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智慧

2020-11-28 騰訊網

來源 | 網絡

在中國文化史上,《周易》被尊為「群經之首」「六藝之源」。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1

否極泰來

出處:《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象曰:天地不交,否。」《周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象曰:天地交,泰。」

釋義:「否」「泰」為卦名。天地交,即天地相互作用,謂之「泰」,不交謂之「否」;「泰」則亨通,「否」則失利。意思是事物發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達到一個關節點,就要向著它的對立面轉化,一事物變成另一事物,「否」可以轉化為「泰」。後來便常用「否極泰來」形容情況從壞轉好。

人們說「樂極生悲」「苦盡甜來」「壞事變好事」「好事變壞事」等都是「否極泰來」的意思。它充分體現了辯證法思想,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任何事物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就會改變原有的形態,出現新的狀況。好可能轉化為壞,壞可能轉化為好,有利條件可能轉化為不利條件,不利條件也可能轉化為有利條件,在實際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這種事物互變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2

出神入化

出處:《周易·繫辭下》:「精義入神,以致用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釋義:神:神妙;化:化境,極高超的境界。出神入化 ,超越神妙,入於化境,形容技藝達到極高的境界。

3

群龍無首

出處:《周易·乾》:「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釋義:首:頭,引申為領袖。一群龍沒有一個領頭的。比喻眾人會集,沒有領頭人,無法統一行動。

4

革故鼎新

出處:《周易·雜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義:革:《周易》卦名,意為變革。鼎是烹飪器皿,能使食物由生變熟,由硬變軟,故引申有更新之意。革故鼎新,意為破舊立新,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5

應天順人

出處:《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釋義:應、順:順應、順從;天:舊指心目中的上帝。順應天命,順從人心。舊時常用以頌揚建立新的朝代,中國古人認為朝代的更迭、政治的變革,是天意和人心共同作用的結果。後應天順人演變成為封建社會帝王登基時常用的套話。

6

殊途同歸

出處:《周易·繫辭下》:「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釋義:原作「同歸殊途」,意謂通過不同道路,達到一個目標。孔子曾經說過,天下的人,最後都回到同一個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來是一致的,但人們卻有種種的思慮。

7

滿腹經綸

出處:《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釋義:經綸:治理絲縷,理出絲緒叫「經」,編絲成繩叫「綸」。滿腹經綸泛指人很有學問,形容人極有才幹和智謀。

8

匪夷所思

出處:《周易·渙》:「渙有丘,匪夷所思。」

釋義:夷:平常;匪夷:不是一般人。匪夷所思 ,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也形容所見事物的離奇或複雜。

9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釋義:積善:積累善舉,指經常做好事;餘慶:遺留福澤。舊時指經常行善的人家,一定會給子孫留下幸福。也就是所謂善有善報。

10

見仁見智

出處:《周易·繫辭上》:「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釋義:對同一事物,因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不一致,就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簡作「見仁見智」。

11

數往知來

出處:《周易·說卦》:「數往者順,知來者逆。」

釋義:數往知來表示明了過去,可以推知未來,即可以根據過去推測未來。

12

極深研幾

出處:《周易·繫辭》:「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釋義:極深研幾指的是要探討研究事物的深奧隱微之處,形容鑽研深刻、細緻。

13

觸類旁通

出處:《周易 繫辭下》:「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釋義: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就能推知同類的其他事物。

14

探賾(zé)索隱

出處:《周易 繫辭》 :「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

釋義:這一段話有兩個成語:探賾索隱和鉤深致遠。賾:幽深玄妙。探賾索隱的意思是探究深奧的道理,搜索隱秘的事情。鉤深致遠也比喻探討深奧的道理。

15

謙尊而光

出處:《周易·謙》云:「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釋義:謙尊而光的意思是尊者謙虛而更顯示其美德。

16

改過遷善

出處:《周易·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釋義:改過遷善是表示道德品質和作風的用語,意即:有德行的人見到別人的善良德行就學習、仿效,見到別人有錯誤就自覺對照改正。明朝王廷相在《慎言·小宗》中有「遷善當如風之速,改過當如雷之決」表示遷善和改過速度很快且果斷。

