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激活的聚合物可使智能織物更加智能化

2020-11-27 cnBeta

據外媒報導,在生產由導電纖維製成的「智能織物」時,將電極等功能元件放置在沿這些纖維的特定位置可能會很困難。然而,一種新的聚合物可以使這樣做變得更加容易。在研究生Youngbin Lee和Polina Anikeeva教授的帶領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團隊從開發光敏硫醇環氧/硫醇烯聚合物本身開始。當這種材料暴露在紫外線下時,其分子會相互交聯,形成一個對常用溶劑不滲透的網絡。

這種聚合物被用來塗覆導電的長絲,從而形成了具有導電芯的絕緣纖維。在一個被稱為光刻技術的過程中,一系列不透明的掩膜被放置在該纖維長度的不同位置,然後將其暴露在紫外線下--這意味著它的一些部分暴露在光線下,而其他部分受到保護。

當隨後用丙酮溶劑處理時,聚合物只從那些被屏蔽了光線的部分溶解下來。因此,導電長絲只暴露在這些目標位置,而沿光纖的其他地方仍然是絕緣的。

現在人們希望,一旦進一步發展,該技術可以用於製造智能織物纖維,並在其長度上以預定模式放置電極或其他微器件。

最近發表在《 ACS Central 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對這項研究進行了描述。

