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的成語: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

2021-01-20 凱風網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周易》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至深至巨,的確是其它任何一部書都無與倫比的。據有人統計,在漢語中有兩百多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蘊涵,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民族思維的基本方式,在幫助人們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質規律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

「厚德載物」 的和諧理念

坤卦代表大地,代表母儀天下的形象。《周易·象傳·坤》 寫道:「地勢坤, 君子以厚德載物」,經過千百年的傳頌,「厚德載物」成為人們熟知的一條成語,它是對和諧理念的經典概括。其意說人的道德情懷要像大地一樣寬廣厚實,能夠嚴於律己、 寬以待人,能夠容納宇宙萬物,就像大海容納百川匯流、大地承載萬物生長那樣。這是人要與天地萬物相和諧的文化理念,今天我們提倡節約資源與能源、保護好生態環境,也可以從這裡找到哲學依據。

《周易》 主張「天地人合一」,就是人與天地和諧。人類和其他生物、事物不一樣,擁有智慧和複雜的思維能力,因此可以和天地共同形成「三才」。但人類作為天地 (或者說大自然) 的產物,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結果,必須遵循與效法客觀規律, 包括自然規律及社會規律,必須做到與自然環境、 社會環境相和諧。而且人與人之間也要相互和諧,故有 「二人同心, 其利斷金」這樣的成語。

「自強不息」 的拼搏精神

乾卦代表父親或者君王,代表勇猛堅強的陽光之氣。《周易·象傳·乾》 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其中的 「自強不息」已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它的意思說,自己要努力向上,不斷強化自身的力量,且永不停息。這種精神鼓勵人們艱苦拼搏、奮發圖強,這是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周易·乾卦》 還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後來濃縮成 「朝乾夕惕」 這條成語, 勸導人們在努力拼搏的同時還要勤勉謹慎。如果沒有艱苦樸素、辛勤勞作的拼搏精神, 就無法創造出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

創新求變的進取觀念

「易」 字由日月所組成,有變化的意思,所以 《周易》 的主要哲學思想除了和諧與勤奮拼搏,還有創新求變的進取觀念。《周易·雜卦傳》 說:「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由此形成「革故鼎新」這一成語。革卦由上卦兌金、下卦離火組成,即金屬在火中冶煉、得到升華與新生的卦象;而鼎卦由上卦離火、下卦巽木所組成,即木上燃火、烹飪之象,而烹飪就是把生的東西變成熟的。兩卦都有變革創新、拆舊屋建新房的含義,後來引伸到社會制度上,人們就把革除舊政、 建立新政稱為革故鼎新。這是對除舊布新發展觀念的準確概括,也是華夏子孫薪火相傳、 繼往開來的精神動力。

《周易·象傳·革》 說道:「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由此衍生出成語 「革面洗心」。這裡的 「小人」專指百姓,「革面」指變革原先對於暴政的表面屈服,從本來的面從而心不從,改成真正的心悅誠服,發自內心地順從明君的領導。「枯楊生華」這成語,則出自《周易·大過卦》 的九五爻辭。大過卦由上兌下巽所組成,兌象徵少男,巽象徵長女,故有老婦嫁給小夥之象。這就好比乾枯的楊樹開花一樣,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一時間的勉強湊合,維持不了長久。有意思的是,該成語後來演變成「枯木生花」或 「枯樹開花」,變成了相反的含義,即枯萎的樹木重新開了花,形容起死回生、 重獲生機,這與革故鼎新、 洗心革面等擁有相近的含義,就是說要變革創新,以求新的生存與發展空間。

物極必反的辯證思想

《周易·否卦》 的上九爻辭說:「傾否, 先否後喜」,就是說要將不好的東西顛倒過來,把先前的不快變成喜悅。這說明世間萬物不會永遠處於阻塞狀態,而是隨時可能轉化為通達狀態;通達狀態也不一定長久不變,也可能會變成阻塞狀態。宇宙生存與發展有這樣的辯證規律,人世間的事情也要遵循這樣的辯證規律。當你遭遇艱難險阻或危機的時候,也無須懊惱和沮喪,只要經過不懈的努力,或許會有化險為夷、否極泰來的驚喜結果,這裡面就有兩個成語。

由此, 人們又得到「物極必反」這樣一個成語,說的就是世間萬物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但凡事物發展到了極限,都可能會走向它的反面。比如有的病人,有時出現假熱真寒,或者假寒真熱的症狀;輿論造過了頭,出現言過其實、文過飾非的現象。老子和莊子的道家學說,極好地繼承與發揮了這種辯證思想,提出福禍相依、 無為而無不為等著名論點。

不盈不滿的謙虛態度

《周易》中的謙卦鼓勵人們培養謙虛和自律品德,使得謙虛成為中華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之一。《周易·彖傳·謙》說:「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告訴我們應效法自然之道,培養謙虛這種良好的文化品質,摒棄驕傲自滿那種不好的文化品質。

