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日知 祗舍
人類的未來究竟會怎樣,沒有人能全盤知曉。
人類是宇宙中的生命,有觀點認為,宇宙生命進入宇宙時代是生命進化的最高境界。
隨著人類對外太空的探索越來越深入,太空已不再是早前那麼神秘。
當人類長時間的太空旅行成為一種日常時,當人類因不可抗力需要移居到外星球時,未來宇宙時代人類能否在太空環境中生下健康的後代便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牛頓的第三定律揭示了「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彼此施加於對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而在宇宙失重環境中,當兩個人碰撞時,碰撞會使兩個人朝著相反的方向分開,很難使兩個人在不藉助外力的情況下保持在一起。所以,人類要在太空繁衍後代遠非想像中那麼容易。
更重要的是,在地球環境中人體產生的汗液會很自然的依附在人體表面,但在失重環境下汗液小水滴會由於運動離開人體表面,漂浮在周圍的環境中,可以想像這並不是什麼令人愉悅的場景。
並且,在太空環境中繁衍後代的過程對人的體力,尤其是心血管系統而言是一個極大的考驗,很有可能導致心腦血管出問題。所以人類如果真的進入了未來宇宙時代,運用試管技術可能會是一個更加明智的選擇。
精子進行凍幹處理後,在一定條件下仍然可以產生後代(圖源:VCG)
但是在宇宙環境中運用試管技術,失重和高輻射是不得不面對的兩個挑戰。而這樣的環境,對於生殖細胞,尤其是哺乳動物生殖細胞的影響,科學研究還沒有確定的結論。
日本山梨大學若山照彥教授的一項研究則對於回答此問題提供了一個方向。
若山照彥教授的團隊從不同品系的小鼠個體中取得精子,對樣品進行了凍幹處理。
該團隊之前的研究表明,經過凍幹處理的小鼠精子雖然細胞本身不再存活,但是凍幹處理的樣品加入到水中,然後直接注射到卵子中的時候,仍然可以產生後代,因為在整個過程中DNA仍然保持其完整性和生物活性。
更重要的是,經過凍幹處理的樣品在室溫的環境下可以保存兩年之久,在冷凍的環境下可以無限的保存下去。而且,經過處理的樣品非常輕便,便於攜帶,還不佔什麼體積。同樣的技術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應用到人的身上。
2013年8月,小鼠凍幹精子的樣品被帶到了國際空間站上,在-95℃,輻射比地表強100倍的環境中,進行了9個月的太空旅行,直到2014年5月返回地球。
在環繞著地球飛行了288天後,保存在國際空間站中的小鼠的精子還是成功的生產出了健康的小鼠。
為了比較輻射對於下一代小鼠的健康的影響,科學家們還比較了新生小鼠和健康小鼠的遺傳物質DNA的變化。
最終科學家得出結論,經過輻射小鼠精子產生的後代同樣是健康的。在經過輻射處理的精子產生的後代中,雌雄比例分別為47%、53%,也在正常雌雄比例範圍內。更重要的是,這些小鼠產生的後代也是健康的小鼠,說明輻射不會影響正常的生育。
這項技術將幫助人類在未來的宇宙時代,在一個新發現的星球上,快速的複製地球上的生物。
當然,前提是人類必須對此有所控,否則或許會是另一場災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