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科學家MIT陳剛教授被捕:又是栽在跨國收入和稅務上

2021-01-21 騰訊網

美國當地時間2021年1月14日,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被指控的罪名包括電匯欺詐、未報告外國銀行帳戶並在稅表中做出虛假陳述,一旦罪名成立,最高可判處20年監禁、25萬美元的罰款。

據聯邦檢察官稱,陳剛被控自從2012年以來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任各項職務,通過提供建議和專長,推動中國的科技發展,而自從2013年以來,陳剛據稱得到了大約2千9百萬美元的中國資金,包括來自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的1千9百萬美元。

這並不是美國第一起針對華裔科學家的案件。

李曉江李世華夫婦

2019年5月,埃默裡大學(Emory University)突然查封了人類遺傳學系終身教授李曉江李世華夫婦的實驗室,以「未充分披露來自國外的基金以及同中國科研機構的合作範圍」的名義解僱二人及實驗室裡多名中國留學生。2020年5月,最終李曉江因參與中國人才計劃未如實披露個人稅收而被判緩刑一年,罰款35089美元。

事實上,美國司法部的打擊範圍也並沒有止步於華裔科學家。

利伯博士

2020年1月,哈佛大學化學和生化系主任查爾斯·利伯博士(Dr. Charles Lieber)受到了「與協助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的指控,當天早晨他在哈佛大學的辦公室內被捕。至今利伯博士未曾認罪,同時針對哈佛拒絕賠償利伯或為其法律辯護提供幫助提起訴訟。

恰恰在利伯教授被起訴的一年之後,歷史再次重演。

那麼,陳剛到底是誰?

陳剛,出生於1964年,湖北南漳人。

1984年獲得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動力系學士學位;

1987年獲華中工學院動力系碩士學位;

1993年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機械系博士學位,師從曾任伯克利校長的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田長霖;

1993年至1997年任杜克大學助理教授;

1997年至2001年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副教授;

2001年起任職於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

2010年被選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是熱傳遞、納米技術和能源領域的權威學者。

而這位學術圈的知名華人科學家到底有著怎樣的成長經歷,通過其第一人稱的自述我們可以窺得一二,或許在此刻讀來也更令人唏噓。下面的文字來自於長江出版社的《演講襄陽·遊子吟》。

我出生在襄陽市南漳縣城關鎮,很小的時候,母親李家玉是掙工分的民辦教師,只有父親陳文朝一個人拿工資,家庭很困難,連買水果的錢都沒有。雖然比較艱苦,但比起農村的孩子,還是要好一些。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到周末,在城郊金廟小學教書的母親會帶我回城關外婆家,路上有一個新華書店,每次經過這裡,我都要吵著讓媽媽給我買小人書,如果不買,我就一路吭吭嘰嘰不高興。現在感覺小時候不懂事,很感謝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

我3歲就開始識字,父親沒事的時候用粉筆在木板上、窗框上寫上幾個字,教我識字。上小學時,我已經能認好幾百個字。

我小時候就愛讀書,鄰居們常常誇我聰明,父母並沒有感覺我有什麼特別聰慧之處,反而覺得讀書入迷的我,像個「憨憨的書呆子」。

除了喜愛讀書外,我還愛動腦筋,初中學習物理電學知識後,我買回一些小零件,一個人躲在一邊纏線圈、拼裝,製作了一臺小臺扇。

1978年夏天,我初中畢業,母親要參加中考改卷,我只得跟隨父親到劉集高中過暑假,父親想到我秋天要上高中,就把一本高一上學期的《三角》教材拿給我看。兩個星期後,我居然自學完了這本教材,並做完了書上的練習題。更讓父親高興的是,一本《三角》練習題,我全部做對了。

1978年秋天我考入襄陽五中。高中期間,大部分課餘時間,我都泡在圖書館,周末和過節很少回家。讀高二時,學校國慶節放3天假,我到圖書館看了半天書,然後用兩天時間做了100道立體幾何題。

1980年高考,我以優異成績考入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但在體檢時心臟出現雜音,招生人員準備拒錄,是母校襄陽五中老師極力推薦並做了許多工作,我才得以跨進大學校門。

