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豐縣趙莊的她做開顱手術,醫生斷言最多活兩三年……

2020-12-06 愚伯的自留地

圖文:張念柱

當年醫生斷言,術後存活期也就是兩三年的老人安書英,今年已年屆80,紅光滿面,最近,體檢結果顯示,除身體不能動外,其他指標一切正常。屈指算來,而今已21年了。

二十一年,7000多個日日夜夜,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地照顧患有腦溢血後遺症,癱瘓在床的老人吃、喝、拉撒,才有如此結果,這照顧者便是老人的兩個兒子,豐縣趙莊鎮張土城村前張小樓的張念升和張念敏。說起當年的情景那真是一段辛酸的故事。

1999年的秋季,正在地裡收穫玉米的安書英老人,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人們急忙打電話叫來救護車,將老人送至豐縣人民醫院。

當時,她的兩個女兒都在外地建築隊打工,接到家中母親有病的消息便急忙找到老闆,說明情況趕往醫院。此時診斷結果已出:患者腦溢血;治療方案:需要做開顱手術。術後結果:風險較大,術後存活期限兩三年,全部費用需要1萬餘元。

那時1萬餘元對農村的普通農民來說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在建築工地打工,一天也就是幾塊錢,大兒子在建築工地幹了40餘天,老闆支了200元錢,二兒子從外地趕來,家中僅有200餘元錢。

弟兄倆拿著400餘元錢趕到醫院。手中現金400餘元,治療費用1萬餘元,面臨資金的巨大額短缺,弟兄倆商量決定,無論風險多大,錢再難籌,也要為母親看病。

母親一生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姥爺早年參加革命,不幸在次一戰鬥中犧牲。在那戰爭的年代裡,母親跟著姥姥南跑北奔,提心弔膽,過著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苦難生活。

母親過門後,在我們家贍養咱的爺爺奶奶,拉扯咱們幾個成人,實屬不容易,現在我們花再大代價也要挽救母親的生命,免得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於是,弟兄倆商量,每天一個在醫院值班照顧母親治療,一個回家籌錢。

那時,親戚、鄰居也不富足,只能東家50,西家100,最多一家才有200元餘款,就這樣邊籌款,邊治療,歷時月餘,老人康復回家,但是弟兄倆早已債臺高築,但回家康復藥還是不能斷的。弟兄倆說著當年的家境,眼裡閃爍著悽愴的淚花。

老人的大兒子張念升和妻子朱月娥

大兒子說:「那時連吃鹽的錢也沒有」,平常人們這麼說或許認為是誇張,但是我母親有病那年,我確實是這樣的。知道那年家庭經濟困窘,晚秋了,我準備醃點鹹菜,胡蘿蔔、辣菜疙瘩(音)什麼的,當菜吃,準備好了菜料,但是實在拿不出買鹽的錢,沒有醃成。

二兒子說:別提那年啦,那年我種麥子,責任田裡一兩化肥也沒用,因為沒錢買,要說借,親戚鄰居都借遍了,別說親朋好友那時沒有,即使有,我也無法再開口了。過年時我兒子那年也就四五歲吧,和他大小差不多的孩子大多穿上新衣服,買了玩具,鞭炮等,我兒子跟在人家孩子後面,我看的辛酸。

除夕到了,明天怎麼過年,我和妻子商量買了一板雞皮,剁成餃子餡,過了一個春節。說到此處,張念敏哽咽了。各級政府知道我家情況後,多次來我家進行慰慰,並進行一定照顧,但是那些東西我們只能留給母親補養身體。

趙莊鎮關工委知道我家情況後, 聯繫學校對我家的三名在校生進行照顧,並聯繫有關企業進行資助。沒有趙莊鎮關工委的關心關愛,我們的孩子就無法完成學業。我時常告誡孩子,你們年輕人一定要學會知恩、懂得感恩,將我家忠孝的接力棒一代代傳承下去,並將它波及身邊之人,為社會盡綿薄之力,也是我們家庭的一種小小的心願。

母親病情康復後,但是不能下床走動,常規藥還是要吃。吃喝拉撒要人伺候,每夜老人要起夜三四次,無論幹活再累,想到政府的關心,關工委對下一代的關愛,要把這種感恩落實在對老人的照顧上,說啥也不能對老人有怨言。

我們白天在近處打工(因為每天要照顧老人早晚的起居),兒媳則輪流負責為老人做飯、洗臉、梳頭,定期洗澡。「父母在,不遠遊」21年來弟兄倆沒有出外打過工。現在弟兄兩家,每家負責老人一星期的衣食起居。老人床頭擺滿了時鮮水果,零食小吃。

