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再次定調樓市:時刻繃緊調控這根弦 釋放什麼信號?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券商中國

房地產調控最新定調來了!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住建部召開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謀劃好「十四五」時期住房工作,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有效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此次會議有何信號意義?韓正的講話包括哪些重要內容?傳遞出哪些政策意圖?來看關鍵解讀:

明確短期市場調控不放鬆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住建部召開座談會。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謀劃好「十四五」時期住房工作,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有效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韓正表示,房地產長效機制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目標,堅持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夯實城市主體責任,加強房地產金融調控,房地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時刻繃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節點召開房地產座談會,主要是因為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十四五」規劃中提及到房地產的內容,此次會議是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強調和重申「十四五」期間房地產方面的政策方針,包括調控政策和住房保障等。

「其中,對房地產調控政策進一步定調,如『房住不炒』,短期不刺激,調控這根弦要緊繃等,這意味著短期來看,政策面是不松的。」楊紅旭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說。

值得注意的是,韓正還提出,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

對此,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接受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採訪時表示,提出完善政策工具箱,就是說要把政府採取的一些措施總結一下,什麼情況下採取什麼措施既穩定市場又能夠控制預期,還能夠保障交易量價的穩定,然後又不至於房價上漲,這個要求還是比較高的,這就要求政府有很高超的調控藝術。

11月3日,新華社正式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關於房地產調控方面的表述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租購併舉、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機制,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11月17日,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撰文解讀「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其中提到,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因城施策,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健全政策協同機制、省部市聯動機制、監測預警機制、市場監管機制和輿論引導機制,建立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全面開展房地產市場調控評價考核工作,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期加強住房保障體系

韓正在會上還提出,要加強「十四五」時期住房發展頂層設計,研究好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兩個體系,更好發揮規劃的導向作用。完善相關法規和政策,加強日常監管,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韓正強調,要以保障性租賃住房為著力點,完善基礎性制度和支持政策,加強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要處理好基本保障和非基本保障的關係,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和新市民住房問題。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既強化政府保障作用,也要積極運用市場化手段。要處理好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堅持不搞「一刀切」,鼓勵和指導城市政府因地制宜,完善住房保障方式,落實好城市主體責任。

對此,楊紅旭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中期就是住房制度的建設,做到保障和市場化兩個方面有機結合。「作為一個主管房地產的副總理,去住建部開這種座談會,進一步向外界傳遞出中央對於房地產市場很關心、對調控政策和住房保障都很關心的信號。」他說。

李宇嘉也認為,此次會議重點提到住房保障,要解決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和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包括人才住房,韓正提出要處理好保障和非保障的關係,就是說保障住房還是政府要兜底,應該花財政的錢,而人才住房還是要走市場化的路徑,不能花財政的錢,更多的是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去供應商品房。除了保障住房以外,提到保障性租賃住房。

此前,王蒙徽撰文解讀「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時,提到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構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結合城鎮棚戶區改造和老舊小區改造,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以解決新市民住房困難為出發點,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擴大小戶型、低租金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

深圳上海等多地「打新」盛行

近期,部分城市樓市成交火爆,一些「網紅」樓盤甚至出現「萬人搶房」「眾籌打新」現象。特別是深圳網紅新盤華潤城潤璽一期,千套房源、萬人搖號、2天全部清盤,總價2000萬房源熱銷背後是「剛需」代持的現象,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業內人士指出,深圳「打新」盛行的原因跟限價政策有關,新房限價導致與二手房的價格倒掛,創造出了「天上掉餡餅」的財富效應,讓很多人沒有「房票」花錢買「房票」讓別人先代持,也有購房者把手上的房賣掉去「打新」。以深圳華潤城潤璽為例,該新盤均價為13.2萬/㎡左右,而周邊華潤城潤府的二手房均價在18萬以上,價差達到4萬~5萬,這意味著按該樓盤最小的100平方米戶型算,如果搖中最少能賺500萬。新房市場與周邊二手房市場巨大的「價差」是此類打新熱存在的根本原因。

針對深圳華潤城潤璽一期項目代持炒房等情況,深圳市住建局回應媒體稱,政府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正在調查處理中,一旦發現存在違規行為,將依法依規嚴肅處理。針對當前一二手房價格倒掛以及媒體反映的代持炒房等情況,政府部門正在研究綜合調控政策,堅決打擊市場投機炒作行為。

貝殼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深圳「715」新政後,又有「729」新政補充,整體調控從嚴,而新房在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過程中,刺激剛需客戶主力入市,市場熱度較高。1-11月,深圳新房市場成交累計39222套,面積390萬平方米,面積同比增長22.2%。