現在的大學生都很聰明,很有潛力,要想成就事業,一要把聰明才智發揮出來,二要有機會。有的人一輩子抱怨沒有機會,關鍵是機會來了要抓得住,人生的機會一個接一個,每抓住一次機會,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我在大二時開始想考研,那時發現我的英語將拖後腿。因此苦學英語,到大四時我都快把小英文詞典記全了。

讀研以後,我開始全力投入研究,讀了很多文獻,也培養了很好的獨立研究能力。因此,當1987年碩士畢業時,我的導師把我留下做助教。

1988年,當田長霖教授在華工講學時,香港王寬試基金會找到田教授,請他在中國大陸招生,基金會出獎學金。當時教研室推薦了兩名青年教師面試,我是其中之一。田長霖是著名華裔教授,在加州大學貝克利分校做副校長。他用英文對我進行了近一個小時面試,當場決定收我做他的研究生。我想這之中我熟練的英文,及初步的研究經歷是有決定性影響的。

這個社會有很多機會,當你把一件事做好了,抓住了人生的一次重要機遇,你就有了一個新的平臺,就有了更廣闊的天地,你繼續努力,還會遇到更多的機遇和更好的平臺。所以,年輕人最重要的是多鍛鍊自己,在各個方面多學多看,儘可能豐富自己,腳下的路就會越走越寬。

我1989年進的田長霖教授研究組,在做學生期間,我寫了近10篇論文。我的研究是高溫超導、非極性光學、量子井、超晶格、當導體雷射。這和我在本科及碩士間的學習完全不一樣。在寫論文的同時,我也學了大量課程。有的是要求的,但大多數是我自己去學,甚至是旁聽的。1993年,我博士畢業。當時美國經濟很差,沒有太多工作。我在杜克大學拿到一個教職,這是在200多名申請人之中選取的。我想能拿到這個工作,靠的是研究生期間的努力,當然與田長霖教授的大力支持有很大關係。

田長霖教授

杜克大學雖然是美國很好的學校,但它的公共設施不是很好。這樣,我在兩年多後又在別的幾所大學面試。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特別喜歡我,給我了一個終身副教授。雖然杜克大學還想留我,破例在3年多就給了我終身頭銜,但我還是在1997年來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回想起來,我在沒有學業畢業,沒有很多科研經費的情況下,就提前拿到終身教授,和我科研的方向,和自己堅持獨創是很有關係的。

到加州大學一年多,我接到麻省理工大學機械系主任的電話,要求和我一起共進晚餐。我並不認識這位系主任,直覺告訴我,他們對我有意。美國是一個人才市場,你做得好,就有人挖你。2001年,我從加州大學來到了麻省。

到了麻省理工大學,學校真的與別的學校有很大差別。從做學術上,我知道美國好的學校都有高手。因此,雖然作為一名麻省理工大學教授聽上去很了不起,但我總是告誡自己「山外有山」。在科研上,我總是比別人先走一步。從學生時代直到現在,我幾乎每星期都工作70小時以上。

在很多人印象中,美國人工作時間短,休閒娛樂時間多,但我的美國生活並不是這樣。

我一直認為,我跟大家一樣,只是我用功一點。做科學研究,美國和中國有些不一樣的地方,美國的教授最重要的工作是科研,而做科研時間就是無底洞。我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7點準時到辦公室,晚上7點左右回家,有時是10點多才回家,一天要在學校呆12個小時。以前有一段時間,我早上4點起床,5點就到辦公室了。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因為我喜歡搞科研,我從中得到了享受和樂趣。

我們夫婦有了孩子後,父母到美國幫助帶孩子,在美國的兩年時間,在父母眼中,我好像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人。晚上常常10點左右才回家,而且回到家裡十分疲憊,總要靠在沙發上眯一會兒覺,以解除疲勞。

每天早上出門前,母親會做兩個三明治、拿兩根香蕉讓我帶上,但我常常是回家時還有一個三明治或香蕉沒有吃完,母親責備我為什麼不愛惜身體,我笑著說:「實驗室太忙了,總是吃一個以後,忘記了吃第二個。」

