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拉朋齊(Cherrapunjee)位於印度東北部梅加拉亞邦,坐落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側東西走向的卡西山地南坡的一袋形山坳中,海拔1313米。乞拉朋齊人口約6000多。居民多為卡西族,屬母系社會。
1861年,乞拉朋齊在一年裡雨量達到了20447毫米,奪得了世界「雨極」的稱號。以後來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記錄,都遠遠落後於乞拉朋齊,可望而不可及!時隔99年以後,就是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齊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績,打破了它自己的記錄,蟬聯了世界「雨極」的榮譽。26461.2毫米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它比臺灣省火燒寮於1912年創造的我國「雨極」記錄8408.0毫米多18053.2毫米,比北京42年的總降水量還多。
為什麼乞拉朋齊能夠成為"雨極"呢?原來,乞拉朋齊位於布拉馬普特拉河南側卡西山地的南坡海拔1370米處,離孟加拉灣約400千米。卡西丘陵為東西走向,長約250千米,海拔約1500米,東端與緬甸西部南北向的阿拉幹山和那加山相接,形成了一個寬廣的向南敞開的漏鬥狀谷地。
而印度洋是世界最潮溼的地區,那裡是溼空氣的「倉庫」,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帶來大量的水汽,使這裡的6~9月降雨顯著增多。當著名的西南季風從孟加拉灣吹向青藏高原時,暖溼的西南季風進入這個谷地,溼潤空氣被迫發生上升運動,凝結成大量雨滴,形成驚人的雨量,瓢潑般地降落在乞拉朋齊,使它成為世界「雨極」。直到10月,西南季風消退以後,降雨量銳減。而位於卡西丘陵北坡的高哈蒂,由於處在背風坡,受不到西南季風的影響,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589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