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化石發現大多數動物的共同祖先 結構簡單以有機物為食

2021-01-15 前瞻網
澳大利亞化石發現大多數動物的共同祖先 結構簡單以有機物為食
 Connor Feng • 2020-03-27 16:42:18 來源:前瞻網 E2544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來源:Sohail Wasif/UCR

日前,一項新研究發現了包括人類在內當今大多數動物的第一個祖先。

這項研究由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地質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進行,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這種微小的蟲狀生物名叫Ikaria wariootia,是最早的兩側對稱生物,即兩側對稱、軀幹有前有後,並且兩端有與腸道連接開口的生物體。

最早的多細胞生物有不同的形狀,比如海綿和藻墊。這個群落被統稱為埃迪卡拉生物群(Ediacaran Biota),包含最古老的複雜多細胞生物化石。然而,這些動物大多與今天的動物沒有直接關係,包括被稱為狄更遜水母的睡蓮形動物,它們缺乏大多數動物的基本特徵,比如嘴巴或內臟。

發展出左右對稱這個特徵是動物生命進化的關鍵一步,這使得生物體能夠有目的地移動,並且獲得一種常見而有效的組織身體方式。從蠕蟲、昆蟲、恐龍再到人類,許多動物都是按照這種基本的兩側對稱身體結構進行組織的。

研究現代動物遺傳學的進化生物學家預測,所有兩側對稱動物的最早祖先可能非常簡單細小,並且只擁有基本的感覺器官。生物學家們認為,就算這種動物的化石遺骸可以得到保存和鑑定,難度也非常大。

在南澳大利亞的Nilpena,科學家們在五億五千五百萬年前的埃迪卡拉紀沉積物中發現了一些洞穴化石,15年來,科學家們一致認為,這些洞穴化石是由兩側對稱生物造成的,但科學家們卻沒有發現造成這些洞穴的生物,這使得科學家們只能進行猜測。

斯科特·埃文斯(Scott Evans)是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一名應屆畢業博士生,他和地質學教授瑪麗·德羅瑟(Mary Droser)注意到,在這些洞穴化石附近有一些極小的橢圓形印記。在NASA外太空生物學研究經費的資助下,他們利用三維雷射掃描儀發現了一個規則的圓柱形身體,它有明顯的頭部和尾部,肌肉組織略呈溝槽狀。這種動物的長度在2-7毫米之間,寬度在1-2.5毫米之間,最大的和一粒米差不多,大小剛好適合挖掘這個洞穴。

Evans說:「我們認為這些動物應該是存在於這段時間內的,但我們也一直知道它們很難被辨認出來。不過在我們進行了3D掃描之後,我們就知道我們有了一個重要的發現。」

包括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伊恩·休斯(Ian Hughes)和南澳大利亞博物館(South Australia Museum)的詹姆斯·蓋林(James Gehling)在內的研究人員都對Ikaria wariootia進行了描述。這個屬名來自於Ikara,在Adnyamathanha語言中,Ikara的意思是「見面的地方」,它是一個Adnyamathanha語名字,指的是在英語中被稱為Wilpena Pound的一組山脈。這個物種的名字來自Warioota Creek,它從弗林德斯山脈(Flinders Ranges)一直延伸到Nilpena Station.。

Droser說:「Ikaria 的洞穴比其他任何地方都低。這是我們發現具有這種複雜性的最古老的化石。狄更遜水母和其他大的動物可能走進了進化的死胡同,但我們知道我們還有很多小的動物,並且我們也認為這些可能就是我們正在尋找的早期兩側對稱動物。」

Ikaria 生物的形狀雖然相對簡單,但與這一時期的其他化石相比卻更複雜。它會在海底氧氣充足的細沙層中進行挖掘,尋找有機物,這表明它有基本的感知能力。Ikaria 挖掘的深度和曲率清晰地代表了Ikaria 前後兩端的不同,也支持了在洞穴化石中發現的定向運動。

這些洞穴還保留了橫向的「V」形山脊,表明Ikaria是像蠕蟲一樣通過收縮身體上的肌肉來進行移動的,也被稱為蠕動運動。洞穴化石中的沉積物移動證據,以及Ikaria以埋藏有機物為食的跡象表明,Ikaria可能有嘴、肛門和腸道。

