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北京重汙染原因解讀 夜空氣品質逐漸轉好

2021-01-14 本地寶

  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疊加冬季採暖排放量增加等因素,11月24日至26日,京津冀地區發生一次區域性重汙染過程,北京市於24日12時啟動進入秋冬季以來第二次空氣重汙染黃色預警。對此次汙染過程,人民網獨家採訪了清華大學教授、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北京市跟蹤研究工作組組長王書肖。

  據王書肖介紹,24日開始,京津冀區域受明顯逆溫、高溼、東南小風等不利條件影響,區域多地汙染迅速積累。至26日,京津冀區域中南部和東部、河南大部、山東西北部、遼寧西部、安徽北部等地區PM2.5濃度普遍達到重度汙染以上級別,中南部城市達到嚴重汙染水平。此次重汙染過程影響範圍廣、汙染程度較重,為今年秋冬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區域汙染過程。

  就北京而言,24日北京汙染濃度自南向北逐漸升高,以3級輕度汙染為主;入夜後,受本地汙染積累和區域共同作用,濃度上升至4級中度汙染。

  25日受西北弱高壓影響,白天擴散條件較好,但空氣品質南北差異大,大部分地區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東部、南部較差。25日夜間地面轉為偏南風作用,北京PM2.5濃度自南向北不斷攀升,於25日22時達到4級中度汙染,之後繼續上升。

  26日07時,北京達到5級重度汙染水平,之後部分站點達到6級嚴重汙染。26日白天,受閉合低壓影響,中層西南風為主且升溫明顯,擴散條件進一步轉差,在區域性汙染及不利氣象條件共同作用下,北京PM2.5濃度還將有所上升,預計白天空氣品質將維持在5-6級,重度-嚴重汙染級別。

  總體來看,這次區域過程,前期區域南部汙染較重,為中度-重度汙染水平,北京為輕度汙染水平;中期太行山前一線濃度較高,為重度汙染水平,而北京受弱的有利系統影響,濃度水平相對較低;後期太行山前汙染水平進一步上升,汙染較重,達到重度-嚴重汙染水平,北京主要汙染物也不斷升高,達重度汙染水平。

  本次汙染燃煤排放特徵組分增加較為突出

  對於汙染成因,從氣象條件看,受低壓、逆溫、靜穩、高溼等因素影響,汙染物易轉化生成,且不利於擴散。其中汙染過程期間伴隨著兩次邊界層的下降,一次為24日下午16:00由1200m迅速下降至600m左右,一次為25日中午開始逐步由1600m下降至夜間22:00的800m左右,目前邊界層日變化不明顯,垂直擴散條件差。同時,25日夜間-26日早上,京津冀地區以靜風為主,近地面逆溫強度較高,相對溼度接近90%,比較利於前期積累汙染物的二次生成轉化。

  從PM2.5組份看,硝酸鹽和有機物為PM2.5首要組分,24日、25日、26日(0-11時)硝酸鹽佔比分別為28%、27%、22%,有機物佔比分別為18%、20%、22%,體現了和燃煤燃燒及移動源排放對PM2.5的重要貢獻。23日夜間和24日夜間兩次汙染高峰期間,PM2.5濃度與二次離子及一次組分有機物、元素碳、氯離子、鉀離子等變化趨勢均非常同步,體現一次汙染和二次轉化共同推進了汙染的高峰。其中和13-14日汙染過程相比較,本次有機物上升比較顯著,且和燃煤相關的氯離子、元素碳等一次汙染物也有明顯的增加。

  11月24-26日北京PM2.5組份變化圖

  從區域傳輸看,根據CMAQ-ISAM模型,25日夜間起,PM2.5小時濃度逐步攀升至重度汙染水平,來自保定的傳輸迅速增加,在夜間超過北京本地源貢獻。26日早上開始,北京本地源貢獻逐漸攀升,並伴有來自廊坊、天津地區的傳輸貢獻。截至目前,25日晚至今的汙染過程主要是由於短距離西南輸送通道傳輸與本地源累積共同影響而導致的。

  11月26日夜間空氣品質逐漸轉好

  預計26日下午至傍晚,北京市仍處於閉合低壓控制,京津冀區域汙染物繼續自南向北在山前匯聚,受多雲天氣影響,輻射較弱、中層溫度較高,垂直對流仍受一定程度的抑制,預計北京市PM2.5濃度維持5-6級,重度-嚴重汙染水平。

