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推出「積木」堆疊封裝,實現SoC級性能,成就無限創意

2020-11-28 電子工程專輯


封裝技術伴隨集成電路發明應運而生,開始僅僅是起到支撐作用主要解決電源分配、信號分配、散熱和保護的功能。在PC時代,半導體集成電路的技術創新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電晶體密度的提高和CPU架構的創新。但是在後摩爾時代,特別是走向數據驅動的時代,業界必須要建立起全新路徑。

 

封裝正在成為產品創新的催化劑。隨著晶片與電子產品中高性能、小尺寸、高可靠性以及超低功耗的要求越來越高,促使先進封裝技術不斷突破發展,同時在人工智慧、自動駕駛、5G網絡、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的加持下,使得三維(3D)集成先進封裝的需求越來越強烈。集成電路技術按照摩爾定律飛速發展,封裝技術突飛猛進。特別是進入2010年後,WLP(晶圓級封裝,Wafer Level Package)、TSV(矽通孔技術,Through Silicon Via)、2.5D Interposer3D ICFan-Out 等技術的產業化,極大提升了先進封裝技術水平。從線寬互連能力上看,過去50年,封裝技術從1000µm提高到1µm,甚至亞微米,提高了1000倍。

 

先進的封裝技術能夠集成多種製程工藝的計算引擎,實現類似於單晶片的性能,但其平臺範圍遠遠超過單晶片集成的晶片尺寸限制。這些技術將大大提高產品級性能和功效,縮小面積,同時對系統架構進行全面改造。

 

日前,英特爾分享了其在封裝技術上的獨有優勢、未來路線圖和整體願景。

 

信息來源:英特爾

 

首先,英特爾提出了六大技術支柱,包括先進的製造工藝和封裝、可加速人工智慧和圖形等專門任務的新架構、超高速內存、超微互連、以及為開發者統一和簡化基於英特爾計算路線圖進行編程的通用軟體、嵌入式安全功能。

 

英特爾認為,先進的製造工藝和封裝是最基礎的一個要素,是其他五大支柱的重要核心,在製造工藝和封裝層面,創新主要集中在電晶體和封裝兩大領域,電晶體領域主要的創新方向是未來的尺寸會越來越小,並且功耗越來越下降。

 

架構層面,英特爾過去一直用的就是X86架構,但是進入到新時代,須要掌握更多不同架構的組合,以滿足更加專屬的特定領域的需求,包括像FPGA、圖象處理以及針對人工智慧加速器等等。

 

內存層面,希望可以開發更加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可以繼續消除傳統內存和存儲層級結構中的固有瓶頸,同時也可以實現加速互連。

 

互連層面,從片上和封裝到數據中心和無線網絡,研究不同層級的互連技術,希望可以更好滿足在數據層面或者是封裝內的數據流通。

 

軟體層面,以全堆棧、跨架構平臺,釋放硬體極致性能,助開發者打造全新體驗,

 

安全層面,任何創新技術都要考慮安全,安全可以為其他一切的發展提供可靠的基礎。

 

 

信息來源:英特爾官網

 

作為一個IDM公司,英特爾在設計、製造、封裝測試領域都具有其獨特的工藝技術,下面主要介紹一下相關封裝技術。

 

2D封裝技術EMIB

 

2019年半導體工藝已經邁入5nm節點,製造工藝越先進,對晶片的性能、功耗都有改善,但是先進工藝研發、投資成本越來越高,而且不是所有晶片都採用先進工藝,那麼問題來了?不同工藝的晶片如何融合到一起呢?

