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三個「層」的黑洞是什麼樣的,它如何撕裂遙遠星系中的恆星?

2020-12-06 冷眼科學

黑洞對於很多人來說,它們都是宇宙中最迷人的物體之一,千萬不要被這個名字所欺騙,它自然不會是一個空洞。相反,黑洞是一個強大的引力場,看似沒有任何東西,但該區域裡卻有大量物質,只要距離達到足夠的範圍,如此密集而龐大的它,會讓光線也無法逃脫。大多數黑洞都是由超新星爆炸中死亡的大型恆星的殘餘物所形成的,簡而言之,大型恆星的結束往往意味著黑洞的開端;而恆星之間的碰撞也可能會導致更大黑洞的產生,當黑洞和中子星碰撞時會產生強大的爆炸,從而產生另一個黑洞。那麼,黑洞到底是什麼,是否也有自己的分類標籤?

黑洞的標準定義和分類方式

長久以來,黑洞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力和挑戰力。科學家們將理論和觀察結合,現在終於對這些物體及其形成方式有了更多了解,甚至包括它們如何影響周圍環境。 黑洞就像一個非常密集的物質袋,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龐大質量和微小的體積,並使得時空結構大大扭曲。從流浪的恆星到光線的光子,任何過於接近的東西都會被它捕獲。這其中的大多數黑洞,都是大質量恆星的凝聚殘餘物,其坍塌的核心存在於爆炸性超新星之後。然而,黑洞家族也有幾個分支,從與人類細胞相同的微小結構到成長為強大的巨人,可以比太陽大數十億倍。根據黑洞的形成時間和形成原因,它被分為了原始黑洞、中質黑洞、恆星質量黑洞,以及超大質量黑洞。

在現代天體物理學中有一個重要領域,那就是確定超大質量黑洞形成原因和質量來源。原始黑洞由早期宇宙原始物質凝結而成,誕生於大爆炸後不久。雖然可能存在質量較大的原始黑洞,但它們中的大多數都非常微小;而質量範圍在恆星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的黑洞,則被稱為中質黑洞,顧名思義是一種是中等質量的黑洞,相當於數百至數十萬個太陽的質量,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它們的蹤跡;恆星質量黑洞是最常見的黑洞,它是超新星的結果,意味著巨星的災難性死亡。其中大多恆星質量黑洞的質量能達到太陽的5到10倍,其中會有個別黑洞質量能夠高達太陽的100倍左右;而超大質量黑洞則往往位於星系的中心,並且具有數百萬、乃至數十億太陽質量的質量。

具有三個「層」的黑洞是什麼樣的

黑洞從裡到外分別是奇點、內部事件視界和外部。奇點指的是物體質量所在黑洞的內部區域,它是集中黑洞質量時空中的單點;而事件視界則位於黑洞口周圍的邊界,只要有粒子穿過這個區域便無法離開,並且該範圍內的重力是處於恆定狀態的。雖然科學家們無法直接看到黑洞,但卻可以看到宇宙中的其他恆星等物體:當灰層和氣體被吸入到緻密的生物體,便會散發出強大的輻射。即使當物質被拉向黑洞的時候是從事件視界中跳出來並被向外推,科學家們依然可以根據其產生的明亮的材料射流,遠距離觀看這些強大的噴氣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探索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終於對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射手座A *進行了觀察,在它周圍有一股涼爽的氣體光環。由於它比預期的更加安靜,研究人員才得以前所未有地對黑洞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觀察,而該探索過程中所使用的事件地平線望遠鏡,是一個由八個地面射電望遠鏡組成的行星規模陣列,通過國際合作拍攝了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及其陰影。儘管科學家們逐漸理解了黑洞基本的形成過程,但關於黑洞仍有一個困擾已久的謎團,它們似乎存在於兩個完全不同的尺度上。

