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的未來:數字現實、虛擬實境、人工智慧

2020-12-03 新京報傳媒研究

作者:Patricia Aufderheide

來源:mediashift.org

編譯:海綿鮑勃(實習生)

編輯:羅布君

西南偏南大會是每年在美國德州首府奧斯汀舉辦的一系列關於電影、交互式多媒體和音樂的藝術節與大會,今年大會規模龐大,有七萬五千人參會。其中,在關於紀錄片的大會上,相關領域的專家探討了一些時下引人注目的創新趨勢。

2017年,西南偏南大會上展示的虛擬實境技術

數字現實

流媒體視頻服務將無處不在。Hulu(名字源於中文「葫蘆」的發音,是一個付費觀看正版影視節目的網際網路網站)正積極地與最大的玩家亞馬遜和Netlix競爭新作品。電影製片人正在尋找具有類似於Netlix公司「來去自由」的寬鬆的合同,尤其希望能保留一些後方權利。此外,他們還希望能得到一些業績數據,不過這可能比較難獲得。

即使所有新的流動資金都流入影視環境中,紀錄片製片人謀生也並不容易。2016年,媒體與社會影響中心發布的有關於紀錄片行業的結論——在紀錄片行業,謀生還是最讓人困擾的問題,在現在看來是證據確鑿的。電影製片人道格·布萊什、湯姆·哈迪、亞歷山德裡亞·邦巴赫和布拉德利·比斯利證實,目前紀錄片製片人還是需要通過外租設備、打零工、受他人僱傭和教授相關課程來為創作籌措資金。

但也有些人正努力想改變紀錄片的生態。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的賈克斯·德盧卡強調了目前正在進行的、全行業的戰略規划過程的要訣——除了提供專門針對電影行業的機會(比如州和地方的稅收優惠政策)和建立代表機構(國際紀錄片協會現在有了宣傳工作人員),專家們提醒電影製片人要注意宏觀政策問題,如網絡中立。與此同時,在谷歌多元峰會上,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專員翁克萊·克裡伯恩尖銳地批評了聯邦通信委員會缺乏對消費者的關注,並要求影視創作者、小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在網絡中立問題上發聲。

無論是視頻過渡、信息圖表、閃現動畫、還是重點突出,複雜的視覺設計對於紀錄片製作正變得越來越重要。如果讀者對於其核心重要性地位有任何疑問,可以看看明年將在電視上播出的吳皓執導的紀錄片《欲望人民共和國》,它展現了中國網紅直播間緊張激烈的競爭世界。

《欲望人民共和國》海報

另外一個重要的視覺作品是由埃裡森·克萊曼創作的有關於阿德拉文化的Netflix紀錄片。(阿德拉是一種用於治療注意力缺乏多動障礙症的藥物,但是有很多人將其作為興奮劑服用以提高成績)視頻反映了很多人沉迷於速度、效率和個人主義的現象。

數字現實的崛起帶來的意想不到的後果是,製片人從前沒有預料到需要大量數據量化的知識,但隨著數據可視化的興起,擁有這些多樣化的技能組合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虛擬實境

在西南偏南大會上,虛擬實境擁有一間大型展廳,展示了一些令人嘆為觀止的項目,其中包括用類固醇作為表現形式的音樂視頻——《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以及《格陵蘭融化》——帶領觀眾感受壯闊而迅速的格陵蘭冰川融化的過程。

不過,許多虛擬實境紀錄片展品是目前還是被動觀看的全景視頻,是一種可以輕鬆實現的科技成果。

其中,我最喜歡的虛擬實境作品是由瑞恩·哈特塞爾創作的紀錄片《睪丸的演變》,它是一個來自英國的簡短的「虛擬實境」項目,由Oculus資助,與電影製片人的非盈利組織合作,意在提高人們對睪丸癌的認識。它可以讓受眾體驗在一個類似於巨大的睪丸一樣的氣球裡上升,用巧妙的形式給人驚喜,讓人發笑,用幽默來傳遞所想要表達的信息。

但是如果把3D的視頻做成2D的紀錄片的話,主題和敘述很難被完整解析。比如說,《太陽女士》提供了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使受眾可以參觀與伊斯蘭國奮戰的Yasidi(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北部的庫德宗教少數派)女子軍事部隊,這段視頻本可以用來招募新兵,但是虛擬實境對於故事敘述來說並不必要。

萊斯特弗朗索瓦的《羅恩》是關於一個澳大利亞街頭藝術家的作品——精雕細琢的女性肖像畫繪製在一兩層樓高的、腐爛的、即將拆毀的建築上,這個作品和遊戲軟體Unity合作,為之創造契合主題的環境。

羅恩餐廳

該藝術家的主題不僅是創造一種環境藝術,而且常常將其繪製在被拆除的地方。觀眾可以瀏覽VR虛擬藝術畫廊、觀看關於藝術家的360度全景影片、參加墨爾本街頭藝術的虛擬實境之旅、還可以隨意探索羅恩的環境設施。

