚氰胺的專項整治風暴,正席捲中國飼料業。
  • 「皮革奶」檢測難於三聚氰胺 長期食用可能致癌
    2月12日中國政府網掛出農業部近日下發的《2011年度生鮮乳製品質量安全監測計劃》,其中除了要求檢測奶粉當中的三聚氰胺之外,還要檢測皮革水解蛋白。而農業部17日表示,近年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等違禁物質的例行監測中沒有檢出皮革水解蛋白等違禁添加物質。
  • 養殖戶死魚,怪廠家飼料高出7.7個蛋白!蛋白偏高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蛋白偏高是業內公開的秘密2016-09-01 14:3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        瀏覽量: 13330 次 我要評論 高蛋白飼料與死魚並沒有必然聯繫&nbsp死魚事件,在行業中不算少見。飼料粗蛋白實測數字高於標籤數字,在業內也是公開的秘密。但養殖戶因為懷疑飼料蛋白過高引起死魚,則不多見。據了解,正常情況下,飼料蛋白含量高,並不會引起魚的腸道潰爛而死。魚出現如此病症,有四種可能。
  • 央視調查發現「問題奶」中不光混入了三聚氰胺
    近日,警方對製售、添加「蛋白粉」的不法分子的偵察和抓捕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河北警方經過多天緊張工作,成功偵破「三鹿問題奶粉」出籠源頭——一個由生產、銷售和使用含三聚氰胺添加物的不法分子組成的網絡。三聚氰胺是一種有毒的化工原料,一般作為阻燃劑,用於塗料、木材、塑料等製造行業,可這種化工原料竟出現在乳品中。
  • 湖南緊急調查和處理「三聚氰胺玉米奶」
    新華網長沙11月22日電(記者 蘇曉洲)連日來,有關湖北省襄樊市追查「遠山乳業有限公司」三聚氰胺嚴重超標玉米奶的事件,牽動著社會的敏感神經。隨後監管部門調查發現,這批「勾兌」了青海「東垣奶粉」的問題玉米奶產於湖南湘潭。目前,湖南省和湘潭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已對湘潭「遠山乳業」和奶粉供應商展開了緊急調查和執法處理。
  • 揭秘「三聚氰胺」:多用於生塑料和肥料
    近一段時間,中國部分地區有嬰幼兒出現與食用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相關的泌尿系統結石,經調查發現,是被一種名為三聚氰胺的化學物質汙染。三聚氰胺多用於生產塑料和肥料, 主要用於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同時還廣泛用於塗料、塑料、黏合劑、紡織、造紙等工業生產中。三聚氰胺究竟是何種物質,為何會出現在奶粉中?
  • 臺灣有毒塑化劑風暴延燒 專家稱比三聚氰胺還毒
    資料照片近日,臺灣首次發現不良廠商在食品添加物「起雲劑」中,違法添加有毒塑化劑。據島內有關部門確認,多家知名運動飲料及果汁、酵素飲品已遭汙染。此次汙染事件規模之大為歷年罕見,在島內引起軒然大波——連日來,「塑化劑」成為島內媒體和民眾口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塑化劑,本來應該離人們生活很遠。
  • 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飼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本文優化了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飼料中三聚氰胺的色譜分離條件。該方法線性關係良好, 有較高的回收率和較好的精密度, 飼料中雜質峰對三聚氰胺出峰幹擾少, 方法簡單, 易於操作, 準確度與精密度符合要求, 可用於配合飼料中三聚氰胺的檢測。
  • 湖南一乳企曾隱瞞使用三聚氰胺 原料來自青海
    新華社發  近日,媒體爆出襄樊追查「湖北遠山乳業有限公司」三聚氰胺嚴重超標玉米奶事件。監管部門調查證實,這批「勾兌」了青海「東垣奶粉」的問題玉米奶產於湖南湘潭。「問題奶」歷經市場消化、退貨銷毀、緊急召回封存,依然藏身商店的可能性很小。昨天,湘潭市質監部門決定,將封存的所有玉米奶逐箱檢驗。
  • 國家再次公布151種食品和飼料中非法添加名單
    中國網4月23日訊 據衛生部網站消息,為進一步打擊在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保障消費者健康,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自2008年以來陸續發布了五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為方便查詢方便,衛生部日前將五批名單匯總發布。
  • 媒體稱對張曙光「運作」院士的調查不能爛尾
    媒體稱對張曙光「運作」院士的調查不能爛尾   據庭審披露,覬覦中國最高學術稱號已久的他,為了院士頭銜,一邊廣泛網絡關係,一邊受賄2300萬元用於「運作」。這一情節使得公眾一片譁然。雖然院士增選黑幕傳聞已久,這次卻不是傳聞,而是法庭上展現的案情。  張曙光受賄的2300萬元究竟有沒有花出去?如果花出去了,他花在了哪些環節?有沒有院士受賄?有沒有院士違反科學道德?
