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拍的最貼近現實未來世界紀錄片,返老還童、瞬間移動都將實現?

2020-12-05 電影迷

有沒有想像過我們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的?

能夠返老還童?大腦與機器相結合,擁有超能力?在虛擬世界中,享受另一種人生?

這些說不定,還真的有可能會實現!

日本 NHK 電視臺為我們拍攝了一部由紀錄片和連續劇兩部分相結合的特殊節目——《我們的未來》,向我們預測、展示了 2045 年的世界。

節目取材於全世界,用連續劇的形式演繹我們的生活在不遠的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景。

一共包含 5 個版塊,分別是:「我們能預測多遠以後的未來」、「人類的壽命將被延長多久」、「人類的力量會變得多強」、「我們可以享受怎樣的人生」、「人類將開疆擴土至何方」。

從商業、醫療、娛樂等領域中陸續出現的全新技術,探索我們的生活將會被如何改變。

雖然節目中預測的,發生在未來世界的前所未有的變化,讓現在的我們感到有些不可思議,甚至是恐懼。

但也許這就是這個節目的意義所在吧,提前給我們打個預防針,讓我們懷著快樂而不是牴觸的心情迎接未來的改變~

未來,我們的生活會全方面的被人工智慧所預測。

小到喜好吃什麼食物、看什麼書、買什麼商品,

大到人生所面臨的各種重大選擇,比如會和什麼樣的異性墜入戀河,選擇一個什麼樣的職業等等,它都能預測得出來。

其實就在此時此刻,大洋彼岸的美國就已經在利用人工智慧預測犯罪了。

人工智慧預測犯罪系統能夠基於過去犯罪發生的地點,來準確預測今天的犯罪會發生在哪裡。

加利福尼亞州,聖克魯斯小鎮的警察在人工智慧的預測指導下進行巡邏後,逮捕者數量增加了 5 成,犯罪率減少了 2 成。

而在未來,我們能夠利用人工智慧預測自己的伴侶。

比如節目中的主人公,生活在 2045 年的清鬥,他的人工智慧助手 Genzo 就預測他與喜歡的一位女生結婚的可能性為 0%。

不過清鬥不願相信,不想讓人工智慧決定了自己的幸福生活,於是就把智能穿戴設備給摘了,決定靠自己的意識生活。

他鼓起勇氣約女生一起吃午飯,結果……

原來這個女生是個機器人。

希望這幅圖沒有嚇到你……

不僅如此,未來人類能夠超越生物學的界限,甚至,

返老還童!

歷代帝王將相們想實現的長生不老,隨著技術的發展,可能真的要實現了。

事實上,目前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種叫做NMN的物質,

這種物質能夠延遲老化、延長壽命,是壽命革命的有力武器之一!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還發現,NMN 具有返老還童的作用。

他們拿 NMN 在老鼠身上做實驗,結果讓相當於人類 60 歲大的老鼠返老還童到了相當於人類 20 歲的狀態。

雖然目前還買不到「返老還童丹」,但是節目預測未來這種神藥會普遍存在,大家可以隨時購買。

比如節目中的老奶奶,在一次同學聚會中她暈倒了,一昏迷就是 10 年。

當她醒來之後,發現當年的同學不僅沒有老,反而還年輕了許多。

後來發現是因為大家都服用了返老還童藥,所以重獲年輕。

而在她昏迷期間, 83 歲高齡的丈夫已經自然死亡,離她而去了。

丈夫雖然很盼望能夠再次見到清醒的妻子,但他不願違背天理,所以沒有服用返老還童藥,接受了天命,走得很平靜。

隨著虛擬實境的發展,未來我們能擁有更多種娛樂的可能。

「遠程存在感技術」可以讓機器人跟隨我們做任何動作,使我們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實現週遊世界!

這是什麼?這就是「任意門」啊!想去哪就去哪!

即使由於身體或是其他什麼原因,我們去不了大雪山,但是也能夠通過綁定機器人,體驗一番爬大雪山的感覺。

擔心感覺不逼真?多慮了,未來的機器人能夠通過立體影像和聲音的方式,將所見所聞傳回給人類。

甚至連「觸覺」都能如實的傳遞給我們,硬度、溫度、粗糙還是光滑等等,全部如實送達。

沒有嗅覺,還嫌不夠逼真?

等等,誰說沒有嗅覺了?

此時此刻的現在,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就已經完成了能使用智慧型手機來傳遞味道的裝置。

雖然現在只能夠傳遞部分蔬菜和咖啡,共計 32 種味道,但不久的將來將會實現傳遞各種各樣的味道。

現在我們拿著 wii 在家狂甩,父母已經覺得有夠神經病的了。

想像一下未來的畫面,在家裡就開始爬雪山了。

即使雪崩了也不怕!(好中二啊)

如果未來的樣子真的像節目所預測那樣的話,那麼目前我們所面臨的很多問題都會被一一解決。

不過新的科技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兩難境地,比如:

是按照人工智慧幫我們預測的未來生活,還是憑著自己的意識、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換句話說,明知道追了不可能成功的異性,我們還要不要「浪費」這個時間?