  26日夜間開始,冷空氣逐漸滲透,中層持續降溫3-5℃,汙染逐漸開始緩解,27日上午隨著冷空氣主體南下和邊界層抬升,地面轉3-4級偏北風,預計空氣品質較好。

  從汙染成因看,本次汙染屬於區域性大面積的汙染,PM2.5組分中燃煤排放特徵增加相對上個汙染過程有增加的趨勢,建議在區域層面,加強採暖季對燃煤排放的控制,減少一次顆粒物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二次氣態汙染物的排放;同時加強空氣重汙染應急聯防聯控,標本兼治、平戰結合,推進大氣環境質量的進一步改善。

手機訪問 北京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10月8日起霧霾來京 10月11日空氣品質轉好
    原標題:昨起霧霾來 周日空氣品質轉好  國慶假期結束,10月9日是節後第一個工作日,汙染天氣也開始「上崗」了。根據預報,從10月8日至10月10日,京津冀有一次汙染天氣過程,其中北京預計輕中度汙染,部分時段可達中重度汙染。市民出行要注意防護。
  • 10月15日北京重汙染原因揭秘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也組織專家對本次重汙染過程進行了會商和分析。  空氣汙染專家分析來自北京新聞廣播  情況:京津冀區域多個城市出現重汙染  受偏南風輸送疊加不利氣象條件影響,10月12日夜間起,大氣汙染物在太行山-燕山沿線城市開始逐漸累積,邢臺、唐山等多個城市的PM2.5濃度先後達到小時重度汙染。
  • 京津冀等地遭遇大氣重汙染 專家詳細分析解讀
    中新網11月14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11月12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大氣重汙染過程,整體為中-重度汙染,汙染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中南部和河南北部區域。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邀請三位專家對本次汙染過程進行分析解讀。北京市民在重汙染的大霧天氣中出行。
  • 北京城區出現中度汙染 15日後空氣品質徹底轉好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月12日)14時,受上遊沙塵影響,北京城區出現中度汙染。預計今天晚尖峰時段,北京空氣品質仍較差,公眾出行需注意防護。據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監測顯示,截至今天14時,北京大部地區出現輕到重度汙染,主要汙染物為PM10,其中西北部地區出現重度汙染,城區出現中度汙染,城區空氣品質指數已達到123。與此同時,據全國城市空氣品質實時發布平臺實況顯示,內蒙古、山西北部、河北多地出現空氣嚴重汙染,首要汙染物為顆粒物PM10,其中石家莊空氣品質一度接近爆表(AQI最高值為500)。
  • 京津冀地區灰霾將持續至月底 空氣重汙染過程與原因
    本報記者 陳劍攝  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預報中心分析,10月26日受冷空氣南下影響,京津冀區域北部的天氣情況將有所好轉,擴散條件總體有利但有限。28日、29日、30日水汽較大,風速較弱,顆粒物作為凝結核有利於霧或霾粒子的迅速生成,容易加快大氣汙染的形成和積累。
  • 京津冀遭今年秋冬以來最重霧霾天 北京達嚴重汙染
    26日,京津冀多地被濃重的霧霾籠罩,北京地區的空氣品質指數已超300,全市達到嚴重汙染級別。專家表示,此次重汙染過程影響範圍廣、汙染程度較重,為今年秋冬季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區域汙染過程。資料圖:圖為北京市民戴口罩出行。
  • 京津冀再現大範圍靜穩天氣,多地出現PM2.5小時重汙染(國家大氣汙染...
    11月21日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重汙染過程,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邀請攻關聯合中心學術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自發研究員,對本次重汙染成因進行解讀。01總體情況11月21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汙染逐漸形成,唐山、衡水和安陽最先出現PM2.5小時重度汙染,隨後發展為區域性重汙染,中南部汙染程度相對更高。
  • 山東省環境空氣品質形勢預報(2020年11月26日—12月4日)
    總體形勢:11月26-27日,11月30日,12月2-3日,北風風速增大,擴散條件較好,全省以良為主,部分城市可能會出現輕度汙染,其中12月2日考慮汙染物的區域輸送,可能有短時加重過程。北部地區以良為主,其他地區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個別城市可能出現中度汙染。
  • 明天至25日再現重汙染天氣 專家稱系大氣逆溫層影響
    原標題:明天至25日再現重汙染天氣 專家稱系大氣逆溫層影響    10月20日,北京昨日,環保部發布消息稱,北京9月入圍空氣品質最差十城。圖/CFP    是的,霧霾又要來了。未來五天,京城空氣品質將有所波動,23日至25日預計將出現一次重汙染過程,26日,受冷空氣影響,空氣品質轉為優良。你是否感覺,這個月京城的霧霾沒完沒了?專家稱,這主要由不利的氣候特徵引起,如果冷空氣「待不長久」,就容易形成逆溫,導致汙染物快速積累,形成重汙染過程。
