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美國總體科技要比中國領先二、三十年,中國技術水平的進步相信小夥伴們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上,目前在一些單獨的領域內,中國的科學技術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比如,以下這些科學技術,美國未能造出,而中國卻順利地呈現了出來。
首先來看看我國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的超級雜交水稻技術,所謂的雜交水稻指的是選用兩個在遺傳上存在一定差異,同時它們的優良性狀又能互補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而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第一代雜交種,就可稱為雜交水稻,超級雜交水稻是農業部超級雜交水稻培育計劃的成果,該計劃於1996提出,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培育計劃。
2012年9月24日,湖南省農業廳組織的專家驗收組宣布,超級雜交稻第三期大面積畝產900公斤的攻關圓滿實現,2019年10月21日至22日,第三代雜交水稻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首次公開測試,畝產達到了驚人的1046.3公斤。
如今,我國的量子通信衛星技術已經在各個領域開始應用,這對於我國的國防發展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然而美國人的量子通信衛星卻遲遲沒有發展出來,並且還在量子通信領域與中國的差距逐漸拉大,當首顆量子通信衛星於2016年在中國發射後,這意味著我國走在了最前面,成為了先行者。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有很大機率會在該領域獨領風騷,這也是我國可引以為傲的科技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倘若沒有科研人員的努力,這些項目都不可能在中國成功運用起來,因此可以說,前些年中國的蟄伏,現在正是厚積薄發的時候了。
在西方媒體看來,中國的天眼能夠讓中國成為第一個發現外星文明的國家,圖中這個500米口徑球面的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它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它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10倍。
而後,2020年1月11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投入運行,2020年9月「中國天眼」預計可正式啟動針對地外文明的搜索,你知道嗎?我國的500米口徑的射電望遠鏡比美國NASA的要靈敏50倍以上。
人們有所耳聞的特高壓輸電是我國領先全球的技術,現階段已經投入實際中廣泛使用,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輸送電技術、設備都是十分落後的,進口的設備、其技術都被國外廠家控制在手中,經過幾十年的科技攻關,當前我國的特高壓輸送電技術竟然獨步世界,2016年1月11日,全長約為3324公裡的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工程建成後,它將成為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工程。
截至2017年9月,中國已建成投運的就有「八交九直」17個特高壓工程,初步形成了西電東送,北電南供的特高壓輸電網絡,令中東部近9億人用上了西部的清潔能源,節省了約9500萬噸煤炭,要知道這相當於四川省1年的煤炭消耗量,事實上,要使用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離不開一些關鍵設備,具體包括,換流閥、換流變壓器、平波電抗器、直流濾波器和避雷器,在其中的換流閥和換流變壓器上,中國的製造技術屬於國際領先水平,從特高壓輸電技術來看,全世界都在用中國的標準。
軍工領域之雷射技術,最早是美國開始研發的,中國比美國晚了幾年,之後經過科研人員不懈地努力,我國雷射領域已經領先世界,2016年美國先進光子晶體公司驕傲地宣布,已經開發出有完全自主產權的KBBF晶體,美國不知道的是,我國在1990年就已開始使用這種晶體,並在2016年開發出新一代。其實如今堪稱基建狂魔的中國,在隧道、橋梁、無人區,即沙漠、高原、高寒等地段中的道路建設技術,基本上是沒有對手的。
不少人知道,中國是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正因軍事上的積極防禦,故而促使我國在反艦彈道飛彈上的水平可謂獨步天下,令人詫異的是,我國反艦彈道飛彈突破了在18馬赫飛行速度下的通訊、機動和設計問題,製造出了帶有空氣舵、可滑行、可變軌、可打擊移動目標的智能化高精確彈頭,用來組成反艦彈道的飛彈,甚至實現了彈頭飛機式回收,美國該時期內,不具備這項技術。
相信不少小夥伴都聽說過人造衛星,對於人造太陽一詞來說,我們不僅沒見過,可能連想都不敢想,然而,這般高難度的技術竟被中國團隊攻克了,令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製造出人造太陽的國家,除此之外,我國也已成功地掌握了人造月亮的技術,有人認為,這些或許就是美國朝思暮想的技術,對此,小夥們是如何看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感謝觀看本期視頻,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