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魔不成道!修行人遇到魔考時,該如何應對?

2020-12-03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

道教對魔的定義

道教經典中對於魔的定義,並非等同於鬼邪。對於所謂魔王概念的解釋:於顯者為之仙帝,主司賜福與教化;於隱者為之魔帝,主司護衛與懲戒。《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中有云:

「青天魔王,巴元醜伯。赤天魔王,負天擔石。白天魔王,反山六目。黑天魔王,監醜朗馥。黃天魔王,橫天擔力。五帝大魔,萬神之宗。飛行鼓從,總領鬼兵。麾幢鼓節,遊觀太空。自號赫奕,諸天齊功。上天度人,嚴攝北酆。」

以此可知,魔帝的神格很大程度上與仙帝相同,尊居諸天之界,在職責上亦有著度化眾人,指引修行的作用。

魔考從哪來

所謂魔考,即是諸天魔帝對於修道之人的考驗。「魔考」之說,源自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據道經記載,五帝大魔為萬神之宗,有天福而無天德,常傲慢自大,稱自己與諸天上帝齊功,經常在上界與諸天戰鬥。天上神魔鬥爭,則人間劫火洞然,兵戈四起,生靈塗炭。元始天尊悲憫群生,故遣真武大帝降伏群魔。

自此,諸大魔王束手服膺,皈依太上無極大道,共在元始天尊前發大誓願,若未來世有學道求仙者,諸大魔王並與諸天神眾記人功行,設立種種關卡、考試學道者的心性,或以種種美色迷惑人心,或以種種惡毒磨礪人身。有能順利通過「魔考」的學道者,則諸大魔王同為保舉,上登仙界;若是受不了「魔考」,半途而廢的學人,則魔王也要感嘆:「爾不樂仙道,三界那的過?其欲轉五道,吾當復奈何。」

故而魔考,實則是神明為修行之人設置的關卡,通過使修行人歷經重重劫數,甄選出道德純良、淡泊清淨、信奉不二的玄門高士,終可不畏紛擾、固守本心,克服重重考驗證聖成真。

魔考的表現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中將魔考按其表現分為十類,也稱十魔試煉:「行道之士,先明於制御之法,其魔有十,故具於篇內。學者深而造之,勿為魔之所試,斯道不難成矣。一曰天魔,二曰地魔,三曰人魔,四曰鬼魔,五曰神魔,六曰陽魔,七曰陰魔,八曰病魔,九曰妖魔,十曰境魔。」

而在當下眾人修行中,較為常見的便是來自鬼魔、陽魔的試煉。

1

鬼魔

按經中記載,「夫鬼魔者,行持之士,或治人於郊野之中,或建壇於伏屍之地,一念稍悞,即夜夢魅屋宇虛嗚,禽鼠出以現形,蛇蟲顯其怪狀,惑亂正法,恣壞靈壇,皆鬼魔之所試也。」

從表現上來講,可以說,鬼魔是道士在術法上習練不精的表現,此種不精,是心念上的不專,也是行持上的墮怠,人心散亂法不專精,致使鬼邪有機可乘。

2

陽魔

陽魔則是世人未經修行情緒和欲望的自然體現:「夫陽魔者,行持者正欲內行以濟生死,其一念心或不真,情慾四起,怨憎作念,受著情懷,煩惱憂心,是非競亂,此陽魔之所試也。」情緒和欲望,是人性中所固有的,但是在修行中若不加以克制,則會變成妄念和執著,進而阻礙擾亂修行甚至使人執迷誤入歧途。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中云:「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為陽魔所試之時,多易嗔怒怨憎,情緒極端產生妄想,心氣過高而又行事墮怠,從而終日昏沉,陷入焦躁而又無望的惡性循環。

3

地魔

當然,來自地魔試煉偶爾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比較嚴重了:「夫地魔者,行持之士步罡變神,書符咒水,起念不正,多被地魔之所試,何者?正欲思存,而心生疑議,步搯書咒,而亂其心元,或照形而不辨其姓名,或附身而不通言語,抵敵道法,毀辱真文,皆非邪鬼之所依,即是地魔之所試也。」

地魔的試煉,多表現為對信仰的質疑與道心的不堅定。然則地魔考驗的真正可怕之處,卻是在於這種情況一般並不是出現在建立信仰初期,相反是在對宗教及神明的感情已然深厚時,產生的思維方面分裂。這種對於認知中最神聖、最不可褻瀆部分的侵犯,往往使人遭受難以忍受的煎熬折磨乃至神志猖狂散越。

怎樣應對魔考

那麼遇到魔考時要如何應對呢?據道書中記載,當修行者面對不同的魔考時,在道法中都有相應的應對辦法。

如遇到地魔亂形時,則可誦念神霄玉清真王五方衛靈咒,並書「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祇敕」十二字焚化,便可解決地魔幹擾。公眾號嗣漢天師府,因涉及到內密,餘下不做過多詳述。但由重重魔考的表現不難看出,各類魔考的類別表現雖各有異,歸結起來卻皆與心念有著莫大關係,多為世事中的誘惑與修行中的動搖阻滯。

