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動】重慶科技學院:建首個「大三維」重稠油開採模擬裝置

2020-12-01 上遊新聞

重慶科技學院複雜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創新團隊成員在實驗室。記者 李星婷 攝\視覺重慶

重慶日報消息,大型圓柱體,長4米、直徑1米;內部溫度高達425攝氏度,壓力達35兆帕;可模擬任意井型的重稠油開採環境……這個「大三維」超臨界多源多元熱流體重稠油開採物理模擬實驗裝置,是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歷時4年自主研發的。

這個裝置,可從線性、平面、立體3個維度,模擬高溫高壓環境下重稠油的流動,從而攻克相關開採技術難題。這個裝置的成功研發,讓重慶科技學院複雜油氣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創新團隊重稠油開採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11月26日,重慶日報記者對該科研團隊進行了採訪。

非常規油氣資源逐漸成為油氣開發重點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也持續增長。」重慶科技學院石油工程學院院長戚志林介紹,我國先後在2017年和2018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天然氣進口國。

「目前全球已進入常規油氣穩定生產、非常規油氣快速開發階段。」戚志林告訴記者,非常規油氣資源主要指重稠油、超重油、深層頁巖油氣等,全球70%的石油資源屬於稠油,稠油中的60%又屬於重稠油。

重稠油在海洋、陸地都有分布,其特點是密度大、粘性強,地層條件不易流動,因此不易開採。

「西部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川渝地區是我國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主要密集區。」戚志林表示,目前我國常規油氣資源開發也已進入中後期,資源量豐富的非常規油氣資源正逐漸成為油氣開發關注的重點,這就亟需開展非常規油氣開發的理論與技術研究,以及裝備與產品的研發。

引進院士帶領團隊,研發瞄準前沿方向

戚志林是2008年從西南石油大學博士後出站後到重慶科技學院工作的。隨後,他的師弟嚴文德等人也陸續來到該校,組建起20餘人的科研團隊。

2013年,學校聘請中國工程院周守為院士為學院實驗室建設總顧問,帶領團隊發展。

「成渝地區是西部地區人口最密集、產業最集中的區域。」戚志林表示,重慶近年大力發展頁巖氣、天然氣開發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因此團隊在周守為帶領下,開始攻克埋深3000米左右的重稠油和3500米以下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開採技術。

「這可以為構建勘探開發、裝備製造等產業鏈,以及拓展天然氣化工上下遊產業鏈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支撐,推動成渝地區油氣類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戚志林介紹。

大型模型可模擬任意井型的石油開採

在重慶科技學院石油工程學院,建有稠油開採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非常規油氣田開發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重慶市特種油氣資源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多個平臺。

記者在實驗室裡看見,有一個長4米的大型圓柱體,這就是「大三維」超臨界多源多元熱流體開採物理實驗裝置。

「我們花了4年時間,探索特(超)稠油開採理論,建成首個超臨界多元熱流體驅開採稠油大型三維物理模型實驗室。」戚志林告訴記者,該裝置內部溫度可達到425攝氏度,內部壓力達到35兆帕,可模擬不同特徵的油藏熱採驅油機理等。

由於重稠油在地縫中的流動是四面八方的,所以,這個三維、立體的大裝置,可以模擬高溫、高壓環境下任意井型的石油開採,從而攻克相關技術。

目前,該裝置獲得了授權發明專利10餘項,學院已於今年6月申請立項建設「非常規油氣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

