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晶片堆疊技術之道與魔

2020-11-30 驅動之家

設計自動化大會(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DAC)已經舉辦到了第三天,前兩天的議題主要圍繞EDA自動化設計軟體,Finfet發明人胡志明教授談Intel的Finfet技術,以及IBM談14nm製程技術等等,不過前兩天的會議內容並沒有什麼特別新鮮的內容。第三天的主要討論熱點則轉移到了3DIC技術方面。

許多人都認為3DIC技術將是半導體技術界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但是從與會者的觀點看來,3DIC技術要想付諸實用還有許多問題需要克服,以至於這次會 上討論的主持人甚至將討論的議題命名為:「3D:魔鬼(Devil),細節(Detail)與爭論(Debate)」。

高通:業務模式問題

討論過程中,高通公司的Matt Nowak認為,3DIC產品的業務模式是最需要關注的。這種產品的供應鏈組成異常複雜,而最終的成品價格則非常昂貴。這樣,在產品的供應鏈上,哪個環節的供應商應負責庫存儲備,哪個環節的供應商應該為晶片產品的可靠性負責?便成了需要解答的問題。故需要儘快設立一套3DIC業務的標準模式,令處在產品供應鏈各個環節上的供應商明確其職責。

Sematech:晶圓厚度,應力工程,散熱帶來的技術問題

Sematech組織的Raj Jammy則關心的是其它方面。他認為,由於3D晶片所用的晶圓厚度極薄,因此晶圓很容易在處置過程中受損,這是業內目前仍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另外,3D晶片的散熱問題也是需要解決的。假如兩個堆疊在一起的晶片其熱點恰好位於同一部位,那麼最終的成品性能便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為了避免出現此類問題,就需要確定由誰來負責通盤考率堆疊陣列中上下層晶片的熱點位置布置。

第三,3D晶片中的內應力匹配問題也是需要注意的,因為目前3D晶片所使用的穿矽互連(TSV)技術會造成較大的晶片內應力,而堆疊的各塊晶片本身也使用了應力技術來增強其性能,增強的幅度可達40%,但是各塊晶片的應力作用方向則各有不同,如此一來,當各塊晶片堆疊在一起的時候,如何統籌協調這些應力,保證堆疊陣列中各塊晶片的應力不會發生相互牴觸的現象便成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意法半導體:3DIC技術已經不存在技術壁壘

相反,意法半導體公司的Indavong Vongsarady則認為3DIC技術的實現並不像外界想像的那麼困難--至少在攝像頭模組製造領域是這樣,其理由是意法半導體公司在其攝像頭模組產品中應用這種技術已經有多個年頭了。


意法半導體公司應用TSV技術的圖像傳感器實物一角


意法半導體公司應用TSV技術的圖像傳感器TSV結構縱剖圖

日月光:IBM/Intel已煉成大法

日月光公司的Bill Chen也和意法半導體公司持有相同的觀點,他認為單就攝像頭模組所應用的3DIC技術而言,已經不存在什麼技術壁壘問題了。同時他還相信IBM公司會很快將這種技術投入到伺服器產品的製造中去。當然,在伺服器應用時,由於3D晶片的熱功量較大,因此實現起來難度較大,不過他認為IBM方面已經掌握了解決這個問題的有關技術,並很快會採取實際行動。

另外,他還認為Intel也已經掌握了有關的技術,「他們已經可以隨時造出可用的3D晶片產品」,只不過還沒有找到最能發揮3D晶片技術的產品應用而已。他認為Intel很有可能採取將內存晶片與處理器堆疊在一起的組合來推出自己的3D晶片產品。

Mentor:晶片測試技術有待改進

Mentor公司的Junusz Rajski 則將關注的焦點設定在了晶片的測試技術上。3D晶片的集成電路數量要比傳統的2D晶片多出不少,但是兩者在輸入/輸出接口方面的數量則基本持平。這樣一來測試晶片時便很難探查3D晶片內部的詳細狀況,需要對傳統的晶片測試技術進行改良。假設我們將3塊晶片堆疊在一起,那麼如果每塊晶片在測試時的失察率是10%,最後三塊晶片封裝之後的失察率總和便會達到30%以上,何況3D晶片的測試項目還要比常規2D晶片多出不少。舉例而言,在晶片被堆疊在一起之前,如何對TSV結構進行必要的測試便是一個暫時無解的難題。
 