 

英特爾在2014年就首度發表高密度2D晶片封裝技術EMIB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 Bridge,嵌入式多核心互聯橋接),表示該技術是2.5D封裝的低成本替代方案;在2018年的HotChip大會上,發布了採用高密度2D晶片封裝技術EMIB封裝的晶片;EMIB能夠把採用不同節點工藝(10nm14nm22nm)和不同材質(矽、砷化鎵)、不同功能(CPUGPUFPGARF)的晶片封裝在一起做成單一處理器。 

 

信息來源:英特爾官網

 

英特爾表示,EMIB技術首先與典型的2.5D封裝採用矽中介層不同,EMIB是在兩個互連晶片的邊緣嵌入的一小塊矽,直到「橋梁」的作用;其次EMIB對晶片尺寸大小沒有限制,從而在理論上保證了異質晶片的互連。

 

3D封裝技術Foveros

 

201812月,英特爾首次展示了邏輯計算晶片高密度3D堆疊封裝技術Foveros,採用3D晶片堆的系統級封裝(SiP),來實現邏輯對邏輯(logic-on-logic)的晶片異質整合,通過在水平布置的晶片之上垂直安置更多面積更小、功能更簡單的小晶片來讓方案整體具備更完整的功能。

 

英特爾表示,Foveros 為整合高性能、高密度和低功耗矽工藝技術的器件和系統鋪平了道路。Foveros 有望首次將片的堆疊從傳統的無源中間互連層和堆疊存儲晶片擴展到CPUGPU和人工智慧處理器高性能邏輯晶片。

 

為結合高效能、高密度、低功耗晶片製程技術的裝置和系統奠定了基礎。Foveros預期可首度將3D晶片堆棧從傳統的被動矽中介層(passive interposer)和堆棧內存,擴展到CPUGPUAI等高效能邏輯運算晶片。

 

Foveros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因為設計人員可在新的產品形態中「混搭」不同的技術專利模塊與各種存儲晶片和I/O配置。並使得產品能夠分解成更小的「晶片組合」,其中I/OSRAM和電源傳輸電路可以集成在基礎晶片中,而高性能邏輯「晶片組合」則堆疊在頂部。

 

英特爾Foveros技術以3D堆棧的SiP封裝來進行異質晶片整合,也說明了SiP將成為後摩爾定律時代重要的解決方案,晶片不再強調製程微縮,而是將不同製程晶片整合為一顆SiP模塊。 

 

信息來源:英特爾官網

 

例如可以在CPU之上堆疊各類小型的IO控制晶片,從而製造出兼備計算與IO功能的產品;可以將晶片組與各種Type-C、藍牙、WiFi等控制晶片堆疊在一起,製造出超高整合度的控制晶片。

 

據悉,英特爾將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推出一系列採用Foveros技術的產品。首款Foveros產品將整合高性能10nm計算堆疊「晶片組合」和低功耗22FFL基礎晶片。它將在小巧的產品形態中實現世界一流的性能與功耗效率。

 

2D/3D技術融合Co-EMIB

 

EMIB封裝和Foveros 3D封裝技術利用高密度的互連技術,晶片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獲得延展實現高帶寬、低功耗,並實現相當有競爭力的 I/O 密度。 

 

信息來源:英特爾官網

 

2019年公司發布了Co-EMIB技術這是在2D EMIB技術的升級版,能夠兩個或多個 Foveros元件互連,實現更高的計算性能和數據交換能力還能夠以非常高的帶寬和非常低的功耗連接模擬器、內存和其他模塊基本達到單晶片性能。

 

半導體產業界都在不斷的去推動先進多晶片封裝架構的發展,更好的滿足高帶寬、低功耗的需求。前面介紹的EMIBFoverosCo-EMIB等先進封裝技術僅僅只是物理層面的,除此之外,IO接口技術和互連技術也是實現多晶片異構封裝的關鍵因素。

 

英特爾表示,公司互連技術的研發主要體現正在三個方向:用於堆疊裸片的高密度垂直互連、實現大面積拼接的全橫向互連、帶來高性能的全方位互連。希望可以實現更高帶寬和低延遲。

 

高密度垂直互連

 