17

履霜堅冰

出處:《周易·坤》:「初六,履霜堅冰至。像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釋義:履霜堅冰釋義是行走在結霜的大地上,便會想到結堅冰的寒冬即將到來,比喻事態逐漸發展,將有嚴重後果。

18

物以類聚

出處:《周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釋義:指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現多比喻壞人和壞人常在一起,互相勾結。

19

見機而作

出處:《周易 繫辭下》:「君子見機而作,不俟終日。」

釋義:見機而作的意思是看到適當的時機就立刻行動。

20

安不忘危

出處:《周易 繫辭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

釋義:安不忘危表示要在安全的時候不忘記危難,意思是時刻謹慎小心,提高警惕。

21

尺蠖之屈

出處:《周易 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huò)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釋義:《周易》上述話中包含三個成語:能屈能伸、尺蠖之屈和龍蛇之蟄。能屈能伸,能彎曲也能伸直,指人能適應各種境遇,在失意時能忍耐,在得志時能施展抱負;尺蠖之屈比喻以退求進的策略;龍蛇之蟄比喻引退。

22

藏器待時

出處:《周易 繫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釋義:《周易》上述話中包含兩個成語:藏器待時和待時而動。藏器待時的意思是懷才以等待施展的時機,比喻不急於表現才幹能力,等待施展的機會;待時而動是說等待有利的時機,然後行動。

23

朝乾夕惕

出處:《周易 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

釋義: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奮謹慎,沒有一點疏忽懈怠。

24

剛柔相濟

出處:《周易 繫辭上》:「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釋義:剛柔相濟的意思是剛強的與柔和的事物互相調劑補充,使之恰到好處。這條成語強調的是人們在處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關係時,必須順應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注重和諧、協調、平衡,做到不偏執、不過激,從而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

25

信及豚魚

出處:《周易 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釋義:信及豚魚的意思是對小豬和魚這樣微賤的東西也要講信用,比喻信用非常好,指出做人要誠實守信。

26

卑以自牧

出處:《周易·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釋義:《周易》上述話中包含兩個成語:謙謙君子與卑以自牧。謙謙君子指謙虛謹慎、能嚴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卑以自牧指以謙卑自守,要求人們保持謙虛的態度,提高自身的修養。

27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出處:《周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釋義:上段話實際上形成了兩條成語:一條是「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意思是說兩個人一條心,力量很大,像鋒利的刀劍一樣能斬斷銅鐵,後常以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喻指緊密團結,力量無敵;一條是「金蘭之友」,用來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

28

懲忿窒欲

出處:《周易 損》:「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釋義:懲忿窒欲的意思是克制忿怒,抑止嗜欲(嗜欲指肉體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它強調的是克己與忍讓。

29

自強不息

出處:《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釋義:自強不息的意思是自己要努力向上,永遠不懈怠。深層次的意思是一個人的處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個強大的自己,若想強大自己,必須堅持,不放棄努力。

30

厚德載物

出處:《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釋義:厚德載物提倡的是一種寬容精神,它要求一個人像大地那樣厚實寬廣,像大地承載萬物、生長萬物那樣,在為人處世方面心胸開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公眾號:國學傳承

(id:gxchuancheng)

