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糾纏是如何揭示詭異的量子世界的

2020-11-23 騰訊網

1935

「荒謬,上帝不會擲骰子。」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停下了手中的筆,注視著書桌上的手稿,倒吸了一口氣,似乎想要發洩一下對自己老對手玻爾的不滿,但他沒有。愛因斯坦起身來到窗前望著天空說到:「這是一種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當時愛因斯坦為擺脫納粹的迫害而出走德國並於百慕達的短期旅行途中申請在美國的永久居住權。時年5月,愛因斯坦聯合鮑裡斯·波多爾斯基(Boris Podolsky)和內森·羅森(Nathan Rosen)發表了題為《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世界的描述是完備的嗎?》的論文試圖反駁玻爾等人對量子糾纏現象的解釋。這篇論文中提出的觀點被稱為EPR悖論或者EPR佯謬。他們的觀點基於兩個假設前提。首先,如果一個測量結果可以被準確預言,那麼一定存在某個屬性與之對應,愛因斯坦稱其為「實在要素」。第二,事件之間的影響速度不能超越光速。如果有兩個糾纏電子被放置在宇宙兩端,分別由喵星人湯姆和鼠星人傑瑞測量其自旋。如果湯姆沿x軸方向測量出電子自旋,由於完美的反向關聯,他將瞬間知道傑瑞沿x軸方向的測量結果。同理,湯姆沿z軸測量出電子自旋的同一時間也會知道傑瑞沿z軸方向的測量結果。那麼問題來了,為了與量子糾纏現象所揭示的反向關聯特性相符合。傑瑞所在位置的電子自旋必須在任何方向都可測量,這就與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相矛盾,因為這個原理告訴我們電子自旋只能在一個方向上擁有確定的數值,在其它方向上一定是模糊的。EPR據此斷言量子理論是不完備的,並提出可能是某種目前還不為人知的理論導致了量子糾纏現象中粒子的模糊特性,物理學家們將其稱為「定域隱變量理論」。

1964

貝爾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一名粒子加速器設計工程師。他對理論物理特別是量子論研究的痴迷從大學時代一直延續至今,並且自稱是愛因斯坦的忠實粉絲,同時也堅信定域隱變量理論的正確性。這一年貝爾36歲,他像往常一樣將辦公桌上即將完工的設計圖紙收拾整齊準備下班。日內瓦是位於瑞士日內瓦湖西南角的一座優美寧靜的小城,回家路上貝爾回想起去年在這裡與約克教授的那次會面,他們對EPR佯繆展開了深入討論並且為物理學界長期以來針對EPR佯謬的爭論而感到擔憂。因為不管有沒有隱變量,都不影響對最終結果的預言,物理學界對這一問題似乎也沒那麼感興趣了。回到家,貝爾一頭扎進書房,回顧這幾年來的研究成果,他偶然間在手稿中發現了幾組不知道什麼時候寫下的公式,也許是為了演算某個問題,也許是為了熟悉某個定理,他早已忘了當初寫下它們的動機,但此刻貝爾敏銳地察覺到這幾組被他忽視的公式中似乎隱藏著解開未來的鑰匙。如果湯姆和傑瑞測量的方向是某些特定的組合,那麼對於兩人測量結果的關聯,量子理論給出的預測要強於任何一種定域隱變量理論。貝爾告訴人們隱變量理論在某些情況下會給出與量子力學不同的預言,而貝爾不等式的提出為人們提供了實驗驗證的手段。從此之後,人們在貝爾理論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實驗結果大部分都違背了貝爾不等式,這表明無法用定域隱變量理論來解釋量子糾纏中的關聯作用。但是由於當時實驗條件的限制,定域性漏洞和探測性漏洞的存在讓實驗結果不能令所有人信服。貝爾也許不會想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會證明愛因斯坦關於量子論的觀點是錯誤的,這真是一個意外的轉折。

2015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物理實驗室中一群研究人員正在緊張地忙碌著,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研究人員時刻監控著實驗進行的每一個環節。他們設計了第一個關閉所有漏洞的貝爾不等式驗證實驗。在經歷了數次失敗以及夜以繼日的設計完善工作之後,今天或許會迎來最終的勝利。他們將兩個電子的自旋關聯起來並分別放置在不同的實驗室中,隨機產生測量方向並且確保一邊的實驗室測量信息以光速傳過來之前,測量結果已經被寫在硬碟中。這樣就關閉了定域性漏洞。他們首先將電子和光子糾纏起來,然後利用糾纏交換技術以光子為中介將兩個電子關聯起來,只有當兩個電子成功糾纏之後才進行一次貝爾驗證實驗。這樣避免了光子丟失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即關閉了探測性漏洞。在持續數周的實驗之後,結果顯示超出貝爾不等式的限制多達20%,這與量子理論的預言完全相符。