為了能夠為受眾提供在巴西潘納爾溼地地區參觀瀕危動物的博物館般的體驗,紀錄片《與美洲虎同住》在遊戲軟體平臺Unity和在計算機主板中使用同樣的格式,但無論如何,一些限制條件使得紀錄片的前景仍然不容樂觀——設備笨拙、訪問人數極少(西南偏南大會期間可能有300人)、還有智慧型手機+紙板觀看的模式降低了虛擬實境的體驗質量。當然,製造商還是無比希望讓受眾更加容易獲得的技術成果能儘快到來。

人工智慧的威脅

節日期間,我最感到奇特的是在觀看《比人類還要人類》這部影片的時候,它的作者是湯姆·帕洛塔和費曼克·沃爾汀。它展現了人工智慧機器人普及的將來的生活方式,它們將大得令人感到毛骨悚人。更糟糕的是,在西南偏南大會上,艾隆·馬斯克不厭其煩地警告人們需要警惕人工智慧。

在這個紀錄片中,一位工程師設計了一個名叫「索菲」的機器人,為了展示她的語言能力,他打了機器人一下,機器人眨了一下眼睛。實際上,我還在等機器人有一天能參加反對性騷擾的「Metoo」運動。

儘管面臨挑戰,西南偏南大會展示了紀錄片形式已經成為了媒體生態的重要元素。紀錄片遠遠超出了新聞業的「以視頻為中心」的導向,它將成為繁榮流媒體服務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推廣品牌、吸引對尖端媒體的投資,當然,還能吸引受眾關注重要的公共議題。

近期好文薦讀:

Facebook弱化新聞,誰會成為最大贏家?

未來媒體必須關注的14個科技趨勢

作為戰地攝影師的一生

投稿、合作郵箱:

