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變阻尼技術發展及專利布局狀況如何?這篇文章告訴你

2020-12-06 人民網

原標題:我國磁流變阻尼技術迎發展

編者按:隨著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磁流變液作為智能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和應用已得到世界各國科研人員的極大關注,各國紛紛投入了較大財力、物力來搶佔先機。本文作者認為,如今,我國創新主體在磁流變阻尼技術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專利儲備上雖取得長足進步,但如何解決磁流變阻尼技術領域存在的專利供需不足現象,不斷提高自主智慧財產權磁流變阻尼器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則是需要加快改進的地方。

磁流變液(Magneto Rheological Fluid,簡稱MRF)是指在外加磁場作用下的一種黏性、塑性等可使流體發生急劇變化的材料。其在外磁場作用下能瞬間從自由流動的液體轉變為半固體,且材料屈服強度會隨著外磁場的強度大小變化隨機調控磁流變效應。磁流變液產生於1948年,是由美國學者J.Rabinow在實驗中首次發現的。隨著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磁流變液作為智能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和應用已得到世界各國科研人員的極大關注,各國紛紛投入了較大財力、物力來搶佔先機。

磁流變阻尼器是磁流變液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其可通過對阻尼力特性的高精度調控,在汽車製造、測量技術、機械加工等領域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相比應用於汽車上的傳統阻尼器,磁流變阻尼器有著更快的反應速度和更大的阻尼變化範圍,它能以每秒1000次的頻率調整自身的懸掛特性。早在2009年,一輛搭載了磁流變阻尼器懸掛控制系統的凱迪拉克CTS-V汽車,在紐伯格林北環賽道跑出7分59秒32的最快圈速,一舉打破了長期以來四門轎車無法突破8分鐘圈速的魔咒。如今,隨著我國高鐵技術的不斷發展,磁流變阻尼技術動力大、範圍廣、反應迅速的優勢,使得其在高鐵減振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技術發展及專利布局

筆者以IPC分類號f16f9+、磁流變阻尼器及中英文相關擴展詞作為基本檢索要素,在中國專利全文庫(CNTXT)中進行模塊化檢索發現,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國提交的磁流變阻尼技術專利申請共計3721件,轉庫到中國專利文摘資料庫(CNABS)中進行統計發現,中國、美國兩國申請人的申請數量之和佔到了全部專利申請的一半以上。

中國與美國是擁有磁流變阻尼相關專利最多的國家。美國在該領域提交的專利申請更多來自於企業,如美國德爾福(DELPHI)公司(115件)、專注振動運動管理的美國洛德(LORD)公司(80件),這兩個企業都擁有較多磁流變阻尼技術的基礎專利。同時,美國的磁流變阻尼技術在工程應用領域的產業化發展較快,洛德(LORD)公司早在1989年就提交了公開號為US4887699A的專利申請,隨後其又陸續在磁流變阻尼技術領域進行相應的技術擴展與專利儲備,並搶先在全球開展專利布局。

中國在磁流變阻尼技術的專利申請情況從1998年起發展至今已有長足進步,從2000年至2015年該領域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之後一直處於申請量的平穩發展階段。截至2017年10月31日,中國在該領域提交的專利申請量已達到3721件,目前專利申請量比較多的國內創新主體包括:重慶大學(113件)、哈爾濱工業大學(87件)、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53件)、合肥工業大學(52件)、浙江大學(51件)、重慶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17件)等。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於2009年成功收購了美國德爾福(DELPHI)公司的減振和制動業務,在磁流變阻尼技術領域加快了研發應用和專利布局的步伐,但其申請人大部分為國外發明人。

