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顆生命行星--1》
從今天開始,我在寫故事的同時會嘗試描述一百顆外星生命行星的狀態,我會儘可能的結合我的學識和想像比較合理的幻想這些外星生命行星的狀態。
第一顆行星,巖質行星
這是一顆普通的行星,與地球不同的是,它有兩顆太陽,這是一個雙星系統,兩顆恆星相互繞行的軌道為中心,這顆行星就位於兩顆恆星的軌道外圍,從這顆行星上看,它的早上和傍晚只能看到一顆恆星,但是漫長的中午它卻能看到兩顆恆星。
雙星系統賦予了這顆行星百分之七十五的時間是白天,黑夜則佔用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五,這顆行星上表面環境異常嚴酷,但是在行星地下卻存在著大量液態水,來自雙星和行星核的溫度使得水溫常年保持著液體狀態。
兩顆恆星的相互繞行和這顆行星的軌道周期並不一致,所以對這顆行星的引力大小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引力的時刻變化使得這顆行星地質活動非常頻繁,但是由於距離雙星非常遠,地質活動雖然頻繁卻規模很小,地質活動把巖層中的諸多物質溶解在水中,為生物的繁衍提供了物質基礎。
所以這顆行星的水體中存在著大量的生物,這些生物以地熱為能量,身體組織超過百分之九十五是水,因為水是最容易獲得的物質,這些生物最小的不足一毫米,最大的體長超過兩百米,它們一部分生物會直接從水體中獲取物質,也有部分生物依靠相互吞噬滿足自己對物質的需要,大個體吞噬小個體,小個體也可以圍攻大個體。
如果把一個光源放到水中,可以看到這裡的熱鬧程度絕對不會比人類的大都市差,人類只在地面活動,這裡卻是上下左右立體化的存在,無數的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幾乎接近透明的生物在水體中自由活動。
只可惜這裡並沒有光源,也沒有任何發光物體,生物完全依靠水體的細微波動來感知周圍的一切,它們就這麼渾渾噩噩的進化了不知道多少億年,直到某一天,智慧生物演化出來了。
這種智慧生物的外表和其它生物比沒有任何特殊,它們同樣的是由大部分的水構成,只是它們的生物電信號比其它生物更加複雜,這才導致了智慧的產生。它們利用身體波動水體的頻率來進行複雜信息的傳遞。
一億年後,這種智慧生物進化到了非常高的階段,它們成為了水體中的王者,對外部世界的嚮往成了某些智慧生物追求的終極目標,就像人類嚮往星辰大海一樣,它們時刻都想著如何才能突破周圍的巖石壁壘,看看這些牆壁外面是什麼,當然也有部分智慧生物認為根本沒有外面。
無奈它們身體稀薄的物質結構根本無法撼動堅固的巖石層,它們想盡了一切辦法想要突破巖石層,但是沒有用。
這一天,一顆直徑20公裡的小行星不請自來,撞擊到這顆行星上面,巨大的能量釋放導致了行星有史以來最強地震和火山爆發,十幾條直徑超過十米的巨大通道被巖漿衝了出來,地動過後,智慧生物發現了這裡。
雙星的強烈光照透過這些巨大巖漿通道照射進來,地下水體中的生物第一次感覺到了光的存在,智慧生物很快發現了這些地方的特殊,它們馬上佔據了這些地方,又不知道過了多少年,一部分智慧生物終於進化出了感光細胞,它們終於可以看到這個世界了,上方是一個非常小的光點,因為這裡離洞口已經很遠了。
智慧生物終於確定了,確實存在在外面的世界,要想離開地下世界進入到外面的更廣漠的世界,眼下它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進化自己的身體,只不過這是一個相當無奈的過程,這些智慧生物還需要很長很長是時間,或許等到行星毀滅的那一天,它們還是沒有找到方法離開地下。
相比於這些地下世界的智慧生物,我們人類是非常幸運的。我們不是水中生物,我們的地球引力不是很大,我們的物質很豐富起碼各種元素都能找到,等等等等,我們都是很幸運的。只要我們夠聰明,我們就能走進星辰大海,但是其它行星的智慧生物可能就不會這麼好運了,即使它們比人類聰明,也不見得能比人類更發達,很多因素都會限制它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