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標誌色定調流變:從「灰黃赭」到「黃韻銀律」

2021-01-17 清樣

撰文 | 文一刀

11日,《西安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指導意見》印發,重點對住宅項目的建築立面、色彩及公共空間等要素提出引導與控制要求。其中,要求建築色彩「應符合『黃韻銀律』城市主色調,相鄰同類性質建築的主色調應選擇同一色系。」

與此前已延續十多年的西安城市色彩規劃相比,這一版新添了「銀」、保留了「黃」、未見了「灰」與「赭石」。西安的「城色」定調,自此從「灰黃赭」步入「黃韻銀律」。

國內對城市色彩規劃的重視始於世紀之交。彼時,北京正在為申辦奧運殫精竭慮,需要面對的最關鍵時段是2001年2月19日——2月24日,即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對北京申奧工作進行考察之時。

2000年8月,《北京城市建築物外立面保持整潔管理規定》正式實施,隨之拉開一場大規模城市「洗刷刷」活動。

城市管理者意識到,光洗還不夠,還需借鑑國外城市從上世紀60年代勃興,之後不斷演進的城市色彩規劃理念,才能至少顯得跟得上時代。

於是在2000年11月,由北京市市政管委組織編制的《北京城市建築物外立麵粉飾推薦色樣》發布,明確北京城市建築物外立面的色彩主要採用以灰色調為本的複合色。

當時對此的解讀為:「建築物的色彩也應該與時代合拍,要多樣化,但是又不能造成色彩汙染。專家最後確定,北京的城市建築應該是以灰色調為本的複合色。只有這樣才能創造穩重、大氣、素雅、和諧的城市環境。」

北京定調城色聲音剛落,2000年11月9日上海《新聞晨報》就刊登了一篇報導題為:《巴黎選米黃、北京選灰色,上海的標誌色該選什麼》。

該報導進一步提出兩個觀點:一、不僅要定一個色調,還應定一個主色系和輔色系,色系與色系之間應該相互調和,這才是規劃標誌色的方向;二、在歷史風貌區之外,不必強求「標誌色」,應該把一個多姿多彩的上海留給後人。

在京滬兩地頗有興致的探討聲中,中國迎來了那家喻戶曉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13日,薩馬蘭奇宣布北京申奧(2008)成功。此後,城市色彩規劃在國內各大城市中逐漸深入。

若以正式發布的正式文件為標準,西安最早的相關論述是在2002年,當年出臺的《西安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第27條稱:「古城牆以內區域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所在保護區的規劃要求。新建、改建、擴建的建築物、構築物,其體量、造型和色彩應當體現傳統建築風格和特色。」

相比其他大城市,2002年時西安這種言語實在是很浮光掠影,不過,這種拿捏不定至2004年有所好轉,當年的《 西安城市建設文化體系規劃 》中提出 :「 西安作為世界歷史名城, 城市色彩規劃應以灰色 、土黃色、赭石色作為主色調。在此基礎上作同色系的變化,如灰、白、黑等色彩,再適當增加一些鮮豔的色彩,體現西安十三朝古都的皇家風範 、皇家氣魄 。」

2005年的《 唐皇城復興規劃》繼續明確 :「 建築形式以簡潔、樸實、大氣為原則,整體以唐、明風格為主」、「建築色彩以樸實的色彩為原則,以灰色、土黃色、赭石色為主色調 。」

再之後的《 西安市城市總體規劃 ( 2008 ——2020 )》稱:「西安將在尊重歷史文化、繼承歷史文脈、保護歷史風貌的基礎上,通過傳統格局的突顯、特色空間的整合、文化環境的營造來延續城市特色,,促進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體現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老城區與新城區各展風採、人文資源與生態資源相互依託的城市特色 。」

不過西安這碗老湯確實太稠,文件裡說來說去的事情尤其與市容相關的,到了實踐往往就不是想像那麼美好。2009年,西安就因「城市顏色」鬧出一場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的風波。

當年7月,西安以迎60年國慶為契機,正式將「灰、黃、赭」三色主調推向大規模實際操作階段,在研究通過的《西安市南北中軸線提升改造規劃》中,提出「對沿街建築色彩進行統一,以灰色為主,黃色、赭石色為輔。」再加之對佔壓道路紅線和影響景觀的臨時建築拆除等諸多措施,此舉被外界解讀為「永久性對建築進行』洗臉『」。

同時,「對60個不符合城市主色調的項目9月底前全部完成整治;對違規擅自改變建築色彩的,要求恢復原貌並進行處罰」以及「為此耗資15億」等舉措,也都引發熱議。

有媒體報導中引用一位專家提出的實施建議為:在一座城市大規模付諸實施之前,不妨闢出一兩個小街區做試驗。該專家還強調,「想用色調的方式瞬間提升城市形象,想在一個很大的範圍內搞色調統一,是件很危險的事情。」

見此情景,規劃部門忙不迭頻頻解釋說明,稱「這3種顏色各可以延伸12種顏色,總共為39種顏色。而且並不是所有街道統一顏色。」

同時還詳述定調三色的思路依據,回顧如下:

