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爺無意釣到一隻「烏龜」,背上插四支箭,專家道:商代文物

2021-01-20 懷古品文

「亂世囤糧,盛世收藏。」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文明唯一延續的國家,歷史文化璀璨,不管是絲綢還是瓷器,均都享譽世界,由於古時土葬的流行,因此在古墓中,也得以讓古時價值連城的文物得以保存下來。

2003年,一位河南老漢閒來無事,就到河邊去釣魚打發時間,卻不成想釣到了一隻「烏龜」,這並不是一隻活的烏龜,但瞧著模樣像是烏龜,背上還插著4支箭,還有奇怪的符號,雖然布滿了銅鏽,但老漢對這東西還是充滿了興趣,於是就帶了回去。

由於家裡面的年輕人也沒有接觸到過這種東西,同樣不是很清楚,但直覺認為是個寶貝,於是就勸他拿到有關部門去鑑定,說不定就是流落人間的歷史文物,老漢覺得有理,便帶著東西去了有關部門。

鑑定結果也是讓老漢大吃一驚,原來這東西是件珍奇的晚商青銅器,為「商作冊般青銅黿」,價值上十億。專家詢問老漢這東西是怎麼來的,老漢也是如實回答,專家因此打趣道:「這一竿值18億。」

黿屬於鱉類中最大的一種,在古時關於黿的傳說也不少,《竹書紀年》中就有「黿鼉為梁」的故事;「商作冊般青銅黿」上的銘文則記載了商紂王射禮的事情。

射禮屬於我國古代六禮之一,歷史悠久且具有分量,據銘文講述,商王帶著一幫臣子到河南安陽的洹河邊進行狩獵,就看到了一隻大黿,商紂王射中了一箭,史官作冊般(作冊為職位名,般是這個史官的名字)射中三箭,於是商紂王就把這隻大黿賞賜給了作冊般。

不過史官並不是得到了真的黿,而是由工匠重塑了一隻青銅黿,並且箭的位置也是一模一樣,又在黿背上記載了這件事情,上有銘文4行32字:

「丙申,王於洹,獲。王一射,射三,率亡(無)廢矢。王令(命)寢(馗)兄(貺)於作冊般,曰:「奏於庸,作女(汝)寶。」

據《史記》記載:「紂材力過人,手格猛獸,智足以距諫。」在文學作品中,商紂王的形象是昏庸無道,不過相關歷史文獻則記載了商紂王力大無窮,是個大力士,而「商作冊般青銅黿」上的四支箭,射入黿體後露出箭羽部分,一支射在左肩部,右後部有一支,背甲左部則有2支。

河南老漢詳細了解「商作冊般青銅黿」後深感震驚,不過老漢是個本分人,當即就把這件文物無償捐獻給了國家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黿」被發現廣泛存在於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銘文中,「黿鼉為梁」的故事講的是,周穆王出師九江,為了過河,就大量捕殺了癩頭黿和揚子鱷,用它們的身軀搭成了一座橋。

黿也是一種力大無窮的動物,有人曾做過一個實驗,在一隻體重一百六十斤的黿身上,壓塊重達三百斤的大石條都可以,不過因為人的濫捕濫殺以及環境的汙染和變化,現如今黿已經成了瀕危動物。

