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社會乃至天下的根基在於家庭,家庭的基礎為夫婦,中華幾千年的文化裡「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是佔主導地位,這一思想的產生是源於對《周易·易傳》的開篇第一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誤解。
《易經·易傳·繫辭》第一句就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這是《周易》的根本觀念。陰陽相對,陽為天,是君主、男人的代名詞;陰為地,是臣子、女人的代名詞。陽為主宰,陰為從屬。「天尊地卑」闡述的是君臣關係的一種理想的存在,但「坤」卦《文言傳》裡說「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可見「天尊地卑」的理想環境並不是絕對的。
正如《周易》第四十九卦「革卦」的彖辭所說: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這裡的「湯武革命」就是「臣弒其君」的革命行動,這種行動順乎天而應乎人,是對革命肯定的態度,此後,中國歷代王朝的更替,莫不如此。
《周易》的思想,是家族、國建、天下的大同主義思想。在這個思想體系裡,最小的單位直觀上是家庭,再進一步來說是夫婦之道,這個夫婦之道絕不是「男尊女卑」,而是男女夫婦應當各自發揮本身特質,善盡各自本分。夫婦的道理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多次被提到,「歸妹」、「鹹卦」、「恆卦」都有對夫婦之道的闡述,更在家人卦說:「家人,利女貞」,其彖辭進一步說明,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存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在家庭之中應變,應當遵從父母的意願,但並不是說家長就可以濫施橫暴,而是說家正然後天下才能安定,家庭是國家、社會的基礎,可見《周易》思想是家族主義、國家主義,進而致力於天下和平,進而謀求人類共同福祉的大同主義。
然而家庭並不是《周易》大同主義的最小個體,最小個體應該是每一個人。個人行為才是《周易》大同主義思想的根本個體。
對於每一個人,在內是家人,在外則是朋友。如何與他人相處也是一門學問,如何讓周圍的人認同你,就是處世之道。
「兌卦」象辭說: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是說朋友要相互依存,就像澤水依附在一起,相互切磋琢磨,才能使彼此獲益,有所成就。《周易·繫辭》也說:
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可見斷金之心,如蘭之交,才是真正的朋友,每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態度必然不會一致,天地之道的積極與消極作用也各有差異,然而,取捨之間,則在與人,成己在於自我努力,成敗則在於天,就看人生際遇如何了!
《周易》六十四卦,幾乎每一卦都以盛極而衰,物極必反的道理諄諄告誡,提示人生必須時刻以謹慎戒懼的心態處世,正如「乾卦「所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才能確保長久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