不只深圳,上海近期新房市場也熱度不減。有媒體統計,截至10月底,今年上海的一手房銷售已出現12次千人搖號,認籌率超過100%的項目搖號已達65次。11月的「千人搖」項目是浦東周康板塊的仁恆錦繡世紀,入市體量最大,340套可售住宅全部推出,供應量約3.8萬㎡,備案均價6.6萬元/㎡,實際有效認籌1077組,認籌率317%為當月最高。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12月3日在微頭條發文稱,同事今年在上海買房的親身經歷:搖號,從夏天搖到冬天,第五次終於搖到了,輪到他選的時候只有3套了,所以二樓也不敢挑了。雖然要三天內交完首付,但他覺得自己還挺幸運的。要知道他買的可是上海12月的第一個日光碟,外環外,均價6.6w,認籌率高達518%,這就意味著超過五個人搶一套房子,競爭不可謂不激烈。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年初一期開盤均價6.1w,認籌率只有19%。可見不僅是深圳,上海新房也是真的火了,主要還是價格倒掛太嚴重,還有高額的稅費,聽他說前幾天看中了二手房,房東2010年左右100w買入,現在掛牌690w,要付30多w增值稅,再加上佣金、契稅,差不多要加10%的成本,所以打新也成了一種迫不得已也是相對明智的選擇。

此外,多個二線城市今年以來新房市場保持高熱度。貝殼研究院最新數據顯示,成都、南京、東莞、廈門、揚州1-11月成交面積累計增長10%以上,市場保持熱度。其中東莞和廈門增速較快,分別超過20%和40%。東莞調控雖然升級,但供應端11月持續集中推盤,拉動成交量增速快速上升。廈門11月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環比同比分別增長38%和187%,預計年底將保持高熱度。