2016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隨著一顆巨大的火球劃破夜空,標誌著我國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升空,並首次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極大推動了關於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的研究。

相關焦點

  • 量子糾纏是如何揭示詭異的量子世界的
    時年5月,愛因斯坦聯合鮑裡斯·波多爾斯基(Boris Podolsky)和內森·羅森(Nathan Rosen)發表了題為《能認為量子力學對物理世界的描述是完備的嗎?》的論文試圖反駁玻爾等人對量子糾纏現象的解釋。這篇論文中提出的觀點被稱為EPR悖論或者EPR佯謬。他們的觀點基於兩個假設前提。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量子糾纏是一種物理資源,如同時間、能量、動量等等,能夠萃取與轉換。應用量子糾纏的機制於量子信息學,很多平常不可行的事務都可以達成。量子糾纏我們原來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沒有神,沒有特異功能,意識是和物質相對立的另一種存在。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
  • 「量子糾纏」揭示的宇宙真相
    量子糾纏的科學解釋:量子糾纏本質是時空粒子波動性的疊加現象。因為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建立量子糾纏本質是對量子波動進行疊加操作。糾纏量子處于波的疊加態,所以糾纏態中的雙光子無法區分(不能區分左右及自旋方向)。即使將它們分開很遠距離,波具有全域關聯特性,所以依然處於疊加態。
  • 愛因斯坦的幽靈——量子糾纏
    可能大多數人搞不懂什麼是量子糾纏,但大多數人一定都了解撞球。打撞球的關鍵就是控制球的方向和速度,誰控制得好,誰贏的機會就大。那麼量子糾纏和撞球有什麼關係嗎?一、撞球中隱含的前提兩個球相撞之後分開,它們的位置和速度就會有關聯。當測量其中任意一個球,就會知道另外一個球的位置,不論這個球相距多遠;對於速度的情況也是如此。
  •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量子糾纏的定義
    量子糾纏是如何實現的?先說一下量子糾纏的定義  它是量子力學理論的一個著名預測 。
  • 顛覆世界觀的詭異量子糾纏
    如果說在物理學中哪種現象最為神奇,恐怕非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發生在量子世界的一種波動性疊加幹涉現象。在量子力學裡,當幾個例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後,各個粒子所擁有的特性則會綜合成為整體,並且無法單獨描述各個粒子的性質。
  • 詭異的量子糾纏,或許是微觀世界更基本的特性
    藉助簡單的理論模型,就有可能建立嚴格按照經典物理規則運行的系統,同時忠實地再現量子力學對單個粒子的預測,甚至是那些最矛盾的預測!那麼量子行為的真正標誌是什麼呢?量子現象的世界充滿了悖論,人類的直覺無法理解,經典物理學也無法解釋。這是我們在量子力學中幾乎總是聽到的論點。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年輕時帥得不要不要的普朗克量子力學是在研究雙縫幹涉實驗時發現的詭異現象所提出的一套反常識的微觀力學簡化版是:當用特殊的方式產生一對互相糾纏的量子對,根據哥本哈根詮釋,它們的狀態在被測量前是不確定的,如果把這對糾纏量子對分離開一光年遠,然後測量其中一個,再次根據哥本哈根詮釋,它會馬上隨機坍縮為一個確定的量子態,而由於糾纏量子對符合某種守恆定律,另一個未知的量子態就會同時被確定,也就是說另一個粒子也同時坍縮了。那麼問題來了,那飄到一光年外的另一個粒子是怎麼知道該坍縮到哪個量子態的呢?
  • 科普:什麼是量子糾纏和量子計算?
    神奇的量子糾纏  量子世界很神奇,比如在量子通信中起著重要作用的「量子糾纏」,曾被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稱作「幽靈般的超距離作用」。美國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蘭克·維爾切克曾用《格林童話》中《兩兄弟》故事打比方:「量子糾纏」就像一對有「心靈感應」的雙胞胎,長得分不清彼此;他們也心靈相通,即便天各一方,弟弟有難,哥哥即刻得知。  量子糾纏是一種違反經典物理常識的量子現象。
  • 量子糾纏,愛情般的心靈作用?
    微觀世界也是如此,即量子間的量子糾纏。量子間的超距作用量子糾纏非常的詭異,存在著一種超距作用,之間產生的作用都是瞬時的,不會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即使中間有物體的阻擋、磁場力之間的牽引,都不會受到絲毫的影響。