我們學校有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是美國物理學會主席,在麻省理工大學有著最高榮譽,她每天早上6點會準時到辦公室。我前幾年在洛杉磯曾與她有過合作,那個時候,她每天夜裡坐飛機趕過來,早上7點準時從機場直接到辦公室,科研對她來說,就是一種樂趣。

當然,在美國搞科研也不是每個人都是這樣。我的一個博士後學生就對我說:您這樣太辛苦了,我將來做了教授,就不願意這樣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但我還是覺得,我的科研工作具有很大挑戰性,很有意義,我的每一天都過得很快樂。

1980年至1987年,我在華中科技大學讀本科、碩士,1987年至1989年在華中科技大學任助教,1989年至1993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1993年至1997年任美國杜克大學助理教授,1997年至2001年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副教授,2001年任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終身教授,2010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一路走來,這些年,我在科研領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和我的團隊一起,打破了「黑體輻射定律」公式。

「黑體輻射定律」由德國著名物理學家普朗克於1900年創立,是公認的物體間熱力傳導基本法則,該定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成立,但普朗克對其在微距物體間是否仍成立,並沒有把握。百餘年來,雖然有物理學家懷疑此定律在兩個物體極度接近時不能成立,但始終無法證明和提出實證。

我和我的團隊研究證實,物體在極度近距時的熱力傳導,可以高到定律公式所預測的一千多倍。

我本科和碩士時期的同學、曾在麻省理工大學做了3年訪問學者的華中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勁柏副院長,對這一研究成果做了一個通俗的解釋,從學理上簡單地談,物理學關於熱的傳遞有3種:導熱、對流與輻射。在輻射方面有個普朗克的黑體輻射定律,一直被學界普遍認可。但是,上世紀90年代納米的出現,使人的目光轉移到微觀方向,有人懷疑黑體輻射定律,即在兩物體接近時該定律不成立,但始終無法證明。而我和我的團隊做到了,對極難測量的介質的近場熱傳遞,是很不容易的。這一發現,不但讓人們對基本物理有了進一步了解,它的應用也涉及光熱光電、半導體、磁儲存等領域,如改良計算機數據儲存用硬碟的「記錄頭」等,相信在其他領域的重要作用也會逐步顯現。

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善於溝通和交流。這一點,在中國大陸的大學教育裡的確不太重視。但是到了社會上特別是到了美國,才知道這是多麼重要。我記得我在美國做第一次演講時,大概是20分鐘。田教授一個月前讓我開始練習。我在我太太面前試講過多次,但兩個星期前田教授聽了我的試講之後,把我批得抬不起頭。我覺得很不公平。但我聽了他的教導,重寫了我的演講詞,取得了很大成功。因此,我在從學生到助理教授、系副教授期間,每次演講都要試講很多次。這些成功的演講,幫助我建立了自己的聲譽。演講只是一個例子,從寫作到平常和別人談話,我感覺,學生會交流,與我交流好的,一般後來都做得很成功。而我自己有一些研究方向,就是在與別人的交流中受到啟發的。

這些年來,我每年都應邀到世界各地去講學,每次回國,都會應邀到高校講學交流,這些都是正常的學術交流。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儘可能用自己的努力,幫助國內培養人才。

我這裡有很多來自國內的訪問學者,僅華中科技大學就有4名,這對我來說很不容易,因為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到我們這裡來,希望留下來學習,但極大部分我們不能收,因為沒地方容納他們。但我這裡先後有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北師大、南開大學等學校的學術研究帶頭人。

這些年回國多少次,我都記不清,可是,我的父母卻把我留美以後總共23次回國訪問、探親的時間、地點等,都詳細地列表記錄下來,父母這樣細心讓我感動。年輕的時候意識不到,現在我才體會到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在父母眼中,孩子再大,再有成就,都還是孩子。我每周都要打電話問候父母,向他們了解家鄉的發展和變化。我也時常想念家鄉、想念親人,身在異鄉,會經常想起家鄉的山山水水。上周,我從華盛頓準備返回麻省理工大學,聽說中組部一個代表團要到華盛頓訪問,我又特別多等一天,為的是有機會見一見家鄉的人,哪怕他們不是南漳人,不是襄陽人,甚至不是湖北人,就因為他們是中國人,他們來自我的祖國。

我的家鄉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這些年發展很快,我很高興,特別是南漳作為一個山區縣,要充分利用好山區的資源優勢,克服與沿海地區相比的劣勢,如何保持持續發展很具挑戰性。我希望襄陽在發展過程中,注重保護環境,讓家鄉變得更加富強和美好!

