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內,存在四顆巖石行星,其中除了地球以外,分別是火星、金星和水星,而在這四顆巖石行星當中,只有地球和火星才存在衛星,金星和水星並不存在衛星。
眾所周知,地球的天然衛星是月球,而火星的衛星則是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但這兩顆衛星的體積和質量都沒有月球的大,但是,卻對人類研究火星有著重大幫助。
根據《科技日報》的報導中提到,有研究人員在火星第二顆衛星火衛二的軌道中發現存在一些異常現象,即火衛二的運行軌道有些傾斜,這一度曾被天文學家忽視。
在之前的研究中,無不證明火衛一以及火衛二的運行軌道和火星赤道幾乎保持正在同一水平面上,或許這是因為在大部分人看來,2°的傾斜也不足以說明什麼。但經過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和美國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深入了解後發現,火衛二的運行軌道出現微弱的傾斜現象,或許可以證明火星在過去存在一個環。
一直以來,火星的兩顆衛星的形成問題都是天文學家所關心的,對此,出現過兩種說法,第一種是捕獲說,第二種是撞擊說,捕獲說是指火星通過它的引力,在小行星帶上將這兩顆衛星捕獲到自己身邊,但從火衛一、火衛二上存在的物質元素來看,這兩顆衛星比較像是從火星上分離出來的。
而撞擊說是指有一顆大型天體撞擊了火星,之後那顆天體的碎片就噴射到了火星軌道上,在漫長的時間中逐漸形成了兩顆衛星,而這個說法中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火星曾經的衛星系統一定要大,這樣才會讓一些物質掉到火星上,只有這樣,才能解釋為什麼火衛一、火衛二與火星組成成分會比較相似。
研究人員基於這個觀點,認為火星曾經的衛星之所以破碎也是因為受到火星的引力影響,但之後又會形成新的衛星,但又會因為受到火星引力的影響而再次破碎,當然,也有新生衛星會因此飛離火星,但在飛離火星的同時,經過火衛二的時候就會產生軌道共振,這或許是讓火衛二產生軌道傾斜的原因。
火衛二的運行軌道出現傾斜,是因為有天體在飛離火星的時候與之形成軌道共振,所以,從這裡來看,我們可以猜測,在火星過去的大部分時間中,是火星環的。
總結:
通過一顆細小的衛星來發現一顆行星的過去,這確實是很罕見的,但從此次火衛二上的發現來看,確實可以證實,火星曾經存在過「火星環」,只可惜,在這火星環還存在的時候,我們人類還未出現,否則,便可近距離的欣賞這一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