Droser說:「這是進化生物學家的預測,我們的發現與他們的預測非常地一致,這真的很令人興奮。」

原文:https://phys.org/news/2020-03-ancestor-animals-australian-fossils.html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澳洲發現蠕蟲狀生物化石,很可能是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地質研究團隊在澳洲南部的巖層中發現具有5.5億年歷史的生物化石,這種只有一半米粒大小的蠕蟲狀生物被稱為「Ikaria wariootia」,很可能是現今幾乎所有動物家譜中的共同祖先。
  • 5.55億年前的蠕蟲 或是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
    伊卡裡亞蠕蟲示意圖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地質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澳大利亞曾發現約5.55億年前埃迪卡拉紀沉積物的洞穴化石進行雷射掃面後認為,一種微小的蠕蟲狀生物可能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
  • 【科學種子科技英語】澳大利亞化石中發現的所有動物的祖先
    由加州大學裡弗賽德分校的地質學家帶領的一個團隊發現了當今最熟悉的動物,包括人類家譜中的第一個祖先。這一組統稱為Ediacaran生物群,包含最複雜的多細胞生物化石。但是,其中大多數與當今的動物沒有直接關係,包括稱為狄金森氏菌的睡蓮狀生物,缺乏大多數動物的基本特徵,例如嘴或腸。
  • 蠕蟲樣生物,是包括當今人類在內的大多數動物的祖先
    由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地質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在包括人類在內的當今最熟悉的動物的族譜上,存在著第一個祖先。這種微小的蟲狀生物名叫伊卡利亞瓦裡尤蒂亞(Ikaria wariootia),是最早的bilaterian式生物,即前後對稱、兩側對稱、兩端開口、由腸道連接的生物體。
  • 科學家或發現軟骨魚硬骨魚共同祖先
    科學家可能發現了軟骨魚和硬骨魚的共同祖先。然而同硬骨魚一樣,人類以及其他大多數現存的脊椎動物則都屬於另一類別——這些生物的骨骼是由硬骨構成的。   科學家已經知道,這兩種類別是在距今約4.2億年前分道揚鑣的,但兩者最後的一個共同祖先到底是誰卻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   如今,從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一條小魚化石的腦中發現的秘密可能會提供一些線索。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有人說:「食草動物的祖先是食肉動物,食肉動物的祖先卻不是食草動物」。對於這個說法,我認為:也對也不對。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所有的哺乳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就是羊膜動物的演化支之一-合弓綱動物。之後合弓綱有演化出了盤龍目,其中的盤龍目下的真盤龍亞目再次演化才有了獸孔目。獸孔目再次演化形成了哺乳綱。那麼,按照這個演化關係,哺乳綱的直系祖先是獸孔目。
  • 狄更遜水母是我們的祖先嗎?科學家發現了已出土化石中最古老的動物
    相比殼和骨骼,肉體很難形成化石,因此我們對這些生物的真實情況幾乎一無所知。1947年,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首次發現了存在於埃迪卡拉紀的狄更遜水母的化石。這種生物是一種節肢動物,長度可達1米,形狀如煎餅,科學家們認為這種奇特的有機體或許是一種早期的水母。不過,從化石來看,狄更遜水母和埃迪卡拉紀的其他生物並不具有與今天的任何動物相似的特徵,比如口或內臟。
  • 蠕蟲樣生物是所有動物的最早祖先
    王信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近日報導,一種蠕蟲樣生物是人類及絕大多數動物的最早祖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斯科特·埃文斯博士和地質學教授瑪麗·德羅爾率領的團隊,最近採用三維雷射掃描儀,對一種在澳大利亞南部埃迪卡拉紀沉積地發現的蠕蟲化石進行了掃描,結果有了重大發現。三維雷射掃描顯示,這是一種5.55億年前的最早雙側對稱生物,帶前身和後背,兩個對稱的側面,兩端有開口,由腸胃相連,呈圓桶狀,頭部和尾部清晰,肌肉組織帶有凹槽。
  • 證據表明:這種原始蠕蟲可能是所有動物的祖先!
    眾所周知,根據物種起源,動物是根據自然選擇逐漸進化而來的,那麼在生命誕生之初是否存在一個共同的祖先呢?近日,在3月23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一組科學家分析了在澳大利亞深海發現的一塊含有古代海底洞穴的巖石。
  • 人與猿猴有共同祖先 這些祖先確定長得像黑猩猩?
    第二,人類肯定擁有某個遠古祖先。按理說,如果人類擁有1個或多個姊妹物種,那麼我們與他們肯定在史前歷史的某個時刻擁有共同祖先,進化生物學家稱這個物種為「最後共同祖先(LCA)」。但是大多數人更了解其非科學名字——失蹤環節。科學家們已經尋找「最後共同祖先」數十年,但至今依然沒有找到。可是許多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發現足夠多的信息,尋找這個共同祖先變得越來越容易。