  • 量子糾纏能解釋時空、以及它與量子引力的關係嗎?
    尋找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的橋梁被認為是物理學的聖杯之一。相對論對宏觀世界描述很好,量子力學對微觀世界描述的很好,但它們卻似乎不能很好的融合。但是,在這兩個層面上都運行良好的一個現象是引力,因此,正是在這裡,科學專注於試圖將這兩種理論聯繫起來。
  • 量子信息理論揭示了量子糾纏與熱力學、多體理論、量子計算的聯繫
    量子信息理論的最新進展揭示了糾纏與熱力學、多體理論、量子計算及其與宏觀性的聯繫。量子物理學始於馬克斯·普朗克的「絕望行為」,他假設能量是量子化的,以便解釋黑體輻射的強度分布。大約25年後,沃納·海森堡、馬克斯·伯恩、帕斯誇爾·喬丹、埃爾文·施洛德和保羅·狄拉克寫下了量子理論的全部定律。
  • 什麼是量子糾纏?
    墨子號實驗衛星的上天,讓量子糾纏一詞迅速傳播到大街小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專業的詞彙,很多人並不明了其中的物理含義,老郭想利用此篇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五、量子糾纏沒有違背相對論量子糾纏現象是一種超距作用。墨子號已經向我們證明,即使是在500公裡之外,兩個光子之間的量子糾纏仍然存在。愛因斯坦不理解量子糾纏,但是越來越多的實驗已經證明,量子糾纏是微觀世界最普遍的一種現象。
  •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
    量子糾纏是一種純粹發生於量子系統的現象;在經典力學裡,找不到類似的現象。因為假設超距作用存在,人們心中便無法消除這樣的疑問:當粒子A和粒子B之間的距離很遠時,比如10萬光年,A和B之間的信息如何建立聯繫?直觀看來,這樣的聯繫是不可能的。除非二者之間有超距瞬時的信號存在。由此,愛因斯坦得出結論:玻爾等人對量子論的概率解釋是站不住腳的。
  • 量子理論、量子糾纏和量子加密通信
    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都基於量子糾纏,量子會不會發生糾纏?
  • 量子力學:量子糾纏現象,是否揭示了另一個世界的存在?
    量子糾纏現象的發現是愛因斯坦為了說明量子力學理論的不完備性時舉出的一個例子,量子力學中,在兩個粒子通過特定的方法成為了一個整體的情況下,這兩個粒子的性質就會變成互相關聯的狀態,人們只需觀測到其中一個粒子的性質,就可以得知另一個粒子的情況。
  •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與「量子糾纏」有關嗎?
    為何總是會有人把量子力學尤其是量子糾纏「妖魔化」?總是有人把量子糾纏與意識甚至靈魂等概念聯繫在一起?就是因為量子糾纏太詭異了?太有悖於我們的傳統認知了嗎?事實上,量子糾纏並沒有多麼難以理解,它就是量子世界的一個固有屬性而已,本質上就是量子的疊加態和不確定性(詳見我的專欄,點擊頭像即可),不過量子糾纏並沒有傳遞任何信息,只是一個整體系統的表現而已!而人類的情感呢?
  • 人類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堪稱自然界中最詭異的現象!
    人類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堪稱自然界中最詭異的現象!量子糾纏101量子糾纏是一種現已得到充分證明的觀點,即兩個微小的粒子可以被配對和分離,且仍然能夠在遙遠的距離上保持密切和即時的聯繫。根據物理定律,兩個粒子可以在一個二元的性質或狀態(就像是或者否一樣)中發生糾纏,如自旋或相位極化。但在測量到一個粒子之前,這種狀態仍然是模糊的,或者說處於「疊加」狀態。
  • 量子?糾纏?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
    量子糾纏很不同卻也難以理解,不過也有方法可以讓它很容易被理解。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艾瑪爾(Amar Vutha)的解釋如下:圖解:糾纏是粒子性質間的一種「量子糾正」。(示意圖如上)量子計算機、量子密碼學和與量子相關的東西都經常在新聞中被報導。關於他們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會提到糾纏,量子物理學的性質使得這些神奇的裝置成為現實。愛因斯坦將糾纏稱為「幽靈般的超距作用」,這個名字逐漸被人們了解認識。遠遠超過建造量子計算機、在其他方面理解和利用糾纏也是非常有用的。
  • 量子糾纏記
    20世紀量子理論的出現,顛覆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很多看法。特別是量子糾纏理論的實驗驗證:具有糾纏態的兩個粒子無論相距多遠,只要一個狀態發生變化,另外一個也會瞬間發生變化——這不就非常類似於「心靈感應」麼?!  當然,這個實驗不是為「心靈感應」做驗證。但基於量子糾纏理論的量子通信,解決了人類保密通信的巨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