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遙遠星系中發現有史以來最大的超新星

2021-01-11 草莓味晚風

神奇的預言是神話,科技的預言卻是事實;大家好,我是可愛的晚風。根據定義,超新星是一個巨大的事件;畢竟,我們說的是恆星爆炸。儘管如此,一些超新星比其他超新星更大,天文學家最近就發現了我們曾經觀測過的最大的超新星。

該事件被稱為SN2016iet,它包括持續時間長、不尋常的化學特徵,以及留給我們更多的難題,研究人員相信這顆超新星可能會挑戰我們對已知恆星死亡的演變過程。

來自歐洲航天局(ESA)的科學家使用蓋亞衛星於2016年首次發現了SN2016iet,來自多個機構的天文學家在過去三年中也一直使用這些數據來研究並進行額外的觀察。在一篇新論文中,科學家們指出SN2016iet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超新星,但要到達那裡並不容易。對於超新星來說,SN2016iet是如此的不合時宜,以至於天文學家最初認為這些數據可能存在問題。

很久以前,SN2016iet在很遠的一個星系中爆炸,該團隊估計它在一個以前未編目的矮星系中的距離約為10億光年。它距離該星系中心約54,000光年。它是最大的恆星之一,質量至少為200個太陽。作為超級巨星,它的生命很短暫,只有幾百萬年,而它在其生命的最後階段損失了大約85%的質量。

在智利拉斯坎帕納斯天文臺使用MMT天文臺和麥哲倫望遠鏡,研究小組證實,SN2016IET在很大程度上由於超新星之前噴發的物質而顯得異常。這顆恆星在自身周圍形成了一個物質的繭,超新星爆炸則是與該物質相撞。

研究小組表示這是一個雙星不穩定超新星的例子,這是一個長期理論但從未觀察到的東西。在一對不穩定的超新星中,恆星內部的電子和正電子的產生暫時降低內部壓力,導致部分崩潰並加速失控的核反應。由此產生的爆炸完全消滅了恆星而沒有留下黑洞或其他太陽殘餘物,而這也只能發生在金屬貧乏星系中非常大的恆星上。 科學家將在未來幾年繼續觀測SN2016iet,而大多數超新星也將在幾個月內逐漸消失,但這個超新星應該能被觀測更長的時間,為更好地理解太陽活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

