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鱉目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它們向來很長壽,在自然界中超過百歲的屢屢皆是。也因此,在古代中國人的眼中,它其實是一種靈獸。在烏龜中,有一種被稱之為黿的龜,它是鱉類中最大的一種,中國古代有不少關於它的傳說。比如說明朝時期,朱元璋跟陳友諒血戰鄱陽湖,在某次戰敗時,朱元璋隻身逃走。
沒成想到了鄱陽湖邊上,恰好看到一隻黿,朱元璋便跟它說能不能渡我,結果黿有靈性一般託著他逃去。更早還有周穆王跟黿的傳說,值得一提的是,在許多傳說中,黿都具有神力。現代有人曾做過有趣的實驗,便是在一隻體重百六十斤的 黿身上,壓重約三百斤的大石條,石頭上再加六位壯漢,結果這黿還是不費力的爬動。
古代的記載更為誇張,唐朝《宣寶志》說,宣州江上曾有黿上岸跟老虎搏鬥。不僅力氣大,還十分的兇悍,最關鍵的是,它有一層殼。倘若是打不過,將腦袋縮進去,便誰也奈何不了。本來烏龜就長壽,黿的這一大力更是讓人們將其奉若神物。而在我國的河南,有人釣魚時曾釣起過一隻「黿」,沒成想這烏龜竟價值十八億。這隻為何這麼值錢呢?
那是陽光明媚的一個下午,河南洹河(安陽河)岸邊有一位老人正在垂釣,要說這河可在這裡流淌三千年了。這點從出土的甲骨文記載中可以發現,三千年前古人便對它進行過調查,燦爛的文化在這裡孕育出來。老頭沒釣多久就發現自己的魚竿有些不對,不過不是釣上魚的手感,似乎是纏住了什麼。
他用力扯,費了老大勁才將自己的魚線以及那件東西給扯了出來。一見那東西就傻了,一隻烏龜?貌似還是一隻青銅的烏龜?眼瞅著這烏龜做工精緻,再一看真是青銅製品,老頭便明白了,這件東西了不得。不說別的,看這痕跡至少是一件文物,在那個年代,他是聽著文物支持上交長大的。於是一番思考過後,便將文物拿去了管理局,交給當值的專家。
別說,他這撿到的還真是寶貝,價值高達十八億。也確實是文物,還是商朝時期文物,根據專家的命名為商作冊般青銅黿。也就是說,這烏龜不是一般的烏龜,而是黿。搞清楚了年代,專家納悶的是它身上為什麼有四支箭?這是有什麼特別的寓意嗎?仔細檢查之後發現,黿的背上有銘文,一共是四行三十三個字,這便是它的來歷。
原來商作冊般青銅黿是紂王年間的文物,這位紂王性格比較好武,在丙申日時。他在洹水邊上遊蕩,這洹水便是現今的洹河,晃悠著忽然看見一隻巨大的黿在岸上。前邊說過,這在古代可被視為神物,紂王見了十分開心,他一向力氣過人,獵下它不正是證明自己的神勇表現。說幹就幹,一連射了四箭。
抓到它之後十分的興奮,紂王覺得光彩,隨即將其當做寶貝賞賜給作冊般。現今的這個是根據當年的那個仿造的器物,帶有寫實主義的表現風格,珍貴的是體現了當年的射禮。要說這位作冊般還曾在其他青銅器中出現過,曾經跟著紂王徵伐人方有功。珍貴則是因為青銅器本身時間就久遠,且數量並不多,當然,說歸說。商作冊般青銅黿自然不可能拿出去賣,它現如今可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館藏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