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守忠 圖:於世偉、季朗友
2020年8月28日,是豐縣首羨鎮渠集村于氏老太太柏桂香老人大殯的日子,在滿老師和白老師率領下,我們一行赴渠集村,恭送老人家一程。
向北出了豐縣縣城,沿著254省道到了常店鎮區,折而向西,就到了原和集鄉政府駐地。在大街十字路口向南不到一公裡,就到了渠集村。
去年,我們一起來拜望柏桂香老太太,老人家還能思路清晰、口齒清楚地背誦《總理遺囑》。
著名書法家趙峰老師題寫橫幅:五世同堂。
不料,我們今日再來,已與老人家陰陽相隔。
固然,生命只有一段歷程,這是鐵律,不能規避,可一別竟為永訣,終將痛徹心肺,令人難以接受。
豐縣銅管樂創始人、近八十高齡的滿寶民老師前來弔唁,並親筆題寫挽帳。
豐縣著名詩人于振國先生。
大家坐在土屋中休息,非常親切,仿佛回到了童年。
吊簿登記處。
祭奠儀式開始了。
滿寶民先生(右)、白光華老師(左),帶領大家鞠躬行禮,願老人家一路走好。
旌 祭
於府柏氏,諱名桂香,公元1919年1月誕生於同鄉十支廟柏氏家族。姊妹三人,惟其最小,卻聰慧伶俐,非他人可比。1927至1932年在十支廟讀書六年,故其品學兼優,尤以國父之遺訓擅精。牢記畢生,至終不忘,百歲後仍記憶如初,朗朗然隻字不漏,博眾人景仰,受世人尊敬。1936年10月喜入於府,恪守婦德,惟勤惟儉,一子二女,母德彌恭。正施於內,家由以盛;賢及諸鄰,鍾美茂族。今溘然而去,識者無不惋痛。草呈祭文,聊表敬意,期晉晚生之一片虔誠。銘曰:
高山俯首,江河嗚泱;秋桂香凝,百草垂霜。驚聞噩耗,黯然感傷;憶想婉蓉,由衷的話說,景仰。長松雪姿,雲鶴志向;清溪潺笑,梅裡樂章。寂然遠去,煙水茫茫;遙為稽首,永作暢想!
豐沛文史藝術界諸晚:
白光華 滿保民 劉樹安 高昌忠 季朗友 程守忠 孫 濤 呂高群 李玉振 解 勇 於世偉 秦 峰 于振國 李 龍 王書法
清風堂、豐縣于氏宗親理事會、渠集宗親理事會全體理事會成員敬輓,旌祭。
庚子初秋.農曆七月初十旌
呂高群先生(前左一),家住沛縣龍固鎮,著名收藏家、文史大家、中醫名家,在舉行過祭奠儀式後,與大家一起遊覽渠集村。
呂先生說,這應該是原來的寨壕。
於世偉先生是本村人,柏桂香老人是他的伯母。他說,渠集村,以前叫於家寨村,有寨牆、寨壕。原來,有強匪攻寨,土匪頭目被打死,寨也沒有攻下來。
在滄桑的老棗樹下,豐縣著名課本收藏家、文史家季朗友先生留影。
自製的雨搭,昭示大家都嚮往更加美好的生活。
小處的風景。
當年的屋子,享譽十裡八村。
屋山上的古錢紋裝飾,是財富的象徵。
小瓦做頂的屋子,已經非常罕見了。
屋頂上的脊獸。
五脊六獸是中國宮殿式建築,有上脊五條,四角各有獸頭六枚。中國古代傳統建築裡,起脊的硬山式、起脊的懸山式和廡殿式建築有五條脊,分別為正脊、垂脊、戟脊、圍脊、角脊。其中最頂上的水平方向的脊為正脊。在垂脊上常見的有四個小跑(小獸),小跑類型按瓦的形式定。
五個蹲獸分別是:狻猊、鬥牛、獬豸、鳳、狎魚。
老家處處有風景。
親切而溫暖的棉花。
右一是秦峰先生,多次赴臺灣,收藏了黃體潤先生的日記。
正房加廚房(鍋屋),是以前人家的標配,
於世偉先生說,前面的毛河,是他小時候的樂園。
從前到後,依次是:于振國、於世偉、季朗友、白光華、秦峰、呂高群。
他們在村前毛河畔留影。
毛河,西至首羨鎮崔老家村郭莊而止,東通復新河。
老太太八十九歲了,渠集村為高壽之村!
大家在于氏祠堂前合影。
土牆上的架眼。
古樸的過堂。
木門。
封簷封扉,當時很難得了。
屋山上還寫著「毛主席萬歲」,時間是一九七三年。
帶鋼筋的窗戶,比純木頭窗戶晚。
穿行於其間,感覺很熨帖。
大榆樹,見證著老家的變遷。
凝露的音樂,古典式的。
人生猶如鏡中之花,水中之月,是短暫的、非實的、無常的,但對有悟的人,總能從其中體會到一些什麼:無一物中無盡藏,有花有月有樓臺。即使是在空無一物的空中,也能生起一朵曼妙的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