人們對生活的需求不單單是物質的,文化的需求也同樣重要,病人更是如此。老人康復後不能下床走動,有時感到寂寞。弟兄倆為解除老人寂寞,為老人安裝了電視機。熱天便將老人移動到樹蔭下和人們乘涼聊天,冬天將老人背到院內和人們聊天曬太陽。

無論春夏秋冬,你走進老人房間,都沒有任何異味。當聽到人們的讚譽時弟兄倆總是說:在我們小時候,我奶奶癱瘓在床三年,我父親就是這樣無微不至地精心照料了三年,為奶奶翻身,洗腳,檫身。我也曾跟著父親用稚嫩的小手為奶奶洗過腳。

那時父親經常給我們講王祥臥冰,子路負米孝雙親,嶽飛敬師孝母,丁郎刻木等孝道的故事,並時常告誡我們,羊羔尚知跪乳之恩,烏鴉也有反哺之義,為人不孝,不如畜生。我們的父輩雖不懂大的道理,但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贍養了三年他的母親。

這是作為子女應盡的贍養義務,也算是我們的家風,我們要一代代傳承下去。

二兒子張念敏說:現在我的兒子張世軻,大學畢業,在蘇州工作,回來就要給我們洗衣服,幫我們幹家務,還要為我們洗腳。我們不讓他洗,他說:家庭是苗圃,我是幼苗,你們精心照料我奶奶的實際行動,就是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細雨,早已滋潤了我的心田,並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我知道,我不能把我們的家風宣揚的全世界都懂,但是我們家尊老愛幼的家風總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感染別人。我在外邊,從來不隨地吐痰,在公交車上我保證做到給需要座位的人讓座,我也曾為乞討者買過麵包……

張念敏的兒子說到這裡,我想張念敏又何嘗不是這樣做的哪。在我們村莊不管誰家有事他都爭先向前,他的口頭禪:有錢幫錢場,沒錢幫人場。

記得,我村邱姓剛蓋起房子,母親有病,醫治無效病故。張念敏知道邱家此時肯定有缺錢的苦楚,但又不願向別人張口,張念敏便從家拿出10000元送到邱家,幫其度過難關。

「讀書人的子弟熟悉筆墨,木匠的孩子會玩斧鑿,兵家兒早識刀槍」(魯迅)這就是環境的影響與家庭家風家訓的一種傳承吧。

我忽然想起多年前的又一段故事。那時,張念敏的兒子張世軻也就7歲的樣子,在村莊路口拾了20元錢,回家交給母親周雲霞,母親周雲霞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這錢咱不能要,並給兒子講述了許多拾金不昧的故事,然後領著孩子到路口尋找丟錢的人,通過問詢最後將錢送還失主。

老人二兒媳周雲霞

而今,張念升、張念敏弟兄倆一如既往無微不至地照料著老人,十裡八村的人們提到張念升、張念敏弟兄倆的都伸出大拇指稱讚:人家一輩一輩都是賢孝人,真是一家好人家,好人必有好報。