  • Nature|科學家首次重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
    研究團隊發表了鴨嘴獸和短鼻針鼴(後簡稱針鼴)的基因組,並利用其信息對哺乳動物的演化以及單孔目性染色體演化進行了分析,為深入了解哺乳動物的重要演化歷程提供了新的結果。論文第一作者為周暘博士,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及哥本哈根大學張國捷教授、浙江大學周琦教授和阿德萊德大學Frank Grutzner教授共同為文章的通訊作者。
  • 這條長有「手指」的魚,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
    這條長有「手指」的魚,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這條長有「手指」的魚,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2019年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發現,相比魚類祖先,提塔利克魚的鰭變得更小也更簡單了。提塔利克魚胸鰭的鰭條很不對稱,腹側的鰭條比背側的鰭條小好幾倍,研究者推測,這可能說明在胸鰭的底部,形成了一層肌肉。這層肌肉類似於四足動物掌心的肉,儘管還不足以支撐它們上陸,但可以幫助它們在河底移動。提塔利克魚還保留有胸鰭,但是魚鰭中已經具有骨骼支撐了,只是還缺少明確的指骨。
  • 現生哺乳動物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成功構建
    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讓人聞風喪膽的蝙蝠,祖先到底是誰?科學家發現可怕的化石!
    2020年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又讓中國人對傳染病有了新的認識,在最近幾十年的世界歷史當中,我們經歷的傳染病暴發事件絕對不止非典和新型冠狀病毒,像1994年澳大利亞爆發的亨德拉病毒,馬來西亞爆發的尼帕病毒,非洲地區的伊波拉病毒等等,然而這些病毒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由動物宿主傳播給人類的,而病毒宿主都和蝙蝠有關。
  • 現生哺乳動物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構建成功
    本報北京1月7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中外科學家攜手合作,以鴨嘴獸、針鼴等哺乳動物的高質量基因組數據為基礎,通過比較人、有袋類動物、鳥和爬行動物等多種動物基因組數據,首次成功構建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相關成果發表在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最新上線的《自然》學術期刊。
  • 盤點史前怪獸:恐貓以人類祖先為食,恐象空有大塊頭喜歡吃水草
    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的寵物犬,都來自於野生的狼,它們倒是和恐狼有著共同的祖先,但是跑到歐亞大陸便自立門戶了,其中一部分被人類馴化並變成了犬。拉布雷亞女士是一個古代印第安人,他們是從蒙古高原來到美洲的,如果他們飼養家犬,那也是從亞洲帶去的習慣。那麼,恐犬又是怎麼回事兒?難道是家犬得了狂犬病異化了?
  • 5億多年前遠古小魚或為脊椎動物祖先
    魚化石或改寫進化史魚鰭或進化為動物後肢美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文章說,在加拿大發現的古老魚類化石顯示,四足動物的後肢可能由魚鰭進化而來,而並非脊椎動物適應陸地生活後才出現的。這種古老魚類名為「提塔利克魚」,生活在距今約3.75億年前。科學家們2004年在加拿大埃爾斯米爾島發現了它的化石。
  • 科學家在內蒙古發現一塊化石,形狀「詭異」,或能找到蝙蝠的祖先
    這塊化石的「出生地」在甘肅,所以被稱為「甘肅鳥」,甘肅鳥距今有1.2億年的歷史,它的結構特徵和現代的鳥類十分相似,科學家通過比對發現,甘肅鳥也是能夠飛行的,同樣,甘肅鳥和鴨子也有些相似,能夠和鴨子一樣在水中活動,所以,這也說明了鳥類可能是從海洋中進化而來的。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神秘新動物:大小為現代袋熊四倍
    它們是強壯的動物,以其體型來說,它們跑得算是非常快。但這並不是它們唯一有趣的地方--它們還有著悠久的歷史。一個由國際古生物學家組成的小組在周四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詳細介紹了其發現的一個不完整動物頭骨,它的體型是目前現存袋熊的四倍多。
  • 蛇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
    蛇的祖先是誰?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對於蛇這種爬行動物很多人都望而生畏,這樣的軟體動物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作為爬行動物它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腳,身子不斷的蠕動向前爬行,就像是一團繩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