要不要服用返老還童藥?如果家人不想服用,但是我們又捨不得他的離開,那我們要不要勸他們服用藥物?

足不出戶就能夠到達各種地方,那麼遠在他鄉的父母,我們還要不要親自常回家看看呢?設備裡面虛擬 3D 、觸覺、嗅覺統統感受得到的父母,就代表真實的父母了嗎?

等等問題……

總之,節目一共 5 集,每集一個小時左右,

還有各種各樣「天馬行空」的預測能讓你大開眼界,相信同時也能給你帶來有關未來的更多思考。

節目中很多技術的介紹,也確確實實都是硬貨!

雖然迷妹我不知道未來的世界會不會就如節目中所描述的那樣,但是我相信,未來充滿 surprise~~

—— END ——

相關焦點

  • 紀錄片的未來:數字現實、虛擬實境、人工智慧
    2017年,西南偏南大會上展示的虛擬實境技術數字現實流媒體視頻服務將無處不在即使所有新的流動資金都流入影視環境中,紀錄片製片人謀生也並不容易。2016年,媒體與社會影響中心發布的有關於紀錄片行業的結論——在紀錄片行業,謀生還是最讓人困擾的問題,在現在看來是證據確鑿的。
  • 科幻還是科學,瞬間移動技術是否有望被實現?
    瞬間轉移時常出現在《星際迷航》等一系列科幻電影中,且《哈利波特》也向我們展示了一種瞬移的技巧。但遺憾的是,在現實世界中,人體的瞬移可能永遠都無法實現。其背後的緣由來自於數個物理學的基本法則。圖1:《星際迷航》中的太空人們在集體瞬間移動。
  • 貼近觀眾需求、傳播主流文化 網絡紀錄片令人耳目一新
    除了開拓新的疆域,網絡紀錄片創作吸引許多年輕製作人加入,這些年輕製作人通過網絡紀錄片探索世界,並力求個性化呈現,給紀錄片行業帶來生機。  建立工業規範,才能實現迭代升級  如今,紀錄片是檔案和文藝作品,也是文化產品。網絡紀錄片盈利模式更加多元,產值在紀錄片產業中佔比越來越高。
  • 「瞬間移動」或將實現,但是你敢用嗎?
    人類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用某種方法將人或東西,直接從一個地方送到另一個地方,而不用經過兩地之間的空間。換句話說,就是「瞬間移動」。電影《星際迷航》中總有傳送或者瞬間移動的情節,可以把遠處的人直接傳送到飛船上來,也可以從飛船裡傳送出去。
  • 一派胡言:瞬間移動有可能實現嗎?
    我們在定義這一概念的時候需要兩套衡量標尺,其一關於時間(瞬間),其二關於空間(移動)。本文暫且不討論瞬間移動與光速旅行所重疊的那一部分,只討論在正常時間邏輯下的空間閃現。我們可以在很多玄幻/科幻題材的小說/電影裡看到關於瞬間移動的情節。如果瞬間移動技術能夠在未來實現並廣泛應用的話,搖號限號?堵車搶票?不存在的。
  • 科幻電影中的「瞬間移動」,人類能實現嗎?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將人瞬間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場景。一去十萬八千裡,費時幾乎為零,聽起來就很酷啊。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場景能實現嗎?「瞬間傳送」有沒有什麼可靠的技術支持呢?
  • 飛行汽車、瞬間移動、人造人,這些曾經的科學幻想,能實現嗎?
    實際上這十年來世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光是在科技方面就已經讓大多數人意想不到。有些在二三十年前就有人幻想過的設計、產品如今已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應用,例如智慧型手機、行動支付、虛擬實境等等。除此之外,下面還要介紹三種十幾年前甚至是幾十年前就被提出來的科幻夢想,它們至今實現了嗎?首先要介紹的第一種科學幻想是會飛的汽車。
  • 像《奇異博士》電影裡的「瞬間移動」技能在科學界真的能實現嗎
    與其說瞬間移動是一種旅行,不如說它更像是兩點之間的通訊,不同之處在於這種通信方式發送的消息是你的整個身體。在幾秒之內抵達度假地的夢想還需慢慢追尋,但也並非不可能實現。傳送艙在現實中,要想真的能夠瞬間 移動時空穿梭
  • 現實中如何瞬間移動?
    很多科幻小說和科幻電影都描述了「瞬間移動」。電影《心靈傳輸者》的主人公神奇地具備這一能力,只要他想像出目的地,就能瞬移到那裡。電影《X戰警》、美劇《英雄》中,都有這樣「逆天」超能力者。可能每個在交通高峰期以各種受難的姿勢擠在超載車廂裡的人,心裡都會冒出這樣的念頭吧。
  • 清華大學博士參與實驗 計劃實現「瞬間移動」
    北京時間1月15日消息,《星球大戰》中的瞬間移動技術也許並不像看起來那樣遙不可及。幾名物理學家近日提出了一個計劃,利用「量子疊加」技術,實現生物記憶的瞬間轉移。  他們建議使用機電振蕩器和超導電路來實現微生物量子態的瞬間轉移。他們還計劃創造一種」薛丁格的貓」的狀態,即一個微生物可以同時處在兩個不同的位置。1935年,薛丁格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理想實驗,其中的貓同時處於「活」和「死」兩種狀態。  數十年來,物理學家一直在努力研究宏觀量子現象。