  • 13省市迎戰霧霾 北京首發重汙染紅色預警-中國天氣網
    日電 自12月6日啟動實施二級應急減排措施後,7日、8日兩天,鄭州市空氣品質指數AQI仍突破300,達到嚴重汙染級別。北京將於12月10日12時解除空氣重汙染紅色預警,解除機動車單雙號行駛、施工工地停止室外施工作業等應急措施。
  • 北京環保局:使汙染降低一個等級
    據《京華時報》12月11日報導,昨天(10日),北京市環保局公布了此次空氣重汙染預警措施初步效果評估。在此次汙染過程中,北京首次啟動了重汙染紅色預警。評估顯示,重汙染預警減排措施將日平均汙染水平降低了一個等級,由6級嚴重汙染壓低至5級重度汙染水平。
  • 4月飄雪!北京2日傍晚起風吹霾散 後天將出現雨夾雪天氣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2日)北京處於空氣重汙染藍色預警中,截至14時全市大部地區為重度汙染或嚴重汙染。據北京市專業氣象臺專家黃述印分析,今天傍晚起,冷空氣將自北向南影響京城,風吹霾散的同時,部分地區或起揚沙,至夜間21-22時許,空氣品質將明顯轉好。
  • 北方54城重汙染天氣,攻關中心:區域汙染物排放量整體升高
    11月14日開始,北方多地遭遇重汙染天氣過程,截至11月15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共有54個城市發布重汙染天氣預警,其中47個城市啟動橙色預警,7個城市啟動黃色預警。從各省份來看,河北省12個城市和河南省18個城市均啟動橙色預警;山東省11個城市啟動黃色預警,1個啟動橙色預警;陝西省4個城市啟動黃色預警;山西省6個城市啟動橙色預警。
  • 空氣重汙染來襲 北京今啟動黃色預警
    當日10時,北京空氣品質指數為215,全市五級重度汙染。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呼市平均氣溫創下18年來最低值。劉文華(內蒙古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  今起三天,京津冀迎新一輪中至重度汙染過程。個別城市可能出現短時嚴重汙染,PM2.5小時濃度峰值可能達到250微克/立方米以上。16至18日,受持續強冷空氣影響,擴散條件有利,京津冀區域大部以優良為主。  北京將於11月13日8時啟動空氣重汙染黃色預警。
  • 全國現大範圍霧霾天氣 北京重汙染橙色預警延至7日
    全國現大範圍霧霾天氣 北京重汙染橙色預警延至7日 原標題: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監測顯示,4日8時,63.8%的被監測城市出現空氣汙染。預計自8日夜間起,受冷空氣影響,京津冀中南部空氣品質自北向南逐步改善,10日空氣品質好轉。
  • 我國北方沙塵天氣已造成多地PM10重汙染 汙染過程將於15日開始逐步...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及時組織專家分析,邀請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張碧輝主任對此次汙染的成因和發展趨勢進行解讀。張碧輝主任表示,此次沙塵天氣是2021年首次沙塵天氣過程,也是自2002年以來出現時間最早的一次沙塵天氣過程,呈現出強度高、影響範圍大的特徵,沙塵途經之處空氣品質迅速轉差,首要汙染物為PM10,沙塵天氣在13日、14日繼續發展,15日開始逐步緩解。
  • 西安空氣品質良好,為啥還是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
    從昨天(11月25日)起,西安、鹹陽正處於今冬首個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不過,11月26日早晨出門上班,小編發現天空可見藍天25日至30日,汙染物持續累積,局部空氣品質可達到中到重度汙染。為保護公眾健康,降低大氣汙染強度,縮短重汙染時長,11月25日上午,西安市發布了重汙染天氣橙色預警信息,從 11月25日13時起啟動重汙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資料圖:1月2日,北京霧霾持續。據悉,預計1月4日夜間前後空氣品質將逐步好轉。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
  • 大氣環境綜合觀測與汙染成因 | 德州、北京重汙染過程PM2.5中PAHs汙染特徵及來源分析
    德州、北京重汙染過程PM2.5中PAHs汙染特徵及來源分析李曉, 範瀚允, 吳興賀, 徐楠, 郭松, 胡敏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環境模擬與汙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 教育部區域汙染控制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北京 100871摘要: 為探討華北地區秋冬季重汙染過程
  • 1月4日—1月5日空氣品質預報
    經與瀋陽市氣象臺會商:3日,高空受冷空氣影響,地面進入高壓內,氣壓場較弱,受逆溫和高溼靜穩影響,早間到上午擴散條件較差,出現了輕度汙染時段;午後到夜間隨逆溫層破壞和冷空氣進入,擴散條件會逐漸轉好,預計全天空氣品質良。4日,高空受冷空氣控制,地面為高壓前,西北風,擴散條件好,空氣品質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