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顆生命行星第一顆,地下水的世界,外星智慧生物的無奈

2020-08-19 星宇科幻

《100顆生命行星--1》

從今天開始,我在寫故事的同時會嘗試描述一百顆外星生命行星的狀態,我會儘可能的結合我的學識和想像比較合理的幻想這些外星生命行星的狀態。

第一顆行星,巖質行星

這是一顆普通的行星,與地球不同的是,它有兩顆太陽,這是一個雙星系統,兩顆恆星相互繞行的軌道為中心,這顆行星就位於兩顆恆星的軌道外圍,從這顆行星上看,它的早上和傍晚只能看到一顆恆星,但是漫長的中午它卻能看到兩顆恆星。

雙星系統賦予了這顆行星百分之七十五的時間是白天,黑夜則佔用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五,這顆行星上表面環境異常嚴酷,但是在行星地下卻存在著大量液態水,來自雙星和行星核的溫度使得水溫常年保持著液體狀態。

兩顆恆星的相互繞行和這顆行星的軌道周期並不一致,所以對這顆行星的引力大小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引力的時刻變化使得這顆行星地質活動非常頻繁,但是由於距離雙星非常遠,地質活動雖然頻繁卻規模很小,地質活動把巖層中的諸多物質溶解在水中,為生物的繁衍提供了物質基礎。

所以這顆行星的水體中存在著大量的生物,這些生物以地熱為能量,身體組織超過百分之九十五是水,因為水是最容易獲得的物質,這些生物最小的不足一毫米,最大的體長超過兩百米,它們一部分生物會直接從水體中獲取物質,也有部分生物依靠相互吞噬滿足自己對物質的需要,大個體吞噬小個體,小個體也可以圍攻大個體。

如果把一個光源放到水中,可以看到這裡的熱鬧程度絕對不會比人類的大都市差,人類只在地面活動,這裡卻是上下左右立體化的存在,無數的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幾乎接近透明的生物在水體中自由活動。

只可惜這裡並沒有光源,也沒有任何發光物體,生物完全依靠水體的細微波動來感知周圍的一切,它們就這麼渾渾噩噩的進化了不知道多少億年,直到某一天,智慧生物演化出來了。

這種智慧生物的外表和其它生物比沒有任何特殊,它們同樣的是由大部分的水構成,只是它們的生物電信號比其它生物更加複雜,這才導致了智慧的產生。它們利用身體波動水體的頻率來進行複雜信息的傳遞。

一億年後,這種智慧生物進化到了非常高的階段,它們成為了水體中的王者,對外部世界的嚮往成了某些智慧生物追求的終極目標,就像人類嚮往星辰大海一樣,它們時刻都想著如何才能突破周圍的巖石壁壘,看看這些牆壁外面是什麼,當然也有部分智慧生物認為根本沒有外面。

無奈它們身體稀薄的物質結構根本無法撼動堅固的巖石層,它們想盡了一切辦法想要突破巖石層,但是沒有用。

這一天,一顆直徑20公裡的小行星不請自來,撞擊到這顆行星上面,巨大的能量釋放導致了行星有史以來最強地震和火山爆發,十幾條直徑超過十米的巨大通道被巖漿衝了出來,地動過後,智慧生物發現了這裡。

雙星的強烈光照透過這些巨大巖漿通道照射進來,地下水體中的生物第一次感覺到了光的存在,智慧生物很快發現了這些地方的特殊,它們馬上佔據了這些地方,又不知道過了多少年,一部分智慧生物終於進化出了感光細胞,它們終於可以看到這個世界了,上方是一個非常小的光點,因為這裡離洞口已經很遠了。

智慧生物終於確定了,確實存在在外面的世界,要想離開地下世界進入到外面的更廣漠的世界,眼下它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進化自己的身體,只不過這是一個相當無奈的過程,這些智慧生物還需要很長很長是時間,或許等到行星毀滅的那一天,它們還是沒有找到方法離開地下。