《中國文物常識》精裝版是以文學家的姿態去梳理文物相關的常識,從欣賞的角度講述各種文物,行文嚴謹而生動,內容豐富而系統,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是豐富文物知識儲備、提高人文修養的理想讀本。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河南大爺意外釣到烏龜,背上插著4支箭,專家說價值18億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歷代帝王都會給自己準備價值連城的陪葬品,有些文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重見天日,而有些還深埋地底,甚至有一些被盜墓賊給盜取了,那些保存到現在的寶貝,便成為了極其珍貴的文物。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一位河南大爺在釣魚的時候,意外釣上來的一件珍寶。
  • 老農河裡釣上一隻「龜」,龜殼插了4支箭,專家一看:賭頭,18億
    一些文物在一些收藏家手中代代相傳,而一些文物因為一些客觀原因,一直塵封在某個隱蔽的角落,等待著人們的發現。如今,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偶然發現一些文物的故事,而這些文物大多價值不菲。甚至在中國歷史研究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比如我們今天想要了解的故事。河南一位老人釣到一隻"烏龜",背上有四支箭,專家估計價值18億元。
  • 河南老伯釣魚釣到只「烏龜」,背上插著4支箭,專家稱價值18億
    一位河南老伯就與著一件類似於烏龜形狀的文物有著不解之緣。這位老伯在退休之後閒著沒事,就喜歡到處釣魚,以此來打發時間,在某天的時候,他像往常一樣去河邊釣魚,但釣了半天都沒有見一個魚影,老伯已經不耐煩便準備收杆回家,可正當他以為要空手而歸的時候,在魚竿線頭處卻有了魚上鉤的感覺。
  • 河南一老人釣到一隻「烏龜」,其背插四支箭,專家樂了:價值18億
    現如今,黿作為保護動物,其數量自然是非常的稀少,因此人們若是見到了黿的話,大概率會當成大型的烏龜或者是鱉。曾經在河南就有一個老人,在釣魚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一隻「黿」,其背上還插了四支箭。二、河南老漢釣到一隻「烏龜」,其背插四支箭2003年的時候,在河南的安陽河附近,有一位普通的老人像平常一樣來到了河邊進行垂釣,對於老人來說,釣魚的目的無非就是就是愉悅愉悅心情,消磨一下時間。然而,那一天老人未能如願,他的運氣不好,等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魚兒上鉤,於是他便想著收竿回家休息。
  • 河南一老人釣到一隻「烏龜」,其背插四支箭,專家樂了:價值18億
    現如今,黿作為保護動物,其數量自然是非常的稀少,因此人們若是見到了黿的話,大概率會當成大型的烏龜或者是鱉。曾經在河南就有一個老人,在釣魚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一隻「黿」,其背上還插了四支箭。二、河南老漢釣到一隻
  • 老農河裡釣到一隻「烏龜」,背上插著四支箭,專家:這一竿值18億
    本來烏龜就長壽,黿的這一大力更是讓人們將其奉若神物。而在我國的河南,有人釣魚時曾釣起過一隻「黿」,沒成想這烏龜竟價值十八億。這隻為何這麼值錢呢?那是陽光明媚的一個下午,河南洹河(安陽河)岸邊有一位老人正在垂釣,要說這河可在這裡流淌三千年了。
  • 河南老頭釣到一個「青銅龜」,背上插著4支箭,專家:這一竿值18億
    對於這些歷史珍貴文物的發現,有些是靠考古專家勘測發現,有的是靠皇室墓地挖掘尋找,而更多的則是依靠民間百姓力量發現。在不久之前,河南老頭釣到一個"青銅龜",它背上插著4支箭,專家稱:你這一竿值18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河南老伯釣出只「烏龜」,背殼上插著4支箭,專家:這竿子值18億
    這不,一個河南老伯在池塘裡釣魚,居然釣出一隻「烏龜」,背上插著4支箭矢,當時老伯還沒注意,後來被專家發現,直接對老伯說:你這一竿子可釣魚=起了18個億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由於現在很多農村的年輕人和小孩都去城市打工或者學習,所以老伯的生活是比較孤獨的。
  • 河南村民釣到一隻「烏龜」,身上插著4支箭,專家:這一竿值18億