好了小夥伴們,我是晚風,喜歡我的朋友歡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評論,覺得還不錯的話就點個關注哦,我也在這裡等著你們哦,我們明天見咯,拜拜!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遙遠的「嬰兒期」星系
    外媒稱,智利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天線陣(ALMA)望遠鏡發現了一個非常遙遠的星系,與銀河系有著令人難以置信的相似度。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8月12日報導,研究發現,來自這一名為「SPT0418-47」星系的光線花了120億年才到達我們這裡。也就是說,天文學家正在回望一個在宇宙誕生後14億年就形成的星系。
  • 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已經發現了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
    天文學家向廣袤的天空望去,發現了他們認為是有史以來觀測到的最遠(也是最古老)的星系。GN-Z11真的是一個很遠很遠的星系。科學家們認為GN-Z11星系可能是所有觀測到的最遠和最古老的星系,它疊加在COODS-North調查的一張圖像上。科學家們發現,星系GN-Z11可能沒有一個華麗的名字,但它似乎是迄今發現的最遙遠、最古老的星系。
  • 天文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明亮的超新星
    有很多宇宙可以探索,因此我們一直在尋找下一個「最古老」或「最大」的物體或現象。今天,伯明罕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說,他們已經確定了有記錄以來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炸,這可能是以前看不見的恆星爆炸類型,它可以確認一些有關恆星生命周期的長期存在的想法。
  • 哈勃發現迄今最遙遠的星系
    在22年前的今天,1998年10月8日(農曆1998年8月18日),哈勃發現迄今最遙遠的星系。1998年10月8日,哈勃發現迄今最遙遠的星系。這些星系距離地球十分遙遠,它們的光要花130億年才能到達圍繞地球軌道運行的太空望遠鏡。領導這項研究工作的亞利桑那大學的羅傑·湯普森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這些圖像是人們有史以來獲得的最遙遠星系的圖像。」
  • 天文學家發現了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開啟了了解宇宙歷史的窗戶
    在早期的宇宙中,小而暗的星系非常豐富,這意味著我們可以通過搜索星系團強烈透鏡化的圖像來探測更多的遙遠星系。過去七年中,哈勃望遠鏡所進行的三個最大的項目中,有三個使用了星系團引力透鏡來尋找遙遠的星系。這些項目還與斯皮策望遠鏡合作,斯皮策望遠鏡在紅外光下的觀測波長比哈勃望遠鏡要長。
  • 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超大質量黑洞
    2017年12月7日消息,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該黑洞質量是太陽質量的8億倍。這與現今宇宙中發現的黑洞有著很大不同,此前發現的黑洞質量很少能超過幾十倍的太陽質量。NASA表示,科學家們正在猜測,一定有特殊的條件允許黑洞快速增大,但究竟是什麼仍然是一個謎。2017年12月7日消息,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該黑洞質量是太陽質量的8億倍。這與現今宇宙中發現的黑洞有著很大不同,此前發現的黑洞質量很少能超過幾十倍的太陽質量。
  • 樹木的年輪可能是遙遠的超新星對地球影響的線索
    這項研究發表在本月的《國際天體生物學雜誌》上,探討了超新星的影響,這是已知宇宙中一些最劇烈的事件。在短短幾個月內,其中一次噴發可以釋放出與太陽一生中一樣多的能量。「我們一直在其他星系中看到超新星,」 科博爾德北極和阿爾卑斯研究所(INSTAAR)的資深研究員布雷肯裡奇說,「通過望遠鏡,一個星系看上去就像是一個小霧點。
  • 宇宙最強光線:科學家發現最亮超新星 質量是太陽100倍
    科學家又有新發現了,這次是有史以來最亮的超新星(宇宙最強光)。來自哈佛大學、西北大學、俄亥俄大學和英國伯明罕大學共同組建的一個團隊表示,被標記為SN2016aps的超新星可能是兩顆大質量恆星在爆炸前合併在一起。在SN2016aps中,上述團隊中的科學家們發現爆炸發出的能量是正常大小的超新星爆炸能量的五倍,這是人類所見超新星發出的最強光。
  • 美媒:科學家或發現最遙遠亦是最古老星系
    美媒稱,天文學家觀察探測茫茫宇宙,發現了他們認為迄今觀測到的最遙遠(因而也是最古老)的星系。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2月22日報導,GN-z11星系或許沒有酷炫的名字,但是科學家發現,它看來是迄今探測到的最遙遠和最古老的星系。
  • 為何某些星系富含超新星
    天文學家很關注超新星事件,它們一般是大型恆星壽命到了終點所發生的事件。科學家猜測超新星多發是一個星系有活力、在多產新星的跡象。觀測數據顯示,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一般每一百年最多發生一個超新星事件。究竟星系內發生超新星概率為什麼不同,科學家還未有定論。
