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學外語當負擔的天才愛因斯坦學外語的能力不行麼

2020-12-05 外語學習那些事

愛因斯坦是天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最近為破除愛因斯坦中學時數學不好的傳聞,諾貝爾官方推特上公布了愛因斯坦的高中畢業會考成績單,其中代數、幾何、投影幾何、物理、歷史均為最高分6分。成績單顯示愛因斯坦高中時數學很好。

德語、義大利語、自然歷史、化學等科目得 5 分,地理、繪畫、工業繪圖得了 4 分,最差的是法語只有 3 分。

很多人都注意到愛因斯坦中學畢業考了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加上後來到美國需要使用的英語,愛因斯坦到底會多少語言,他的語言能力如何?

愛因斯坦的語言能力

1895年在他16歲的時候,愛因斯坦的父親在一封信裡提到愛因斯坦在語言學習上落後了,如果有必要想給他請家教。

1911年,32歲的愛因斯坦在一封寫給荷蘭的物理學家Willem Julius的信裡提到,自己對目前的工作和研究環境滿意,沒有學習外語的必要,而自己一直以來學語言很慢,學起來是自己很大的負擔。

德語能力

德語是愛因斯坦的母語,他從小就講德語,從他在美國時期的報導來看,也是唯一我們知道讓他說起來感覺自在的語言。

他所有的論文和書信都是用德語書寫,讓後由他的秘書(書信類)、同事或助理(主要是科學論文)或者職業譯者(非科學類文章)翻譯成英文。

臨終的時候,他對照顧他的護士最後說的幾句話是用德語說的,而由於護士不懂德語,我們永遠也不可能知道一代科學巨人留給世人最後的交代是什麼了。

英語水平

目前不知道愛因斯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的,但是由於他從5歲開始接受的是私立教育,後來進入了慕尼黑的天主教小學,而在他受教育的州學習英語很普遍。從後來愛因斯坦的英語寫作水平可以看出他很可能很早就開始了英語學習。

但他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不好,1921年他被邀請到美國做演講,他在給Carl Beck的信裡寫道:

我不會講英語,在紐約和普林斯頓做演講的話,我得使用德語。

同年,在另外一封信裡他說:

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我對英語一竅不通,法語水平也無法讓我隨心所欲地表達。

愛因斯坦本人多次表示自己的語言能力不強。我們來看看他學習過哪些語言,具體水平大概如何

Man is, at one and the same time, a solitary being and a social being.As a solitary being, he attempts to protect his own existence and that of those who are closest to him, to satisfy his personal desires, and to develop his innate abilities.As a social being, he seeks to gain the recognition and affection of his fellow human beings, to share in their pleasures, to comfort them in their sorrows, and to improve their conditions of life.Only the existence of these varied, frequently conflicting, strivings accounts for the special character of a man, and their specific combination determines the extent to which an individual can achieve an inner balance and can contribute to the well-being of society.

顯然,他的英語寫作水平相當不錯,可能只不過是對於大師的需求而言他的英語還不夠好。

英語口音

愛因斯坦的助理Leopold Infeld,有一次開玩笑說,愛因斯坦的英語口語包含了300個以古怪方式發出來的單詞。

愛因斯坦的同事Banesh Hoffman回憶每當愛因斯坦遇到難題需要思考的時候,他總是站起來,把菸袋放在桌子上,用古怪的口音說到:「I will a little tink」!(我要想一下)

現在留存下來的愛因斯坦在普林斯頓的講座裡你會發現愛因斯坦的英語裡德國人的口音非常非常非常重。

法語水平

愛因斯坦的高中會考法語沒有及格。他自己後來說到:我的法語從來沒有達到很好的程度。

事實上,他的法語應該還是相當不錯的,他曾經與居裡夫人用法語對話,受邀在法國、瑞士等地用法語做演講。據當時的目擊者回憶,他的法語曾經讓在場的法國人和瑞士人吃驚,因為他能用措辭恰當的法語做物理學的演講,並不需要藉助口譯。

他在1922年寫給Paul Langevin裡說,儘管法語並不能完美地表達他的想法,但他還是願意用法舉辦一些小型地討論會而不是用書面的表達,這樣交流起來會更有成效,也能更好完整闡釋自己的理論。

義大利語水平

有人曾請愛因斯坦談一下他能用哪些外國語言閱讀文獻,據說他列舉出了英語、法語和義大利語。他也在使用這些外語為學術期刊做審稿人。

愛因斯坦青少年時期,他的父母曾經在義大利住過8年,而他自己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在義大利住過半年以上。在1915年的一封信件裡,他提到:

如果你下次用義大利語跟我寫信,我將會很開心。年輕的時候我曾經在義大利待過半年。也曾經有幸去過美麗的小鎮Padova。直到如今,我仍然享受使用我有限的義大利語知識。不過,如果讓我用義大利語給你寫信的話,我沒有足夠多的勇氣,我擔心會表達不清。

意第緒語和希伯來語

作為在德國出生的猶太人,愛因斯坦也能講意第緒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意第緒語也是他的母語,但曾經表示自己的意第緒語不夠流利。

