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人為啥要學多門外語?

2020-12-04 浪淘沙的夢

最近有一個新聞特別有意思,有人把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上高中時候的成績單給找到了。

咱們小時候都聽過雞湯文,說愛因斯坦小時候成績不好,數學考零蛋,受盡了小夥伴的嘲笑,不知道現在兒童讀物還是不是這麼說,結果拿來人家成績單一看,愛因斯坦妥妥的學霸,代數幾何、物理歷史都是六分,六分是最高分。然後德語文學義大利語文學,自然歷史和化學是五分,地理繪畫是四分,最差的法語文學三分。所以雞湯文不靠譜。

愛因斯坦這種物理天才,數學怎麼可能不及格呢?不過有人問說,愛因斯坦怎麼得學這麼多語言,德語、義大利語、法語啊,這是怎麼回事?

是因為愛因斯坦在瑞士上的高中,在瑞士你就得學這三門語言。德語、法語、義大利語,這三種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之前講過歷史上的印雅利安人,他們的語言叫原始印歐語。這原始印歐語發展出來很多分支都屬於印歐語系。其實歐洲絕大部分語言,包括印度北部、伊朗、阿富汗一帶這些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

語系下面分語族,德語屬於日耳曼語族。這個德語、英語、荷蘭語、挪威語、瑞典語都是日耳曼語。法語、義大利語屬於羅曼語族,西班牙語、葡萄牙語也都是羅曼語族。還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就是東歐的羅馬尼亞語和摩爾多瓦語也是羅曼語族,羅曼語族是從這個古羅馬的拉丁語演變出來的,所以俗稱叫拉丁語系。

中美洲、南美洲那些國家,巴西說葡萄牙語,其他的幾乎都說西班牙語,所以一般咱們俗稱當中把美國以南的美洲就是中南美洲叫做拉丁美洲就是這麼來的。

在歐洲除了日耳曼語族和羅曼語族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的語族就是東歐的斯拉夫語族,俄語、烏克蘭語,波蘭語等等,還有巴爾幹半島北部那幾個前南斯拉夫國家,基本上說的都是斯拉夫語族。

說回瑞士,瑞士夾在法、德、意三個國家中間,瑞士沒有自己的官方語言,法、德、意三國語言通用,哪怕是到了國會會議上也是這樣,各個議員都用自己的語言發言,一位議員用德語發表自己的提案然後另外一位用法語表示贊成,忽然跳出來一個人用義大利語表示反對。這畫面這看起來很荒唐,但是瑞士人開會就真這樣,你要想在瑞士生活,那就這三種語言都得會說。

瑞士為什麼有這麼多語言?這個得從歷史上說起。最早生活在瑞士的人,那是赫爾維蒂人,歐洲蠻族凱爾特人的分支。公元五世紀,另一夥蠻族日耳曼人佔領了這片土地。日耳曼人統治的瑞士大制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勃艮第部落管轄的西部地區,阿拉曼尼部落管轄的中部和東部地區。這兩個地區分別說著不一樣,但有發音相似的語言。

幾百年後,日耳曼人建立了法蘭克王國,又後來分成了東、中、西三個法蘭克王國,阿拉曼尼控制的東部和中部劃歸到東法蘭克王國境內,這個王國就是德意志的前身。所以瑞士東部、中部就逐漸變成說德語,當然他們這個德語嚴格意義上講是瑞士德語,夾雜著很多方言,所以德國人和瑞士人要是面對面拿自己的德語聊天估計都聽不懂。

從十三世紀開始,瑞士北部崛起的一個諸侯,大名鼎鼎的哈布斯堡家族,他們在一二六四年成了瑞士境內最大的封建領主,一般當了老大之後幹的都是收稅,徵兵這些活兒,但瑞士是山區,老百姓自己吃都不夠,哪有餘糧。當地唯一的土特產就是勇猛彪悍的山區百姓,悍不畏死的居民,拿著武器保家衛國,憑啥給你哈布斯堡賣命。

於是在一二九一年,瑞士的三個州結成永久同盟,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幫助之下對抗哈布斯堡,獲得了相對獨立的地位,可是過了幾百年了,情況變了,哈布斯堡的馬克西米連一世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神羅在他的治理之下進入到鼎盛時期。此時的哈布斯堡家族雖然已經離開了瑞士,但是一直對龍興之地念念不忘,現在神羅國力也上來了,就派出了皇帝的弟弟利奧波德大公領兵九千進攻瑞士,雙方的力量極為懸殊。瑞士山民沒有足夠的騎兵,沒有足夠的武器,但是他們靈活利用山區狹窄的地形,在山路上設置路障,發動偷襲,最終使得哈布斯堡一方戰死兩千人。一時之間一群野蠻人打敗了帝國的消息傳遍歐洲,神羅不得不跟瑞士妥協,把瑞士劃成一片高度自治的地區,實際上跟獨立也差不多。