在宇宙中,這些「恆星質量」級別的黑洞,一般是太陽質量的10到24倍左右。當另一顆恆星靠近它時,周圍的物質都會被黑洞的引力所吸引,並在這個過程中產生X射線。並且,科學家估計,僅銀河系就有多達一千萬到十億個這樣的黑洞,但它們孤立的存在卻導致了無法探測到。而被稱為「超大質量」黑洞的巨人,幾乎都位於所有大型星系的中心,包括我們自己的銀河系。附近恆星和天然氣體的變化,都可供天文學家觀察這些黑洞。而形成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的一種可能機制,便是緊湊星團中恆星碰撞的鏈式反應,該過程可以導致極大質量恆星的積累,而後坍縮形成中質黑洞,當星團下沉到星系的中心,中間質量黑洞發生合併後形成超大質量黑洞。

黑洞活動的關鍵可能是磁場

在科學家們對天鵝座A核心的定義中,包括塵土飛揚的圓環狀環境被稱為圓環,以及從中心發射的噴氣式飛機,磁場捕獲環面中的灰塵。通過將灰塵限制在環面,並和黑洞保持足夠接近的距離以便被吞噬,這些磁場可以幫助隱藏銀河系核心中的黑洞。天鵝座A兩個相互疊加的圖像,顯示了星系噴射的無線電輻射。在像我們銀河系一樣的靜止星系中,是沒有這樣的噴流的,這大概與磁場有關。簡而言之,通過SOFIA的探測數據可以表明,在活動星系 Cygnus A 的中心附近,磁場在捕獲並限制灰塵的同時,還會將物質輸送到其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中。

雖然眾所周知,即使是天文科學家也難以直接觀察到天體磁場,但卻可以通過偏振光來研究星系中的磁場。雖然光學波長太短,無線電波太長,無法直接觀察環面。但SOFIA觀測到的紅外波長卻恰到好處,可以讓科學家們直接瞄準、並隔離塵埃環。SOFIA的高解析度機載寬帶相機(HAWC +),對定向塵埃顆粒的紅外發射具有極高的敏感性。科學家們也通過事實證明,它地殼觀察到了塵埃環狀物在主動星系現象中的作用,這是研究磁場和測試統一模型基本預測的有力技術。隨後,研究人員又將這些結果與之前的檔案數據相結合,意外發現這個強大的活躍星系,及其標誌性的大型噴氣式飛機,使用強磁場的超大質量黑洞,能夠限制朦朧的環狀天線。

黑洞如何撕裂遙遠星系中的恆星

黑洞有兩個最基本屬性,關於它的質量和旋轉。相對而言,天文學家更容易確定黑洞的質量,但要準確知道它的旋轉卻是極其困難的。科學家需要觀察其X射線亮度的速度和規律變化,以確定了恆星質量黑洞的旋轉速率。2014年11月,首次發現ASASSN-14li為光學爆發,並使多個望遠鏡研究了黑洞如何撕裂遙遠星系中的恆星。傳統上難以測量的屬性,便是恆星碎片向黑洞旋轉時發出的X射線,而後,科學家們更是利用這次「潮汐破壞」事件,測量了黑洞的旋轉。在下圖中,顯示的是一顆超大質量黑洞的周圍區域,一顆恆星由於離得太近,而被黑洞極端的引力所破壞。

被拉成的X射線的明亮圓盤,是這顆恆星的一些殘骸,在這個邊界之外,包括光在內的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它們會在那裡繞過黑洞,然後經過「 事件地平線 」,細長的光斑描繪了光碟中的明亮區域,這導致了光源的X射線亮度規則性地變化。ASASSN-14li的潮汐破壞很有趣,允許科學家們估計黑洞的旋轉速率,而該黑洞周圍的事件視界,大約達到了地球直徑的300倍,其每兩分鐘旋轉一次的運動,則意味著黑洞旋轉的速度至少是光速的一半。這些結果意義,就在於更加激勵科學家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以觀察未來的潮汐破壞事件,從而尋找類似其X射線亮度的規律性變化。

