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會現場
揚子晚報網12月26日訊(通訊員 楊坤婕 記者 董婉愉)今天是中國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專家、現代兒童教育奠基人陳鶴琴先生記錄的「嬰兒傳記」100周年紀念日。今天上午,南京師範大學、江蘇第二師範學院、江蘇省「活教育」思想研究所,在南京市鼓樓幼兒園江北分園舉辦研討會。
精密觀察,發現童心,成就童年,是陳鶴琴先生用808天觀察記錄「嬰兒傳記」的核心。南京頭條巷25號,是陳鶴琴的家。1920年12月26日凌晨,29歲的年輕教授陳鶴琴初為人父,他為兒子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一鳴,出生後2秒小一鳴就開始大哭,前後不間斷地持續了10分鐘,隨後間接地哭,直到45分鐘後哭聲才停止,可能是哭累了,在連續打了6次呵欠後小一鳴漸漸睡著了。10個小時後,這個新生的男孩流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泡尿……望著襁褓中的嬰孩,初為人父的陳鶴琴來不及興奮,他拿著照相機,鏡頭對著已經熟睡的嬰兒連連拍照,然後用鋼筆在本子上記錄下嬰兒從出生那一刻起的每一個反應。
這一記錄就是808天。在這長達808天的連續觀察中,兒子一鳴從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從蹣跚學步再到踢天弄井,他天天親自給兒子洗澡,他的實驗室就是他的家,他的妻子和母親是他最得力助手,他的兒子則是他的工作「對象」「成果」與實驗中心,他將觀察、實驗的結果分類記載,文字和照片積累了十餘本。
1925年,他將資料整理並據此出版了《兒童心理之研究》,成為以中國兒童為對象、系統觀察、實驗研究的典範,也成為中國第一部採用「嬰兒傳記」的方法研究並記載兒童早期心理發展歷程的科學專著,開啟了中國學者以中國兒童為對象研究兒童心理發展的大門。同年,陳鶴琴撰寫了另一本巨著《家庭教育》,書中既簡述了兒童心理和普通教學法,還以一鳴為中心人物,歸納出家庭教育的101條教學原則。
坐落在揚子江畔的南京市鼓樓幼兒園江北分園,大咖雲集,歡聲笑語中,專家們和來自「大麥田」麥穗行動項目組、鼓樓區第二幼教發展共同體、市課程第三共同體、江北新區教辦園等近百位幼教同行走進幼兒園,漫步在充滿童趣的「老山森林」、「小小健康城」、「揚子江畔」、「鼓樓街」裡,大家被遊戲場裡孩子們的創作吸引。三場一館不僅表達著陳鶴琴先生提出的「遊戲是兒童的工作,遊戲是兒童的生命」的物的樣態,也串起了鼓幼從鼓樓出發、跨江發展到江北的辦學脈絡。
校對 丁皓宇
來源:揚子揚眼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