國學傳承

弘揚國粹

■ 本文轉自網絡,內容僅作公益性分享,若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周易》30個成語,30種為人處世之道
    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於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蘊涵著極其豐富的精神內涵,也為人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今日與大家分享《周易》裡的30個成語,我們一起領略古老的處世智慧。
  • 《周易》中的成語: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
    據有人統計,在漢語中有兩百多條成語源出《周易》,這些成語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蘊涵,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民族思維的基本方式,在幫助人們洞悉宇宙和人生本質規律的同時,也為中華民族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為人處世策略。「厚德載物」 的和諧理念坤卦代表大地,代表母儀天下的形象。
  • 4類成語,4種為人處事策略
    語出《周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的「厚德載物」,提倡的是一種寬容精神,它要求一個人像大地那樣厚實寬廣,像大地承載萬物、生長萬物那樣,在為人處世方面心胸開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周易》涉及生存發展策略的成語特別多,主要有「自強不息」「持之以恆」「剛柔相濟」「能屈能伸」「尺蠖之屈」「龍蛇之蟄」「藏器待時」「待時而動」「見機而作」「安不忘危」防患未然」等。
  • 為人處世,真正的聰明人,反而會有八種「不聰明」的表現,真奇怪
    為人處世,真正的聰明人,反而會有以下八種「不聰明」的表現,或者說往往有以下八種做人「心計」,早晚能混出頭,真奇怪。具體有三個技巧:一是在細枝末節、無關重要的事情上要懂得「隨眾」,不要什麼都追求與眾不同;二是不要讓人感覺你比他更聰明;三是多做少說,不要把聰明表現在你的嘴巴上。「心計」三、有些事情心知肚明即可,不要「胡言亂語」做人有「心計」的人,不該聰明時絕不聰明,因為這個時候的聰明是需要隱藏的。
  • 30個智慧的成語,原來都出自《史記》
    在《史記》中,司馬遷引經據典,結合人物,創造了許多成語,今天,我們就通過這些成語,來重讀《史記》吧。【釋義】比喻虛有其表,得意忘形;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來源】《史記·高祖本紀》:「……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從杜南入蝕中。
  • 《周易》裡的家、國、天下與處世之道!
    正如《周易》第四十九卦「革卦」的彖辭所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這裡的「湯武革命」就是「臣弒其君」的革命行動,這種行動順乎天而應乎人,是對革命肯定的態度,此後,中國歷代王朝的更替,莫不如此。《周易》的思想,是家族、國建、天下的大同主義思想。
  • 30個智慧的成語,原來都出自《詩經》
    《詩經》是遙遠的民歌,裡面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有「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裡面更蘊含著智慧的成語。今天,詩詞君分享30個來自《詩經》的成語,一直感受千年前的智慧與情感。【窈窕淑女】【來源】《詩經·周南·關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釋義】窈窕:美好的樣子;淑女:溫和善良的女子。指美麗而有品行的女子。
  • 《道德經》: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就是「無知」!
    不僅如此,老子也談到了一個人應當如何處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認為「柔弱勝剛強」,就已經很厲害了,甚至「知其雄,守其雌」,也能讓自己的一生,無所缺失。也就是說,《道德經》中講述了許多的人生智慧。但是其中最大的智慧,既不是上善若水,也不是知其雄守其雌。那麼,哪句話才是老子所要表達的人生最大的智慧呢?談到這個問題,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無為。
  • 湖北成語知多少?省內這個地方就孕育出155個成語
    大到治國安邦,小到為人處世,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無不在一個個簡短的成語中得到充分體現。時至今日,大量成語仍然被人們廣泛使用。  另一顧問獨立學者、十翼書院院長米鴻賓則表示,那些由寥寥數個漢字濃縮而成的成語,是古代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長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語,源自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或口頭故事,多由四字組成。看似簡單的文字組合,實則奧義深藏——其內在的精闢,集朗朗上口、思想、精神、道德、智慧、歷史、文化脈絡於一體,可廣窺中國文化最鮮活的文脈精韻、先知智慧、世道人心乃至地域風情。