相關焦點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黑洞撕裂恆星是什麼樣子的?
    近期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天文學家發布了一段觀測天象的研究成果,這段視頻完全記錄下了黑洞是如何吞噬掉一顆高質量恆星的整個過程在視頻中可以看到一顆距離地球2.15億光年外的恆星在如果一個黑洞的時候,被黑洞強大的潮汐力給完全撕碎,被拉成了細長的物質流,就像是麵條一樣,最終恆星的一部分落入黑洞之中。在這個過程當中,還爆發出明亮閃光。被撕裂的這顆恆星質量與太陽相當,而黑洞的質量超過太陽100萬倍,這顆恆星大約有一半被黑洞吞噬。
  • 視頻記錄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望遠鏡捕捉到一顆垂死的恆星在被一個超級黑洞撕裂時發出的罕見閃光。這一罕見的潮汐撕裂事件是已知距離地球最近的此類事件,相距距離僅為2.15億光年。在潮汐撕裂事件中,恆星會被「意面化」(變成義大利細麵條狀)。
  • 發現個奇怪黑洞,竟迫使科學家重新評估:黑洞對星系恆星的影響!
    ,它正在以一種通常與新生恆星相關的方式改變其星系環境。天文學家通過搜索被稱為電離碳恆星加熱氣體的特徵,用來研究非常遙遠星系中的恆星是如何形成,但是發現活躍的黑洞也可以加熱這種氣體。這些結果與長期持有的理解相矛盾,即在遙遠星系中產生電離碳的能量僅來自恆星形成。這一發現迫使科學家們重新評估黑洞對星系及其內部恆星的影響。黑洞天生就很奇怪,引力如此之強,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甚至光也不能逃脫。
  • 星系在黑洞盛宴中倖存
    黑洞被認為吞噬了周圍的大量物質,以至於終結了其宿主星系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創造了一個高能的物體,叫做類星體,以前被認為可以阻止恆星的誕生。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星系,該星系通過繼續誕生新恆星(每年約100個太陽大小的恆星)來生存在類星體的強力作用下。
  • 宇宙暴力 黑洞撕裂吞噬恆星
    天文學家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15億光年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這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看到的距離最近的恆星「臨終」燃燒過程。,當星系中一顆恆星運動足夠靠近黑洞時,會被黑洞的潮汐力撕裂瓦解,產生一個主要能量在軟X射線到紫外的耀發事件,稱為恆星潮汐撕裂事件。
  • 碰撞恆星摧毀了遙遠星系中超大質量黑洞的日冕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觀察到活躍星系核1es1927+654中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X射線日冕突然被摧毀。研究人員認為,他們的觀測結果可以解釋為黑洞周圍的吸積流與潮汐擾動恆星碎片之間的相互作用。在左邊的畫面中,黑洞上方的白光球就是黑洞日冕,它是一組超熱氣體粒子的集合,當氣體從圓盤落入黑洞時形成。落向圓盤的碎片條紋就是被黑洞引力撕裂的恆星的殘骸。右圖顯示的是恆星碎片分散了圓盤中的一些氣體,導致日冕消失後的黑洞。 2018年3月,一次意外的爆炸照亮了全天空超新星自動測量(ASASN)的視野,該系統測量整個夜空中的超新星活動。
  • 黑洞撕裂恆星罕見畫面曝光,「宇宙恐怖天體」名不虛傳
    據外媒報導,不久前,TESS衛星捕捉到了黑洞撕裂恆星的罕見畫面,引發大眾關注。這種太空現象被科學家們稱為潮汐幹擾。它具體表現為當恆星進入黑洞的引力控制區後,強大的引力將其不斷拉伸,形成一個扁平狀的結構,最終被撕碎吞噬。
  • 黑洞噴流會影響星系中的恆星形成
    這樣的一束粒子流被稱為噴流,噴流會穿過整個星系,跨度大約3000光年。噴流會穿過一個氣體盤,在某個位置會驅使強風的形成,並與星際雲發生碰撞。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觀測數據顯示,這種強風會持續超過50萬年。IC5063星系的噴流,左邊星系中的電離原子氣體,藍色為射電輻射,右邊顯示了噴流引起的快風,紫色區域顯示了 > 10%的發射線來自強風中的氣體。
  • 超大質量黑洞如何吞噬恆星?你將看到整個過程
    它們是一些極端事件,通常都相當遙遠且相對罕見,其生命周期只構成了超大質量黑洞一生的一小部分。因此,它們提供的視角很有限,天文學家無法由此獲知我們星系的超大質量黑洞平常是如何「進食」和生長的。雖然研究人員還可觀測圍繞超大質量黑洞快速轉動的恆星,通過計算恆星的速度來研究它們,但這種方法只適用於非常近的天體——比如位於銀河系和臨近星系中的天體,只有在這個範圍內,當前的望遠鏡才可以分辨出單個恆星。
