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德強小組系統開展林木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研究—新聞—科學網
-
分子育種與全基因組選擇育種
1、什麼是分子育種? 所謂分子育種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一是分子標記輔助育種,二是基因工程或者叫轉基因。 其中,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是將生物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在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等重要作物上,通過尋找與重要農藝性狀緊密連鎖的DNA分子標記,從基因型水平上實現對目標性狀的直接選擇,從而加快育種進程,提高育種效率,選育抗病、優質、高產的品種。
-
分子育種讓一「帶」更比一「帶」強
因為「三海」是在「榮福」耐高溫、高產性狀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雜交、分子輔助選擇培育出來的。 2004年6月,中國海洋大學、榮成海興水產有限公司與福建省三沙漁業有限公司、廣東汕頭市水產研究所等單位聯合將「榮福」海帶引進到福建、廣東等海域進行馴化、繁育和養殖推廣。
-
【華智技術貼】分子標記技術及育種應用(中):基於PCR技術的第二代分子標記
SSR標記的基本原理是在重複序列兩端的外圍設計引物,通過PCR反應擴增包括微衛星的片段,由於核心序列串聯重複數目不同,因而能夠用PCR的方法擴增出不同長度的PCR產物,將擴增產物進行凝膠電泳,根據擴增片段的大小確定基因型。SSR具有以下一些優點:(l)一般檢測到的是一個單一的多等位基因位點;⑵微衛星呈共顯性遺傳,故可鑑別雜合子和純合子;⑶所需DNA量少。
-
王勇——東北農業大學——蔬菜分子生物學
東北農業大學 農學學士 1993.09―1996.07 東北農業大學 農學碩士 1999.09―2002.07 東北農業大學 農學博士 2 、工作簡歷 1996.07―2000.3 東北農業大學研究生部 2002.07―2004.06 北京大學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 2004.07―至今 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 二、主要研究領域 蔬菜分子育種
-
【國科科技港】原創首發:分子標記加速良種繁育進程
這些性狀標記是共享的,任何合作者都可以使用這些性狀標記來篩選具有MLN抗性的基因,從而省去表型化過程,節省成本。」科學家利用這些MLN抗性標記在幾個具有高產或抗旱性能的品種中成功植入了抗MLN性狀。過程中,科學家利用與輔助回交技術相關的標記從KS23-5和KS23-6中提取出抗MLN性狀。然後將具有MLN抗性的KS23親本與CIMMYT的一個品種進行雜交。
-
「分子設計育種」帶來的盛宴—新聞—科學網
——獲得育種可利用分子標記131個; ——獲得控制重要農藝性狀的功能基因和位點63個,可用分子育種方案99個; ——建立了大豆基因定點整合技術及基因刪除技術,建立了棉花基因定點整合技術及斷裂的Cre重組酶活性重建技術,建立油菜基因敲除技術等。 分子設計育種平臺的創建是項目實施以來的一大亮點。
-
探訪農作物分子育種實驗室:一天可檢測3萬個樣本,30秒鐘鑑別大米...
高精尖的基因檢測設備:一天可檢測3萬個樣本 效率是常規方法的80倍以上藏身於省農科院生核所的「高通量分子標記開發與檢測子平臺」是四川省農作物分子育種平臺的三個子平臺之一,這裡有當下最先進的「高通量基因分型系統」,國產設備的價格在300萬元左右,堪稱實驗室最貴設備。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中國農業科學院黃三文團隊是國際蔬菜基因組研究領域的領先團隊,組織了多個蔬菜基因組的國際合作計劃,繪製了第一個蔬菜作物-黃瓜的基因組圖譜,發現了黃瓜、番茄和甜瓜等作物馴化和種群分化的遺傳基礎,奠定了國際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基礎,確立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為蔬菜育種創造了新理論框架和選擇工具。
-
生物變異在生產中的應用,簡述雜交育種與誘變育種的方法和原理
一、指導思想新課程注重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並能運用生物學的原理和方法參與公眾事物的討論或作出相關的個人決策。藉助如何培育優良品種這一實際問題為話題, 將育種的基本原理、方法、優點和缺點融入在討論之中。二、教學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學習生物遺傳變異的基礎知識、了解遺傳變異基本規律的基礎_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遺傳學的知識是怎樣用於指導生產實踐、提高和改善生產技術,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需要的。
-
遺傳發育所——分子育種生涯從這裡啟航