灰色西安擁有眾多的歷史遺存建築,這些建築中,灰色所佔比重很大,如鐘樓、鼓樓、明清傳統民居、西安城牆等。灰色體現出濃鬱的文化氣息,符合西安的古都特色,今後西安城市建設中,在歷史地段以灰色為主色調。土黃西安處在黃河文明的中心黃土地上,土黃色與地貌一致,令人感到平和、穩重,是典型的關中地方色彩,大雁塔與小雁塔的牆面就是土黃色。城市建築主色調定為土黃色,色相級數還可擴大,使色彩從深到淺,如淺土黃色、米黃色、淺沙漠色等。赭石赭石色是漢唐建築木作色彩的主色,形成了漢唐建築莊 重 、典雅、鮮明的建築色彩。西安城市建築主色調定為赭石色,表示對傳統古建築的尊重,也能體現古都西安濃鬱的歷史文化氛圍。現在,一晃兒已經十來年過去,昔日媒體之於社會公共事務的活力早已流水落花春去,留下的只有些越說越沒意思的酒桌回憶。

不過這十來年在樓市黃金期簇擁下,有關城市色彩的思考、實踐與演進仍在繼續。

比如2017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城市色彩管控,保持老城傳統色調」、「充分汲取古都五色系統精髓,規範城市色彩使用,形成典雅莊重協調的北京城市色彩形象。建立城市色彩引導管理體系,重點管控老城、三山五園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其他重點地區城市色彩。對建築、設施、植被、路面等提出色彩使用指導意見,發揮城市色彩對塑造城市風貌的重要作用。」

所謂古都五色系統,就是傳統記憶裡的「青、赤、黃、白、灰」。人越活越感覺還是古人聰明。

2020年1月,西安市規劃局官網也發布了一部由中國美術學院某公司提交的《西安城市色彩專項規劃》。

該專項規劃在早年間「灰黃赭石」系統基礎上進行了全方位完善,將西安市的色彩控制級以分區定位和在城市規劃中的級別為原則劃分為3個層級,其中老城歷史風貌區、重要街道及重要節點的改造建築一般為嚴控區;大面積的居住小區由於其面積較大,建築色彩對城市 背景色的影響較大,因此離核心路段的小區為嚴控區,在城市邊郊的大面積居住小區則為中控區等。

片區導則按照色彩分區分為十個片區包括:明清老城色彩控制區,唐韻綜合控制區,文化宜居區,綜合協調區,歷史協調控制區。各區也都給出了詳細的色譜。

看日期,這個專項規劃製作於2017,到現在已近4年。怪不得賈玲總說,「時間,過得好快呦!」往後,西安都要進入「銀黃」時代了。

20年前,北京確定灰色為城市主色調後,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紛紛研究確立城市的標誌色並都引發大量市民參與討論,那時候,大家探討最多的一個話題是:「這到底是城市的自然選擇還是長官意志」。現在,誰還有心思想這些。

