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有機蔬菜工程技術中心遺傳育種見成效

2020-12-06 四川新聞網南充頻道

依託西南大學專家團隊技術支撐  開展校地合作種植優質有機蔬菜

南充有機蔬菜工程技術中心遺傳育種見成效

西南大學李成瓊教授(左一)在南充有機蔬菜工程技術中心蔬菜基地試驗田進行技術指導(成潮生供圖)

四川新聞網南充10月18日訊(成潮生) 「平常要做好田間檔案的記載,要注意甘藍的防蟲,有缺窩的要馬上補窩哈。」10月17日下午,西南大學十字花科蔬菜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碩士研究生導師、首席專家李成瓊教授一行,在南充有機蔬菜工程技術中心主任潘春生的陪同下,來到位於南充市高坪區走馬鄉金鳳山村南充有機蔬菜工程技術中心蔬菜基地,對育成的「越冬優質抗裂甘藍」南充區域試驗田進行技術指導。

據了解,南充有機蔬菜工程技術中心依託西南大學李成瓊教授領隊的遺傳育種、生態土肥管理及有機生物防控專家技術力量,從去年起就篩選並培育的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優質越冬抗裂甘藍」品種,這些甘藍非常適合南充的土壤環境和氣候條件,目前這些甘藍已經進入到區試階段,明年可通過省級權威部門的認定,這將大大增強南充有機蔬菜工程技術中心的有機蔬菜產業帶動及示範能力。

西南大學李成瓊教授(左一)在南充有機蔬菜工程技術中心蔬菜基地試驗田進行技術指導(成潮生供圖)

西南大學李成瓊教授的專家團隊在南充市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的支持下,通過對南充的區域特點的研究,編制出了符合有機蔬菜國家標準的甘藍、胡蘿蔔及茄果類的南充區域的有機蔬菜的生產規程、基地建設的標準、設施蔬菜栽培標準,這些因地制宜的有機蔬菜技術標準及規程的制定,對南充市有機蔬菜的生產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工程技術中心也在地方品種的保護上,針對在我市具有幾百年歷史的河西胡蘿蔔及優質酒罐圓白蘿蔔,進行「提純復壯」,持續2年提純並獲得了大量種源材料,為保護南充市地方優良蔬菜品種和品種的發揚光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據介紹,圍繞工程技術中心走馬試驗基地有機蔬菜生產技術提檔升級,西南大學宋洪元副院長及司軍教授領銜的專家團隊每年都分批次的派送西南大學的大學生、研究生,來到南充有機蔬菜工程中心蔬菜試驗基地實習,這對大學生的理論到實踐有很大的幫助,增強和提高了大學生、研究生對有機蔬菜種植實踐的感性認識,同時為南充的農業生產儲備了一些高精尖專業人才。

 