—— END ——

相關焦點

  • MIT 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據報導,陳剛在其位於劍橋的家中被捕。且在 1 月 14 日這一天,他在地方法官Donald L. Cabell面前首次出庭。 根據指控文件顯示,自 2013 年以來,陳剛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中得到了美國聯邦機構授予的 1900 多萬美元的資助。
  • MIT校長對華人學者陳剛被捕表示沮喪
    華人科學家陳剛最近被訴三項罪名。 1月15日,MIT上海校友董事會就陳剛被捕事件發表聲明,稱陳剛教授是一位極其受人尊敬的師長和學者,為科學事業和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為人謙遜低調,在廣大校友中有良好的口碑。 「在真相沒有水落石出之前,我們建議大家:保持客觀,理性,冷靜的態度,支持和擁護學校的立場,維護學校的聲譽。
  • MIT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56歲的陳剛被控欺詐、未提交外國銀行帳戶報告以及在納稅申報單中虛假陳述。他於當天在地方法官Donald L.
  • 麻省理工學院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又一名美國華裔教授被捕了!還是美國工程院院士!據報導,麻省理工學院(MIT)從事納米技術研究的知名華裔教授陳剛因涉嫌在尋求聯邦補助金時未透露自己與中國的關係而被捕。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被逮捕,理由是其未向美國能源部披露來自中國不同組織的合約、任命和獎勵。
  • MIT華人教授陳剛被捕!被控未披露與中國合作以及虛假報稅
    美國當地時間 1 月 14 日,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陳剛(Gang Chen)遭到逮捕,原因是未向美國能源部披露獲得與中國多個實體的合同、任命和獎勵。現年 56 歲的陳剛遭到刑事指控,罪名是涉嫌電匯欺詐、未提交國外銀行和財務帳戶報告(FBAR)以及在納稅申報中作出虛假陳述。
  • 美國麻省理工知名華人教授陳剛被捕 外交部回應
    有記者提問,美方宣布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因為他隱瞞在從事美國政府資助的納米技術研究期間為中國政府工作的事實,而在周四被逮捕並受到刑事指控,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趙立堅表示,我不了解你提到的有關情況,我想再次重申,中國政府一貫主張有關人才交流合作必須建立在遵守法律、秉持科學誠信以及恪守職業道德的基礎上,有關政策舉措與各國的通行做法並無本質區別。
  • 遭美逮捕的華人學者陳剛已被保釋:被盤問六小時,25頁詢問筆錄
    華人科學家陳剛最近被訴三項罪名。「美國科學家為外國基金發放單位評審是常規工作。如果不披露為中國國家基金會評審經費是罪,那麼有可能幾乎所有MIT教授都可以被起訴曾經為以色列、義大利或英國政府的經費機構評審過研究課題。」 他寫道。1月15日,MIT上海校友董事會就陳剛被捕事件發表聲明,稱陳剛教授是一位極其受人尊敬的師長和學者,為科學事業和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為人謙遜低調,在廣大校友中有良好的口碑。
  • 又一華人院士在美被捕,理由荒唐至極,這只會加速他們回國的進程
    學術方面,美國除了限制中國多所大學以及某些專業的中國學生入境以外,還明目張胆的開始打壓起華裔科學家。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
  •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在美被捕 外交部回應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 (記者 張素)針對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在美被捕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5日在例行記者會上應詢時作出回應。據報導,根據美國司法部官方網站公布信息,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
  • 又一中國在美頂級教授被捕,納米技術專家,逮捕理由太流氓
    又一名在美國工作的中國籍教授,突然遭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逮捕。周四,即昨天,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帕帕拉多微/納米工程實驗室的負責人教授,突然遭到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逮捕。陳剛在中國出生,是麻省頂尖的機械工程師和納米技術專家。逮捕陳剛之後,美國聯邦調查局即大舉在陳剛在劍橋的家中及在麻省理工學院的辦公室展開搜查。
  • 美起訴並逮捕著名華人科學家,外交部回應
    【環球時報記者 王茜】美國司法部網站14日發布消息稱,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美籍華人學者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MIT校長拉斐爾·裡夫14日向學校師生員工發送郵件,對此消息表示震驚,稱陳剛是一位廣受尊敬的學者和教員,他的被捕「令人驚訝、深感痛苦和難以理解」。此事也在中國學術圈引發震動。
