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植物竟能吸收土壤中的金屬元素!它能吸收到土壤裡的黃金嗎?

2020-08-27 小帆求知

植物的花朵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顏色,

主要是受內部花青素的影響。

但是這種植物的藍色花朵,除了受花青素影響外,

人們居然在其內部檢測到了金屬元素。

它竟能吸收土壤中的金屬元素,開出迷幻般的藍色花朵!

筆者比較好奇,它能吸收到土壤裡的黃金嗎?

1.「竹葉與蝴蝶」

「鴨蹠[zhí]草」這個名字不知道是誰取的,一點都不貼切!

這種植物的葉片像竹葉,而花朵則像極了一隻蝴蝶。

筆者認為,它的另一個別稱「翠蝴蝶」,似乎更為合適呢。

葉片如竹葉,青翠欲滴。

花朵似蝴蝶,翩翩欲舞!

「翠蝴蝶」之名當之無愧。

那「鴨蹠草」這名字到底咋來的呢?

2.「任鴨踩!」

說來慚愧,這美麗的植物之所以被稱為「鴨蹠草」,

主要是因為它們太能生長了!

鴨蹠草的生命力非常頑強,

無論是河邊溪岸,還是房前屋後的陰溼角落,它們都能長的很旺盛。

「蹠」這個詞除了有腳掌的意思外,還有踐踏的含義。

於是「鴨蹠草」的意思就呼之欲出了!

「一種經常被鴨子踐踏的草……」

鴨蹠草在不少地方,已經被列為侵入型的雜草了。

它們對土壤的要求不高,稍微有點溼潤就行。

長得那麼多,被被鴨子踩那是很正常的!

3.「朝花夕謝」

鴨蹠草最討人喜的地方估計就是它那蝴蝶般的花朵了。

它的花型比較小,下垂的花蕊猶如蝴蝶的蝶須,

而兩枚靛藍色的花瓣就像蝴蝶的兩個翅膀。

鴨蹠草開花的時間很短。

早上朝露初現時,鴨蹠草開花,而夜幕降臨時,花兒便謝了!

所以在日本,鴨蹠草被稱為「露草」。

4.「拔除金屬」

在我國東部一些廢棄的銅礦周圍,人們居然也發現了鴨蹠草的身影。

而且生活在這裡的鴨蹠草,內部含銅量居然達到了361 mg / kg。

後來人們在其他地方的鴨蹠草裡,還發現了諸如鋅、鉛、鎘等金屬物!

這意味著什麼呢?

這意味著人們可以通過在廢棄的礦場裡種植鴨蹠草,來改善當地的土壤環境。

土壤中含有過多的金屬是很不利的。

既不適合種植農作物的,又會汙染地下水源。

如果先用鴨蹠草來拔除當地土壤中的金屬,

那麼廢棄的礦場,說不定就能變成良田了!

至於說黃金嘛......

你要土壤裡面先含有黃金才行嘛,不然鴨蹠草也是愛莫能助。

而且,它是一種極為尋常的雜草,想要在它身上打注意......

很不現實!

看來一些路邊的野花,也不是全無用處。

只要人們始終懷著一顆好奇心,勤於鑽研。

就會發現,原來在我們身邊,還有這麼多對人們有利的東西呀!