今天咱們去瑞士的時候,還能看見哈布斯堡家族發跡的那座城堡,但是其他東西就一點兒都找不到了。所以後來德國人很瞧不上瑞士德語,覺得這一群沒文化的山民語言,我們德意志人怎麼能說這個呢?在德國,你要拿瑞士德語跟他們打招呼,他們就算真聽懂了,那可能都不理你。

但是瑞士正相反,從教授到勤雜工,從牧師到農民,人人都是瑞士德語,也不想學標準德語。

瑞士人為什麼要說法語呢?也得從日耳曼部落統治瑞士說起,咱們前文提到日耳曼的勃艮第部落控制西部,西部地區後來劃歸到西法蘭克王國治理之下。也就是今天法國的前身,隨著時間的發展,西部人自然就開始說法語。後來瑞士三個州形成了瑞士的永久同盟,不僅在強敵環伺的條件下生存了下來,還逐漸吸引其他州的加盟。這個時候歸法國管轄的西瑞士也加盟了過來。這是瑞士歷史上的第一次有了說法語的人,到了十八世紀末,拿破崙橫掃歐洲各個角落,瑞士也沒能獨善其身。

一七九八年,拿破崙在瑞士境內建立了一個附庸國赫爾維替共和國。這個國家只存在了五年,一八零三年被瑞士人推翻了。不過共和國的許多政策被繼承了下來,比如說國內的貨幣用瑞士法郎,還有就是說法語,經常提到一個名詞叫日內瓦公約,規定了很多戰爭法則,像優待戰俘、保護平民等等,這個公約的籤署地,瑞士日內瓦就在這個法語區。

另外瑞士跟義大利接壤,不少義大利人往瑞士移民,所以又形成了義大利語言區。瑞士國內有這麼多語言交流這麼麻煩,為什麼不規定一門官方語言,這多方便?這是因為瑞士國民是一群崇尚自由的人,當初就不想歸神羅或法國統治,才建立起國家,如果強行推廣某種語言就等於破壞了自由,那居民絕對不幹是吧?

再加上一八一五年維也納會議規定,瑞士以後要永久中立,如果設立官方語言的話,就等於有了傾向性。用法語德國不樂意,用德語法國不開心。那既然這樣,就不如沒有官方語言,所以瑞士不光沒有官方語言,連首都都沒有。聯邦政府在伯爾尼,外交中心在日內瓦。但是沒有一個法定的首都。所以瑞士有的人評價說,一幫法國人不想做法國人,一幫義大利人不想做義大利人,一幫德國人不想做德國人,所以他們走在一起就是瑞士。