相關焦點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有很多的疾病患上了就要做一個手術,就是開顱手術,一聽到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毛骨悚然的,因為聽著真的非常恐怖,那您知道開顱手術全過程是什麼樣的嗎?您知道做了開顱手術後遺症哪些嗎?做完手術的護理肯定是少不了的,那就來看看開顱手術後吃什麼好,趕快來學習一下吧。開顱手術全過程一提到開顱手術,第一個反應就是把頭骨打開的,真的就是感覺打開了還能合的上嗎?
  • 患者南京做開顱手術 醫生與他聊著天切病變
    一些熱門的醫療題材美劇裡會看到這樣的場景:患者躺在手術臺上開著顱,手裡還能抱著小吉他彈著小曲兒,一曲結束,還能和主刀醫生開個玩笑逗個樂。很多人覺得匪夷所思,一邊大喊:這怎麼可能!這樣的事情就在身邊發生了!
  • 9歲男孩勇敢接受「清醒開顱」手術
    醫學上有個「開顱」手術,通俗點說就是把「腦袋打開」,聽著是不是就特別可怕,當年曹操也這樣認為!話說曹操當年頭疼不止,軍中有人把神醫華佗請來,華佗表示這個頭疼的病需要開顱治療,曹操以為華佗這是要謀殺他,二話沒說,把華佗殺了,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萬事「開頭」難啊。
  • 「薦讀」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這波操作背後的醫生...
    導讀「5+3=8」,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這是啥操作?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正被開顱手術呢,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還得認生字,啥情況?腫瘤切除完成後,吳女士再次被麻醉,重新進入了熟睡狀態,整個手術歷時1小時40分鐘順利結束。吳女士告訴記者,術中被醫生喚醒後,她沒有感到害怕,而且也沒有疼痛感。目前吳女士恢復良好,不日即將出院。
  • 醫院開顱手術時停電 病人手術後成"準植物人"
    說起他妻子與大慶油田總醫院的這場官司,張祿連連嘆息,「我怎麼也想不到,開顱手術竟然停了半個小時的電,這樣重大手術意外還瞞了我們10年!」  術後,妻子成了「準植物人」  據張祿介紹,陳桂琴是大慶市直機關維修隊的一名電梯工。1994年3月,張祿陪妻子到大慶油田總醫院做CT檢查,診斷結果,陳桂琴患了腦膜瘤。
  • 孕婦昏迷同時做剖腹產和開顱手術 生女兒後死亡
    今年24歲的金壇女孩任飛原本就要做個幸福的媽媽了,但是在10月1日凌晨,已懷孕七個多月的任飛突然感覺頭痛,被家人送到金壇市人民醫院治療,僅僅過了幾個小時,任飛出現昏迷,在開顱手術和剖腹產手術同時進行後,孩子被取了出來,但任飛已經腦死亡,10月5日,還未見一眼親生骨肉的任飛離開了人世。
  • 當初和狒狒做「心臟交換」手術的女孩,手術成功後,她活了多久?
    不僅如此,人類如今還能做到器官移植,能通過手術的方式將個體細胞或器官植入到另一個個體之中,以此代替原已喪失功能的器官。這是一技術的誕生,大大推進醫療技術的進步,也大大延長了人類的壽命。一般來說,進行器官移植是要進行配對檢測的,要是移植器官與接受移植者存在不匹配的情況,那麼移植手術是無法進行的,就算是勉強進行了,最後接受移植者也會出現「排斥現象」,使得器官無法正常運作。按理來說,器官移植只能在人與人之間進行。但是,你知道嗎?曾經有一個小女孩和一隻「狒狒」做了心臟交換手術,而且手術還成功了,那麼她手術後還活了多久呢?一起來看看吧!
  •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功能區切腦瘤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功能區切腦瘤 澎湃新聞記者 陸玫 通訊員 宋黎勝 2018-10-10 16:48 來源:澎湃新聞
  •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喚醒病人 邊手術邊聊天(圖)
    地點:烏魯木齊  醫生:頭顱已經打開,感覺如何?能不能豎一下大拇指?  患者:(順利豎起拇指)  醫生:很好,我們繼續下一步。  ……  這段對話發生在近日的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醫生在開顱手術過程中把病人「叫醒」,邊交流邊切除腦部腫瘤。這個場景你敢想像嗎?
  • ...冰冰,小黃,癲癇,病灶,龔德山,功能區,手術,腦電圖,開顱,精準...
    東方網通訊員徐敏6月25日報導:「嘎嘎……」大多時候出現在幼兒園、遊樂場等場所的小黃鴨,近日卻出現在上海德濟醫院的一臺神經外科的手術中——19歲的少女冰冰(化名)一邊進行著開顱手術,一邊聽從醫生的指令,捏玩手裡的小黃鴨,讓其發出嘎嘎的聲響。
  • 開顱手術後必須做顱骨修補嗎?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開顱手術後可能會遺留顱骨缺損。有的患者問開顱手術後必須做顱骨修補嗎?開顱手術如果造成了顱骨缺損,建議還是應該及時進行顱骨修補。但並不是所有的開顱手術都會造成顱骨缺損,因為有些開顱手術,在手術結束後就即時地將顱骨骨瓣還納到原先的骨窗當中,這樣就不會造成顱骨的缺損。造成顱骨缺損的開顱手術,多數情況是因為顱內壓高,不能即時回置骨瓣而遺留顱骨缺損,這是需要後期做顱骨修補的。