另外他也能簡單地使用一些希伯來語。他在耶路撒冷的大學做演講的時候,簡單使用希伯來語進行問候,然後用法語做了90分鐘的關於相對論的演講。

作為一名用自己母語德語作原創性思考的大師愛因斯坦,一生學過多門外語,外語的學習成了他的一個很大負擔,但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他試圖與人交流的努力。因為做學術需要與人交流、傳播自己的思想,接受他人的批評,不斷反思打磨自己的想法,愛因斯坦藉助德語、英語、法語等語言閱讀過大量的同行的研究並與同行們進行過交流。

相關焦點

  • 黑猩猩也能學「外語」
    原標題:黑猩猩也能學「外語」   學外語看來不是人類獨有的本領,黑猩猩似乎也可以。歐洲一項新研究顯示,一組在荷蘭長大的黑猩猩在搬家到英國一家動物園後,學會了當地黑猩猩的「語言」。   黑猩猩找到食物時,會發出叫聲來通知同伴,而且食物不同,發出的叫聲也不同。
  • 查明建:外語教育的人文化與外語專業人才培養
    在整個20世紀,實際在學習外語,外語專業的學生一直感到非常驕傲的,外語專業也在整個人文學科當中是金字塔的頂端,外語系的學生瞧不起中文系的學生,中文系的學生瞧不起哲學系的學生。這些年來,我們英語教育普及化,尤其朱丹平先生還有新東方的外語教育機構,從小學開始學英語,甚至上海市幼兒園不僅幼兒園學英語,入學還要考察英語。所以學生進了大學以後就覺得我不要再學英語專業,我的英語已經很好了,我要學其他專業。
  • 人工智慧時代還要費勁學各種外語嗎?
    外語科目方面,在英語、日語、俄語的基礎上,新修訂的課程方案中增加了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科目。最近,家長群和育兒論壇有些家長躍躍欲試,想在英語之外給孩子多學一門外語。隨著人工智慧時代到來,也有人質疑:機器翻譯是否會取代人工翻譯?如今是否還有必要費勁學好外語?
  • 一天外語沒學過,高考英語得滿分,「天才」裡面的艱辛誰人知
    老九是我們老宋家一個另類,說這位是個天才也許並不過分。還是在恢復高考這一年,聽說誰都能參加,九哥自然也想試試。話說這九哥高小畢業,由於成分的問題沒有上中學,只好在縣醫院當個學習生,跟著別人學學打針護理什麼的,也算是混口飯吃。記得當時有人問,老九啊,你學醫是為什麼?這位回答道:「吃白蒸饃白麵條!」這話當下的年輕人估計聽不懂,難道蒸饃麵條還有別的顏色?
  • 全職老爸打造「語言天才」 13歲兒子熟練掌握3門外語[圖]
    在南昌,有一位全職老爸,在他的專心培養下,年僅13歲的兒子已經熟練掌握3門外語,在全國性語言類比賽中屢獲大獎。胡哲坤和爸爸  甩手掌柜突然變全職老爸  11日下午,記者聯繫上家住紅谷灘的胡先生。今年46歲的胡先生擁有一輛小型保姆車,屬於有錢有閒一族。
  • 用搜狗輸入法看《生活大爆炸》的人,學外語有多快?
    最讓人羨慕的是,霍華德竟然能說 6 種外語!分別是克林貢語、法語、俄語、漢語普通話、波斯語、阿拉伯語。在劇中第一季第一集,霍華德就用三種語言祝佩妮"洗個痛快澡",那句中文也逗的國內觀眾的哈哈大笑。甚至連最天才的謝爾頓在外語學習上也不及霍華德,其中有一集他還教謝爾頓中文,然而自認為學會中文的謝爾頓去中國餐廳卻鬧了一個大大的笑話。
  • 日本是世界第二熱愛學外語的國家?聽到「日式外語」,你笑了嗎?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發展,越來越多人除了母語之外還會學習一些外語,作為幫助學習和工作的工具。日本人對於學習外語也十分有熱情,因為#日語#本身就是一種複雜的語言體系,既包含了本土語言,又加入了部分外來語,比如漢語和英語,而且英語的佔比越來越高,在街頭到處都能看到滿是片假名的招牌和廣告。
  • 教學研究| 外語能力與音樂介質相關性的國際研究綜述
    對外語能力與音樂介質相關性研究的梳理歸類顯示,國際學者的相關研究主要涵蓋三大主題:音樂與語言的交互性、音樂特質對外語能力的影響、音樂介質在外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效果。以下的分析主要圍繞這些主題展開。Schon et al.(2004)、Magne et al.(2006)使用行為學和電生理相結合的實驗方法,證明了音樂訓練有助於增強個體對語言音高的感知能力。Moreno et al.(2009)對32位8歲兒童實施6個月的音樂訓練之後,發現音樂對被試兒童的語言具有正遷移作用,被試兒童的閱讀能力和辨音能力都得到顯著提升。
  • 報志願,要不要選外語專業?
    而且人生中在一段時間內集中學習外語的機會並不多。實際上在一段時期內集中學習,對於外語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學好外語的捷徑,到大學畢業工作後就只能用閒暇時間學習了。不過由於專業與外語相關,對於英語專業以外的其他外語專業來說,大一階段的基礎知識學到什麼水平,將直接左右後面三年的大學生活。
  • 外語難學?結合這4個大腦學習規律,提升外語學習和複習效率!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學過的東西慢慢會遺忘。因此,複習是學習的必要環節,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是看似簡單的複習,要達到優化的複習效果,必須符合大腦學習的規律。對於大多數外語學習者,尤其是我國的外語學習者而言,由於日常生活中缺乏交流的機會,課後複習無疑變成了學好外語的重要一環。