    而釣魚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休閒活動,喜歡這項活動的人,都要擁有十足十的耐心和體力。也會分淡水釣、海釣這兩類,甚至還會講技法,比如說中層釣、沉底釣等等。因為在釣上魚之前,需要等待很長的一段時間。無論是哪個地方,都少不了釣魚愛好者的出現,可是這一次釣上來的東西可不一般,它可是一件寶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 老農釣到一隻龜,背上插4支箭,網友炸鍋:龜心四箭?專家:國寶
    其是介於石器時代和鐵器時代中間的一個歷史階段,我國的青銅時代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500年這會,橫跨夏商周三個時期。這一期間,青銅器的鼎盛和重要程度,甚至遠遠超越後來的瓷器。 在商周那會,青銅器乃是象徵階級的禮器,在上層階級的政治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 河南農民釣到一隻「烏龜」,背上插著4支箭,專家:價值至少18億
    但由於時間的流逝,太多文物已經被塵土掩埋,或是流失在了顛沛流離之中。考古隊正是以尋覓那些潛藏的古代寶藏為己任,而除了這些專業的方式外,更多的契機還是源自於百姓們偶然的生活。 2003年,一名老者獨自踏上了北京的土地,他的目的就是那正在公開徵集文物的國家博物館。
  • 老人在河中釣起一烏龜,背上插著4支銅箭,專家坦言:釣了18億
    當代社會也經常出現一些與「龜相關的文物,例如有位老人在河邊釣魚時,卻釣起了一隻烏龜,這隻烏龜上面插著四隻銅箭,當專家看到這隻青銅龜後,坦言道:釣了18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在各個朝代地變遷中,留下了許多與文化相關地傳說,如今我們可以通過史書典籍以及一些文物建築,了解古代的歷史和當時的人文特徵。
  • 老漢釣到一隻三千年「巨龜」,專家:紂王都沒捨得吃,趕快上交!
    河南老漢釣到只「巨龜」,背插4支斷箭,專家:這是國寶,上交吧! 商代行獵要遠行,以示隆重。所以,商王帝辛一行來到離都城朝歌70餘裡的洹水(河南安陽洹河)岸邊,來展示他的君王之威。
  • 農民釣魚撿到一「烏龜」,身上插了四支箭,專家稱值18億
    ——《說文解字》 2003年,發生了件又奇怪又好笑的事情,在河南,有一位農民在釣魚的時候釣到了一個奇物。這物品造型奇異,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但令人震驚的是這個物件竟被專家稱高達18億,這究竟是何物呢?
  • 老人河邊釣魚竟釣到「烏龜」,背上刻滿了文字,專家:價值連城
    這些東西可能就是以前留下來的,畢竟歷史那麼長,總是會有痕跡的,而每個地方所散落的文物其實更多的是普通人發現的,大部分的考古學家其實都是搶救性挖掘,就是有人意外發現,然後為了保護文物而進行挖掘。所以能遇到這樣奇遇的人也是很多的,老人河邊釣魚竟釣到「烏龜」,背上刻滿了文字,專家:價值連城。
  • 老人在河邊釣魚時釣到了「烏龜」,他的背上寫滿了話:很有價值
    這些東西可能是過去留下的,畢竟這麼長的歷史,總會有痕跡的,事實上散落在各地的文物大多是普通人發現的,大多數考古學家實際上是為了搶救而挖掘,也就是說,為了保護文物,有人不小心發現了,然後再進行挖掘。所以有很多人可以遇到這樣的冒險,老人在河邊釣魚時釣到了「烏龜」,他的背上寫滿了話,專家:很有價值。
  • 課本上的「黃河象」,其實活到了商代,這件國寶級文物就是證據
    作為世界上已經滅絕的象類生物,人們十分好奇這種生物的生存之道和繁衍生息的過程,但是歷史只是有關於這一類生物的記載,並沒有滅亡的過程和具體時間,和恐龍一樣,黃河象也成為了世界上眾多滅絕生物之中的一個謎團。但據說有這樣一件文物可以證明,黃河象其實在商代時期時還未滅絕,那麼到底是什麼文物呢?
  • 烏龜怎麼長出綠「尾巴」?漲知識!專家這麼說
    釣魚時釣起來一隻烏龜王日智喜歡釣魚。兩年前,他在古運河便益門橋附近釣魚時,釣上來一隻烏龜,「當時還很小,只有汽車鑰匙那麼大。」看著烏龜小巧可愛,就將它帶回家,養了起來。「這烏龜很討喜,也很有靈性。」王日智說,養的時間長了,也有了感情,「看到我站到它面前,馬上就活躍起來。」
  • 男子釣到脫殼烏龜 脫落龜殼呈透明狀
    前天,姜堰區溱潼鎮居民胡先生給本報報料:19日下午,住在我們洲城村七組一位叫陳宏才的老人家裡熱鬧極了,好多鄰居都跑過去看稀奇,因為他釣上來沒多久的大烏龜正在蛻殼呢。 聽陳老說,下午他閒來無事,就在村裡的河邊釣魚。釣著釣著,他發現這條「魚」頗有分量,撈上來一看,居然是只不小的烏龜。
  • 烏龜背上開雛菊金魚變桃心!畸形審美不可取
    專家指出,這些「易容術」不但給動物帶來痛苦和傷害,可能也會對接觸者和自然環境造成影響。  變裝  烏龜背上開雛菊  「給我看看,給我看看!」「呀,它背上還有花呢!」……傍晚,四歲的果果和往常一樣,在爺爺陪同下來到小區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