隨著晶片尺寸越來越小,每平方毫米的導線接頭將會越來越密,為了獲得足夠的帶寬,電晶體的間距就會變得越來越短。傳統焊料技術已接近極限,為此英特爾推出了混合鍵合」技術,可以讓晶片之間的間距縮小到10微米,橋凸和互連密度上也會做的更好。

 

全橫向互連

 

業界希望在整個封裝層面都可以實現小晶片互連。作為橫向互連技術,其中需要考慮的就是直線間距。隨著直線間距越來越短,在同樣面積下可以安放更多晶片,同時信號之間的傳導距離也會越來越短。為此英特爾推出「零未對準通孔(ZMV)」,光刻定義的通孔使得導線和通孔的寬度一致,較使用有機中介層可以實現更大面積互連。使用有機中介層是更好的方案,因為它比矽的成本更低。但是,用有機中介層有一個缺點,就是必須要進行雷射鑽孔,通過光刻定義的通孔使得導線和通孔的寬度一致,這樣就不需要焊盤進行連接,這樣就可以在不犧牲傳導速度的情況下而做到。

 

全方位互連

 

全新全方位互連(ODI)技術為多晶片封裝中小晶片之間的全方位互連通信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ODI通過垂直大通孔(large vias)從封裝基板向上方晶片直接供電,上方晶片可以與其他小晶片(chiplet)進行類似於EMIB中的水平通信,上方晶片還可以通過矽通孔(TSV實現和下方裸片進行類似Foveros中的垂直通信。同時,ODI減少了下方裸片中所需的矽通孔數量,實現了更小的TSV裸片面積,做到封裝成品上下面積尺寸一致。

 

當然,為應對新型封裝技術,英特爾不僅在互連方面推出了ODI,也同步推出了新型多模接口技術MDIO

 

 

信息來源:英特爾

 

近來來,英特爾新型接口技術方面進行快速代研發,2014年推出了AIB2017年成功應用於DR\ARPA芯中中。每平方毫米Shoreline帶寬密度可以達到63Gbps,針腳速度會達到2.0Gbps,物理層的能耗效率是0.85pJ/b

 

MDIO基於其高級接口總線(AIB)物理層互連技術,可以支持對小晶片IP模塊庫的模塊化系統設計,能夠提供更高能效,實現AIB技術兩倍以上的響應速度和帶寬密度。每平方毫米Shoreline帶寬密度可以達到198Gbps,針腳速度會達到5.4Gbps,物理層的能耗效率是0.5pJ/b

 

作為先進封裝技術的領導者,英特爾能夠同時提供2D3D封裝技術,將為晶片產品架構開啟一個全新維度。不同的技術針對不同的應用需求,但卻並不互斥,英特爾甚至可以有針對性地將它們組合使用,將極大的幫助晶片設計師發揮無限創意。

 

 