  • 科學家認為:通過量子糾纏,人類可以實現瞬間移動!
    瞬間移動常出現在科幻作品中,能夠瞬間隱形轉移到某個位置。一直以來,人們都希望能夠使用科學技術,實現人類的瞬間移動,擁有這種不可思議的超能力。近日,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設想,或許利用量子傳送機可以實現瞬間移動。
  • 人體怎麼實現瞬間移動?量子傳送機幫你輕鬆做到
    大家都知道瞬間移動一般都是出現在科幻劇中,但近些年研究發現瞬間移動是可以出現在我們的未來生活中的,這種技術就要運用到量子傳送機,利用量子糾纏的性質進行光速傳輸,把人從起點瞬間傳說到終點。那麼什麼是量子傳送機呢?
  • 講真,科幻電影中的「瞬間移動」,人類能實現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在很多科幻電影中,我們能看到將人瞬間傳送到另一個地方的場景。一去十萬八千裡,費時幾乎為零,聽起來就很酷啊。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場景能實現嗎?「瞬間傳送」有沒有什麼可靠的技術支持呢?
  • 《藍色星球2》大火 BBC口碑紀錄片是怎麼拍的?
    看完預告片,許多人發現,BBC不僅這次又把紀錄片拍出了新境界,還在兩季期間,推出了被譽為「最具有好萊塢大片範兒」的《地球脈動2》和被稱為「腦洞開出新高度」的神作《荒野間諜》。   隨便截一幀都可以當壁紙的《藍色星球2》 預告片   它們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名字:BBC自然歷史部。
  • 《獵捕》:被這部拍「動物世界」的紀錄片看哭
    《獵捕》總共7集,近7個小時,前6集都是介紹來自世界上各個生態中的動物界頂級獵手,像北極熊、跳蛛、行軍蟻、非洲野狗、獵豹、老虎、獅子、角雕、藍鯨等等。從南非的荒原到亞馬遜熱帶雨林,從乾涸的沙漠到深海,不同生態環境下的獵手面對不同的環境,都用著最原始的方式——靠上億年進化出來的獵捕能力捕捉獵物——艱難生存。
  • 日本紀錄片裡的中興通訊-虎嗅網
    這對大量核心元器件需要從美帝進口的中興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有券商甚至表示:「如果公司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最壞的結果是破產。」對於中興是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的,本文暫且不做探討。我們嘗試用另外一個角度來講述一個關於中興通訊的故事,這個故事來源於日本NHK電視臺拍攝的紀錄片《中國力量》。
  • 量子糾纏是否可以實現讓人瞬間移動?若是真的,多久能實現?
    星際迷航裡面有種設備叫分子傳輸機,光腦記錄下人體所有分子所在位置與狀態然後分解在異地從新組合,從而實現人瞬間移動。現實中,科學已經證實一種可以讓人瞬間移動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量子糾纏可以造成瞬間轉移。
  • 這6部BBC紀錄片,每一部都是神作!
    對孩子來說,好的紀錄片就像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讓他們了解更多世界的奇妙之處。BBC(英國廣播公司)的紀錄片題材廣泛、製作精良。看這些經典的紀錄片,既可以追溯上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也可以欣賞從宇宙到地信深處的奇妙境界。高清條件下,它的畫面美輪美奐,把一幀幀定格,拿出來都是一張張精彩的攝影作品。看BBC不僅能了解世界之奇,更能盡享世界之妙。
  • 這部口碑極高的足球紀錄片,中國團隊是如何拍出來的?
    尤其在移動時代,Vlog橫行,似乎人人都會拍紀錄片。即使像北京國際體育電影周足球單元最佳影片《球迷董大姐》,也就以山東魯能vs江蘇蘇寧比賽為軸心,跟拍了主角兩三天時間,結合一些歷史影像,做出了一個5分多鐘的球迷紀錄片。當然,拍攝時間短、素材少,並不意味著紀錄片的質量就不高,抖音一個10秒的作品也可能讓人瞬間落淚。
  • 日本三體粉之後,BBC紀錄片也想看看劉慈欣的腦子
    作者船長,宅學家,太空美學研究員昨天,BBC公布了一個夢幻聯動——「BBC Studios與 bilibili已經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將共同推出一系列重磅紀錄片,其中劉慈欣將加盟科學紀錄片 Odyssey into the Future。」 未來局將作為顧問參與其中。消息一出,私信爆滿,很多人跑來打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