相關焦點

  • 膜結構工程建築織物類膜材和熱塑聚合物類膜材分別涵蓋哪些
    針對於膜結構工程建築來講,其膜布一般分為織物類膜材和熱塑聚合物類膜材兩大類。1.織物類膜材織物類膜材由基布和塗層組成,織物基材將纖維紡成紗線,紗線經編織即形成基布。建築膜材常用的纖維材料有兩種:玻璃纖維和聚酯纖維。玻璃纖維強度高、變形小、抗老化能力強,但較脆易折斷;織物類膜材能力好、強度較高,但長期使用後容易老化影響材料力學性能。
  • 由可捲曲雙曲線超材料製成的雷射增強光電智能織物
    為了成功地與可穿戴光子系統集成,柔性和可捲曲的光電設備必須具有幾個重要特徵,例如生物相容性,高靈敏度,低能量損失,長期耐用性等。無疑,仍然存在許多挑戰。實現上述功能,以實現實際應用。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科研人員提出了在紙質基材上整合由聚合物和金屬多層組成的柔性可捲曲HMM的嘗試。
  • 適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基於織物的壓電能量收集器
    適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基於織物的壓電能量收集器基於織物的可穿戴電子產品由於其連接性,耐磨性,舒適性和耐用性而在第四次工業革命(4IR)時代變得越來越重要。KAIST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了基於織物的傳統可穿戴電子設備,但仍需要複雜的方法或額外的支撐物才能製成衣服並縫製在衣服上。
  • 中德合作發明新智能布料,使服裝不但智能而且舒適
    圖:自然出版集團與南京工業大學合作過去幾十年來,隨著智能化趨勢的日益加深,從智慧型手機到智能手錶、智能家居,智能化設備和用品正加速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在穿戴的衣物上,現在研究人員就在尋找一種新的織物材料,要求這種材料不但能實現相關智能屬性,而且爻克服以往類似織物的不透氣和質感差的缺點,正是這些缺點導致智能織物材料難以推廣普及。
  • 可實現親疏水性轉換!這款棉織物很適合油水分離
    可實現親疏水性轉換!
  • 智能紡織品之智能變色紡織品
    這是一種具有高附加值和高效益的智能產品,在紡織、軍事、娛樂、防偽等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如民用可應用於製作時尚變色服裝和百變裝飾織物,軍事上可用於軍事偽裝,防偽領域可作為防偽材料,廣泛應用於票據、證件和商標等。
  • 新型塗層織物可利用體熱發電
    新華社華盛頓1月2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可利用身體熱量發電並為小型電子設備供能的織物,有望解決可穿戴設備供能難的問題。  研究人員22日在國際刊物《先進材料技術》雜誌網絡版上發表論文介紹,這種織物可藉助較高體溫與較低環境溫度的溫差來發電。
  • 智能晾衣架大揭秘!紫外線殺菌欠佳
    作為智能家居眾多產品線中的分支,近年來「陽臺家電」智能化逐步興起。智能晾衣架成為新興品類,備受消費者喜愛。對於早出晚歸的上班族們來說,繁瑣的家務如若能變得生動有趣起來,確實是一件不錯的事。
  • 可變色的衣服:五種智能型感電變色織物
    目前在紡織領域已有被動式的變色纖維「感光變色紗線」,其利用太陽光或UV光來變換顏色,感光紗線經陽光紫外線照射,吸收陽光或紫外光線之能量而產生顏色變化,當失去光源照射時,在數秒內就會回復原來顏色,目前主要是應用於防偽和舞會造型服裝上。
  • 新型智能織物:由生物活性油墨製成,可監測身體與環境狀況!
    這種油墨以複雜的圖案和高解析度的方式絲網印刷到衣服、鞋子、甚至是面罩等織物上,檢測與量化身體表面的各種生物條件、分子以及可能的病原體。背景可穿戴傳感設備在監測人類表現和健康方面引起了相當大的興趣。許多這樣的設備已經被發明出來,在可穿戴貼片、腕帶及其他配置中加入電子器件,監測局部或整體的生理信息,例如心率或血糖等。
  • 智能熱敏聚氨酯在滲透材料中的應用
    智能熱敏聚合物是一種能夠對外界溫度的變化發生預定響應的高分子材料,也就是說,外界溫度的變化促使聚合物的微觀結構發生預定的響應,從而使聚合物特定的宏觀性能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屬於智能材料的一種。
  • 新技術丨可實現親水疏水性轉換!這款棉織物厲害了
    近日,四川大學趙長生教授課題組利用離子液體聚合物(PIL)通過離子交換可以實現親水-疏水性質轉換的特性,製備了親疏水性可切換的雙向油水分離材料。研究人員以棉織物為基材,首先將PIL以自由基聚合的方式接枝在氧化石墨烯(GO)片層上,之後通過塗覆的方式將由PIL改性的GO引入到棉織物的纖維表面。
  • 智能織物傳感器可幫助運動員和理療患者減少傷害並加速康復
    智能織物傳感器可幫助運動員和理療患者減少傷害並加速康復關鍵詞:智能織物,傳感器,可穿戴,理療康復監控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運動感應織物,運動員和理療患者可以將其戴在手臂上,以優化性能,減少傷害並加速康復。
  • 哈佛大學創造全新「智能織物」應變傳感器,兼具強度和靈敏度
    為了監測穿戴者的動作,智能織物通常會加入應變測量傳感器。而這樣的傳感器往往是不切實際的脆弱,但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們卻創造了一種新的傳感器,它真的可以承受得住。原型設備的核心是一個導電碳纖維陣列,夾在兩片預應力的彈性聚合物之間。單根纖維以一種稱為蛇形蜿蜒的模式排列。
  • 新式織物電極可取代ITO大幅簡化柔性OLED製造
    瑞士電子與微技術中心(CSEM)的研究人員與精密織物業者Sefar連手設計了一種新穎的織物電極,這種柔性且透明的織物電極能以低成本、卷對卷(R2R)製程進行生產。
  • 研究團隊展示可自我修復的智能導電聚合物
    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亦於近日宣布了一種基於導電聚合物的新方案。其不僅能夠在遭受割傷後恢復,還與競品方案有很大的不同點。 通常情況下,自愈材料依賴於遭受割傷時釋放的流動性物質,但他們的新型導電聚合物可始終維持完整的形狀。
  • 基於可拉伸光纖的智能穿戴紡織品
    智能紡織品由LPS-POF和嵌入氯丁橡膠織物中的三個柔性LED組成。對系統在不同平面上的溫度、橫向力和角位移檢測性能進行了評價。傳感器具有高線性度(平均測定係數為0.99)和高重複性(測量間偏差小於5%)。該傳感器還應用於活動檢測,其中主成分分析(PCA)應用於傳感器響應,並結合聚類技術(如k-means)指出檢測基本活動(如步行、坐在椅子上和蹲下)的可能性。
  • 發現:紫外線對淺色衣服穿透力更強
    發現:紫外線對淺色衣服穿透力更強 2006-07-10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紫外線對淺色衣服穿透力更強
  • 未來智能穿戴:把計算機「織」進纖維裡 顛覆傳統織物概念
    11月中旬,刊發於《自然》雜誌官網的一篇文章顯示,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超靈敏、彈性極強、可嵌入到紡織品和柔性機器人系統中的應變傳感器,由其組裝的智能織物可在大部分情況下保持原狀。舉例來說,由這種智能織物製成的衣物,不僅可以讓人們把計算機「穿」在身上,而且在無數次清洗、拉扯後依舊能夠正常使用。
  • 陽離子可染滌綸織物的耐久性拒水拒油整理
    對織物的拒水拒油整理就是在織物上施加加一種或數種整理劑,改變織物的表面性能,使織物不易被水和常見油汙所潤溼或沾汙[1]。最早將有機氟樹脂運用於棉綸、滌綸、滌,棉等織物的拒水、拒油整理等方面的報導較多,但對陽離子可染滌綸的耐久性整理研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