  • MIT的陳剛院士到底冤不冤
    Telegram channel,歡迎訂閱(下載app修改privacy設置;拷貝地址用瀏覽器打開(微信打開無效);點擊「join/進入」):https://t.me/MoshangUS陌上美國YouTube頻道(email登錄YouTube,訂閱):https://bit.ly/2Xg3NNF這幾天麻省理工學院(MIT)的56歲的陳剛教授被抓的新聞再度引發震動
  • 又一位華人頂尖科學家回國前被捕,華人科學家回國引國內輿論爭議
    7月9日,美國司法部證實,現年57歲的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風溼病與免疫學專家鄭頌國教授被捕。一時之間令人震驚,美國對在美華人科學家進行清洗的聲音不絕於耳。鄭頌國教授被捕鄭教授的情況不是個例,近幾年來,美國為了打擊中國科學界,明裡暗裡陷害了不少中國以及與中國關係密切的華人科學家
  • MIT首位華人系主任、國際傳熱學領軍人物陳剛院士的導熱研究之路
    陳剛教授,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會士、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會士和美國物理學會(APS)會士。現擔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主任(同時也是首位華人系主任)。
  • 著名華人生物學家李曉江教授「遭解僱,被捕,宣判」始末
    李曉江從解僱到被捕全過程(來源賽先生) 5月16日,美國埃默裡大學行政人員在未有先兆的情況下,將李曉江實驗室查封,同時帶走了實驗室所有公共電腦、實驗記錄本和部分資料,且未給出任何理由。
  • 多名在美華人科學家接連被捕,美國或試圖肅清科學界華人
    近日,又一名著名華人科學家——前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王擎在美被逮捕。在上繳護照,繳納10萬美元高額保釋金後,王擎目前得到保釋。近一周,已經有三名著名華人科學家在美被逮捕、判刑。5月15日,美國司法部宣布,美國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前僱員王擎周三在家中被捕。他被控「電信詐騙和虛假陳述」,與其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獲得360萬美元的撥款有關。
  • 李曉江在美獲刑,另有2位華人科學家接連被捕
    李曉江在美獲刑,另有2位華人科學家接連被捕 據美國司法部網站5月11日消息,著名華人生物學家、前埃默裡大學教授李曉江被美國法院判處緩刑一年,並被勒令償還賠償金35089美元。 去年5月,埃默裡大學突然解僱並關閉李曉江實驗室。
  • 陳剛教授——濟南大學
    中國高校之窗陳剛教授>1.基本信息:陳剛,男,中共黨員,教授,山東省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現任濟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1997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物理系(獲山東省優秀畢業生稱號),並於同年考入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攻讀龔新高教授的凝聚態物理博士研究生,並於2002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中科院院長優秀獎)。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系,中科院交叉學科理論研究中心、香港科技大學物理系、美國維吉尼亞聯邦大學物理系、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後做為海外引進人才全職到濟南大學參加工作。
  •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被逮捕 中方回應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司坤】當地時間1月14日,美國司法部官網消息顯示,美國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因未能向美國能源部披露其在中國的工作和獲得的獎勵而被起訴和逮捕。在15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此事提問稱,美國檢察官宣布,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陳剛因為他隱瞞在從事美國政府資助的納米技術期間為中國政府工作的事實,而在周四被逮捕並受到刑事指控,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 著名生物學家李曉江教授「遭解僱,被捕,宣判」始末
    美國司法部發布的新聞去年5月,在李曉江教授回國訪問的第二天,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埃默裡大學突然關閉李曉江教授夫婦實驗室,並解聘了李曉江夫婦和實驗室部分中國人,要求30天內強制遣返,甚至連臨近分娩的孕婦也不例外。埃默裡大學以美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方式對李曉江夫婦實驗室的處理方式,一時震驚中外學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