  • 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日消息,天文學家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15億光年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這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看到的距離最近的恆星「臨終」燃燒過程。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12日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時間:2020-10-15 13:24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黑洞撕裂恆星瞬間是怎樣的 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當地時間9月27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用 的望遠鏡
  • 視頻紀錄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望遠鏡捕捉到一顆垂死的恆星在被一個超級黑洞撕裂時發出的罕見閃光。這一罕見的潮汐撕裂事件是已知距離地球最近的此類事件,相距距離僅為2.15億光年。在潮汐撕裂事件中,恆星會被「意面化」(變成義大利細麵條狀)。
  • 《自然·通訊》:河外星系中發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該成果對於刻畫正常星系中休眠雙黑洞的分布、揭露星系增長和宇宙大尺度結構形成機制、檢驗現有的引力理論、以及為下一代引力波探測器提供有效波源等研究領域都具有重要意義。當一個恆星運動到太靠近黑洞的位置時會被其強大潮汐引力撕裂瓦解,進而被黑洞吞噬,同時釋放出短暫的劇烈電磁波輻射,稱為黑洞潮汐撕裂恆星事件。通過探測星系中心的X-射線或紫外/光學閃耀信號,可以窺視黑洞如何影響周圍物質的行為。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天文學家發布視頻極其震撼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天文學家發布視頻極其震撼時間:2020-10-15 13: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黑洞撕裂恆星瞬間 天文學家發布視頻極其震撼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參考消息》14日刊登美國太空網站報導《望遠鏡觀察到黑洞通過意面化殺死恆星》.摘要如下: 望遠鏡捕捉到一顆垂死的恆星在被一個超級黑洞撕裂時發出的罕見閃光
  • 最新證明:黑洞驅動的類星體,能夠撕裂星際空間,阻止恆星形成!
    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的獨特能力,由維吉尼亞理工大學Nahum Arav領導的天文學家團隊,發現了宇宙中有史以來最高能量的射流。這些射流出來自類星體,撕裂星際空間,類似於地球上的海嘯,對類星體所在的星系造成了嚴重破壞。類星體是遙遠星系中明亮而緻密的核心,類星體亮度可以達到宿主星系(通常由數億顆恆星組成)的1000倍。
  • 黑洞撕裂恆星瞬間,罕見天文現象離地球最近一次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日消息,天文學家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15億光年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
  • 迄今最遙遠原始星系團是如何發現的?
    日本國立天文臺的一個國際聯合研究小組,其中包括有日本、英國、義大利、瑞士、德國、美國等國的科學家,利用多個天文望遠鏡觀測,在距地球130億光年的遙遠之地,發現了由12個星系組成的原始星系團。這是迄今為止所觀察到的最為遙遠的原始星系團。許多人自然會好奇地問:如何能從地球上發現如此浩瀚的太空中存在的這個極為遙遠的原始星系團的呢?是真的存在嗎?
  • 迄今最詳盡觀察:超大黑洞撕裂恆星
    (新華社發/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組供圖)新華社北京9月30日電一個國際團隊在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報告說,他們觀測到極為罕見的「潮汐撕裂事件」——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暴力」撕裂了一顆恆星,這是科學家對這類事件迄今最完整、最詳盡的觀察。
  • 宇宙奇觀:黑洞潮汐力將一顆恆星撕裂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ASASSN-14li系統內中出現了潮汐力瓦解某個天體的現象,最新的推測顯示,這是黑洞把一顆恆星毀滅的場景。當一顆恆星太靠近黑洞時,黑洞產生的潮汐力會撕裂這顆恆星,一些恆星碎片會被高速分裂,比如進入黑洞的吸積區,或者被拋射進入宇宙空間中。
  • 超大質量恆星被黑洞吞噬,撕裂成了細長的麵條
    一個黑洞享用了一頓義大利麵條晚餐,天文學家能夠在2.35億光年遠的Eridanus星座的螺旋星系中見證這一事件。天文學家在智利歐洲南方天文臺用望遠鏡觀測到一顆恆星發出的光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吞噬並撕裂。儘管聽起來似乎遙不可及,但該事件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所見過的最接近的爆發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