相關焦點

  • 中央再定調,時刻繃緊調控這根弦,對樓市來說意味著什麼?丨火線解讀
    韓正強調,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時刻繃緊房地產市場調控這根弦,從實際出發不斷完善政策工具箱,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這是7月24日後,韓正今年主持召開的第二次房地產相關工作座談會。這四個月來,國內樓市總體上銷售持續回暖,房地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速,但也存在個別城市樓市顯露投機炒作氛圍的問題。
  • 樓市釋放3信號,經濟學家預言再次驗證?
    樓市釋放3信號,經濟學家預言再次驗證?在過去20年時間裡,有看多樓市的,也有看空樓市的。事實上是房價「漲多跌少」,整體上都是上漲的,換句話說,在不同地方買房,只是漲多漲少問題,很少有聽說買房虧錢的。樓市的這個時代,被稱為「閉眼」買房時代。未來還會如此嗎?這是不少人關心的問題。
  • 西安樓市再調控劍指大戶型,釋放什麼信號?
    而在首付政策重新向首套傾斜、二套房首付比例因購房面積逐級提升背景下,是否將扭轉未來一段時期西安樓市的產品架構,值得拭目以待。尤其是已有住房面積超過90㎡的,若再次貸款買房,首付比例比以前皆有提高。通知還特別提到,居民家庭住房商業貸款未結清時,再次使用商業貸款購買住房的,首付比例不低於60%。結合西安目前實施的限購範圍,可以說,西安城六區、長安區加上高新、經開、曲江、滻灞、航天、國際港務區、灃東新城和臨潼等,全市核心的利益所在,給投機炒房的空間越來越小。
  • 繃緊秋冬季防疫這根弦
    原標題:繃緊秋冬季防疫這根弦第三季度即將結束,但全球疫情非但沒有起色,反而進一步惡化。全球單日新增病例紀錄頻頻刷新,累計確診病例數突破3000萬。除美國外,巴西、印度、印尼等人口大國同樣成為「震中」,一度復工復產的歐洲再次迎來疫情高峰。
  • 這波操作,權威定調,釋放什麼信號?
    這不是權威人士第一次發出類似警告了。 有人應該還記得,兩年前,郭樹清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曾發出提醒: 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
  • 袁隆平: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但是,豐收不是浪費的理由,我們必須時刻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 我是研究雜交水稻的,目的就是增產糧食,保障糧食安全。每一顆糧食都來之不易,從播種到收穫,每一粒糧食可以說吸天地日月之精華,附農民辛勤之汗水。科研人員想方設法鑽研怎樣提高水稻產量,哪怕提高5-10%都十分不易!糧食增產是令人高興的事!但當看到提高產量的糧食卻被白白地浪費掉了,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事。
  • ...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壓緊壓實各級責任 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科學...
    原標題: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壓緊壓實各級責任 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科學精準防控各項措施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保林、周呈思)1月15日上午,省委書記、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應勇主持召開省疫情防控指揮部會議,貫徹落實全國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進一步研究部署全省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
  • 央企「退房」疊加央行執行「限貸令」,住建部表態2021年樓市
    2021年的樓市,不會有去年那麼波瀾壯闊,實現深V之後反轉。 但是,2021年的樓市也註定不會太過於平靜。 因為央行金融端實施的兩個大「限」字大「絕招」都是從今年1月1日開始執行。同時,還有一個影響樓市的變量即央企正在全力推進的「退房令」。
  • 權威定調,什麼信號?
    這不是權威人士第一次發出類似警告了。有人應該還記得,兩年前,郭樹清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曾發出提醒: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很危險,超過10%就要做好損失全部本金的準備。兩年後的今天,全國的P2P網貸機構已經從高峰時期的3595家縮減為0了,足見權威定調的重要性。02這一次,房地產被定位為「灰犀牛」,釋放了什麼信號?「灰犀牛」一詞,來自美國經濟學者米歇爾·渥克。
  • 烘乾機無人照看毛巾起火 雨水天氣也要繃緊消防安全弦
    9513687烘乾機無人照看毛巾起火 雨水天氣也要繃緊消防安全弦16485民生百態
  • 樓市調控:政策已下滲到縣域範圍,縣級樓市調控政策紛紛出爐
    1月以來,多地出臺相關文件,要求適時分區縣推行樓市調控。業內人士表示,縣級樓市調控須堅持樓市調控總體基調,遏制投機炒房,同時要關注區域內的去庫存情況,因地制宜,一縣一策。圖片來自網絡  因縣施策   安徽省阜南縣近日出臺樓市限購限售調控措施,對擁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本縣戶籍居民家庭和擁有二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縣戶籍居民家庭暫停銷售新建商品住房
  • 新華社連發4文喊話樓市調控
    分別是《嚴格把"房住不炒"落到實處》、《精準出擊鞏固調控成果》、《莫讓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成新的風險聚集地》、《做好地價房價聯動調控的大文章》這4篇文章標題。 總體而言,隨著上半年經濟報告總結的公布,樓市大部分數據指標可謂是逆市飄紅。三四線城市樓市火爆、市場整體成交回溫,加之央行放水的背景,讓投資樓市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下半年的房地產市場被寄予厚望。
  • 馬光遠:中央經濟會議釋放八大重要信號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馬光遠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2020年,定調2021年的宏觀經濟政策。會議的公報透露出八個主要的政策信號。一、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經濟體。
  • 繃緊消防弦 防患於未「燃」
    同時,重點檢查各類消防設施設備、器材是否符合消防技術標準並完好有效,在應急情況下能夠處於臨戰狀態;檢查各類消防報警系統和設施設備的工作信號指示是否正常,民警對各種應急預案的處置程序是否熟練掌握等。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原標題:《繃緊消防弦 防患於未「燃」》閱讀原文
  • 不少銀行開始收縮房貸,這到底在釋放什麼信號?
    過去20餘年是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高速期,因為過去我們的房地產市場幾乎是空白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大部分人還居住在農村地區,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走出農村去城市尋求更好的就業機會,因此城市住房需求被漸漸的釋放出來,房地產市場紅利期到來,買房的人越來越多,但對於房子這種商品來說,想要通過自己工作掙錢全款買房可能性不大
  • 拉尼娜悄悄到貨,樓市也在悄悄出貨……
    市場趨冷、去化壓力加大,時隔四年,鄭州市政府再次提出鼓勵貨幣化安置,是否意味著鄭州房地產市場將迎來樓市逆轉?  顯然,不可同日而語。  一則,四年前,鄭州正處於大拆大建的高潮期,四年後,鄭州4環主城區城中村幾乎消失殆盡,貨幣化安置的體量已然不同。
  • 最嚴調控之下,深圳樓市開始降溫!開發商扛不住,房價下降信號明確
    目前,深圳的樓價已經處在高位了,為了緩解老百姓們的住房壓力,管理層最近又出臺了房地產調控新規。在更嚴格的新規調控之下,深圳的樓市也開始降溫了。那麼,現在是否是買房的良機呢?未來的房價是否會持續下降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討論房價未來走勢的問題。
  • 躁動的樓市 什麼催生了2019年「現象級」深圳樓市?
    2019年年底,深圳樓市「翹尾」行情很明顯,11月新房住宅和二手住房分別成交3196套和8013套,同比分別增長61%和92%,二手房成交量創2016年4月以來新高。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製造了「現象級」深圳樓市?陣痛與經濟「失速」事實上,在過去數年間,深圳經濟經歷一次不小的陣痛。
  • 調控「邊際效應」減弱 樓市現「暖冬」
    擠出了投機泡沫、調整了市場結構、抑制了房價過快上漲,持續了兩年多、號稱「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也隨著近期樓市「暖冬」的到來,逐漸顯露出調控「邊際效應」減弱的跡象。專家表示,在當前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基礎尚不穩固的情況下,現行調控政策仍有必要繼續堅持,更具長效性、更具市場化的政策也亟待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