  •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做人、做事、為人、處世,這是一個不斷的遞進的過程,是人生不斷積累的過程,我們要先學會做人,培養自己的品格,再去認真的做事,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體會到為人處事的哲學,這是人生不斷積累到一定程度所迸發出來的智慧。
  • 蜘蛛小墨丨孩子學習成語的5大好處,你知道幾個?
    成語故事幾乎是每個孩子的必修課。它蘊含了語言之美、傳統智慧、歷史典故,經過千年的沉澱,具有極高的智慧與內涵。它雖寥寥數字,但意義無窮。掌握成語的孩子說話妙語連珠,下筆如有神助。下面這個段子就是對成語重要性的最佳詮釋:孩子問媽媽:「我們為什麼要學成語?」媽媽回答:如果學會成語,在春天來臨之際,你會感慨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草長鶯飛,百花爭豔,百鳥爭鳴……你有無數詞彙可以描繪出春天的絢麗。
  • 鬼谷子:學會這四點,提升自身潛力,為人處世變得遊刃有餘
    如果你缺乏為人處世的能力,不善於待人接物與人相處,往往難以在社會中取得更大的成就。鬼谷子是我國戰國時期的謀略奇才,他精通百家學問,更是教誨了無數優秀的學生,其中不乏一些名人大家。能夠在那樣一個戰亂的年代,佔有這樣的一席之位,就可以料想到,他是一個善於處事的奇人。鬼谷子在他所著《鬼谷》一書中,就曾經告訴了大家很多處事的技巧與辦法。
  • 【風雨花】傾聽是一種處世的智慧|鄒相
    傾聽是一種處世的智慧 ◎鄒相 「片善可嘉,朝聞甘於夕死」,這是唐代著名詩人駱賓王的處世哲學,即是要認真聽取別人的善言,從中有所思、有所悟。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周易提醒:「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4句話
    事實上,《易經》確實堪稱人生的「智慧之書」,其內容強調了宇宙變化與陰陽調和的重要性,也寫盡了人生的處世哲學。尤其是,周易還提醒:「天狂有雨,人狂有禍」,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4句話,很有道理!所以,做人再有本事,也要守住為人的底線,挑逗異性的話,千萬不能說。四、欺侮老實人的話,不要說我們身邊不乏一些生性老實的人,他們為人處世相當內斂,遇到事情,只要不觸及自己的原則,就會選擇得過且過。但是,兔子急了還會咬人呢。
  • 老祖宗教你為人處世的智慧
    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說不嫖娼就不要去那些風花雪月的地方轉悠,不賭博就不要去看別人賭博,短短八字就道出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一、不嫖莫轉其實想要理解這句話,還需要從它產生的時代背景去判斷,它出自《增廣賢文》,這本書主要是讓人變得智慧、勸人向善、給人以修身養性訣竅的,也是在教後人為人處理的道理。
  • 成語揚湯止沸用了什麼原理避免安全事故 螞蟻莊園11月30日答案
    螞蟻莊園11月30日的問題是:成語揚湯止沸用了什麼原理避免安全事故?每天的問題我們如果答對即可領取小雞飼料180G,可能有很多小夥伴不知道本次題目的正確答案,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螞蟻莊園11月30日小課堂的正確答案吧。
  • 周易取名:25個深謀遠慮的男寶寶名,你見過幾個?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蘊藏在《易經》裡的智慧。 一、《周易》經典名句,古人智慧的結晶,給寶寶起名再好不過了1. 慢藏誨盜,冶容誨淫釋義:收藏財物不慎,等於叫人來偷。女子打扮得過於妖豔,無異於引誘人來調戲自己。
  • 古人說:「寧在人前全不會,莫在人前會不全」道出為人處世的道理
    古人說:「寧在人前全不會,莫在人前會不全」道出為人處世的道理、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幾千年的沉澱,勤勞又智慧的老祖先在日常的生活中,用他們的所經歷過的,所走過的,所得到的教訓,融匯成了一句句具有教育意義的俗語。
  • 源自「萬經之王」的十大經典成語,每一個都濃縮了人生的大智慧
    而書中那些老子獨創的成語,更是這種精華的淬鍊,它體現了道家智慧的概要和精髓,千百年來洗滌了多少迷惘的心靈。直至今天,老子留下的這些成語,其思想仍滲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今天筆者就給大家精選了10個出自《道德經》的成語,讓我們一起去體驗道家獨特的處世智慧和超凡的人生境界吧。
  • 《周易》秘密告誡:與人交談時,少說這4件事,當心福氣悄悄溜走
    「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周易》就曾隱晦秘密地告誡道:與人交談時,少說這4件事,不然只會讓自己身處被動局面,周身的福氣也會悄悄溜走,最終招致禍患。1.自己的煩心事《周易》的蠱卦說:「蠱,惑亂也」。這裡的「蠱」其實就是一種影響人情緒的負能量,它不僅會影響我們自己的心情,還會惑亂周圍的人,讓身邊的人也變得喪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