相關焦點

  • 青島建設一條標誌色是蔚藍色的地鐵線,全線設21座車站
    青島地鐵在隨著我國對於城市交通線的持續打造過程中,很多交通方式都在逐步完善,而像地鐵線工程的打造就是其中比較典型之一,青島是山東人口集中程度很高的城市,城市化水平也很高,所以在對地鐵線的需求性很大同時這條地鐵線也是當地很受期待的新工程,它是青島建設一條標誌色是蔚藍色的地鐵線,列車編組的方式是車輛選型為B型車6輛,這對其交通線的打造潛力也比較突出,更是當地很有潛力的一處風景區,只是在對不少遊客看來,這條新地鐵線的發展其實也顯得很突出,更是當地在區域表現中非常關鍵的一條新工程。
  • 【書訊】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
    《近當代中國年畫流變研究》出版日期:2020年11月
  • 權威定調,什麼信號?
    權威定調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金融正在進入強監管時代 2020-12-01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合肥地鐵標誌色花哨,未來十幾條線顏色各不同,你喜歡哪一種?
    安徽省合肥市地處中部地區,作為安徽的省會,它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的雙節點城市,也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這幾年合肥城市發展日新月異,交通除了高鐵四通八達,城市的軌道交通也讓外地遊客羨慕,除了舒適的乘坐體驗外,就是合肥地鐵的顏值很高,隨著線路增多,市民通過顏色就能區分不同線路,不至於因為地鐵都長一個樣,而使得市民搭錯列車。合肥最先開通的一號線,列車顏色是中國紅。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車輛的車身大部分為白色,車窗為黑色,車體頂端和中端,則各有一條紅色線條,象徵著合肥的淝河。
  • 宗馥莉: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
    流變時代,如何將自己的品牌刻印在消費者腦海中?如何使品牌成為一種文化在歷史洪流中奔湧向前?2020年12月5日,在《銷售與市場》舉辦的以「奪冠:新生態,新算法,新賽道」為主題的「第18屆中國營銷盛典暨中國企業營銷創新獎頒獎典禮」上,我們邀請到了宏勝飲料集團總裁、娃哈哈集團品牌公關部部長、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宗馥莉做了以《流變時代的品牌不變式》為主題的演講。
  • 用旋轉流變儀測量聚合物的流變性能
    利用流變儀測定材料流變性能(如流動性、彈性和斷裂特性等)的主要目的在於: 1、對材料結構的表徵,包括:對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對聚合物的支化性能、填充性能、拉伸性能和玻璃化轉變溫度等的分析。 2、模擬聚合物的加工條件,評定聚合物的加工性能。通過對加工過程的分析,以正確選擇加工工藝條件並指導配方設計。
  • 第十三屆全國流變學學術會議在西安交大成功舉行
    最後,西安交通大學化工學院院長魏進家教授致辭,他首先感謝流變學專委會給予化工學院承辦這次會議的機會並在會議籌備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然後介紹了化工學院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包括隊伍建設、人才培養和創新研究等方面,最後他希望流變學的同行們繼續關注和支持化工學院的發展,並積極推薦優秀的人才加入化工學院。流變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西北工業大學趙曉鵬教授主持開幕式。
  • 西安地鐵14號線連接了鹹陽國際機場、西安北站和奧體中心等節點
    西安地鐵 西安地鐵,是服務於中國陝西省西安市境內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第一條線路於2011年9月16日開通試運營,使西安成為中國西北地區第一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 西安「北跨」,揭秘中軸線上的新坐標
    同為古都的西安,在城市軸線規劃與布局過程中,與北京異曲同工——沿東西和南北軸線,坐落著城市最多的地標與城市形象代表,鐘樓、曲江國際會展中心以及陝西自然博物館……近年來,隨著西安城市的不斷擴容,西安軸線亦隨之擴充與豐富。像貫穿南北的人文軸線,由此前的長安路至未央路連線,如今已南拓至秦嶺腳下,向北延伸至涇陽大地原點。
  • 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按下「快進鍵」!
    6月5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2018年,國務院批覆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批覆精神,加快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西安高新區召開城市安全專題會議
    為推進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提高城市安全風險防控和應急能力。12月2日上午,西安高新區召開城市安全專題會議,研究部署近期城市安全工作。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楊華主持,高新區安委會相關成員單位參加會議。
  • 早上西安和成都的城市熱力圖對比,西安贏在主城區,輸在遠郊
    對比下就能發現西安的的熱力圖範圍主要集中在繞城高速以內以及南郊的長安區。而成都除了中心城區熱力圖顏色較深,還向周邊郊區發散出去,整體範圍大於西安。
  • 2020西安城市觀鳥指南
    鴻雁張開翅膀此飛彼伏逗著樂子,水鴨、鸕鷀愜意地在水面遨遊……這種鳥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會讓久居城市的你也能感受一種久違的澎湃與寧靜。鳥類是我們最容易接觸卻又最容易被忽視的朋友,希望我們能在城市的角落裡經常駐足,留意看看這些精靈朋友,打開又一扇通往自然的神奇大門——精靈們的樂園、城市觀鳥的好去處 。
  • 西安:用財政「加減法」 激活城市發展加速度
    邁入「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西安昂首奮進!以十項重點工作突破推動高質量發展,西安全力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今年上半年,GDP增速2.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2%、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2.8%,三大指標增速均居副省級城市之首!十大指標增速均出現回升!
  • 讓市民暢想「綠色福利」—西安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紀實
    2013年,西安市政府審議通過了《西安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制定印發了《西安市2014—2016年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實施方案》,提出按照「水韻林城,美麗西安」的建設理念,以城區增綠、綠色廊道、鄉村綠化美化等十大重點工程為抓手,著力打造「一屏、三軸、五環、十塊、百廊、千點」的綠化主體框架,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2017年招生章程
    本章程適用於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2017年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第三條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招生工作接受紀檢監察部門、新聞媒體、考生及其家長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  第二章 組織機構設置  第四條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設立招生工作領導小組,對招生工作進行領導和監督。  第五條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招生辦公室是具體組織和實施招生工作的職能機構,負責學院招生的日常工作。
  • 西安打造的海綿城市,除了吸水還會啥?
    今天是2017年7月17日,星期二,農曆六月二十五,西安最低氣溫26℃,最高氣溫38℃,晴。  今年7月4日上午,西安市暨小寨區域海綿城市建設開工動員大會召開,總投資約200億元的62個海綿城市項目集中開工。小寨區域是西安城南部的中心區域,曾是西安「看海」之地。
  • 2019陝西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招聘公告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成立於2004年,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安博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的新型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學院依託西安交通大學百年名校優質的學科資源、雄厚的師資力量、規範而嚴格的教學管理優勢,根據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設置專業。
  • 全國32個城市上榜2020 年全球人工智慧最具創新力城市榜單 西安...
    榜單上呈現出全球 500 個城市的 AI 創新指數信息,為評價城市創新力提供了客觀、可靠、專業的數據。>中國有32個城市上榜西安排名第7位!西安作為國家裝備製造業重點布局點城市之一,不僅擁有獨特的地理和經濟區位,強大的高等教育與科研資源,還吸引了多家國有大型裝備製造業企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