若遇鬼魔,身持正氣不畏精魅,便是法官的基本素養;若遇陽魔,當澄心靜念,明心見性。至於人魔,己身不亂則心外無物,自然不會被幹擾。故而克服魔考,大多時候不外乎守得方寸初心。

一入大乘路,孰計年劫多。但很多時候,表面上的磨難實則非是年劫繁數。經歷過歷練,從而獲得提升,另一種層面看來,也是神恩浩蕩的表現。總之,願大家都能修真有份,近道無魔。

相關焦點

  • 遭遇「魔考」,這個修行人一招退敵 你也可以!
    在這段等待分配的時間裡,發生了有我史以來,影響我修行最大的事件。   (一)遭遇「魔考」   雖然實習期間,我曾到寺裡去過幾次,讀了一些書。但這並不代表我就相信神或菩薩了。我只是好奇,看看這些書上,倒底在寫些什麼。除了信仰之外,還有沒有可以證實的方法。我內心裡很怕受騙,萬一佛或者菩薩不存在,怎麼辦呢?
  • 不論信佛信道,天考人魔是修行人註定要經歷的,你準備好了嗎?
    在釋迦佛還是王子悉達多·喬達摩的時候,他偷偷溜出皇宮,看到了很多令人煩惱的事情,決定出家訪道,在剛離開家的那幾年裡,他跟隨著很多很有名的修行人學習,修苦行、坐禪的功夫,可是最後都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依舊感覺這樣並非讓自己跳出輪迴的方法,經歷過苦行的他,已經瘦的只要皮包骨頭,而且長期營養不良,已經沒有力氣了,這樣的結果,完全與自己的志向相悖。
  • 修行人應如何把控能量之傳遞
    能量的屬性人間有很多種形容詞可以用於形容能量,比如清濁,比如正邪,比如道魔。清是說一個內在能量充盈的人,清心寡欲,他的氣場光明而慈祥。濁是說一個人貪慾過重,生活在種種欲望之中,他的磁場喜歡玷汙一切接觸到的事物。正是說一個人做事堅持原則與正義,不做損人利己之事,他的磁場偉岸而聰慧。
  • 累世積功修行的目的入道
    「道」是什麼?就是無數人,生生世世都難以靠近的那個「本我」。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宇宙的本性,在你體內絲毫不少一點。所謂的八萬四千法,所謂的努力修行,只是針對你的大腦而已。因為你頭腦裡的障礙太多了,多如河沙,障礙著你不認識道。當你頭腦轉變後,道也就自然顯現了,因為道本來就在萬事萬物之中。仔細分析千門萬法,都是在讓你放下再放下,清靜再清靜。所謂的努力和修行,都是針對放下和清靜所設計的。進入道之前的那段距離,需要努力去修。
  • 佛法:修行之人該如何去克服「五欲六塵」的塵勞妄想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克服「五欲六塵」這些塵勞妄想呢?五欲者,財、色、名、食、睡是也,六塵者,色聲香味觸法是也,經典中說「五欲如逆風舉火把,風吹焚自身」,六塵能引起感官與心靈感覺思維的對象,有如塵埃,具有汙染情識的作用,所以也必須要去除。
  • 莫言很考驗人的話,卻道出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讓人醍醐灌頂!
    人生看上去,就像一場修行,道行不高的人,經不起人生的挫折,經不起人生的苦難,更經不起人生的利誘。他們遇到風風雨雨的便會躲避,他們只喜歡晴朗的天空白雲飄。他們遇到路上有點淤泥,怕髒了衣服,而不敢往前,等淤泥幹了再走。
  • 修行該如何修行呢,其實修行也是有秘訣的,宣化上人開示修行秘訣
    因此說「修行莫盲修,需要識路途,路途若識得,任運自悠遊。」修道啊,不要盲修瞎練!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怎麼樣修行還要修行,越修行離道越遠,自己就給自己很多麻煩。所以說「修行莫盲修」,這個盲修就是盲修瞎練,就是不明白,自己亂修;「需要識路途」,你所修行的路途你要認識;「路途若識得」,你這個路途若認識了;「任運自悠遊」,這個任運也就自由的意思,任運悠遊自在,什麼事情都不勉強,正合乎這個中道。
  • 我們來地球的唯一任務就是修行,那麼,到底該如何修行?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一直都在修行,也經常有朋友問我到底是怎麼修行的。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修行的心得體會。其實,人間的一切都是修行。吃喝拉撒睡等一切事物中,都蘊含著宇宙大道和真理。修行,並不是什麼高大上的詞,也沒有離你很遙遠,大家千萬不要把它想得過於神秘。
  • 當遭遇親人離世時 如何修行才能減少痛苦 李雙林