技術分析及應用前景

筆者通過分析發現,由於磁流變效應只有在外磁場的作用下才會發生效能,因此磁場發生單元作為最核心的技術已成為該領域專利申請的必爭之地。磁場發生單元通常包括利用永磁體的磁場和線圈勵磁產生的磁場兩種。線圈勵磁方式是通過改變加在線圈內的電流大小來改變磁場強度。一般通過外部電源裝置給線圈供電,對磁場的強度控制較容易實現,然而線圈勵磁對外部電源具有較強依賴性,使得其在斷電時無法保證阻尼力,同時由於在零電流狀態下阻尼力間隙磁場近似於零,使得磁流變液長期處於零磁場狀態下,容易出現沉降及凝聚難以保證的情況,因此在一些技術中出現了利用永磁體磁場來作為磁場發生單元的阻尼器,如浙江大學獲得的專利號為ZL201020277204.7的無源磁流變抗拉阻尼自適應控制裝置的專利,就採用超磁致伸縮材料、永磁體、磁軛、磁流變液介質和軟磁材料等來構造輸入輸出磁迴路,省掉了線圈和外配電源,且在永磁體不存在零磁場的情況下,有效防止磁流變液沉降。

我國專利申請人對磁場發生單元相關方式進行創新探索與研究。一是從外部電源與永磁體結合使用的角度來對磁場發生單元進行技術改進,提高磁場發生單元的運行效率,如重慶大學獲得的專利號為ZL200410079249.2的汽車懸架系統磁流變液阻尼裝置的磁場發生器的專利,就是由永磁體和電磁線圈組成,實現了降低能源消耗和減小阻尼器的發熱的效果,同時配上相應的電流控制器還可實時調節阻尼特性,提高汽車行駛安全性。二是選擇壓電陶瓷或電磁感應單元的方式產生電能或勵磁電流,可改進線圈勵磁產生磁場的方式,實現無源節能、能量回收等效果,如西安科技大學獲得的專利號為ZL201510945800.5的自供能量式車輛減振裝置的專利,就是新增了多個鑲嵌有壓電振子的壓電模塊作為壓電發電單元,將電磁感應單元的感應線圈纏繞在防漏磁套的外壁上,採用壓電發電單元和電磁感應單元共同產生電能的作用,以產生足夠電能供給磁流變阻尼單元使用,同時把產生的多餘電能輸送給車載蓄電池儲存起來,在電源斷電或不足的情況下正常工作。

通過上述對技術走向及專利分布情況的分析可知,磁流變阻尼技術下一步的專利布局趨勢很可能會在提高磁場發生單元的效率、降低運行能耗、提升密封性能、實現節能環保和結構簡單可靠等方面展開。

如今,我國創新主體在磁流變阻尼技術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專利儲備上雖取得長足進步,但如何解決磁流變阻尼技術領域存在的專利供需不足現象,不斷提高自主智慧財產權磁流變阻尼器的市場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則是需要加快改進的地方。未來,我國還應積極整合各類資源,促進產學研各方的合作,調動發明人實施專利轉化的積極性、主動性,與企業間形成優勢互補,儘早實現專利技術成果轉化。(馮連東 孫磊)

(責編:龔霏菲、王珩)