相關焦點

  • 俄媒:調查表明掌握多門外語的人更有吸引力
    中國網新聞9月1日訊 你為什麼學外語?是因為家長逼迫﹑學校要求,還是為了出國﹑為了交友﹑為了將來找份好工作?現在關於這個問題有了一個最好的答案:學外語是為了變得更有吸引力。據俄媒報導,藉助外語研究項目的幫助,英美科學家得出結論:大部分掌握一門及以上數量外語的英美人,比起只會使用母語的人更有吸引力。
  • 長沙六旬老人學會多門外語 出國旅遊無障礙
    六旬老人學會多門外語 出國旅遊無障礙 長沙晚報通訊員 王國光 全媒體記者 謝春年 攝影報導 長沙晚報9月5日訊 (全媒體記者 謝春年)很多人覺得退休之後生活枯燥無味,但家住雨花區自然嶺的李國強老人通過學習外語,讓自己的退休生活變得有滋有味。通過學習外語,他不僅學到了別國的人文知識,而且在國外旅遊時,解決了語言不通的麻煩,方便了出行。如今,李國強不僅掌握了德語和英語,而且還學習了俄語、法語和日語。
  • 把學外語當負擔的天才愛因斯坦學外語的能力不行麼
    1911年,32歲的愛因斯坦在一封寫給荷蘭的物理學家Willem Julius的信裡提到,自己對目前的工作和研究環境滿意,沒有學習外語的必要,而自己一直以來學語言很慢,學起來是自己很大的負擔。(我要想一下)現在留存下來的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的講座裡你會發現愛因斯坦的英語裡德國人的口音非常非常非常重。法語水平愛因斯坦的高中會考法語沒有及格。他自己後來說到:我的法語從來沒有達到很好的程度。
  • 精通10多門外語,33種方言,語言大師趙元任:學語言,精髓在3字
    在大多數人看來,學習語言一點都不好玩,甚至很痛苦,怎麼人家就會覺得"好玩兒"呢?這就得要找到根源在哪裡,根源就在於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和認識。「語言是人跟人互通信息、用發音器官發出來的成系統的行為方式。"這是趙元任老先生的語言觀。
  • 人工智慧時代還要費勁學各種外語嗎?
    最近,家長群和育兒論壇有些家長躍躍欲試,想在英語之外給孩子多學一門外語。隨著人工智慧時代到來,也有人質疑:機器翻譯是否會取代人工翻譯?如今是否還有必要費勁學好外語?現在英語已是『標配』,如果能多掌握一門外語,就多一份底氣。」目前不少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培訓機構都有面向小學生的零基礎體驗課程。蓬萊路第二小學學生家長陸先生說,一些開設法語班、德語班的高中,和國外高校有合作。孩子學好了這門語言,未來出國深造機會也多些。而眾多滬上小語種機構的宣傳,正是抓住了家長心理——與其千軍萬馬拼英語,不如選擇競爭更小的小語種。
  • 耶魯學習感悟:雙語或多語現象非常普遍,教授也在帶孩子學外語!
    這篇文章信息量比較大,不僅介紹了自己學習法語的過程,還提到了東歐國家的多語言現象。思淼談到:在全球化的社會,外語是一個人的文化資本,而當代的教育和職業精英已經是一個全球流動的群體。這點我很認同,現在以及未來的社會,掌握一門外語,已經是非常普遍的需求。思淼說在她這屆同學裡,有46%的人都在家講一門外語或者把一門外語當作母語,可見在耶魯大學,雙語或多語現象非常普遍。
  • 報志願,要不要選外語專業?
    而且人生中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學習外語的機會並不多。實際上在一段時期內集中學習,對於外語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學好外語的捷徑,到大學畢業工作後就只能用閒暇時間學習了。不過由於專業與外語相關,對於英語專業以外的其他外語專業來說,大一階段的基礎知識學到什麼水平,將直接左右後面三年的大學生活。
  • 用搜狗輸入法看《生活大爆炸》的人,學外語有多快?
    2007年,四個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怪咖宅男:萊納德、謝爾頓、霍華德、拉傑分別以古怪、潔癖、強迫症、社交恐懼症、跟女性說話就結巴等奇葩形象出現在電視中,給普通大眾打開了一扇窗,窺探到原來還有這樣一群人,
  • 查明建:外語教育的人文化與外語專業人才培養
    在整個20世紀,實際在學習外語,外語專業的學生一直感到非常驕傲的,外語專業也在整個人文學科當中是金字塔的頂端,外語系的學生瞧不起中文系的學生,中文系的學生瞧不起哲學系的學生。這些年來,我們英語教育普及化,尤其朱丹平先生還有新東方的外語教育機構,從小學開始學英語,甚至上海市幼兒園不僅幼兒園學英語,入學還要考察英語。所以學生進了大學以後就覺得我不要再學英語專業,我的英語已經很好了,我要學其他專業。
  • 95後小夥自學20多門外語,靠這3個方法成為「行走的翻譯機」