回首往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遺傳所的經歷開啟了我科學生涯中嶄新的一頁――從經典的數量遺傳學研究轉向分子數量遺傳學和分子植物育種。作為遺傳育種領域的科研工作者,當時我的最大夢想就是希望一輩子能夠在該領域的國際門戶雜誌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TAG)上發表一篇論文(很抱歉,當時沒有什麼出息,也就那點理想)。碩士畢業後,我將傳統的雙列雜交分析方法與不同時期數量性狀的動態變化相結合,完成了水稻不同生長時期分蘗數的雙列分析。
-
棉花育種:優質高產兩相得
他們歷經20餘年努力,從全基因組水平探究了棉花優異纖維品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建立了傳統育種與現代分子育種相結合的棉花優質分子育種體系,育成的優質高產多抗棉花品種已經「飛雪冰冬暖萬家」。 目標:改良棉花纖維品質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可再生紡織原料,種植歷史悠久。
-
參透基因,育種走向「按圖索驥」
馬峙英說,基因決定了農作物的產量、品質、是否抗病抗蟲等,通過對各類農作物進行基因組測序,可以更加精確地指導農業育種。 近年來,在農業基因組測序領域,已有多個物種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這將育種技術帶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第三代育種時代已經到來。 根據作物性狀進行育種,如傳統雜交育種,為第一代育種技術。這種方法是根據性狀進行直接選擇。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
08「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第二代測序技術開展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國家,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中科院遺傳所和華中農大等優勢團隊合作,先後繪製完成了黃瓜、番茄、西瓜、大白菜、甘藍等蔬菜作物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和變異圖譜,在國際上處於領跑地位
-
選種與育種的發展史,你所不知道的育種方法!
選種是人類應用最早的一種改良方法,為豐富我國的園林植物作出了重要貢獻。例如,1500 多年前,從實生蓮藕中選出重瓣品種,後來又選出小花碗蓮品種我國梅花品種323個,其中人工選育的75個品種中有48個是通過選擇育種得到的。碗蓮選種有兩種常用方法混合選擇法和單株選擇法。
-
中國水稻遺傳育種歷程與展望
2.2 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和基因組育種近30年來水稻功能基因組學的成果為輔助選擇育種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分子標記。SNP晶片是全基因組選擇育種的有效工具,水稻60K SNP晶片的開發和應用為大規模的基因型鑑定提供了便捷的方法。在這些標記輔助選擇下,通過回交實現目標性狀的定向改良。
-
走進西部航天育種基地
3個航天蔬菜品種迎大考 離開育種基地,專家們走進了由甘肅省科技廳主持的對航椒3號辣椒、航豇2號豇豆、航遺2號番茄品種3個航天育種新蔬菜品種種子鑑定會的會場。 在經過激烈的答辯和質疑後,由中國農業大學蔬菜系主任張振賢研究員為主任的評審組認為:航椒3號辣椒是利用天水示地方品種「甘農線椒」、「天水羊角椒」搭載「神舟」三號飛船和自交選育後,並利用其作為親本雜交後,選育出的一個早熟、豐產、維生素C含量高的新品種。在全國區域試驗中平均畝產2816·7公斤,平均長度長25到30公分。
-
作物馴化一萬年:從馴化、轉基因到分子設計育種
當然,改變基因有不同的方法,對應的就有不同的育種方式(圖7),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通過改變基因來改造作物的方式也在不斷改進。 弄清楚農桿菌向植物轉移基因的原理後,科學家們就想怎麼把這個技術用在育種上。既然細菌把一段DNA送到植物裡面去就可以讓植物幹那段DNA中基因幹的事,那麼,在那段DNA上換上我們需要的基因,再利用上面的運送系統送到植物裡面去,那不就是轉基因植物了嗎?所以我們說的轉基因植物,就是利用這個原理把一個基因放到植物裡面去。現在應該說大部分的轉基因植物的產生都是用這個方法。
-
中藥材真偽鑑別新方法—— DNA分子標記鑑別技術
同時,即使是同種藥材,由於產地不同、野生與栽培以及生長年限不同都表現出質量和療效上的差異,些問題為中藥材鑑別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依賴經典形態分類以及傳統鑑別方法已無法滿足鑑別的需要。隨著各種先進儀器以及分子生物學的發展,各種新的鑑別方法亦紛紛推出,如紅外光譜鑑別、化學指紋圖譜鑑別以及DNA分子標記鑑別等,中藥材鑑別領域顯示出了蓬勃的生機。
-
圖文: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演繹航天育種神話
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與天水市合作建立的專業從事航天育種的基地,是「兩院」與地方合作正式命名掛牌的我國西部唯一一家航天育種基地,位於甘肅省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該基地通過長期參與我國返回式衛星、神舟飛船搭載農作物育種領域研究,在太空誘變、分子生物學航天育種、制種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