相關焦點

  • 起重機迴轉傳動系統衝擊載荷的磁流變半主動控制
    王貢獻 季宦玉 張 隆 周鵬中武漢理工大學物流工程學院 武漢 430063  摘 要:以起重機迴轉支承傳動系統為研究對象,提出了基於磁流變技術的起重機迴轉傳動系統衝擊載荷的控制策略和方法,即採用磁流變彈性體聯軸器實現迴轉驅動裝置與迴轉小齒輪的剛度和阻尼可控連接,實現了衝擊載荷的振動抑制,建立了迴轉支承傳動系統磁流變非線性動力學模型
  • 可溫柔,可劈彎,可變阻尼懸掛怎樣兼顧運動與舒適?
    不過,就像科技最大的發展動力是「偷懶」,「既要又要」就是懸掛技術最大的推動力。拋開複雜的懸掛結構幾何,對於懸掛感受影響最大的變量一定非減震器莫屬,而當下的多個技術路線也正是圍繞著減震器大做文章,通過改變減震器的阻尼來兼顧舒適性與支撐性。本篇文章之中,我們就將對四種主流的可變阻尼懸掛加以解析,探究其中有趣的腦洞奇思。
  • 車輛半主動懸架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
    半主動懸架技術發展現狀根據懸架的阻尼和剛度是否隨著行駛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可將懸架分為被動懸架、半主動懸架和主動懸架。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用戶對汽車舒適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汽車懸架系統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 這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高級氧化技術
    這篇文章告訴你什麼是高級氧化技術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高級氧化技術又稱深度氧化技術,其基礎在於運用電、光輻照、催化劑,有時還與氧化劑結合,在反應中產生活性極強的自由基(如HO•),再通過自由基與有機化合物之間的加合、取代、電子轉移、斷鍵等,使水體中的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氧化降解成低毒或無毒的小分子物質,甚至直接降解成為
  • 煥生匯加緊專利布局,領跑幹細胞技術革新
    近年來,我國的幹細胞基礎研究快速發展,幹細胞專利與幹細胞研究論文數量均位於世界前列。中國與幹細胞相關的專利數量居世界第二對各國申請幹細胞專利的數量進行分析可以看到,美、中、日、韓及歐洲是幹細胞技術相關專利的主要申請國家或地區,美國以11978件幹細胞相關專利申請佔全球專利申請總量的19.16%。
  •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答案
    這篇文章會告訴你答案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熊,四隻腳的熊,今天下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如何才能製作乾冰冰淇淋?用二氧化碳滅火器製造的冰激凌是完全可食用的,只是不要吃那些有可能夾在冰激凌中的硬塊,那可能是遺留的乾冰。這是什麼原理呢?液體蒸發的時候會變冷。例如,當一個人身上被弄溼的時候會感覺很冷。
  • 空間站機器人關鍵技術專利布局分析
    公司專利布局、國外型號重要專利剖析、技術轉移可行性分析等五個視角出發,對空間機器人技術進行深度剖析。,為在軌服務機器人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礎,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或地區均開展了相應的在軌服務機器人研製項目和發展計劃,並在核心技術分布、地域部署上形成了專利體系化布局。
  • 它的性能你了解多少?
    它的性能你了解多少?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工程建築技術的進步,各種高層建築和橋梁不斷湧現。為了保護高層建築和橋梁免受地震、強風的破壞,出現了很多減震、隔震裝置,諸如金屬阻尼器、摩擦阻尼器、磁流變阻尼器、粘滯阻尼器等各種提高建築抗震性能的裝置。粘滯阻尼器是什麼?它的性能你了解多少?
  • 這篇文章恰好都能告訴你!
    以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ICT)正在迅猛的發展,並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成為主要趨勢,各大企業也紛紛在相關領域布局。你需要把這兩種情況反轉,抵抗你的大腦和人類的習性。一萬小時理論告訴我們,就算是普通人在經過10000小時的訓練之後,也能夠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養成每日時間統計習慣,計算你每天在某個項目上投入的時間,通過時間投入作自我分析,把感受化為具體數據。不僅能看到總體記錄、記錄次數,也能看到歷史上你在哪個月投入比較多,哪個月狀態不好,投入很少等。過去的自己是否努力,看的一清二楚,無需藉口和理由。
  • CAR-T巨頭公司在中國做詳細的專利布局!
    目前,CAR-T領域的大公司有Novartis、Cellectis、Juno、Kite Pharma等,其中的一些專利在中國也做了詳細的專利布局,但這個被譽為攻克癌症的治療新技術,在中國的專利授權路上卻一路荊棘。
  • 中國需加強抗體藥物專利海外布局