    這也是你和你丈夫的共業,他必然會遇到你,你也必然會遇到他。看似你克他,實則為他自己克自己,而你僅僅是顯示出了丈夫不利罷了。 不要責怪自己,更不要因此而恐懼。 己為丈夫,地盤己代表去世的人。 地盤己在坤宮,臨值符星,我想他能去一個更好的地方,去一個更好的道。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究竟何謂魔?
    「魔」是梵文「魔羅」的音譯之略,可意譯為「能奪命」、「障礙」、「擾亂」、「破壞」等。佛教中,魔常指擾亂人心、破壞好事、障礙善法者。佛教傳說中,欲界第六天主,稱為「魔王」,名字叫魔波旬。他常率領眷屬,擾亂人界,稱為佛道的障礙。因此惡魔成了佛之怨敵,人稱「魔怨」。
  • 散居道士在家如何修行?方便修行、效驗宏大
    清淨/無為/自然 一個專注服務於修行人的平臺 目前,道教主要分為全真派和正一派。全真派住觀修行,正一派道士大多都是散修道士。 因為有家室等客觀實際原因,所以不能全身心投入修行。但是,有一種法門非常適合散修道友修行——持誦聖號。 持誦神仙聖號,是修行之捷徑、登真之妙道。《早晚功課經》上說:靈音到處,滅罪消愆;寶號宣時,扶危救難。
  • 魔"青面獠牙"嗎?來!認識下佛教所說的魔 (成觀法師)
    這些在五蘊身心上猝然而起的種種現象,能令人錯愕、驚惶、恐懼、散亂乃至廢修道業,破壞修行,所以稱為五蘊魔。   ⑧死魔——死魔之義為能斷人命:這個死魔是真正可以令人命斷,而不是單指斷慧命的抽象意義。人若死亡,就不可能再繼續修行,因此,以此意義而言,死魔在斷人之身命的同時,也是在阻斷人的慧命。
  • 遇到虎頭蜂該如何應對?
    大顎通常在捕獵小型昆蟲時或者切割獵物時使用,而毒刺則會在捕獵大型獵物或者是對付入侵者時使用。虎頭蜂的毒刺與蜜蜂的毒刺不同。蜜蜂的毒刺毒性較差,而且是一次性的(蜇時毒刺會留在人身上並且會帶出整個消化道,所以必死),而虎頭蜂的毒刺中蜂毒毒性很強,並且它的毒針可以終生使用。
  • 真懂的話,修行就有方向了
    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陀在經歷了六年的苦行之後,終於在菩提樹下悟道,關於他呆在菩提樹下的時間,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七天,另一種是七七四十九天,至於到底是哪一種,在此我們先存而不論,因為我們要探討的是另外一個主題,即佛陀在證悟的前夜,經歷了什麼?
  •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佛與魔就在這一念之間
    等於說你不會去找比你還窮的朋友,而喜歡去找比你有錢有勢的人。所以說人到了高位之後,就有許多人來找他,這些人就是他的魔。這些數據在《大寶積經》中很多,你每天做功夫,什麼時間碰到哪一種境界是哪一種天魔,你曉得了,只要叫他的名字,要他不要囉嗦,他就不來了。有人修道,剛進步一點就出個岔子,見解上有偏差了,走上岔路。
  • 佛教,道教,儒家的修行特點,什麼是修行,在哪裡修行?
    度誰呢很多人對於「修行」二字都有不同的認知。有人認為就是出家,有的人認為就是吃齋念佛,有的人認為參禪打坐等等說法,不一而足。這所有的說法加起來也不能概括什麼叫修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02儒家修行養性,以求君子之道說起儒家,就不得不提大成至聖先師孔老夫子。
  • 師父,我想修行該怎麼入門呢?
    勿空:師父,我想修行,該從哪裡入門呢?無師:觀修無常!勿空:什麼是無常呢?無師:無常就是:一切事物都不是恆久不變的,都處在變化當中,有他的產生、延續、變化、消失的過程,對你面臨的問題,這樣去思考,就是修行的入門功課了。
  • 拍雨景現正極閃電形似火紅蜈蚣 遇到雷擊時該如何避險?
    5月5日,美國佛州,女子拍攝窗外雨景時,意外看見罕見「正極閃電」,聲響巨大如鞭炮。正極閃電出現概率低於5%,能量比一般雷電強10倍。美國佛羅裡達州連日發生午後雷雨,有人周日在家裡拉開窗簾觀看雨勢時,正好拍到屋外連續雷擊,數道焰光場景。
  • 神仙被貶下凡間後,如何才能重回天庭?
    神仙世界讓人神往,但是有些神仙卻要下凡到人間來,其中的緣由也是有很多種。 有許多神仙會下界到人間,為了巡查人間的疾苦,考校世人的善惡,這種下凡方式應該說是神仙們的本職工作,是他們神職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