《周易·謙卦》 的初六爻辭說「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謙虛而有修養的人,能夠渡過大江大河,能夠做成大事,故而吉祥。《周易·象傳·謙》還有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的說法,由此形成「謙謙君子」和「謙卑自牧」這兩條成語。「謙卑自牧」的意思為:要保持謙卑的態度,自覺地提高自身修養、形成良好品德。

至真至純的誠信品德

有人認為謙卦是《周易》中最吉利的卦,因其經文中沒有一句不吉利的話。筆者以為在當前中國,中孚卦是最重要的一卦,因其主要提倡誠信,「中孚」 就是心中充滿誠信的意思。《周易·中孚卦》卦辭說:「只要心中充滿誠信,即便只用小豬、小魚作為祭品,也會吉祥。」彖辭則說:「誠信又堅守正道, 符合天的法則。」象辭又說道:「風吹來水就虛心接受,這表明心中的誠信可影響一切事物」,甚至連小豬、小魚這樣的低級動物都會受感動,故而吉祥如意,由此形成 「信及豚魚」這個成語。

《周易》整部經典中,有許多強調 「誠信」內容,包括修辭立誠、閑邪存誠等成語。不誇張地說,除了謙虛,誠信原本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內涵。在求生存、求發展的歷史過程中,視誠信為做人立業的處世之本,這是華夏民族進步的精神與靈魂, 也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我們堅決反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虛假現象,竭力提倡「崇尚誠信」。當然,在我們使用道德規範仍然無法有效約束某些言行的時候,有必要強調法律和法治的作用。《周易·旅卦》的象辭說:「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這明確地告訴我們,要光明正大地治理國家,要謹慎制訂和執行法律制度,最終達到只需道德規範,而監獄中不需要關押犯人的社會境界。