    報告認為,生物製藥及抗體藥物的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均在快速發展之中,但居主導地位的仍是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等發達國家。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劉細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根據報告,近年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加大了對生物製藥領域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但其在海外的專利布局仍需要加強。科研機構和高校仍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專利申請則以企業為主導,提示產學研聯盟和轉化尚需加強。
  • CRISPR全球專利布局解析
    專利之爭有了定論,而本屆諾獎大結局,意味著學界對於CRISPR的原創性紛爭也有了定義。CRISPR技術專利布局分析CRISPR/Cas9一出現就給了科研人員無限遐想的空間,如同手握基因剪,可以精準修改任意一段生物基因,使得基因編輯向「民主化」發展。
  • 關於前一陣挺火的磁流等離子體火炮,聽炮霸來上上課!
    如今想起來炮霸老爺曾經寫過關於我軍下一代坦克火力系統的幾篇文章,我們還未曾細讀,特在此轉載,與新老讀者朋友們共享。雖然液體發射藥什麼的曾一度引領火炮發展潮流,但奈何遠水解不了近渴,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也有賴於材料技術和設計生產的突破。
  • 地熱發電技術為環保添助力 一文了解該領域專利布局情況
    原標題:地熱發電技術為環保添助力,一文了解該領域專利布局情況! 地熱能源是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地殼內可供開發利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是一種十分寶貴的綜合性礦產資源。本文通過對地熱發電技術進行專利檢索與分析,探析該領域的專利布局情況,以期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隨著全球氣候問題的日益嚴峻,地熱作為一種清潔能源越來越受到關注。地熱能源是現有經濟技術條件下,地殼內可供開發利用的地熱能、地熱流體及其有用組分,是一種十分寶貴的綜合性礦產資源。
  • 這篇綜述文章用166篇參考文獻告訴你答案
    來自港科大和第四範式的這篇綜述論文提供了解答。數據是機器學習領域的重要資源,在數據缺少的情況下如何訓練模型呢?小樣本學習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案。來自香港科技大學和第四範式的研究人員綜述了該領域的研究發展,並提出了未來的研究方向。
  • 東安阻尼彈簧隔振器生產
    各有其優缺點,如何選用要按隔振要求和具體條件而定。金屬彈簧隔振器是一種用途很廣的隔振器。泊頭勝輝減震器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橡膠減震器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主要生產中央空調減震器,經過多年的長期發展和技術革新,現已發展成一家專門的生產型公司。為了擴大本行業市場需求,現誠邀廣大的新老客戶前來諮詢,與我司共同建有質量文化的質量體系,創造有魅力、有靈魂的產品。
  • 關於風電你想知道都在這:風電葉片專利技術情報第一期
    風力發電作為清潔能源發電的重要一環,也迎來了快速發展。風電葉片作為風力發電機組中的重要元件,對其技術發展的監控能夠為相關國內企業發展提供借鑑。裝備智造IP前沿將為您提供風電葉片專利技術情報,推出《風電葉片專利技術情報》系列文章。文章以國外風電葉片巨頭在全球範圍內的專利監控為主線,檢索剖析每月最新公開的全球專利的技術分布以及重要專利等情報。
  • 發展前景廣闊 燃料電池行業需注重專利申請和布局
    隨著燃料電池產業的推進和以氫能源為核心的儲能技術的發展,氫氣作為交通、發電和儲能三大領域的關鍵能源,重要性不斷上升,未來地位有望與石化資源比肩,市場價值或超萬億。  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主任解洪興做了題為「燃料電池專利申請進展分析」的講座。解洪興指出,「中國燃料電池領域的研究院所和科技企業在開展專利的國際布局方面的意識不強,許多專利大都僅僅在中國申請,未做海外布局,從而喪失了在海外發展的商業機會。不僅如此,中國企業和科研院所申請的燃料電池專利是以應用型技術為主,與日本和美國相比,缺乏基礎專利和核心專利。」
  • 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專利布局中的「中國力量」—新聞—科學網
    報告分析顯示,中、美兩國在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領域專利申請量居前。中國專利申請量79件,美國43件,兩國公開專利申請量之和佔全球總量的74%,但在更多的國家或地區尚無相關專利申請。授權專利地域布局僅涉及7個國家或地區;美國授權專利數量15件,中國14件。結合最早專利申請日來看,美國單細胞基因測序技術發展略早於中國。
  • 瑞豐光電子裴小明如何看待MiniLED的技術發展及市場趨勢
    打開APP 瑞豐光電子裴小明如何看待MiniLED的技術發展及市場趨勢 工程師吳畏 發表於 2018-11-14 15:2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