首席記者 李星婷

原標題:重慶科技學院重稠油開採技術研發國際領先——建首個「大三維」重稠油開採模擬裝置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建大型開採模擬裝置,重慶這所高校重稠油開採技術如何「走在前面」?
    大型圓柱體,長4米、直徑1米;內部溫度高達425攝氏度,壓力達35兆帕;可模擬任意井型的重稠油開採環境……這個「大三維」超臨界多源多元熱流體重稠油開採物理模擬實驗裝置,是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歷時4年自主研發的。
  • 重慶科技學院重稠油開採技術研發國際領先——
    記者 李星婷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李星婷大型圓柱體,長4米、直徑1米;內部溫度高達425攝氏度,壓力達35兆帕;可模擬任意井型的重稠油開採環境……這個「大三維」超臨界多源多元熱流體重稠油開採物理模擬實驗裝置,是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歷時4年自主研發的。
  • ...學院海上稠油熱採及GAGD技術實驗室大尺度三維物理模擬裝置製造...
    中國高校之窗9月29日下午,重慶科技學院海上稠油熱採及GAGD實驗室大尺度三維物理模擬實驗裝置製造方案評審會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第二會議室召開。此次評審會由中海油總技術顧問、中國工程院周守為院士擔任組長,中海油研究總院首席工程師李清平、徐正海、魏澈、曹硯峰、郝蘊,中海油渤海石油研究院資深工程師鄒劍,重慶市安全生產科學研究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劉國勇,重慶科技學院孔松濤教授、胡文金教授參與了項目評審和論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院長戚志林教授主持評審會。
  • 尖端科技 | 同方泰德服務國內首個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
    近日,同方泰德服務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項目,作為我國首個在地面模擬太空環境、進行太空科學研究的空間綜合環境模擬條件平臺,同時也是國家航天領域、工業和信息化部、東北三省唯一一項大科學工程,建成後,將使我國具備國際一流的空間環境影響綜合模擬試驗條件能力,為人類太空探索活動的順利展開提供有力保障。
  •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2017年招生簡章
    為切實提高學生法律實踐技能,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平臺,學院與合川區司法局共建合川區法律援助中心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工作站,師生協同合作,每年代理訴訟案件幾十件;與合川區人民法院共建未成年人犯罪心理諮詢室,開展了如模擬審判、旁聽審判、庭審辯論、送法下鄉等法律實踐和社會服務活動,實施「人員互派、合作共贏」計劃。
  • 實現海洋生態安全調控,攻克可燃冰安全開採……地球科學如何助力...
    可燃冰試開採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部分是陸地上建一套模擬測試系統,在觀測的基礎上進行長周期的模擬觀測來進行驗證可燃冰模擬裝置的發展趨勢如何?張偲介紹,目前國內外的模擬裝置針對可燃冰分解和形成模擬,參數少、模型理想、功能單一、不能實現可燃冰分解滲漏對環境的影響及生態系統模擬。未來,可燃冰開採實驗模擬裝備的測試精度、可視化程度將越來越高,檢測和表徵方法多樣化;規模逐步放大,貼近野外實際,但可能會出現缺乏服務於可燃冰開採的環境生態影響研究的專用裝備的情況。
  • 重慶首個重大科學基礎設施——超瞬態實驗裝置年內在科學城開工建設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張亦築 實習生 程茵芷)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再加碼!1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高新區經濟工作會上了解到,重慶首個重大科學基礎設施——超瞬態實驗裝置預計年內在科學城開工建設。超瞬態實驗裝置由重慶大學建設,建築總面積約23萬平方米。
  • 重慶大學:彭守建——疊置煤層氣系統合採滲透率動態演化特徵及其影響因素
    也有學者指出,由於疊置煤層氣系統間流體能量差異大,採用多層合採會導致較大能量系統的流體倒灌進入低能量系統,抑制甚至屏蔽其流體流向井筒,造成各煤層產能貢獻不均。為此,諸多學者又圍繞疊置煤層氣系統開採制度優化開展了一系列研究。 目前,針對疊置煤層氣系統,主要通過研究開採中的開採量、產能貢獻以及開採效率來分析開採效果,且把開採制度優化被視為研究熱點。
  • 重慶實現三維結構生物轉盤國產化 汙水能循環利用
    重慶實現三維結構生物轉盤國產化 汙水能循環利用 2014-06-05 11:06:11來源:重慶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劉彥領
  • 浙大牽頭建超重力離心模擬裝置,能壓縮時空或實現「穿越」
    近日,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HIEF)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首席科學家陳雲敏院士這個總投入超20億元人民幣的設施是「十三五」時期優先建設的10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之一,也是在浙江省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了這個大科學裝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從項目建議書批覆至今的一年多裡,浙大的科學家團隊在忙什麼?這個大裝置進展如何?一起來看!