相關焦點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智慧
    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之道
    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 4類成語,4種為人處事策略
    01人際交往《周易》作為一部指導人生實踐的生活指南,人際交往自然是它所關注的重要內容。《周易》中涉及人際交往策略的成語主要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金蘭之友」「懲忿窒欲」「厚德載物」「信及豚魚」「卑以自牧」等。
  • 《周易》裡的家、國、天下與處世之道!
    正如《周易》第四十九卦「革卦」的彖辭所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這裡的「湯武革命」就是「臣弒其君」的革命行動,這種行動順乎天而應乎人,是對革命肯定的態度,此後,中國歷代王朝的更替,莫不如此。《周易》的思想,是家族、國建、天下的大同主義思想。
  • 尺蠖之屈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比喻為達到某種目的而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出自:《周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近義詞有:尺蠖求伸,尺蠖之屈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尺蠖之屈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尺蠖之屈(chǐ huò zhī qū) 成語釋義:尺蠖:蟲名,體長約二三寸,屈伸而行。尺蠖的彎曲。
  • 曹操殺王垕:曹操最有爭議的事件,看出他的為人處世
    在他生涯中,有這樣一件事情,看透了他的為人處世。一 、曹操殺王垕曹操作為一軍統帥,而王垕作為曹操大軍的管糧官。二人發生的事情,體現了曹操的軍事才能,但也暴露了他不顧人情道德的性格。在曹操大軍行駛途中,人多糧少,途中經過之地也連遭荒旱,幾日之後糧草便消耗殆盡。此時管糧官王垕向曹操稟報稱兵多糧少,問如何解決,曹操回他說,用小斛分糧,可以解一時之急。
  • 貪財好利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9回:「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買賣,非為貪財好利,實為壯觀孟州,增添豪俠氣象。」近義詞有:自私自利,貪財好利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處世。貪財好利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貪財好利(tān cái hào lì)成語釋義:指貪戀錢財和利益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9回:「愚男原在快活林中做些買賣,非為貪財好利,實為壯觀孟州,增添豪俠氣象。」
  • 鬼谷子:學會這四點,提升自身潛力,為人處世變得遊刃有餘
    如果你缺乏為人處世的能力,不善於待人接物與人相處,往往難以在社會中取得更大的成就。鬼谷子是我國戰國時期的謀略奇才,他精通百家學問,更是教誨了無數優秀的學生,其中不乏一些名人大家。能夠在那樣一個戰亂的年代,佔有這樣的一席之位,就可以料想到,他是一個善於處事的奇人。鬼谷子在他所著《鬼谷》一書中,就曾經告訴了大家很多處事的技巧與辦法。
  • 鬼谷子為人處世記住3句話,少走彎路不吃虧
    如鬼谷子就告訴我們,為人處世明白記住3句話,會少走很多彎路不吃,人生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不如意。 1、 相益則親,相損則疏。所以,生活中的很多常識在告訴我們不要去學整天叫囂得知了,而要去學習一鳴驚人的公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3、欲高反下,欲取反與 意思是說:一個人想要得到,就要先付出,不能一味的只知道索取,而忽略付出,人想要走的長遠,就要懂得謙虛謹慎;想要獲得別人的幫助,就需要先幫助別人。
  • 《道德經》: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知」!
    不僅如此,老子也談到了一個人應當如何處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認為「柔弱勝剛強」,就已經很厲害了,甚至「知其雄,守其雌」,也能讓自己的一生,無所缺失。也就是說,《道德經》中講述了許多的人生智慧。但是其中最大的智慧,既不是上善若水,也不是知其雄守其雌。那麼,哪句話才是老子所要表達的人生最大的智慧呢?談到這個問題,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無為。
  • 為人處世,真正的聰明人,反而會有八種「不聰明」的表現,真奇怪
    為人處世,真正的聰明人,反而會有以下八種「不聰明」的表現,或者說往往有以下八種做人「心計」,早晚能混出頭,真奇怪。「心計」一、懂得適可而止,不會鋒芒畢露大多數人都有張揚自我、表露聰明才智的欲望,這無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注意適度,一旦心態失衡,鋒芒太露,則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側目與反感,導致自己陷於極其被動的境地中,尤其是在面對上位者時,要想贏得他的認可和喜歡,你就必須注意這個度,反而不要表現得太過聰明,否則就容易為自己招惹禍端。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做人、做事、為人、處世,這是一個不斷的遞進的過程,是人生不斷積累的過程,我們要先學會做人,培養自己的品格,再去認真的做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體會到為人處事的哲學,這是人生不斷積累到一定程度所迸發出來的智慧。
  • 吃硬不吃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戴大理囑咐他的一番話,說胡統領的為人,吃硬不吃軟。近義詞有:欺軟怕硬,反義詞有:吃軟不吃硬,吃硬不吃軟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人的處世態度。吃硬不吃軟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吃硬不吃軟(chī yìng bù chī ruǎn)成語釋義:好言好語不聽從,態度一強硬,反使屈從了。形容人的外強中乾,欺軟怕硬。
  • 「終南捷徑」這個成語是一位道教祖師說的
    「終南捷徑」這個成語我們都很熟悉,通常用來形容便捷方法或途徑,或為人處世的「小聰明」,含有一定貶義,意指追名逐利規避正常的競爭與規則,進而達到目的。這一成語來源於唐代,出自《新唐書·盧藏用傳》,和道教修仙淵源頗深,今天就講一下這個小故事。盧藏用(約664年——713年),字子潛,唐代詩人,幽州範陽(今河北涿州市)人,出身官宦世家。
  • 螞蟻莊園八面玲瓏什麼意思 成語八面玲瓏最初形容什麼 1.4答案
    成語八面玲瓏最初形容什麼?螞蟻莊園最新1月4日更新的題目哦,對於成語的題目我們了解了很多呢,這次的是關於八面玲瓏的形容解析,具體答案內容現在就來告訴給大家吧,希望各位能夠喜歡哦。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做人、做事、為人、處世,這是一個不斷的遞進的過程,是人生不斷積累的過程,我們要先學會做人,培養自己的品格,再去認真的做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體會到為人處事的哲學,這是人生不斷積累到一定程度所迸發出來的智慧。我想要的未來,是得到............
  • 職場中真正聰明的人,往往具有這3大特徵,為人處世有一套
    在職場中,有工作能力強的,也有弱的,但是能力強的不一定混得好,而能力差的也不一定混得不好,混得好的人往往是真正聰明的人,他們往往具有這三大特徵,為人處世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1.適時保持沉默人人都要獨立思考,不要受別人想法的影響。和別人交流時,可能可以聽取一點不同的想法,但別人的話,未必適合自己。
  • 看圖猜成語:基礎牢固,再難也不怕
    今天這幾幅看圖猜成語是小編在一本書上看到的,覺得挺有意思的,就給大家拿過來一起分享!有點難度,大家仔細想想哦! 千年大樹,風颳不到 指基礎牢固,風颳不到
  • 心理學:一個人,謹記這兩個為人處世原則,將來必成大器
    1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離不開溝通,因為溝通彼此才會建立聯繫,生而為人,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成功,前途似錦。但無奈,人際關係總是很複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你想怎樣,就能怎樣的。這一生總有太多錯過的地方,也有太多錯誤的地方,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矛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但是事實有時候總會與你的想法背道而馳。如果你不懂得人情世故,彼此交往之間的尺度,就必然會遭到別人的疏遠。尤其是在當下,講究的是共同促進,當你的人緣關係處理的不妥善,就會讓別人對你失去好感。
  • 古人說:「寧在人前全不會,莫在人前會不全」道出為人處世的道理
    古人說:「寧在人前全不會,莫在人前會不全」道出為人處世的道理、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幾千年的沉澱,勤勞又智慧的老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用他們的所經歷過的,所走過的,所得到的教訓,融匯成了一句句具有教育意義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