相關焦點

  • 處理器製造接近物理極限,英特爾試圖利用3D封裝重現摩爾定律
    就在以為摩爾定律支配十幾年後要改變的時候,英特爾推出了自己的Foveros的3D封裝技術,其實3D封裝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垂直堆疊的技術已經出現多年,極大的推進了晶片的發展,像是3D NAND早就已經實現了64層的封裝。
  • 半導體大廠們掀起「3D堆疊大戰」,3D晶片堆疊技術到底是什麼?
    針對2.5D封裝,三星推出了可與臺積電CoWoS封裝製程相抗衡的I-Cube封裝製程,在2018年三星晶圓代工論壇日本會議上,三星公布了其封測領域的路線圖,就2.5D/3D封裝上來說,三星已經可以提供I-Cube 2.5D封裝,今年將會推出3D SiP系統級封裝,其中I-Cube 封裝已經可以實現4路HBM 2顯存堆棧。
  • 英特爾:還沒見過先進封裝就別急著評論摩爾定律
    所謂Chiplets,就是指將傳統的大晶片打散成多個更容易設計和製造的小晶片並封裝在一起,從而在實現更多功能、更好性能的同時降低成本。Chiplets思路下的Intel封裝進化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在過去,這個單數的Unit即可以指代一個封裝(Package),也可以引申為一枚晶片(Die)。
  • 英特爾宣布明年推出二代傲騰 持續內存&存儲創新
    介質的傲騰數據中心級持久內存(代號APECHE PASS)、傲騰SSD,基於3D QLC NAND顆粒的SSD以及將這兩種完全不同存儲介質封裝在一塊板卡上的傲騰內存H10。      除傲騰外,英特爾也在活動上展示了144層3D QLC NAND顆粒,該顆粒將用於數據中心級SSD,預計也將於明年推出。早在今年4月份,英特爾發布了基於3D QLC NAND顆粒的D5-P4326 SSD,提供15.36TB和30.72TB兩種規格,但並未公布堆疊層數。      根據當下行業內QLC的成熟度,D5-P4326SSD預計也在64層。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重新定義電晶體架構,節點內性能提升超...
    英特爾將增強型FinFET晶體、Super MIM(金屬-絕緣體-金屬)電容器相結合,打造了全新的SuperFin,能夠提供增強的外延源極/漏極、改進的柵極工藝,額外的柵極間距。英特爾表示,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單節點內性能增強,10nm工藝可以實現節點內超過15%的性能提升,帶來的性能提升可與全節點轉換相媲美。」
  • 孩子手中的百變世界:199元米兔兒童磁力積木發布
    另外積木的工藝、顏色、造型各有千秋,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單一的從下往上的堆疊,使得積木的玩法具有一定局限性。而組合式拼接積木如帶有連接扣的積木產品,對動手能力要求更高,拼接複雜度較高,更適合較大月齡的兒童。在以上前提下,米兔兒童磁力積木便應運而生了。
  • 英特爾甩出六大新技術雪恥!兩款GPU已在路上
    芯東西(公眾號:aichip001) 文 | 韋世瑋 芯東西8月14日消息,昨日晚間,英特爾在2020年架構日上推出10nm SuperFin電晶體技術,將實現其有史以來最強大的單節點內性能增強
  • 英特爾全新電晶體技術重新定義FinFET
    在英特爾2020年架構日新聞發布會上,英特爾首席架構師Raja Koduri攜手多位英特爾院士和架構師,詳細介紹了英特爾在創新的六大技術支柱方面所取得的進展。英特爾推出了10納米SuperFin技術,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單節點內性能增強,帶來的性能提升可與全節點轉換相媲美。
  • ConceptD攜手英特爾引領大師之路,知名創意人熊超:設計是溝通的藝術
    ConceptD攜手英特爾引領大師之路,知名創意人熊超:設計是溝通的藝術 2020年12月18日 11:45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面對全球數以億計的內容創作者群體
  • 英特爾展示堆疊式納米片電晶體技術
    英特爾(Intel)在本周的IEEE 國際電子元件大會(IEEE 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s Meeting, IEDM)上展示全然不同的排列方式:把一對電晶體堆疊在另一對上面。該方案有效地將一個簡單的CMOS 電路所佔面積減半,這意味著未來IC 集成電路晶片上的電晶體密度可能會增加一倍。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
    與行業標準相比,在同等的佔位面積內電容增加了5倍,從而減少了電壓下降,顯著提高了產品性能。該技術的實現主要得益於一類新型的高K電介質材料,它可以堆疊在厚度僅為幾埃米(也就是零點幾納米)的超薄層中,從而形成重複的「超晶格」結構。這也是Intel獨有的技術。
