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裡斯·威爾金斯:分子生物學家

2020-11-25 科技世界網

莫裡斯·威爾金斯(英語:英語: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1916年12月15日-2004年10月5日)出生於紐西蘭,是一位分子生物學家,專注於磷光、雷達、同位素分離與X光衍射等領域。

莫裡斯·威爾金斯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期間解開了DNA分子結構,以及一些相關研究,使其與佛朗西斯·克裡克、詹姆斯·沃森共同獲得了196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在國王大學的同事羅莎琳·富蘭克林,也是這項研究的主要貢獻者之一,但因病逝世,無緣得獎。

相關焦點

  • 盤點歷史地位排名前十的生物學家,你認同這個排名嗎?
    達爾文達爾文(英語: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孟德爾孟德爾(1822.7.20-1884.1.6),奧地利帝國生物學家。
  • 美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M·霍格蘭逝世
    美國著名分子生物學家M·霍格蘭逝世生前發現了tRNA和胺基酸活化機制;享年87歲
  • 院士風採|劉德培:醫學分子生物學家
    劉德培(1950.05.04- )醫學分子生物學家。安徽阜南人。1986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獲博士學位。1987至1990年在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從事博士後研究。曾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劉德培同志主要從事基因表達調控、基因治療與心血管疾病發病機制研究。
  • 分子生物學家Inder Verma接替掌管PNAS
    Inder Verma 據《科學》網站消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選出新一任主編,來自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索爾克生物科學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家Inder Verma當選。
  • 93歲著名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逝世
    李載平 資料圖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方面獲悉,著名分子生物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載平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5月30日15時45分在上海市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3歲。
  • 世界十大生物學家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世界上十大生物學家,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本排名僅供閱讀,並非正式排名,無先後、高低之分,不喜勿噴。)九、童第周(T.C.Tung,1902年5月28日~1979年3月30日),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
  • 【9月4日】分子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家饒子和
    饒子和,分子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家,江蘇南京人,1977年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1982年獲中科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1989年獲得墨爾本大學博士學位。現任天津市十二屆政協副主席。2011年11月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當選國際純粹與應用生物物理學會(IUPAB)主席。
  • 分子神經生物學家饒毅教授接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其中提到,「現任黨委書記為呼文亮研究員,校長為我國著名分子神經生物學家饒毅教授。」饒毅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南城縣,1978年至1985年在江西和上海接受醫學和研究生教育,1985年赴美在舊金山加州大學(UCSF)念研究生,1991年獲博士學位,論文為「果蠅神經發育中細胞間交流的分子和遺傳分析」。他在哈佛大學博士期間研究兩棲類神經發育的分子機理。
  •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獲得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大隅良典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綜合外媒報導,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大隅良典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專長生物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領域。最知名的成就,是闡明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細胞自噬研究緣何受到熱捧?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細胞自噬作用與生物發育以及許多人類疾病,如衰老、腫瘤、感染與免疫、心血管疾病、肌肉病變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等密切相關。
  • 捷克分子生物學家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就是源自美軍實驗室!
    本文原創,歡迎擴散拒絕轉載請關注警魂小號「俠客棧」防止失聯哦
  •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獲2016諾貝爾醫學獎
    (大隅良典) DoNews10月3日消息(記者 邱慧)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11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
  • 一些分子生物學家根據蛋白質大分子差別的大小計算出絕對年代
    從本世紀70年代開始,分子人類學的研究有了很大的進展。根據人和各種猿的蛋白質大分子相同的程度,提出人和非洲大猿的關係最近,其次是猩星,關係最遠的是長臂猿。一些分子生物學家又根據蛋白質大分子差別的大小計算出絕對年代。
  • 俄羅斯分子生物學家宣布將進行基因編輯嬰兒試驗
    據《Nature》報導,日前俄羅斯分子生物學家Denis Rebrikov宣布,他將進行基因編輯嬰兒試驗,如果獲得批准的話,年底之前就開始這項計劃。如果計劃得以實施,他將成為全球公開的第二名進行這一試驗的人。
  • 醫學史上的11月16日:美國分子生物學家丹尼爾·納坦去世
    歷史上的今天即1999年11月16日,美國分子生物學家丹尼爾·納坦(Daniel Nathans,1928.10.30-1999.11.16)去世。有了這張地圖,其他同事開始沿著分子定位病毒基因和模板功能,在預先選擇的限制位點構建缺失突變體和後來的點突變,並分析病毒自然產生變體的基因組。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
    大隅良典是日本京都工業大學教授,世界著名分子細胞生物學家。  大隅良典發現並闡明了細胞自噬作用的機理,這是細胞組分降解與再利用的基本過程。「自噬」(autophagy)一詞源於希臘語前綴「auto-」,意為「自我」,以及另一個希臘語單詞「phagein」,意為「吞食」。因此,自噬作用的意思非常明確,那就是「自我吞噬」。
  •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獲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3日17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獲獎者為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
  • 醫學史上的11月27日:美國分子生物學家、生理學家謝靈頓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即1857年11月27日,英國分子生物學家、生理學家謝靈頓(查爾斯·斯科特·謝靈頓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1857.11.27-192.3.4)出生在英國倫敦的伊斯靈頓。惠靈頓小時候,母親改嫁給了伊普斯維奇的卡萊布·羅斯博士(Caleb Rose)。
  • 著名分子生物學家範雲六:科研每與血脈連(逐夢英才)
    分子生物學領域耕耘幾十載,因其一系列開拓性的貢獻,範雲六被人稱為「巾幗戰士」。而在她看來,自己不過是個幸運的普通人,做出點成就,是因為熱愛這份工作,無怨無悔。   要追,要趕,要走到前面去   1930年,範雲六生於湖南長沙。在長沙著名教會學校福湘女中畢業後,她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武漢大學農業化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