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大盤高漲情緒的推動下,新基金也開始密集發行,更有明星基金經理排著隊發,截至2020年1月11日,新基金規模已經超過900億元,爆款基頻出,新基「吸金」超過3000億元,除此之外,今年一季度還有超300隻基金待發。
那麼,今年新發的基金都有何特點,什麼情況下可以買?新基的發行又對市場行情有何影響?本期我們就來聊聊。
一、2021年新發基金特點今年的新發基金以偏股混合型基金為主,且多是各家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掌舵,例如今年以來的5隻百億元級新基金,其基金經理分別是李曉星、梁浩、曲揚、楊棟、孫迪和鄭澄然,市場上明星基金經理的吸金效應仍然不俗。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新發基金更多是以行業優選、行業均衡為主的,而行業主題基金則不多,可以看得出,很多基金經理對於後市仍比較看好,但是在行業方面並沒有打算下很大的賭注。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0.1.13
二、新基「搶跑式」建倉,繼續強化抱團目前已經達到去年7月份市場最火熱時的發行強度,在急速的認購以及市場急速的上漲中,基金經理不得不「搶跑」建倉,越早抓住核心資產,當下時點,就越能獲得較低的持倉成本。
因此,其快速且集中建倉A股核心資產,會導致機構重倉品種迅速上行,且成交量有了明顯的放大, 2021年起,A股成交額連續突破萬億。與此同時,在這種提供持續資金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會繼續強化目前的「抱團現象」,一些抱團板塊,例如白酒、光伏等短期內瓦解的可能性較低。
目前,市場的持續上漲與新基的發行是相輔相成的,在股市上漲、賺錢效應和牛市情緒的前提下,新基金加速發行進場,而其帶來的增量資金又有利於牛市的持續。
三、新基真的「香」嗎?從最近的一年2020年來看,這是公募基金髮行的大年,全年成立新基數量與規模創造公募基金成立22年以來歷年最高紀錄。百億體量的爆款基金頻出,多達40餘只。
但是,好發不好做的現象很明顯,明星基金經理也不例外,41隻百億爆款基金截至去年年底,除了部分處於建倉期尚未公布最新規模的基金外,剩餘的基金規模普遍縮水,其中包括茅煒、王宗合、饒曉鵬、陳皓等明星基金經理。
從業績來看,例如茅煒的南方成長先鋒,發行總規模超300億,目前規模降至280億元,成立半年有餘,回報為8.29%,相比同類平均半年以來的漲幅22.29%,有所差距。
陳皓的易方達均衡成長,發行總規模270億元,目前規模降至190億元,成立近7個月,相比同類平均半年以來的漲幅27.56%,有所差距。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至:2020.12.31
我們再以2015年牛市發行的基金為例來看,我們以偏股混合型金收益為基準,2015年大牛市中3400點左右發行的主動管理的權益類基金,從基金成立至牛市高點收益率大幅跑輸偏股混合型基金。
再看更久遠的,2007年的牛市,我們選取了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作為基準,發現從基金成立到股市高點這段期間,新基金的收益大幅低於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
所以常常說,牛市買舊熊市買新。實際並不是因為這些基金經理的表現不穩定等因素,主要是因為新基金往往都存在3個月的建倉期,即新基金在募集成功後,需要經歷一個把錢投入到目標產品中的過程,由於募集到的總資金量很大,所以基金經理幾乎不會當天把錢全都投到市場上,而會選擇在3個月內分批買入,所以你的錢實際投入市場的時間,和你買入新基金的時間相比,會有延遲。因此,表現出來的業績會與倉位較高的老基金有一定的差距。
那麼,在牛市就什麼新基金都不能買了嗎?比如一些固收+、偏債、指數類基金受到相關的影響就會較小。而主動管理型權益類基金,申購則需理性,一方面要考慮建倉期會錯過牛市行情,另一方面要考慮較高的申購費率。
總結2021年隨著權益市場的上漲,新基發行也迎來也越發密集,但是新基好發不好做,特別是在牛市,所以投資者還需理性斟酌,特別是對於同一基金經理,已經持有其老基金,或相似風格的老基金,不建議贖舊買新,基金更建議長期持有。
好了,本期的內容就到這裡。近期你申購新基金了嗎?邊學邊賺,就在好買商學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交流~
本文系好買商學院原創,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於「好買商學院」。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邊學邊賺,就在好買商學院,更多內容,關注我們@好買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