  • 定義下一個時代:專為設計師而生的英特爾創意設計PC
    為此,我們深入到「創意設計PC,釋放才華萬千」發布會的第一線,與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銳、英特爾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業務總經理王稚聰等高層直接對話,試圖揭開英特爾在創意設計PC上的「野望「。這一概念的產品是否會成就PC市場下一個四年的黃金時代呢?
  • 英特爾詳解計算趨勢:量子計算如何商業化?神經擬態計算如何提升性能?
    談量子計算商用:需要至少數百萬個量子位,面臨4大挑戰量子計算是用量子比特相互糾纏實現性能的指數級提升,可以實現並行的大量計算。這也讓量子計算可以解決很多經典計算機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開發加速製藥研發、設計新型材料等。
  • 英特爾詳解計算趨勢:量子計算如何商業化?神經擬態計算如何提升性能?
    談量子計算商用:需要至少數百萬個量子位,面臨4大挑戰量子計算是用量子比特相互糾纏實現性能的指數級提升,可以實現並行的大量計算。這也讓量子計算可以解決很多經典計算機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開發加速製藥研發、設計新型材料等。
  • 堆疊矽片互聯技術問題解答
    被稱之為「堆疊矽片互聯技術」的3D封裝方法採用無源晶片中介層、微凸塊和矽通孔 (TSV)技術,實現了多晶片可編程平臺。遺憾的是,僅僅依靠摩爾定律的發展速度,已不能滿足市場對可控功耗範圍內實現更多資源以及更高代工廠良率的無止境的需求。堆疊矽片互聯技術使賽靈思能夠推出一款可有效解決上述難題的可編程解決方案。  2.為什麼客戶不能簡單地把兩個或更多 FPGA 連接起來實現大規模設計?
  • 機理探索 | 利用矽通孔(TSV)、轉接板及微凸點等先進封裝工藝,實現2.5D封裝器件
    根據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線路圖的預測,未來半導體技術發展將集中在繼續遵循摩爾定律縮小電晶體特徵尺寸,提升性能、擴展功能、降低功耗;向多類型方向發展,異質集成(在一個封裝體內,同時集成各種功能器件或集成多種材料)拓展摩爾定律;有效降低成本。先進封裝技術作為持續推進半導體器件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的關鍵因素,通常需要把製程及工藝技術不同的半導體器件集成到一個器件上。
  • 中微推出用於3D晶片及封裝的矽通孔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TM)
    中微此次推出的TSV刻蝕設備Primo TSV200E™標誌著公司在發展歷程中又邁出了新的一步,使中微的設備進入了這一快速發展的市場前沿。據市場調查公司Yole Developpement*預測,三維晶片及晶圓級封裝設備的市場規模今年將達到7.88億美元,2016年將攀升至24億美元。TSV刻蝕設備將佔據市場份額的一大部分,而其中的強勁需求多來自於中國企業。
  • 英特爾研究院五大前沿領域研究進展揭秘!神經擬態架構性能已達CPU 2000倍
    一、集成光電:在五大技術模塊實現創新英特爾首席工程師、英特爾研究院PHY研究實驗室主任James Jaussi分享了英特爾在集成光點領域的最新進展。藉助集成光電技術,英特爾能夠將I/O數量從幾百萬個擴展到幾十億個,使I/O數量實現1000倍的提升。光互連技術涉及六大技術要素,分別是:光產生、光放大、光檢測、光調製、CMOS 接口電路和封裝集成。此前,英特爾在混合雷射器的光產生領域實現創新。近期,英特爾在其他五大技術構建模塊上取得進展。
  • 系統級封裝用陶瓷基板材料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
    系統級封裝技術能夠將不同類型的元件通過不同的技術混載於同一封裝之內,是實現集成微系統封裝的重要技術,在航空航天、生命科學等領域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陶瓷基板材料是系統級封裝技術的基礎材料之一。本文介紹了系統級封裝技術的概念及其特點,分析幾種系統級封裝用陶瓷基板材料的優缺點,同時指出了陶瓷基板材料的未來發展趨勢。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SuperFin重新定義電晶體架構,節點內...
    英特爾表示,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單節點內性能增強,10nm工藝可以實現節點內超過15%的性能提升,帶來的性能提升可與全節點轉換相媲美。」換言之,在SuperFin技術的加持下,英特爾推出的10nm工藝效能可以等同於7nm。  有時,好事如同正義,雖會遲到,但還是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