  • 浙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進入初步設計階段,三位院士詳解國之...
    浙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進入初步設計階段,三位院士詳解國之重器——超重力,重現地球滄海桑田  浙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日前獲批,進入初步設計階段。5年後,一個與貴州「天眼」、上海光源、合肥「人造太陽」等大科學裝置同一量級的國之重器,將浮現在浙江大地上。
  • 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_院校信息庫_陽光高考
    目前設有跨境商務學院、文學與創意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大數據與智能工程學院、數學與計算機學院、管理學院、影視融媒體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體育系、政治課教學部等12個二級學院(系、部),開設全日制普通本科專業42個、專科專業4個,涉及7個學科門類、22個專業大類,在校學生18000餘名。
  • 重慶科技周曬新奇 人體能變「發電機」
    重慶科技學院展臺前,透過醉駕模擬眼鏡的鏡片能夠讓人體驗到喝酒之後看世界的感覺。記者 石濤 攝重慶科技學院展臺前,一位市民戴上醉駕模擬眼鏡體驗「喝醉酒記者 石濤 攝  目標在眼前就是抓不住 市民可戴眼鏡模擬酒駕感覺  酒駕危害人盡皆知,但酒駕是種什麼感覺?在展示現場,市民戴著一副大眼鏡,體驗了一把醉酒的感覺。  這種醉駕模擬眼鏡是重慶科技學院研發的,共分5種,根據眼鏡的顏色分別模擬不同醉酒程度和不同駕駛環境下的醉酒感受。
  • 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MEM | 走進重慶安裝集團龍湖禮嘉天街
    2020年12月6日,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2020級MEM李嘯峰、張楚等一行13名同學,走進重慶安裝集團龍湖禮嘉天街項目進行參訪學習。項目簡介龍湖禮嘉天街項目機電施工由重慶工業設備安裝集團有限公司總承包,作為大型商業綜合體,總建築面積達26萬㎡,工體量大、專業多、配合協調難度大;業態複雜
  • 技能大比拼!89名BIM建模師現場建模型
    11月20日,「巴渝工匠」杯2020年重慶市住房城鄉建設行業技能競賽暨「巴渝智能建造」杯技能競賽BIM建模師決賽在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合川校區)舉行,以此進一步激發廣大從業人員和青年學子學習技能、鑽研技術的熱情,促進行業專業技術人員數位化水平提升。
  • 浙大牽頭建世界最大超重力實驗裝置:一天模擬千年
    最近,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HIEF)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這也是浙江省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該項目選址杭州餘杭區未來科技城,建設時間為5年,佔地約89畝,總投入將超過20億人民幣。
  • 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西南賽區決賽在重慶科技學院落幕
    華龍網8月7日16時30分訊(何婷)日前,由中國化工協會、中國化工教育協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化工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主辦,重慶科技學院承辦的2017年〝理真科技-陶氏化學-東方仿真杯〞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暨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西南賽區決賽成功落幕。
  • 科學網—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落戶深圳
    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落戶深圳
  • 溫嶺籍院士陳雲敏牽頭實施省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HIEF)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據報導,這是在浙江省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總投入超20億元。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與「天眼」射電望遠鏡、「人造太陽」託卡馬克核聚變研究裝置、「上海同步輻射光源」等是國家「十三五」時期優先建設的10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被稱為未來「國之重器」。
  • 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
    科技創新是激發新發展動力的所在而大裝置、大院所、大平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內涵12月15日從北京傳來喜報——重慶市與中國科學院攜手開展戰略合作雙方共建的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將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建設高水平研究平臺一起來看看在重慶日報頭版的報導~↓↓↓高小新了解到,中科院重慶科學中心將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構建,統籌中國科學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