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牽頭建世界最大超重力實驗裝置:一天模擬千年

2020-12-06 人民日報

最近,浙江大學牽頭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CHIEF)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這也是浙江省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該項目選址杭州餘杭區未來科技城,建設時間為5年,佔地約89畝,總投入將超過20億人民幣。

什麼是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它有什麼作用?

為了揭開這高大上設備的廬山真面目,錢報記者來到浙大紫金港校區,專訪了負責該項目的陳雲敏院士團隊,並獨家參觀了實驗裝置。陳院士是浙大建築工程學院的教授,也是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原來,這套高科技設備具有「壓縮時空」的神奇功能,它能讓研究人員「跨越時間」,用一天模擬一千年,還能在實驗室裡「跑高鐵」!

什麼是超重力

它能壓縮時空,一眼萬年

「浙大的這個CHIEF,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那是指大型複雜的科學研究裝置或系統,是能推動國家科學和技術發展的『國之重器』。和CHIEF同樣級別的裝置,還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海光源、天眼FAST射電望遠鏡等等。」陳雲敏院士介紹。

CHIEF項目是「十三五」時期優先建設的10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之一,也是在浙江省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

離心機ZJU400,迷你版CHIEF

朱斌教授是該項目的副總工程師,他向記者介紹了和超重力相關的知識。

地球表面的任何物體都會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人能夠站立在地面上,物體會下落,都是重力的原因。

科學家們把地球上的重力叫做常重力,用1g(重力單位)來表示,大於1個g的就叫超重力。比如航天員乘坐飛船返回地球時,會受到4個g的超重力,相當於承受了4個自己的重量。

在超重力環境下,會發生一些神奇效應。因為這些神奇效應,科學家們可以完成很多在常重力環境中難以完成的實驗。

首先,超重具有「縮尺」作用。朱斌打了一個比方,「舉個例子,想知道100層樓高的房子對地基的影響,那麼我們只需要造1層樓高的模型,將它放在100個g的超重力作用下,這時,1層樓對地基的影響效果,就相當於常重力下100層樓對地基影響的效果。這就是縮尺作用。」

超重力場中還存在「縮時」效應,科學家們可以利用這點極大地縮短實驗時間。

陳雲敏院士

陳雲敏院士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如果在超重力離心機上搭載土體汙染物遷移實驗裝置,就可以模擬汙染物在地下大尺度、長曆時的運移。如果在現實中研究汙染物的遷移,需要花費幾千年,但在超重力場中模擬實驗,可能只需要一天的時間,可謂「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超重力有什麼用

可以在實驗室裡「跑高鐵」

超重力的「縮時」和「縮尺」等效應,可以讓研究者做很多現實中無法操作的實驗。而想要產生一個超重力場,就需要超重力離心機。

CHIEF就是這樣一個超重力裝置。在CHIEF預研階段,浙大團隊就利用超重力,做出了不少成果,比如「高速鐵路列車運行動力效應試驗系統」。

這個系統的設計是為了控制高鐵在我國東南沿海深厚軟土地區運行時的沉降。

怎麼做實驗呢?在現實中,不可能真的在東南沿海修一條軌道、造一輛高鐵去研究,這需要花費巨大的金錢和時間成本。但是利用超重力環境中的縮尺、縮時等效應,便可以用一個小的模型來模擬現實中高鐵的運行,來研究和驗證各種方案。

CHIEF預研實驗就提供了這樣的條件。這個「在實驗室裡跑高鐵」的項目後來入選了2017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陳雲敏院士說,「CHIEF研發出來可極大拓展我們的試驗研究能力,做原來沒法做的試驗。」

該項目選址杭州餘杭區未來科技城,建設時間為5年,佔地約89畝,總投入將超過20億人民幣。建成後,它將填補我國超大容量超重力裝置的空白,成為世界領先、應用範圍最廣的超重力多學科綜合實驗平臺。

目前,世界上離心機最大容量為1200g·t(重力加速度×噸),而CHIEF容量將會達到1900g·t。它是一個構建從瞬態到萬年時間尺度、從原子級到千米級空間尺度、從常溫常壓到高溫高壓等多相介質運動的實驗環境的「大傢伙」。

記者現場探訪

超重力離心機長啥樣

陳雲敏教授(左一)帶領記者參觀「zju400」

那麼,CHIEF到底長什麼樣子?它是怎樣產生超重力場的呢?