信息紛擾,不如學點知識!關注帳號,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人和植物都能喝「醋」,它能調節土壤「酸鹼度」,但是黃葉別用它
    幾乎家家都有,而且有的人就喜歡喝醋,特別是吃水餃的時候都喜歡蘸醋,其實醋不僅人可以喝,而且植物也能喝醋。醋能夠起到調節土壤酸鹼度的作用,能夠保證植物不出現黃葉的情況。但是給植物使用醋,黃葉的時候不要用它,因為它沒有作用,正確的使用方法就給大家說一下。我們在家中養花卉,土壤如果呈鹼性以後植物就會出現缺鐵性的黃葉,表現為葉脈綠色其他的位置發黃,這就是土壤鹼性缺少鐵元素所導致的。
  • 植物對鎂的吸收:土壤鎂含量狀況和土壤中鎂與其它離子的關係
    導語:植物對鎂的吸收:土壤鎂含量狀況和土壤中鎂與其它離子的關係植物根系吸收鎂,首先鎂主要以質流方式到達根系表面,通過質外體途徑進入內皮層,在載體的攜帶下跨膜進入細胞內,以共質體途逕到達根系中柱,從而完成鎂由外界溶液到根系中柱的吸收過程。
  • 這種野草,能吸收地下黃金,人稱「黃金收割機」,農民卻痛恨它
    筆者發現,凡事能跟黃金扯上關係的都是好東西。在農村就有一種草,它好像就是專門為黃金而生的,只有在金礦豐富的地方才會有它的身影。這種野草非常不起眼,但體內可以積累黃金,可吸收地下的黃金,民間稱之為「黃金收割機」,照理說這種野草是人見人愛的,可現實中,農民卻痛恨它。
  • 這種石頭撿回來養多肉植物,摻點到土壤裡,夏天也能爆盆!
    這裡所說的石頭就是麥飯石了,用來養多肉植物效果還是不錯的,麥飯石最突出的優點就是能吸附空氣中的水分,所以在配土時加入一定比例的麥飯石不僅可以增加多肉植物土壤的透氣性,更能提升土壤的保水性,從而實現保根的目的。我在自己的配方土裡加了麥飯石之後,澆水確實更容易透了。
  • 土壤為什麼能滿足植物需要?土壤改良的重要性有哪些?
    土壤是土壤顆粒經過長期的自然作用按照一定的結構堆積而成的。 通過了解我們知道植物可以從土壤中吸收其生長所需的礦質營養,土壤母質本身就是各種礦質元素組成的。  為了保證世世代代地、可持續地供應植物營養需求,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這些礦質元素大多不是以植物可以直接利用的有效狀態存在,而是99%以不容易流失的難溶狀態存在,它會在土壤動物、微生物和植物共同作用下逐漸釋放出有效態,來滿足植物營養需求,不多不少,持續供應。
  • 是植物固持了土壤,還是土壤支撐著植物?
    植物用根把土壤「綁」在一起,然后土壤就可以被固定在一個地方,不易流失。但同時,這種做法也可以使土壤繼續為植物提供幫助,例如維持植物生長所需的完整的營養和水分。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土壤為植物提供了一個基礎,然後將植物固定在適當的位置。說白了,這是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它們之間相互依賴。
  • 植物根外器官是怎樣吸收養分的?你知道嗎?
    植物除了可以通過根部吸收養分外,也可以通過葉片、莖等地上部器官吸收養分,並進行代謝,這種營養方式稱為根外營養。由於在植物地上部分中葉片是吸收礦質元素的主要器官,所以又稱為葉片營養或葉面營養。根外營養的一種方式,但只是一種輔助方式。
  • 土壤重金屬汙染現狀及其治理進展
    其中,電動修復技術是一種創新性的原位復原技術,主要是運用低功率電流在土壤中引導金屬離子不斷向電極運輸,進而消除土壤重金屬汙染物。這一技術的優勢有:治理成本低、技術原理簡易;缺點在於:治理過程繁瑣、土壤性質複雜,技術不成熟。而熱解修復技術,主要是加熱土壤,使土壤達到溫度沸點後充分發揮氣體,然後經過冷卻處理隔離出土壤汙染物。這種方法治理質量與處理效率較高,但是工藝繁瑣,需要較高的處理成本。
  • 土壤中的氮循環
    植物所含的氮在被動物攝取後,會成為排洩物或遺體,回到土壤圈。2. 地球上的氮分布在土壤圈裡,以土壤有機物存在的氮共有 300,000 Gg,  以無機物存在的氮有 160,000 Gg;在根瘤菌等固氮菌作用下,每年大氣圈中的氮約有 140 Gg 受到固定。
  • 植物是如何通過根系和葉片吸收養分?根系如何吸收養分的
    所謂交換吸附是指根部細胞表面的正負離子(主要是細胞呼吸形成的CO2和H2O生成H2CO3再解離出的H 和HCO3-)與土壤中的正負離子進行交換,從而將土壤中的離子吸附到根部細胞表面的過程。6、土壤水分含量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影響土壤的通氣狀況、土壤溫度、土壤pH值等,從而影響到根系對礦物質的吸收
  • 它常在石頭縫中生長,長得很像蜈蚣,對改善土壤質量有幫助