相關焦點

  • 半導體大廠們掀起「3D堆疊大戰」,3D晶片堆疊技術到底是什麼?
    NcyEETC-電子工程專輯SoIC技術是採用矽穿孔(TSV)技術,可以達到無凸起的鍵合結構,可以把很多不同性質的臨近晶片整合在一起,而且當中最關鍵、最神秘之處,就在於接合的材料,號稱是價值高達十億美元的機密材料,因此能直接透過微小的孔隙溝通多層的晶片,達成在相同的體積增加多倍以上的性能。
  • 羽翼漸豐:淺談3D晶片堆疊技術現狀
    SEMI聯盟組織旗下的一個3D晶片技術工作組本周召開了第一次聯合會議,會上他們草擬出了一套TSV技術用晶圓坯以及製造用設備的標準。SEMI聯盟組織旗下共有三個與3D晶片技術有關的工作組,而且他們目前還在組織第四個與之有關的工作組,這個新成立的工作組將由晶片生產用設備製造行業的老大應用材料公司領銜。而另外一個工業聯盟組織Sematech也在積極拓展自己的3D晶片研發計劃。
  • 深度解讀提高晶片計算的密度電晶體堆疊技術
    打開APP 深度解讀提高晶片計算的密度電晶體堆疊技術 機器之心 發表於 2021-01-06 16:31:20 兩種電晶體一起造
  • 萬王之王3d魔能淨化為神器結晶方法技巧圖文一覽
    導 讀 萬王之王3d怎麼將魔能淨化為神器結晶?不了解怎麼將魔能淨化為神器結晶的玩家,九遊小編為你準備了最新的圖文攻略,感興趣的玩家趕快一起來看看吧!
  • 堆疊矽片互聯技術問題解答
    被稱之為「堆疊矽片互聯技術」的3D封裝方法採用無源晶片中介層、微凸塊和矽通孔 (TSV)技術,實現了多晶片可編程平臺。對於那些需要高密度電晶體和邏輯、以及需要極大的處理能力和帶寬性能的市場應用而言,這些28nm平臺和單晶片方法相比,將提供更大的容量,更豐富的資源,並顯著降低功耗。 本文要解答堆疊矽片技術一些常見問題。  1.所謂的「超越摩爾定律」是什麼意思?  答:到目前為止,FPGA 的所有工藝節點都遵循摩爾定律的發展,邏輯容量提高一倍,則成本降低一半。
  • 三星率先開發出12層3D-TSV晶片封裝技術
    集微網消息(文/Oliver),三星電子在10月7日宣布,已率先在業內開發出12層3D-TSV(矽穿孔)技術。該技術在保持晶片尺寸的同時增加了內存容量。據介紹,該技術垂直堆疊了12個DRAM晶片,它們通過60000個TSV孔互連,每一層的厚度僅有頭髮絲的1/20。
  • 英特爾展示堆疊式納米片電晶體技術
    打開APP 英特爾展示堆疊式納米片電晶體技術 科技新報、EETOP等 發表於 2021-01-08 09:55:15
  • 讓晶片密度再翻翻,摩爾定律再延續!英特爾展示堆疊式納米片電晶體技術
    英特爾(Intel)在本周的IEEE 國際電子元件大會(IE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IEDM)上展示全然不同的排列方式:把一對電晶體堆疊在另一對上面。該方案有效地將一個簡單的CMOS 電路所佔面積減半,這意味著未來IC 集成電路晶片上的電晶體密度可能會增加一倍。
  • 晶片搭積木 三星官宣X-Cube 3D封裝技術:可用於7/5nm工藝
    在Intel、臺積電各自推出自家的3D晶片封裝技術之後,三星也宣布新一代3D晶片技術——X-Cube,基於TSV矽穿孔技術,可以將不同晶片搭積木一樣堆疊起來,目前已經可以用於7nm及5nm工藝。關於3D晶片封裝,了解半導體晶片技術的玩家應該不陌生了,現有的晶片都是2D平面堆疊的,隨著晶片數量的增多,佔用的面積越來越大,不利於提高集成度。3D封裝顧名思義,就是將晶片從平面堆疊變成了垂直堆疊,類似搭積木那樣一層層疊加,減少了晶片面積,提高了集成度。
  • 晶片設計從工藝到封裝技術的巨變
    所有這些力量都在推動半導體公司開發新的先進集成電路(IC)封裝技術,以便以日益小型化的封裝提供更高的矽集成度。過去十年,新型封裝技術不斷湧現,如扇出式晶圓級封裝(FOWLP)、堆疊式IC封裝和複雜系統級封裝(system in package,SiP),以及封裝基板、倒裝晶片互連和矽通孔等,技術進步明顯。   所有這些進步使得IC封裝密度顯著提高,並為電子產品的研發打開了新的機會。
  • 晶片巨頭們都在爭相研發的3D封裝關鍵技術究竟有多難?
    代工廠、設備供應商、研發機構等都在研發一種稱之為銅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工藝,這項技術正在推動下一代2.5D和3D封裝技術。與現有的堆疊和鍵合方法相比,混合鍵合可以提供更高的帶寬和更低的功耗,但混合鍵合技術也更難實現。
  • AMD申請3D堆疊散熱專利:妙用熱電效應