  • 史無前例,這顆超新星的出現,與早期星系形成有關
    天文學家觀測到一顆史無前例的超新星,這可能是一種重要的恆星死亡的強有力證據,而這種恆星死亡可能塑造了早期的星系。圖解 :SN 1994D(左下方的亮點)是在星系NGC 4526的一顆Ia超新星。目前為止,科學家們使用的超行星分類標準並不適用於這顆編號為「SN2016iet」的超行星,它似乎是誕生於質量最重的恆星間的不穩定對超新星。由哈佛大學研究生塞巴斯蒂安·戈麥斯帶領的研究小組稱,這可能是迄今觀測到的超行星中質量最大的一顆恆星。
  • 我們是怎麼知道宇宙間各個遙遠星系距離我們多遠的呢?
    我們在看到有關的科學知識介紹時,常常聽到這個星系距離我們幾十萬幾百萬光年,那個星系距離我們幾千萬光年,感覺,呀,這是怎麼算出來的,難道是瞎猜的嗎。科學家是絕對不會去瞎猜的,那麼該如何去測量兩個星系之間的距離呢,請看下面的簡要分說。
  • 黑洞中的「小個子」- 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小的黑洞
    但是現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聲稱發現了有史以來最小的黑洞,這可能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物體。長期以來,黑洞只被認為有兩個大小範圍。有恆星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五倍至三十倍。另一類是超大質量的黑洞,潛伏在星系的中心,質量為幾百萬個太陽。但這似乎無法勾勒出完整的圖譜。
  • 銀河系中一半物質來源於遙遠星系
    在一個史無前例的分析中,美國西北大學的天文學家們發現: 與我們之前的認知相反,銀河系中多達一半的物質可能來自那些遙遠的星系。因此,我們每個人的一部分都可能是河外星系物質構成的。這種模式很出人意料,但它是星系獲得物質的主要模式,它被稱為:星系際轉移。模擬顯示星系內的超新星爆發會噴出大量的氣體,從而導致強大的星系風將原子從一個星系傳送到另一個星系。星系際轉移是一種新發現的現象,模擬表明它將是了解星系演化的關鍵。「考慮到我們可能是其它星系的物質所構成的,也許我們可以把自己看作太空旅行者或河外星系移民。」
  • 科學家發布史上最大宇宙3D地圖,包含400多萬個星系
    天體物理學家7月20日發布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3D地圖,這是對400多萬個星系和超亮、能量充沛的類星體作出的分析結果。有史以來最大的宇宙3D地圖在地圖上與60億年前的宇宙有關的部分,研究人員觀察到了最古老和最紅的星系。在更遙遠的年代,他們專注於最年輕的星系——藍色星系。為了追溯得更遠,他們使用了類星體,這是一種超大質量黑洞極其明亮的星系。
  • 船尾座NGC 2525棒旋星系中的超新星SN 2018gv
    中的超新星SN 2018gv視頻:船尾座NGC 2525棒旋星系中的超新星SN 2018gv(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ETtoday(實習記者 高琳景):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於1日釋出一段縮時影片,從畫面中可見NASA將超新星「SN 2018gv
  • 科學家發現了一顆新超新星,其亮度、能量和質量創人類宇宙紀錄
    2016年2月22日,人類自動化天空掃描望遠鏡之一—— Pan-STARRS 瞬態測量——報告了一個明亮的新信號出現在天空中,剛好超過可見光到紅外的閾值。 這讓宇宙學家感到好奇,因為它來自天空的空曠地:那裡沒有恆星或星系,這意味著如果那裡沒有星系,那麼它是如此微弱和遙遠,以至於我們還沒有發現它。
  • 迄今最遙遠原始星系團是如何發現的?
    日本國立天文臺的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其中包括有日本、英國、義大利、瑞士、德國、美國等國的科學家,利用多個天文望遠鏡觀測,在距地球130億光年的遙遠之地,發現了由12個星系組成的原始星系團。這是迄今為止所觀察到的最為遙遠的原始星系團。許多人自然會好奇地問:如何能從地球上發現如此浩瀚的太空中存在的這個極為遙遠的原始星系團的呢?是真的存在嗎?
  • 最新通過引力透鏡看到90億光年外巨大星系團中的藍超巨星
    多虧了一種罕見的宇宙排列,天文學家們捕捉到了迄今為止觀測到最遙遠普通的恆星,距離地球約90億光年。儘管天文學家們通常會在更遠的地方研究星系,但它們之所以能被觀測到,是因為這顆恆星亮度與數十億顆恆星的亮度有關。而超新星通常比它所在的星系還要亮,甚至可以在整個宇宙中看到。
  • 具有三個「層」的黑洞是什麼樣的,它如何撕裂遙遠星系中的恆星?
    雖然可能存在質量較大的原始黑洞,但它們中的大多數都非常微小;而質量範圍在恆星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的黑洞,則被稱為中質黑洞,顧名思義是一種是中等質量的黑洞,相當於數百至數十萬個太陽的質量,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它們的蹤跡;恆星質量黑洞是最常見的黑洞,它是超新星的結果,意味著巨星的災難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