  • 新學期用訊飛翻譯機不止考高分,還能輕鬆說外語
    新學期,新面貌,您輔導作業時的心情,還好麼?孩子學外語,我們其實還有新的選擇:訊飛翻譯機。從《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到電子詞典,再到複讀機、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孩子學習外語的工具在不斷進化。  可是,這些產品有其局限,比如單詞量有限、翻譯不夠場景化、口音不準、可學習的外語種類少……這些,訊飛翻譯機都能幫你解決。
  • 自學外語的六個絕招
    下面我會跟大家介紹一些方法,即便你一個人還是能繼續學外語。 把語言用到生活中去學語言最好的方法就是活學活用,用得更自然自在。別老在電腦前學了。即便在這裡沒人跟你說外語,也要把外語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要寫一封工作郵件,寫完了再想想是不是可以用你學的那種外語試著寫寫。用最自然的方式運用外語,寫點你常寫的各種東西。這樣的方法同樣適用於閱讀和聽力。聽聽和讀讀你感興趣的東西。
  • 學術預告 | 外國語學院外語論壇:語言語用能力思想的發展與突破
    慶祝華僑大學建校60周年外國語學院外語論壇將於11月10日14:30在外語樓207會議室舉行,線上為騰訊會議冉永平,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現代外語》主編; 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國語用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話語研究會副會長等; 中美富布萊特學者(2009-2010),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等; 是 Journal ofEast Asian Pragmatics (Equinox), Chinese
  • 孩子外語越早學越好?人腦相關結構和「語言習得機制」了解一下
    現在一個英語已經成為了全球的一個通用語言,凱凱的媽媽就一直希望孩子可以在學中文的時候,還能跟上英語知識,因為語言就是要從小培養的,這樣才能讓孩子跟進這個時代的要求,媽媽就給孩子從三歲上幼兒園開始就給孩子報班學習。
  • 當外語學習用上智能語音
    由此可見口語和語音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基本能力中的重要地位。人工智慧技術極大地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其中智能語音技術作為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更多地用於教育領域的語言教學和語言測試中。國內和國際上越來越多的外語課堂都將智能化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作為主要的應用工具,也將口語機考作為主流的口語考試形式。日益發展的智能語音技術將給我國的外語學習帶來哪些影響和變革?
  • (學外語一定要出國嗎?)
    還有一群人,原本生活在中國,生活條件不錯,適應能力也很強。後來,他們來到了日本。 有一句看似真理的謊言,曾矇騙了無數人:   出了國,外語自然就會了。  然而真的出了國才發現,這句話就好比是: 不會遊泳嗎?沒關係,把你扔海裡,你自然就會遊了。
  • 外語設計學習,課程思政的新視域
    設計學習理論關注教學和學習的微觀動態過程;其目標是新科技時代下學生多元能力,包括知識、能力和品德的提升,與《綱要》確立的全面育人目標高度契合。課程思政元素在設計學習各個階段和不同層面得以體現和實施,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沁潤式外語課程思政效果。「設計學習」中,學習者需要綜合運用多種資源最有效地完成交際任務。
  • 秦升的外語能力到底怎樣?聽聽哈姆西克怎麼說
    因為秦升在球場上出色的溝通能力,因此被球迷戲稱為「秦教授」。第一方面我們暫且不說,今天我們談談秦升的外語能力到底怎麼樣?在昨天的一個足球節目中,秦升的隊友斯洛伐克國腳哈姆西克作為主要嘉賓參與了節目。在接受採訪時,這位巨星主動談到了大連隊長秦升。他說自己來到中國後,語言能力成為了最大的障礙。
  • 領導人的外語「秀」
    很多中國領導人都曾多次在不同場合,或是即興用外語演講,或是與外國領導人用外語對話。    毛澤東:在美國人面前「秀英語」    1954年,在新華社國際部工作的林克被派到毛澤東身邊擔任國際問題秘書,並教授其英語,達12年之久。
  • 考試招生改革方案激千層浪 外語退考正本清源?【2】
    隨著經濟全球化、世界一體化進程加快,外語的作用顯而易見,全民學外語當然應該。然而,全民考外語,實在無必要。在職稱評定中,外語熱漸行漸遠,這是一種理性回歸。高考「去外語化」,既是一種遲到的清醒,更是難得的文化自信。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桑錦龍表示,通過降低英語分值提高語文分值這樣的導向,強化母語教學,可以為英語教學改革提供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