相比於這些地下世界的智慧生物,我們人類是非常幸運的。我們不是水中生物,我們的地球引力不是很大,我們的物質很豐富起碼各種元素都能找到,等等等等,我們都是很幸運的。只要我們夠聰明,我們就能走進星辰大海,但是其它行星的智慧生物可能就不會這麼好運了,即使它們比人類聰明,也不見得能比人類更發達,很多因素都會限制它們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淺談外星智慧生命
    自從二十世紀中葉以來,我們一直使用電波、天文望遠鏡觀測潛在的宜居行星等方法探測外星智慧生命存在的跡象,但到目前為止並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有一種觀點認為,雙星系統中即便已經有行星形成,這些行星也會在不久後,落在其中一顆恆星上毀滅;或者會被拋入星際空間中遠離雙星系統。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只有單個恆星存在的星系,才可能是我們第二輪候選者。如果我們樂觀地假定,所有單星星系都擁有數量不等的行星,我們的銀河系內大約可以有400億顆帶有行星的單恆星星系。
  • 科學家發現一顆奇特行星,擁有比太陽還大的行星環,或有外星生物
    科學家發現一顆奇特行星,擁有比太陽還大的行星環,或有外星生物在經過了上百年的技術積累之後,人類終於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真正探索宇宙的旅程
  • 宇宙中或許遍布外星生命?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適宜生命延續
    在很久以前,人類對地球都尚未探索完全,根本就不會想到會有什麼外星文明,而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曾經巨大的地球已經變成了「地球村」,我們的科學家們終於開始探索地球之外的其他世界,猜想這個宇宙中是否存在與我們人類相似的智慧文明。
  • 美國宇航局招募外星獵手,致力尋找可能存在或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
    美國宇航局正在呼籲世界各地的太空愛好者和外星生物愛好者,來幫助尋找可能存在或孕育外星生命的行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招募業餘的「外星獵手」加入他們的行列,以便成為在整個銀河系尋找外星生命的研究人員。美國宇航局正在進行一場招募活動,可以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選人的申請。
  • 人類為何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地外智慧生命是不是也在尋找我們?
    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外星人?人類對地外智慧生命的尋找或永不止步。人類為何一直在尋找外星生命?地外智慧生命是不是也在尋找我們?千百年來,人類一直在思考世界上存不存在外星人的問題,儘管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各有不同,既有用精神,形上學的問題,也涵蓋科學的方法。
  • 宇宙中的「另一顆地球」克卜勒-452b,它是否有智慧生命的存在?
    在這顆「地球」上,會不會存在生命呢?在宇宙中,生命的形態不是單一的,以地球的生命來看,一顆星球想要出現類似於地球上的生命,無非要滿足以下幾點,一、穩定的單恆星軌道運行系統,並擁有大氣包裹行星,能讓行星避免輻射,二、這顆星球需要水和適宜的空氣,磁場的強度也要適中,三、各種複雜的元素都要存在,例如鐵、碳、胺基酸、核苷酸等滿足一切後,才會有幾萬萬億分之一的機率,出現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在宇宙中,無數星球滿足這一條件
  • 天文學家發現24顆超級宜居行星,就在100光年外,預言要成真
    太陽是一顆恆星,而在我們的銀河系中,至少還有2000億顆恆星,幾乎每顆恆星都有行星。在夜空中肉眼可見的很多恆星周圍,也都有行星環繞。目前,已知的太陽系外行星已經有4500顆。有些是像木星那樣的氣態巨行星,有些是像海王星那樣的冰巨行星,還有些是像地球那樣的巖質行星。
  • NASA:外星生命或潛伏在這顆星球,如果發現外星生命,我們怎麼做
    歐羅巴,是太陽系內最大行星木星的一顆衛星「NASA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歐羅巴可能具備支持上面的必要條件,外星生命或潛伏在這顆星球上。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尋找外星生命時,都會參考地球孕育生命的條件,如需要有液態水等。從目前的探索情況來看,在這顆衛星歐羅巴的內部存在液態水,其含水量非常豐富,在它表面的冰層看起來就像一個外殼。如果在歐羅巴的液態海洋中有穩定的熱源,那可能會出現外星生命。
  • 「天眼」發現,銀河系外一顆類似「眼球」的行星,或存在智慧生命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個奇特的系外行星,這個從遠處看這個行星類似人類的眼球,所以科學家親切地稱之為「眼球」行星。這顆行星是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歷程中驚人發現,它位於銀河系之外的一個普通星系,這個星系的中心是一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紅矮星。
  • 外星文明構建宇宙「實驗室」?百萬顆宜居行星上,進行生化實驗