  • 最新研究:在蝦飼料當中添加這個,對蝦的生長太重要了,現在公開...
    巴西和墨西哥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在南美白對蝦的飲食中補充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對蝦有非常大的益處,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水產養殖》雜誌上。除此之外,在養殖當中添加DHA-EPA蝦將獲得更高的質量,同時這些酸性脂肪也能滿足人類的消費需求。在水產養殖中,已經創造了營養強化飼料,以便在養殖當中獲得更高質量的產品。然而,飼料補充DHA-EPA尚未廣泛用於蝦飼料生產。因此,許多蝦農在養成期間添加DHA-EPA改善蝦的質量。
  • 飼料中添加沸石的作用
    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動物糞便的過度應用提高了土壤中N和P的富集,造成地下水汙染(硝酸鹽)和水生植物的過度生長(水體爆發綠潮)。沸石能夠提高營養物質的消化率,減少糞便中的N、P含量,顯著降低動物糞便的臭味。
  • 在高植物蛋白飼料中添加水解魚蛋白對牙鮃幼魚的影響
    魚粉資源嚴重不足已成為制約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因此,&nbsp找到部分或者全部替代魚粉的蛋白源成為魚類營養與飼料研究熱點之一。植物蛋白源以其相對低廉的價格且供應穩定,備受研究者關注,但已有的大部分研究表明,&nbsp高植物蛋白飼料對肉食性魚類的生長和飼料利用產生明顯的拮抗作用。比如飼料中的植物蛋白添加量較高導致虹鱒、大西洋鮭、牙鮃生長下降和飼料係數上升。
  • 飼料添加氯化鈉的查處屬於違法
    飼料添加劑氯化鈉不是畜牧用鹽更不是食鹽,不適用《食鹽專營辦法》  第一,法律上沒有依據。《食鹽專營辦法》第二條「本辦法所稱食鹽,是指直接使用和製作食品所用的鹽」,僅明確了食鹽的定義;第二十八條規定「漁業、畜牧用鹽適用本辦法」,但沒有具體界定漁業、畜牧用鹽的定義。  第二,執行的標準不同。
  • 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乳製品中的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可用於生產食品包裝材料、農藥和化肥,可能從環境、食品包裝材料等途徑進入到食品中,在產品中檢出微量屬於正常。三聚氰胺的含氮量為66%左右,常被不法商人添加到食品中,以提升檢測中蛋白質的含量指標。    原 理   試樣用三氯乙酸溶液-乙腈提取,經陽離子交換固相萃取柱淨化後,用高效液相色譜測定,外標法定量。
  • 「砷豬」傳說 豬飼料中的「元素周期表」
    引言:近十年間,學界、業界一直呼籲禁用有機砷,但農業部稱,沒有足夠的科學數據證明規範、合理使用有機砷飼料添加劑會帶來食品安全風險。引用:如果想知道黃浦江上漂流的上萬頭豬是怎麼死的,政府部門選擇了最嚴謹的解答方法——排除法。說明:2013年3月20日,農業部網站公告稱,在30份從黃浦江及上遊打撈的漂浮死豬組織樣品中,未檢出砷。
  • 『材料的秘密-46』三聚氰胺樹脂:三聚氰胺的正確用法 (塑料篇)
    三聚氰胺樹脂Melamine ResinMelamine Resin又稱三聚氰胺甲醛樹脂(Melamine Formaldehyde),英文縮寫為MF,在中文中大家俗稱它為美耐皿MF在塑料家族中佔有著極其重要而獨特的地位。1930年便開始被使用,是最古老的商業塑料之一。它還被人稱為「科學瓷」或者「塑料瓷」,我想你一定能猜到,它就是塑料餐具的主要材料,沒有之一。硬度,剛度幾乎可以和陶瓷相媲美,而成色方面更是比陶瓷有過之而無不及,幾乎沒有其他塑料可以有這種屬性的。
  • 代寫論文已成公開秘密 網上文字拼湊就能月入3萬?
    【走訪】「代寫論文」已成了「公開的秘密」大四學生小弓向河南商報記者透露,現已臨近答辯,很多畢業生的論文初稿已經完成,校園內相關廣告也比較少了,過完年剛回到學校時,這類廣告比較多。「學校的商店門外人流比較集中,那兒貼的廣告也最多。」
  • 多篇「轉基因飼料有害」論文涉嫌造假,正接受調查
    (芒果妖怪/譯)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大學,數篇描述轉基因作物飼料餵養動物產生有害影響的論文,目前正因為涉嫌篡改數據而接受審查。被洩露的調查結果顯示,論文中的圖片可能被故意改動過。負責該研究的實驗室主管則表示這項指控沒有任何依據。受調查的論文出自同一實驗室多項世界各地食物及藥品監察機構的安全測試結果都顯示食用轉基因食品沒有危害,這幾篇論文的結果卻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