相關焦點

  • 甘肅"西部航天育種基地" 選育成功18個蔬菜新品種
    隆冬時節,在甘肅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區內,天水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甘肅省航天育種工程中心主任包文生,向記者如數家珍地介紹在這裡選育成功的「航天南瓜」、「航天番茄」等18個蔬菜新品種。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天水市農業局、天水綠鵬科技公司合作,在園區建成了「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
  • 「生物育種」名稱淺議|生物技術|基因工程_網易訂閱
    我國新制定的十四五規劃中也明確將生物育種列入需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八大前沿領域。其中「生物育種」用語準確簡練,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  2、 「生物育種」實際上是「生物技術育種」的簡稱和統稱。  1) 生物技術的發展趨勢  作為現代科技革命的重要領域,生物技術已歷經30餘年的發展,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對農業生產發展有力的推動作用。
  • 什麼是有機蔬菜、水果?「有機」是啥意思?
    有機蔬菜、水果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有機生產規程,禁止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採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持續穩定,且經過有機食品認證機構鑑定認證,並頒發有機食品證書的蔬果產品。
  • 蔬菜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原理、方法與問題
    一.在育種上應用分子標記的優點:  (1)在基因組中大量存在且分布均勻,遺傳多態性高,尋找到與目標性狀連鎖的標記容易;  (2)通常穩定性和重現性好,信息量大,分析效率高;  (3)檢測手段快捷、簡單,檢測易於自動化;  (4
  • 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 引領全國蔬菜產業高標準發展
    圍繞這個目標,中心成立兩年多的時間,全面總結壽光設施蔬菜生產管理經驗,加快蔬菜全產業鏈標準研製和推廣,取得了積極成效。   同時,積極爭取農業農村部、省農業農村廳支持,於2018年發起舉辦全國蔬菜質量標準高峰論壇,已舉辦三屆,廣泛交流蔬菜質量標準推廣應用、農業信息化、育種育苗、生態農業等領域的研究成果,成為蔬菜質量標準領域的重要交流平臺。
  • 圖文: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演繹航天育種神話
    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天水市合作建立的專業從事航天育種的基地,是「兩院」與地方合作正式命名掛牌的我國西部唯一一家航天育種基地,位於甘肅省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該基地通過長期參與我國返回式衛星、神舟飛船搭載農作物育種領域研究,在太空誘變、分子生物學航天育種、制種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物基因組學與分子遺傳育種創新引智基地...
    《關於2018年新建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立項的通知》(教技函〔2018〕2號),中國海洋大學包振民院士作為負責人申報的「海洋生物基因組學與分子遺傳育種創新引智基地」獲準立項建設。  該創新引智基地依託海洋生物遺傳學與育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瞄準海洋生物基因組學、海洋生物遺傳發育進化生物學、海洋生物分子遺傳與育種等國際前沿領域開展研究工作。
  • 南充:「12355」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在四川南充精神衛生中心成立
    6月2日上午,「12355」南充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援助中心、志願服務基地授牌籤約暨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志願服務活動啟動儀式在四川省南充精神衛生中心舉行。儀式上,市教體局、市衛健委、團市委、市婦聯分別為南充高中、白塔中學、南充五中、嘉陵區實驗小學授予「12355」南充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志願服務基地銘牌。市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李盛文在儀式上講話。團市委副書記胥丁懿、馮榛、魏豪成及南充精神衛生中心心理援助服務志願者參加了會議。
  • 蔬菜種植戶,告訴你什麼是有機蔬菜,有機蔬菜該怎樣識別?
    你不管在菜市場也好,在超市也好,上面都會打上有機散菜花這樣的標籤。那到底什麼樣的蔬菜能夠稱之為有機蔬菜呢?那我們來看一下有機蔬菜的定義。第一、蔬菜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照有機生產規章。第二、不使用任何化學成分的農藥,肥料,除草劑和生長調節劑等物質。
  • 遺傳發育所——分子育種生涯從這裡啟航
    本文作者徐雲碧博士早年就曾在該所通過聯合培養從事博士研究,開啟了分子數量遺傳學和分子植物育種的新徵程。近期,基因組生物學研究中心為兩位老專家、曾經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的朱立煌研究員、陳受宜所長舉辦題為「初心永擎 薪火相傳」的科學家精神論壇,以總結和銘記兩位老專家為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學科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所做的巨大貢獻。
  • 綠色有機蔬菜和無機蔬菜如何區分?
    很多朋友表示:都說有機蔬菜好,所以我們也買有機蔬菜。但是有機蔬菜到底好在哪裡呢?它和無機蔬菜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小編就帶來大家詳細的來了解一下。有機蔬菜的定義有機蔬菜是指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的生產技術規範生產進去的經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允許使用有機食品標誌的蔬菜。
  • NG高分 | 研究多倍體物種遺傳育種的新方向
    本研究利用最新的測序技術(PacBio+BioNano),成功組裝出高質量的異源四倍體芥菜性油菜基因組圖譜,為進一步改良芥菜的農藝性狀提供了基礎,也為多倍體物種遺傳育種提供了新的方向。同時,也從多角度論證了芥菜A亞基因組起源問題,揭示了多倍體亞基因組間同源基因表達與選擇機制。
  • ...西甜瓜分子遺傳育種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該研究是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和國家西甜瓜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等項目,於2015-2017年在我校向陽基地及西甜瓜分子育種實驗室完成,該研究為甜瓜進化和關鍵農藝性狀改良提供了基因組學理論基礎,為進一步開展甜瓜品質育種提供重要基因資源與數據參考。
  • 中國水稻遺傳育種歷程與展望
    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為第二次綠色革命準備了大量的有重要利用價值的基因,水稻育種正邁向設計育種的新時代。基因組選擇技術和轉基因技術將為培育「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 綠色超級稻保駕護航。本文對我國水稻遺傳育種的發展歷程進行了概括,指出了各種育種方法和育種技術的優缺點,系統介紹了水稻細胞質雄性不育和光溫敏雄性核不育以及秈粳雜種不育的分子機制的研究進展,綜述了水稻株型、穗型、粒形和養分高效利用相關的重要功能基因,闡明了產量與開花期聯動的關係,凸顯了我國水稻基礎研究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特別指出,近年來,我國水稻生產方式發生了或正在發生巨大變革,育種理念也要與時俱進。
  • (090102)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學術型)導師簡介 - 北京農學院研究生...
    現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二級研究員。曾赴泰國農業部農業發展中心、瑞典斯瓦洛夫-懷寶種子集團培訓及合作研究。兼任:農業部科技委委員、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組組長、中國作物學會副秘書長、玉米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政府農業顧問專家、北京農業育種創新平臺玉米首席專家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 科學網—聯合育種,讓肉牛「牛」起來
    通過GCBI可以計算種牛的基因組估計育種值,實現種牛的早期選擇,縮短世代間隔,加快遺傳進展。 GCBI指數的制定和計算由國家肉牛遺傳評估中心提供。該中心負責人、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李俊雅,也是全國種公牛拍賣會的發起者和組織者。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有了這一指標,更利於競拍者判定種公牛的質量。」 在拍賣會現場,關於肉牛育種的宣傳語多種多樣。
  • 國際遺傳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總幹事來泰考察
    中國江蘇網3月8日訊 3月6日,國際遺傳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總幹事馬烏洛·吉阿卡率隊來我市考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曲福田,市領導陸春雲、張餘松、張小兵,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孫燕榮陪同。國際遺傳工程與生物技術中心(ICGEB),是隸屬於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非營利性政府間國際科技組織,其宗旨和原則是促進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遺傳工程和生物技術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前期,中國醫藥城、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與ICGEB三方達成共識,共同建立ICGEB-CMC區域研究中心,主要從事生物醫藥原始創新研發、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產業化及高端人才培養與交流等。
  • 浙江省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主要成效
    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將兩者統稱重點實驗室)是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來年,浙江省通過科技資源優化整合,省級重點實驗室的特色和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 分子育種與全基因組選擇育種
    1、什麼是分子育種?  所謂分子育種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二是基因工程或者叫轉基因。  其中,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是將生物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在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重要作物上,通過尋找與重要農藝性狀緊密連鎖的DNA分子標記,從基因型水平上實現對目標性狀的直接選擇,從而加快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選育抗病、優質、高產的品種。
  • 花生遺傳育種團隊|小花生大作為
    廣東花生能保持如此大的種植面積,有賴於廣東省內花生育種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花生遺傳育種團隊(下稱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是國內最早從事花生育種與栽培研究的團隊之一,對廣東花生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團隊現有成員13人,二級研究員1人,三級研究員2人,四級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3人,其中博士6人;團隊成員中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有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