    文/清木北95後的紐約小夥Tim Doner,從2009年開始,10年間學會了20多門外語,而且是通過自學做到的,從14歲開始學習希伯來語,到如今會講歐洲所有大國的語言。每種語言都能順暢地交流,被稱為行走的翻譯機。
  • 少女競選市長:年僅18歲 長相甜美且精通多門外語
    一名競選市長的18歲墨西哥女孩,因長相甜美,精通多門外語,備受矚目,此外,她也是墨西哥歷史上最年輕的公職競選候選人。對此,岡薩雷斯回應稱,「因為缺乏經驗,我受到了質疑,但我認為,競選市長必須具備領導才能,並且要誠實守信,政治經驗不是首要的。處理事情要有不同的方式。」「我也沒有偷竊和腐敗的經歷…」。岡薩雷斯透露,自己從13歲起就開始涉足政治,起初是加入非政府組織做志願者。
  • 考試招生改革方案激千層浪 外語退考正本清源?【2】
    原標題:考試招生改革方案激千層浪 外語退考正本清源?  必須保證母語主導地位  教育要「去行政化」,高考要「去外語化」,這是有識之士近年來的共同呼聲。教育「去行政化」,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讓公眾看到了曙光;教育部探索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邁出了高考「去外語化」的第一步。只有久久為攻,高考必將迎來「去外語化」的那一天。  在中考中,外語從無到有,從按30%計入總分到按100%計入,僅僅經歷了短短幾年時間。外語可以在中考中匆匆地「來」,為啥不可以在高考中慢慢地「去」?
  • 日本是世界第二熱愛學外語的國家?聽到「日式外語」,你笑了嗎?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除了母語之外還會學習一些外語,作為幫助學習和工作的工具。日本人對於學習外語也十分有熱情,因為#日語#本身就是一種複雜的語言體系,既包含了本土語言,又加入了部分外來語,比如漢語和英語,而且英語的佔比越來越高,在街頭到處都能看到滿是片假名的招牌和廣告。
  • 喜馬拉雅FM聯合中國日報網發起英語無限派·暢聽計劃 百門外語精品...
    (原標題:喜馬拉雅FM聯合中國日報網發起英語無限派·暢聽計劃 百門外語精品好課免費聽)
  • 作為語言大師,季羨林的外語學習方法非常高效,推薦給同學們!
    而季羨林大師的外語能力不同凡響,同時掌握了十幾門外語,而且專業水平很強。說到他的外語學習經歷,要從他在德國的十年留學經歷說起。外國的外語教學方式和中國不同,這讓季羨林受益匪淺。中國喜歡循序漸進,老師帶著學生一點一點學習;而德國注重學生的實踐學習,傳授了基本的外語知識,就直接讓學生讀外語原著。
  • 全職老爸打造「語言天才」 13歲兒子熟練掌握3門外語[圖]
    近期,《爸爸去哪兒》的火熱播出,引起眾多網友關注,許多人希望爸爸們在家庭教育中不要「缺位」。在南昌,有一位全職老爸,在他的專心培養下,年僅13歲的兒子已經熟練掌握3門外語,在全國性語言類比賽中屢獲大獎。
  • (學外語一定要出國嗎?)
    原來國外有那麼多中國人的圈子。原來日本的福利那麼好。原來日本人的態度那麼好…總而言之,一句日語不會說,他們也能活的挺好。  這些人類世界的「大熊貓」。他們聽天由命,安於現狀。一點一點的消耗著自尊與自信。
  • 千萬別信他,大學教授鄭強邏輯錯了,不學好外語你腸子都要悔青!
    要論當下教育界在網絡上最火的人,浙江大學鄭強教授或許不能稱之為第一,但是要論能持續多年在網絡上引起熱議和關注的教育界人士,除了鄭教授估計難找第二人。比如,關於中國人學外語的事情,鄭強教授認為其實沒有必要花那麼多的時間耗費在外語的學習上,學外語其實沒什麼用。他甚至用了這樣一個例子來加以佐證。鄭強教授說一次和一個學日語的同事去日本,然後在飛機上會說日語的同事用日語與其他人交談得很是高興。結果到了日本後,在東京的一個過道裡看到一個日本人在向路人乞討。於是學日語的教授就感慨,講日語學得再好,也沒有這個乞討的日本人講得好。
  • 黑猩猩也能學「外語」
    原標題:黑猩猩也能學「外語」   學外語看來不是人類獨有的本領,黑猩猩似乎也可以。歐洲一項新研究顯示,一組在荷蘭長大的黑猩猩在搬家到英國一家動物園後,學會了當地黑猩猩的「語言」。   黑猩猩找到食物時,會發出叫聲來通知同伴,而且食物不同,發出的叫聲也不同。
  • 自學外語的六個絕招
    下面我會跟大家介紹一些方法,即便你一個人還是能繼續學外語。 把語言用到生活中去學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活學活用,用得更自然自在。別老在電腦前學了。即便在這裡沒人跟你說外語,也要把外語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要寫一封工作郵件,寫完了再想想是不是可以用你學的那種外語試著寫寫。用最自然的方式運用外語,寫點你常寫的各種東西。這樣的方法同樣適用於閱讀和聽力。聽聽和讀讀你感興趣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