    每當到了節假日,很多朋友們都喜歡去各地旅遊。有的人喜歡去國外,去一些著名的景點遊玩。也有的一些朋友們喜歡跋山涉水的去上山下鄉。但不論去哪裡,都少不了植物的身影。我們外出旅遊的時候,經常會在某個角落裡看到一株特別好看,或者長相奇怪的植物,但是卻不知道它的名字。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名字有些嚇人的植物,這種植物喜歡生活在石頭縫裡面,在農村特別的常見。
  • 植物能高效吸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鉛
    科技日報北京1月22日電(記者張夢然)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1日發表的一項環境學報告,德國科學家開展的一項分析研究顯示,與人類活動造成的土壤鉛汙染相比,來自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鉛進入部分植物體內的效率是前者的10倍。
  • 解析:葡萄磷吸收問題
    二、磷元素吸收問題磷作為植物生長的「必需元素」,其吸收卻是一個大難題,原因有二:1.磷在土壤中的移動性較差,相比氮、鉀、鈣來說,磷的移動性最弱,從而阻礙了根群對磷的吸收,降低了吸收利用率圖6 各元素在土壤中的移動性
  • 電動力學輔助植物修復重金屬汙染土壤的特徵機制與機遇
    >展 望EKAPR重金屬汙染土壤在一定程度上既可改善植物修復重金屬生物活性低、根系可達範圍有限、生長慢、耗時長等問題,也可克服電動力學難以將重金屬從土壤中直接移除的不足,在土壤汙染修復上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 土壤對植物生長有什麼作用
    土壤是巖石圈表面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表層,是陸地植物生活的基質,它提供植物生活所必需的礦物質元素和水分,是生態系統中物質與能量交換的重要場所;同時,它本身又是生態系統中生物部分和無機環境部分相互作用的產物。
  • 圍觀腐植酸與土壤的一段對話!芒果園的土壤管理
    腐植酸:土壤大哥,最近好嗎?土壤:就那樣,不死不活。腐植酸:怎麼了,無精打採?土壤:你看我現在,面黃肌瘦,能好嗎?腐植酸:怎麼啦?土壤:這麼好的功能,人們咋就不懂呢?腐植酸:還不是急功近利給鬧的嘛。現在好了,人類的意識開始轉變了,我的好處,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土壤:你還有什麼本事?腐植酸:我和微量元素配合做成葉面肥,噴到葉片上,葉色濃綠,葉片肥厚。我和大量元素結合變成水溶性肥料,能幫助作物吸收,不浪費養分。又省錢,又增產,果實還能賣上好價錢,農民可高興了。
  • 中柱鞘細胞或活的木質部細胞一方面能吸收離子
    根部吸收礦物質的部位也和吸收水分一樣,主要在根尖。根毛區是植物吸收水分最活躍的區域,但是植物根吸收水分和礦質元素是兩個獨立的過程,那麼根尖吸收礦質元素最活躍的部分在哪裡呢?起初,不少學者以放射性同位素銣、磷等做實驗,都發現頂端積累離子最多,所以都認為吸收離子最活躍的區域是根尖的頂端。可是後來的工作表明,根尖的頂端區域積累較多的離子,是因為該區域無輸導系統,所以吸收的離子不易運往別處;而根毛區積累離子較少,是因為該區的木質部已分化完全,所吸收的離子較多運往別處(圖5-2)。因此根毛區才是根尖吸收離子的活躍區域。
  • 擁有藍色樹液的樹:吸收大量重金屬鎳,仍可以正常生長
    圖片來自網絡儘管它看起來很詭異,這種藍綠色確實完全天然的,這種顏色主要是由於它樹液中有四分之一的成分是金屬造成的。這種樹叫做Pycnandra acuminata,它生長在熱帶雨林的超鎂鐵質土壤中。這種土質由富含鎂鎳的巖石形成,可以說是很罕見的,通常只有地幔物質被帶到地表的地方,才可能出現這種土質。
  • 種植基礎|基因型差異對植物吸收養分的影響
    在許多栽培植物不能正常生長甚至死亡的地方,野生植物卻能蓬勃生長。如在海濱偶爾還受海潮侵襲的地方,海蓬子能連片生長;在pH值4.0左右的紅黃土壤上,杜鵑和白茅卻能正常綿延後代。 同一種植物的不同品種或品系,由於產量不同,儘管植株中養分濃度相差不大,但從土壤中帶走的養分卻相差很大。
  • JHM | 土壤-植物系統中的釩:來源、命運、毒性和生物修復
    圖文摘要釩是一種重要的金屬元素,廣泛應用於機械製造、汽車、航天、鐵路、橋梁等領域,同時,也是非常寶貴的戰略性資源。由於釩礦物活動的增加,土壤釩汙染已經受到大量的關注。「Vanadium in Soil-Plant System: Source, Fate, Toxicity, and Bioremediation」 的研究綜述,其對釩在土壤-植物體系中的生物地球化學行為進行了詳細闡述,為釩汙染土壤生物修復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潛在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