    隨著2D平面半導體技術漸入瓶頸,2.5D、3D立體封裝普遍被視為未來大趨勢,AMD Fiji/Vega GPU核心與HBM顯存、Intel Foveros全新封裝、3D NAND快閃記憶體等等莫不如此。但隨著堆疊元器件的增多,集中的熱量如何有效散出去也成了大問題,AMD就悄然申請了一項非常巧妙的專利設計。
  • 晶片上培養腦細胞,測試新藥,LLNL實驗室開發出3D晶片大腦
    divAbstract該研究技術複雜度很高,不過參與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可以為消除影響大腦功能的毒素或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提供高效的新方案。LLNL 實驗室致力於在晶片設備上複製人體系統,而該研究正是其系列工作的一小部分。其目標是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研發的晶片設備更適用於人類,甚至取代動物測試。
  • 晶片封裝之SIP、POP、IGBT水基清洗工藝技術淺析
    前言SIP系統級晶片封裝、POP堆疊晶片組裝、IGBT功率半導體模塊工藝製程中,需要用到錫膏、焊膏進行精密的焊接製程,自然在焊接後會存留下錫膏和焊膏的助焊劑殘留物,為了保證器件和組件的電器功能和可靠性技術要求,須將這些助焊劑殘留徹底清除。
  • 無魔不成道!修行人遇到魔考時,該如何應對?
    魔考從哪來所謂魔考,即是諸天魔帝對於修道之人的考驗。「魔考」之說,源自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據道經記載,五帝大魔為萬神之宗,有天福而無天德,常傲慢自大,稱自己與諸天上帝齊功,經常在上界與諸天戰鬥。
  • 英特爾推出「積木」堆疊封裝,實現SoC級性能,成就無限創意
    月,英特爾首次展示了邏輯計算晶片高密度3D堆疊封裝技術Foveros,採用3D晶片堆疊Foveros 有望首次將晶片的堆疊從傳統的無源中間互連層和堆疊存儲晶片擴展到CPU、GPU和人工智慧處理器並使得產品能夠分解成更小的「晶片組合」,其中I/O、SRAM和電源傳輸電路可以集成在基礎晶片中,而高性能邏輯「晶片組合」則堆疊在頂部。
  • GF用12nm FinFET工藝製造出新級別Arm 3D晶片,半導體製程競爭正在...
    GF的12nm(12LP)FinFET工藝製造,同時在3D面中使用Arm的網狀互連技術。這這使得晶片更容易擴展出更多的核心數量,並且數據能夠更直接地從一個內核移動到另一個內核。而3D晶片可以在數據中心、邊緣計算以及高端消費設備中降低延遲,提升數據傳輸速度。「在大數據和認知計算時代,先進的封裝技術正在發揮比以往更大的作用。人工智慧的發展對高能效,高吞吐量互連的需求,正在通過先進的封裝技術的加速發展來滿足。 「GF的平臺首席技術專家John Pellerin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 3d印表機結構_3d印表機分類
    打開APP 3d印表機結構_3d印表機分類 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4-28 14:19:11   3d印表機簡介   3D印表機簡稱(3DP)是一位名為恩裡科·迪尼的發明家設計的一種神奇的印表機,不僅可以「列印」一幢完整的建築,甚至可以在航天飛船中給太空人列印任何所需的物品的形狀。
  • 南大實現突破平面光刻限制的超高密度均勻納米線堆疊生長集成技術
    順應摩爾定律的發展,大規模集成電路已經推進到N3-5納米技術節點,而其中極深紫外光刻工藝卻成為我國所面臨的「掐脖子技術」之一。隨著平面光刻工藝逐漸逼近物理極限,向垂直z方向要空間,採取更為先進的三維(3D)溝道結構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技術發展主流。
  • 晶片製造行業的新方向:「自組裝」技術解析
    顯然,隨著製程工藝的不斷逼近物理極限,不僅在技術實現上越來越困難,所需要的設備越來越複雜,而且晶片開發成本也急劇增長,如果晶片廠商沒有足夠的實力,晶片出貨沒有足夠的出貨量,將很難承擔高昂的成本。全新的「自組裝」技術在「摩爾定律」的推進越來越困難,甚至「摩爾定律」已死聲音越來越多的當下,包括英特爾在內的眾多半導體企業也紛紛寄希望於通過「內核架構創新」(比如採用非馮·諾伊曼系統架構)、晶片工藝由原來的2D轉向2.5D/3D堆疊、自旋電子、神經元計算、量子計算等方法來繼續推進「摩爾定律」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