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房地產泡沫有多嚴重?
01近日,央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近日出版的《十四五規劃建議輔導讀本》中發表文章指出:
堅決抑制房地產泡沫。文章說:
房地產與金融業深度關聯。上世紀以來,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機中,100多次與房地產有關。2008年次貸危機前,美國房地產抵押貸款超過當年GDP的32%。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可謂一錘定音,對房地產泡沫發出了最嚴警告。
這不是權威人士第一次發出類似警告了。
有人應該還記得,兩年前,郭樹清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曾發出提醒:
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兩年後的今天,全國的P2P網貸機構已經從高峰時期的3595家縮減為0了,足見權威定調的重要性。
02「灰犀牛」一詞,來自美國經濟學者米歇爾·渥克。與我們熟悉的黑天鵝事件不同,灰犀牛事件,指的是常見卻又容易忽略的潛在危機;而黑天鵝事件,指的是罕見卻影響重大的風險。
如果說「新冠疫情」是典型的黑天鵝事件,超乎預料而影響深遠。那麼房地產泡沫、金融泡沫、債務爆雷等,就是典型的「灰犀牛」事件,危險如形隨形,但又被習以為常的人們所忽略。
房地產就是如此。
目前,居民槓桿率(居民債務/GDP)已經超過60%,正在趕超發達國家。而在2008年時,居民槓桿率還不到20%。10年多時間翻了3倍。
即便如此,整個社會對房地產的熱情有增無減,抱團漲價、萬人搶房、地王頻出的熱潮一浪接過一浪,絲毫沒看到背後潛在的危險。
顯然,如今的
房價早已脫離經濟基本面。以房價收入比來看,深圳超過了35,三亞、北京、上海、廈門超過了20,廣州、福州、杭州、南京、東莞、蘇州等城市超過了15,而國際正常水平在3-6之間。
以此標準來看,在主要一二線城市中,只有長沙處於合理水平。
即便考慮到發展中國家房價更易先於收入而上行,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價收入比也是不正常的。
當然,基於地方政府房地產經濟和土地財政的需要,房價即便脫離基本面也能得到維持,但這種格局再進一步深化,顯然是不健康的。
03房地產不是一個單純與鋼筋混凝土打交道的行業。
眾所周知,房地產涉及鋼鐵、水泥、電器等上下遊諸多行業,與信貸、消費等領域息息相關,更關乎許多人的財富基本盤,嚴重影響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
所以,每一次房地產危機,都會影響整個金融體系乃至經濟。
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在房地產泡沫崩盤後曾經一蹶不振,「失去的20年」讓日本錯失了發展機遇。
當時,由於整個社會與房地產深度捆綁,房地產泡沫破裂,東京等六大都市區的地價一度超跌了60%以上,由此導致無數人財富灰飛煙滅,大量公司、銀行破產,整個社會備受其害。
正如權威人士所言,
世界上130多次金融危機中,100多次與房地產有關。04所以,遏制房地產泡沫就是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當然,這背後存在明顯的央地博弈。地方更在乎房地產經濟、土地財政的基本盤,時時不乏鬆綁的衝動;而高層看到的是全局,在乎的金融穩定和社會安全,因此對地產泡沫更為在意。
所以,我們看到,房地產
融資「三道紅線」的橫空出世,看到一眾地方政府吹風鬆綁調控的政策遭遇
「朝令夕改」的撤回,甚至在疫情衝擊史無前例的上半年都未將全面重啟房地產,都是這一博弈的體現。
當然,必須說明的一點是,
遏制房地產泡沫,並非將房地產打壓在地。房地產畢竟是個大行業,牽一髮而動全身,穩是關鍵,防範金融風險是目的,軟著陸是理想情形,無論哪個層面都不會一棒子打死。
但同樣要說明的一點是,金融正在進入強監管時代。無論是螞蟻金服這樣的超級巨頭,還是某些年銷售數千億的超級房企,在強監管面前,都沒有太多掙扎空間。
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勿謂言之不預也。
文|凱風
原標題:《房地產是最大「灰犀牛」!權威定調,什麼信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