相關焦點

  • 對「虛擬實境與數字孿生」三個問題的探討
    CNCC第3天,2020年10月24日下午,由CCF主辦,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瀋陽市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中心、瀋陽華睿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承辦的「虛擬實境與數字孿生」技術論壇在瀋陽分會場成功舉辦。論壇執行主席由周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和饒雲波(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CCF虛擬實境與可視化技術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擔任。
  • 增強現實(AR)or 虛擬實境(VR),不,混合現實(MR)才是未來
    虛擬實境(VR)和增強現實(AR)這兩種技術完全吸引了全世界。這兩種方法不可思議地融合在一起,這為蛋糕錦上添花,這是一個擴展的現實,被稱為混合現實。它是增強現實與虛擬實境之間的無縫交匯處,融合了兩個虛擬世界的精華。
  • 在虛擬看透現實,「數字孿生」承載人類多大的野心?
    以目前廣泛採用的定義來說,數字孿生是指利用數位技術對物體、系統、流程的信息進行實時映射,完成虛擬仿真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以數位化的形式對現實實體和系統進行實時的虛擬仿真。而對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未來的智能領域來說,虛擬仿真是必要的環節。
  • 藝術家們是如何看待虛擬實境這一未來大勢的?
    space150 還為其拍攝了音樂錄影帶,使用基於人工智慧的人體圖像合成技術「deepfake」,並進一步模糊了 Travis Bott 和真實的 Travis Scott 之間的界線。這個項目測試了神經網絡技術的進步,並探索未來的項目是否可以從人工智慧的使用中受益。
  • 了解增強現實虛擬實境和混合現實之間的區別
    增強現實(AR)和虛擬實境(VR)的推出完全改變了各個業務領域。這些技術使人們可以更好地與該技術進行交互,但是您知道AR和VR的含義嗎。您還知道除了AR和VR之外還可以使用MR技術。MR意味著混合現實。它是由Microsoft Hololens引入的。在這裡,我們分別告訴您這三個的含義。
  • 俄航天集團:虛擬實境系列紀錄片在國際空間站開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22日消息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官網消息,俄航天集團與加拿大Felix Paul Studios影視公司合作拍攝的虛擬實境(VR)系列紀錄片「探索太空.國際空間站體驗國際空間站指令長、俄羅斯太空人謝爾蓋·雷日科夫和隨航工程師謝爾蓋∙庫季-斯韋爾奇科夫參與紀錄片拍攝。
  • 虛擬得很現實,現實得很虛擬
    文/鄺新華 莊子對虛擬實境也有過深刻的思考,這個故事記載在《莊子·齊物論》裡。有一天莊周睡覺,夢見自己變成一隻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翩翩起舞,快樂無憂,完全忘記自己是莊子的時候,忽然醒了,這才明白原來自己不是蝴蝶,是莊周。但轉念一想:誰知道莊子是不是一個蝴蝶的夢境呢?
  • 未來進行時,虛擬成為現實了嗎?
    不過,虛擬實境相關技術的高歌猛進,也並非毫無可指摘之處。從目前的技術看,靜態虛擬人絕對足夠「以假亂真」,但是動態的虛擬人形象,想要實時達到電影級別的真實、可信、毫無違和感,還要寄望於運算速度和藝術再現的提升。畢竟大家太熟悉和真人交互的感受了,虛擬人要做到的不光是「擬真」,還需要引起人的期待和想像力,甚至把人際社交和情感投射徹底轉移到虛擬空間。
  • 虛擬實境頭顯與增強現實頭顯的工作原理
    ) 虛擬實境是一種全新的3D渲染類型。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體驗過虛擬實境頭顯了, 而未來幾年將有更多的人能夠體驗到這項技術。那麼, 虛擬實境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 VR頭顯不是通過過濾來自外部屏幕的內容來工作的,而是生成自己的雙眼圖像,並直接呈現給相應的眼睛。VR頭顯通常包含兩個微型顯示器(左眼一個,右眼一個),它們現實的頭像會經過光學元件的放大和調整,並顯示在用戶眼前的特定位置上。
  • 虛擬實境、增強現實、混合現實技術(VR/AR/MR)可以做些什麼?
    常見的VR眼鏡設備VR(虛擬實境):虛擬實境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
  • 虛擬技術增強版 XR擴展現實技術如何改變世界
    上一篇文章講虛擬實境的文章在朋友圈反應平平,在今日頭條確打破了最高推薦量和閱讀量,今天再來講講XR如何改變世界。虛擬實境技術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仿真技術於一體,其基本實現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VR技術的需求日益旺盛。
  • 3D空間數字網際網路|VR虛擬實境技術已經進入我們日常方方面面場景
    IDC對VR/AR的前景看好,因為從超現實體驗中獲得最大收益所需的基礎技術終於趕上了VR/AR本身的前提和希望。也就是說,開發人員已經找到了使VR和人工智慧協同工作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實際上並不僅僅具有新穎性。VR虛擬實境是一個新興的、快速增長的行業。
  • 體感交互技術在虛擬實境中的應用
    目前,上海曼恆數位技術有限公司字已成功研發了國內首套體感交互的虛擬實境技術,解決了虛擬交互過程中需要佩戴複雜動作捕捉設備的局限性。該項技術是將一種關鍵體感交互設備Kinect與曼恆數字自主研發的虛擬實境平臺進行了完美融合,據悉,這一技術將於今日正式發布。
  • 「虛擬實境」被人們接納還需要多少年?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一詞,是美國電腦科學家拉尼爾的發明,並把它與電腦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那是20世紀90年代,隨之而來的是第一次虛擬實境的熱潮。不過這次熱潮來去匆匆,工程師們把一系列虛擬實境技術設備推向市場,但人們發現這些設備與轟轟烈烈的廣告中所宣傳的效果差距很大,很快對其失去興趣。
  • 一篇文章讓你找到國內外所有的虛擬實境實驗室
    研究方向:該創新實驗室將在新光學系統、計算成像、虛擬實境(VR)和增強現實(AR)領域開展聯合研發。在未來手機成像上,創新實驗室的建立將驅動光學系統和圖像處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廣泛地為攝影及行動裝置應用提升影像質量。
  • 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沁平:虛擬實境 讓生活更精彩
    虛擬實境是一項具有顛覆性的技術。它致力於突破二維顯示,實現三維呈現;突破固定屏幕,實現佩戴式自由觀看;突破鍵盤滑鼠的傳統輸入方式,實現人的身體與虛擬環境手、眼、行相協調的自然交互;突破時空局限,體驗者可以沉浸在歷史或未來、宏觀或微觀的逼真虛擬環境中。虛擬實境技術正在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影響。
  • 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簡介
    虛擬實境與增強現實簡介 AR工業應用 發表於 2021-01-11 11:03:14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
  • 數位化身是虛擬實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數位化身是虛擬實境(VR)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讓用戶幾乎像在現實生活中一樣聊天和見面。現在可以通過新的膚色,唇色和眉毛顏色,髮型和服裝來實現增強的個性化,幾乎與現實生活相同。 Oculus Rift和Oculus Go支持Oculus Avatars,更新正在進行中。該公司表示到:「在未來幾天和幾周內,包括Poker Stars VR,Tribe XR DJ和Epic Rollercoaster在內的大量第三方應用和遊戲也將更新以支持新的頭像。」
  • 那些「虛擬實境」沒有告訴你的事——讀《虛擬實境:萬象的新開端》
    現年58歲的他被稱為「虛擬實境之父」,但他常開玩笑地反駁道,「這取決於你是否相信存在『虛擬實境之母』」。在傳統、世俗的名利面前,拉尼爾表現得雲淡風輕。如同他的第一本著作《你不是個玩意兒》(You are not a gadget),在書中,他在表達了對技術的深切憂慮——倘若不加以警惕和必要的防範,網際網路將吞噬所有人,人不過是科技的奴役。拉尼爾的觀點多少有點聳人聽聞,且具有煽動性。
  • 四川長江職院成功舉辦虛擬實境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討會
    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強高等學校虛擬實境技術的應用和交流,11月24日,由四川長江職業學院、成都小微雲聯科技有限公司主辦,成都ACM SIGGRAPH學會、成都虛擬與增強現實產業協會以及成都市人工智慧產業協會協辦的「虛擬實境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應用研討會」在四川長江職業學院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