    從科學上說,在宇宙中數億個可居住的星球上,只有人類存在過一種智慧生命,這是不可能的。但為什麼我們每次尋找外星智慧生命的努力都歸於失敗呢?或許,外星人早就探查到了地球。只在高等外星文明的眼中,地球人就像古代的三葉蟲一樣原始,好奇的外星人則像研究動物一樣遠距離觀察人類文明的發展。
  • 銀河系如此大,到底有沒有外星生命?至少100個「超級地球」!
    銀河系如此大,到底有沒有外星生命?至少100個「超級地球」!無論科技發展到什麼程度,人類一直渴望探索的問題之一就是:銀河繫到底有沒有外星生命?在浩瀚的星空中,有氣體雲、塵埃和有機物。生命的起源和進化可能是宇宙不可避免的規律,只不過時間早晚。在銀河係數十億顆行星中,有些可能永遠不會產生生命,有些可能會有生命的興衰,或者只是停留在最簡單的生命形式中,但還是會存在少數行星可能比我們人類擁有更高的智慧和文明。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銀河系有180億個行星系統。如果百分之一的星系有生命的可能性,那麼概率是1.8億。
  • 宇宙最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八顆星球
    按照科學家們制定的標準來說Kepler-442b事實上比地球更適宜居住。Kepler-186f發現於2014年,這是第一顆經過驗證與地球大小相當的宜居帶行星。這顆星球距離我們大約500光年,它只比地球大10%,而且有證據表明它擁有巖石成分。
  • 美科學會議商討如何尋找外星智慧文明
    「綠岸」射電、「凱克」望遠鏡等強大陸基望遠鏡將尋找宇宙中的可疑電磁波信號  騰訊科學訊(羅輯/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5月21日,尋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科學家再次研究如何尋找外星智慧生物天體生物學家塞斯·肖斯塔克等參與了會議,這位資深地外生物研究人員並不陌生,此前他對可能存在的外星生物形式進行了解讀,認為在特定的行星表面環境下可演化出不同類型的生物。本次會議上,研究人員根據美國宇航局克卜勒系外行星探測器所掌握的系外行星數據推測可能存在的外星生命形式,並回顧了克卜勒望遠鏡取得的科學成果以及包括艾倫望遠鏡在內的「監聽」宇宙計劃。
  • 36個太陽,100萬顆宜居行星繞黑洞旋轉
    從科學角度看,宇宙中數以萬億計的宜居星球中只誕生人類一種智慧生命,這種可能性簡直微乎其微。但是,為何我們每一次尋找外星智慧生命的努力都歸於失敗呢?也許,外星人早已探知地球的存在。有人根據宇宙「動物園」理論提出「實驗室」假說,即人類和地球生物都是外星人刻意製造的實驗動物,而整個太陽系有可能就是外星人精心搭建的「實驗室」!從理論上說,如果某個神級文明具備操控星系的能力,那麼他們搭建的「實驗室」能有多大呢?近日有科學家研究之後發現,這個「實驗室」最多可以容納100萬顆宜居行星同時圍繞一個黑洞旋轉!
  • 15億光年外的太空信號不知真假,16億光年的行星倒真有一顆!
    圖源《層層透視大宇宙》這個外星信號之所以能引起軒然大波,是因為它重複了6次,這不得不讓人引發遐想:是不是外星智慧生命有目的的行為?但其實,全球的射電望遠鏡早已經接收過多次外星信號了,2012年發現的FRB121102,更是被重複探測到15次。
  • 專家談智慧外星生命的三個必要特徵
    物理學家加來道雄說,銀河系中有五分之一的恆星都擁有著類似於地球的行星,這就意味著,銀河系中可能存在著200億顆類地行星。在這個天文數字裡面,可能會有很多行星存在著生命,但要提醒一點的是,生命的出現需要很多條件共同成立,其中包括,行星附近要存在一個類似木星的巨大行星,以確保該行星運行軌道中不會出現小行星及天體殘骸,還需要有一個衛星環繞其飛行以幫助行星穩定運行。
  • 5萬光年遠的外星信號被破譯,科學家:第4宇宙和第12銀河系在哪?
    二戰結束之後,從50年代開始人類,人類的航天科技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1957年10月4日人類向太空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1961年4月12日人類進行了第一次載人航天活動,1969年7月20日人類太空人第一次登上月球,1977年9月5日人類第一顆飛出太陽系的旅行者1號發射升空.......70
  • 外星紀錄片,讓我們離這道未知的世界又邁進了一步
    科幻迷與現實主義者的相交總能碰撞出激烈的火花,那這部《外星世界》則是用科學來把火花壓低,告訴二位:先坐下,慢慢聊!第一集連續劇的開篇用行星來開頭,首先是讓我們知道的一點,我們的家園地球也是一顆行星。但是除去地球外宇宙中會有多少顆類似的行星呢?
  • 外星生物更可能撕了你,還是擁抱你?
    回想這些年的文學、影視作品,探討外星生命或以此為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有像《寂靜之地》這樣,講述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有像《星際戰爭》、《獨立日》、《火星人玩轉地球》等攻打地球的外星高科技侵略者;有人類友善的訪客《E.T》、《第三類接觸
  • 發現一顆行星也能得諾貝爾獎?評委組:這顆行星的價值巨大!
    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具權威性,最受關注的獎項,自然吸引了世界人民的目光。現在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已經公布,今年得獎的一共有三個人。這三個人分別是吉姆·皮布爾斯、迪迪埃·奎羅茲和米歇爾·邁耶。諾貝爾評委組將大獎頒給他們三人的理由是「為了激勵人們對外行星和外星生命的探索,同時讓公眾更多地了解這一領域。」其中,皮布爾斯獨享了一半的獎金,而另一半由奎羅茲和麥耶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