  • 史前開顱術書寫神奇 出土開顱人手術後存活兩年
    後來,鮑修風採用了X攝片、螺旋CT掃描及三維成像等手段,從多個不同角度進行檢查分析研究,證明此缺損邊緣的斷面成光滑均勻的圓弧狀,應是手術後骨組織修復的結果。更為重要的是,通過螺旋CT三維成像,可以清楚地看到缺口的邊緣,顱骨的內板和外板已經很好地融合了,這就充分證明392號墓墓主確實做過開顱手術,而且手術是成功的,手術後病人至少又存活了兩年時間。
  • 劉真開顱5次是謠言!知情人表示她有恢復意識,情況並沒那麼糟糕
    劉真自2月7日陷入昏迷,醫生採取多種方法搶救,先後幫劉真裝上人工肺(葉克膜)、心室輔助器、開顱手術清理腦部血塊,情況仍不明朗。據了解,人工肺的最佳時機是兩個星期,所以醫生不得不考慮幫劉真換心臟,可惜合適的大體難遇,只能臨時幫劉真裝上「人工心臟」但沒多久,劉真身體開始有副作用,原本計劃幫劉真拿下喉管計劃,只能臨時中止。
  • 開顱手術突然甦醒 六個方法預防腦瘤
    一個29歲的小夥子在工作中突然暈倒,而且,還不時的發生抽搐,經過檢查確診為是腦瘤,一般情況下一旦確診腦瘤必須要進行手術,如果腦中的腦瘤不摘除,隨著瘤體的長大,很可能隨時壓迫腦組織,出現意外。因此,手術是勢在必行。
  • 五千年前的古人們就已經會做開顱手術了,真相令人震驚
    出土的人骨標本被保存在淄博的一個倉庫中,一開始大家並沒有發現人骨標本有什麼異樣,更沒有想到5000年前的古人們會做過開顱手術,這一切都令人大為震驚。根據以往的經驗,他推測這個頭骨上留下的圓洞是主人生前做開顱手術留下的。在同年山東省內考古學界醫學界對這個頭骨的開顱手術進行了初步認定。隨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教授鮑修風先生對這個頭骨上的小孔,做出了技術鑑定和醫學方面的研究,最後確定這個小孔不是因為病變或者先天性發育不健全留下的。那麼現在的疑問就是這個小孔到底是生前留下的還是死後才挖的呢?
  • 家屬不要錯過-開顱手術後遺症這樣康復治療很有效!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開顱手術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患者沉睡之中,腦袋被「打開」,面對複雜而又精密的顱內結構,顱內手術對於醫生來說是極具挑戰。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開顱」也變成了一個極具科技感的場景,根據需要患者中途可以被喚醒,並不影響醫生的手術,甚至在手術臺上可以活動手腳以及跟醫生做對話交流,這樣「腦洞大開」的畫面已經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但是根據現在的醫療水平以及顱內的複雜結構和患者本身的體質差異,手術後的後遺症不能完全避免,比如:長期昏迷、偏癱、失語、癲癇等等。
  • 這位姐姐為弟捐腎,丈夫絕情而去,現在她遇到的這事,讓人心酸!
    小的時候,她把髒活、累活都自己幹了,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她都是先讓給弟弟,有時父母嫌弟弟不聽話,要責打弟弟的時候,她總是極力的呵護,寧願掃帚把落在自己身上。如今,弟弟已經是成年人,她還是放心不下,在2015年,她把弟弟和父母都接到了鹽城市。日常生活裡,她已經習慣了去保護弟弟。
  • 72歲老漢做變性手術 做睪丸切除手術感覺人「輕鬆了幾十斤」
    但那個時候的戀愛都很一本正經,別說接吻了,最多也只是勾勾小指頭,上下班的時候一起接送下。  這樣談了兩三年戀愛,1970年,兩人結婚了。這時,辛玥25歲,冷蕊也有23歲了,在當時算是晚婚。婚後三年,他們才有了唯一的女兒,更是晚育。日子就這樣波瀾不驚地過下去。2000年,他們夫妻倆都辦了退休手續,準備好好享受晚年。那以後的十年中,他們夫妻倆遊遍了全國各地,就像很多退休老人一樣。
  • 若曹操答應華佗的「開顱手術」,會發生什麼?病好了?人死了?
    華佗是三國時期的神醫,他也是曹操的私人醫生。我們都知道曹操常年在外打仗,他是有得了瘋頭病的,腦袋不定期的就會無緣無故地疼,而且疼起來還特別的要命。若是想要徹底根除他的病,正如華佗所說的,是要給曹操做開顱手術的。但是,這個手術肯定是有風險的,即便是現在手術也是有風險的,就不要說三國時代了。曹操考慮再三覺得這個風險自己是不能承受的。因此,他也就沒有讓華佗給他開顱。假如曹操讓華佗給他做了開顱手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 穿孔頭骨顯示古洋海人也有「開顱手術」
    穿孔頭骨顯示古洋海人也有「開顱手術」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2日 16:08 來源:     新華網烏魯木齊1月22日電(記者張鴻墀 毛詠)迄今,在新疆吐魯番洋海墓地共發掘出土13具有穿孔的頭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