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容量最大!我國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啟動建設

2021-01-11 中國經濟網

11月18日,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在杭州啟動建設。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將建設全球容量最大的兩臺離心機,並包含邊坡與高壩實驗艙、巖土地震工程實驗艙、深海工程實驗艙等六座實驗艙。

建成後將為人類全過程觀測超重力環境下巖土體、地球深部物質、合金熔體等多相介質的物質運動提供研究平臺,為揭示巖土體大時空演變與成災機制、深地深海資源開發等提供基礎條件支撐。

科學界將地球上的重力稱做常重力,用1g(重力加速度)來表示,大於1個g的就叫超重力。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是用離心機產生的離心力模擬超重力,藉助離心機上的機載實驗裝置,實現超重力下物質運動試驗。

營造超重力環境,能夠提升人類觀測常重力大時空尺度多相介質運動過程能力,並且提供加速多相介質相間分離的極端物理條件。

「超重力具有『縮尺』作用,比方我們想知道100層樓高的房子對地基的影響,只需將1層樓高的模型放在100個g的超重力作用下驗證即可。」作為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陳雲敏教授解釋說,超重力場中還存在「縮時」效應,在超重力離心機上搭載土體汙染物遷移實驗裝置,可以模擬汙染物在地下大尺度、長曆時的運移,將現實中耗時需千年的汙染物遷移研究縮短至數天。

首次開展青藏高原新生代構造變形超重力試驗,重現印度板塊擠壓導致青藏高原隆升的過程……經過多年在超重力領域的潛心研究,陳雲敏團隊已初步解決設施建設的48項關鍵技術,並利用小試和中試裝置取得了階段性的科學成果。

團隊剛獲批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多相介質超重力相演變」,也將為這一大實驗裝置的啟動建設提供保障。

「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是美國陸軍工程師兵團1200g·t(重力加速度×噸)離心機。」陳雲敏表示,此番將耗時5年來建設容量1900g·t的重載超重力離心機和容量1500g·t的高速超重力離心機,以此建成應用範圍最廣的超重力多學科開放共享實驗平臺,從而使我國在超重力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啟動建設
    新華社杭州11月18日電(記者鄭夢雨、朱涵)18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建設研討會與啟動儀式在杭州舉行。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容量最大、應用範圍最廣的超重力多學科開放共享實驗平臺。
  • 浙大牽頭建超重力離心模擬裝置,能壓縮時空或實現「穿越」
    近日,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HIEF)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此次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是綜合集成超重力離心機與力學激勵、高壓、高溫等機載裝置,將超重力場與極端環境疊加一體的大型複雜科學實驗設施。
  • 浙大牽頭建世界最大超重力實驗裝置:一天模擬千年
    最近,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HIEF)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這也是浙江省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選址杭州餘杭區未來科技城,建設時間為5年,佔地約89畝,總投入將超過20億人民幣。
  • 與「天眼」「人造太陽」同量級咖位「國之重器」由浙大牽頭正式啟動
    高興夫就浙江省第一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啟動建設,向有關各方表示衷心感謝。吳朝暉表示,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的啟動,是萬眾期待的歷史時刻,是眾志成城的合作結果。浙江衛視報導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這一與「天眼」射電望遠鏡、「人造太陽」託卡馬克核聚變研究裝置、「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等,可以說是「同量級咖位」的未來「國之重器」究竟神奇在哪裡?繼續往下看!
  • 浙大牽頭建世界最大超重力實驗裝置—新聞—科學網
    最近,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HIEF)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這也是浙江省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該項目選址杭州餘杭區未來科技城,建設時間為5年,佔地約89畝,總投入將超過20億人民幣。
  • 浙大將牽頭打造超重力離心機 足有9個足球場那麼大
    浙江在線2月1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周煒 孫婧宜 記者 章咪佳)記者日前了解到,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浙江大學將牽頭建設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選址杭州未來科技城  這則消息背後,是這樣一出大戲:5年後,杭州會出現兩臺(一組)大傢伙,它們佔地89畝,和9個標準足球場差不多大,總投入將超過20億元人民幣;它的學名叫超重力離心機,簡稱「CHIEF」,正好是「首領」的英文。  CHIEF裝置建成後,將成為全世界容量最大、應用範圍最廣的綜合超重力多學科實驗平臺。
  • 超重力離心機長啥樣?
    下圖:陳雲敏院士  最近,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HIEF)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這也是浙江省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該項目選址杭州餘杭區未來科技城,建設時間為5年,佔地約89畝,總投入將超過20億人民幣。  什麼是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它有什麼作用?  為了揭開這高大上設備的廬山真面目,錢報記者來到浙大紫金港校區,專訪了負責該項目的陳雲敏院士團隊,並獨家參觀了實驗裝置。
  • 科技部:2035年我國全面建成全球領先科創共同體
    我國長三角地區科技創新再迎政策利好。科技部會同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政府共同編制的《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12月29日正式發布。該規劃提出,2025年,形成現代化、國際化的科技創新共同體。2035年,全面建成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共同體。
  • 科學家開始組裝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實驗裝置
    這個瘋狂的項目被稱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磁約束等離子體物理實驗設施,是目前正在建設的世界上最大的實驗性託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幾個月以來,各種的組件從世界各地的生產基地運抵這裡。科學家們將竭盡全力完成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拼圖」。
  • 科學家開始組裝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實驗裝置
    (ITER),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磁約束等離子體物理實驗設施,是目前正在建設的世界上最大的實驗性託卡馬克核聚變反應堆。ITER就是這樣一種裝置,它採用了託卡馬克設計,這是由前蘇聯提出的方案。ITER項目於2006年由35個國家啟動,其中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瑞士、印度、日本、韓國和歐盟的27個成員國。ITER將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際科學合作項目,有望幫助人類到2050年實現獲得清潔、安全的能源。實驗的目標是證明可以在商業規模上持續且安全地產生聚變能。
  •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大工程安裝啟動 模擬太陽發光發熱
    來源:央視原標題:模擬太陽發光發熱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重大工程安裝啟動當地時間28日,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該組織總部舉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它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受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資助了這一項目。根據此前發表的公報,通過對項目進展的評估,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有望在2025年獲得第一束等離子體。
  • 亞洲最大災害實驗裝置將在合肥投用,看完安全感火速提升!
    實驗室的人體損傷模型分析精度、火場模擬能力,均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巨災科學中心已建成包括燃燒假人實驗室在內的人體安全防護實驗系統、城市關鍵基礎設施致災實驗系統等多個大型實驗裝置
  • 一種砂箱物理模擬實驗裝置及其模擬實驗方法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砂箱物理模擬實驗裝置,這種砂箱物理模擬實驗裝置的走滑底板驅動裝置的步進電機通過減速箱連接梯牙螺杆,無牙螺杆與梯牙螺杆同方向平行設置; 傾滑底板驅動裝置是由液壓缸設置在傾滑底板與實驗臺底座之間構成,液壓缸上端與傾滑底板鉸接,液壓缸下端與實驗臺底座通過直線導軌滑動連接;
  • 【在行動】重慶科技學院:建首個「大三維」重稠油開採模擬裝置
    記者 李星婷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消息,大型圓柱體,長4米、直徑1米;內部溫度高達425攝氏度,壓力達35兆帕;可模擬任意井型的重稠油開採環境……這個「大三維」超臨界多源多元熱流體重稠油開採物理模擬實驗裝置,是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歷時4年自主研發的。這個裝置,可從線性、平面、立體3個維度,模擬高溫高壓環境下重稠油的流動,從而攻克相關開採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