此前,浙大已經建成一個「迷你版」裝置ZJU400,它在浙大建工實驗大廳的地下室。陳雲敏院士帶錢報記者近距離觸摸了這個裝置。

這個圓形地下室佔地約50平方米,裡面有且僅有一個天平狀的機器,並佔據了整個房間。陳雲敏院士指著機器向記者介紹,這就是ZJU400,它的「手臂」有4.5米長,兩個轉軸上各搭載了一個邊長1米的正方體實驗艙,實驗艙的最大負荷有3噸。在它轉動到一定速度後,實驗艙在離心力的作用下,艙內的超重力場就生成了。這是一臺離心加速度可達到150倍重力加速度的離心機。

未來的CHIEF的轉臂半徑可達9m,實驗艙是3m,最大負荷可達32噸,是它的10倍。ZJU400可以說是一個微型CHIEF。

為什麼要把機器放在地下室?這主要是出於安全考慮,「因為離心機上面搭載的吊籃會高速旋轉。」

「不過,在高速旋轉的環境中,人是不能在實驗艙內操作實驗的。」陳雲敏院士解釋,實驗艙內有機械手臂,它們所有的動作都是在中央控制臺的控制下進行的。在這個地下室裡面安裝了很多傳感器,能把檢測到的信號和數據傳輸到控制室。

既然已經有迷你版,為什麼還要建設CHIEF這個如此龐大的超重力離心機呢?

「日常生活中,我們用的洗衣機也有很大的離心力,在醫學實驗裡使用的離心機設備的離心力更大,但是它們都有一個缺點:所能負荷的東西少,抗不平衡能力差。」陳雲敏院士說,「所以我們研究的核心就是在高速的離心加速度上增加它所能承擔的重量。」

早在去年一月份,CHIEF項目建議書就獲得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覆。在這一年多裡,浙大的科學家團隊做的是「找茬」的預研工作,在正式開工之前,把可能碰到的技術難題都提出來。

「如果把超重力離心機主機比作一個挑著扁擔在轉圈的人,那麼如何讓他不『暈頭轉向』,就是在預研階段要解決的難題。」陳雲敏院士說。

(來源:錢江晚報)

相關焦點

  • 浙大牽頭建世界最大超重力實驗裝置—新聞—科學網
    什麼是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它有什麼作用?   為了揭開這高大上設備的廬山真面目,錢報記者來到浙大紫金港校區,專訪了負責該項目的陳雲敏院士團隊,並獨家參觀了實驗裝置。陳院士是浙大建築工程學院的教授,也是該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 浙大牽頭建超重力離心模擬裝置,能壓縮時空或實現「穿越」
    營造超重力場模擬常重力多相介質的物質運動過程,具有時空壓縮、能量強化和加速相分離三種基本科學效應,能夠提升人類觀測常重力大時空尺度多相介質運動過程能力,並且提供加速多相介質相間分離的極端物理條件。正是因為功能強大,超重力離心機被譽為地球上營造超重力環境的「革命性工具」。目前世界上離心機最大容量為1200g•t(重力加速度×噸)。
  • 全球容量最大!我國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啟動建設
    11月18日,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在杭州啟動建設。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將建設全球容量最大的兩臺離心機,並包含邊坡與高壩實驗艙、巖土地震工程實驗艙、深海工程實驗艙等六座實驗艙。建成後將為人類全過程觀測超重力環境下巖土體、地球深部物質、合金熔體等多相介質的物質運動提供研究平臺,為揭示巖土體大時空演變與成災機制、深地深海資源開發等提供基礎條件支撐。科學界將地球上的重力稱做常重力,用1g(重力加速度)來表示,大於1個g的就叫超重力。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是用離心機產生的離心力模擬超重力,藉助離心機上的機載實驗裝置,實現超重力下物質運動試驗。
  • 超重力,給人全新的時空思維
    原來他在山上誤入了仙境,在山上過了一天,世上已經過了千年。滄海桑田,瞬息萬變,在當下流行的影視劇裡,演變成了男女主人公回到古代的時空穿越。在現實的生活裡,我們也許沒法穿越時空笑看滄海桑田,不過在實驗室裡,模擬一眼萬年、一步千裡的時空壓縮倒並非不可能。
  • 與「天眼」「人造太陽」同量級咖位「國之重器」由浙大牽頭正式啟動
    陳雲敏院士在浙大EMBA新階層論壇上為EMBA學生介紹「超重力項目」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利用離心機產生的離心力模擬超重力,利用離心機上的機載實驗裝置,實現超重力下物質運動試驗。舉個例子,想知道100層樓高的房子對地基的影響,那麼我們只需要造1層樓高的模型,將它放在100個g的超重力作用下,這時,1層樓對地基的影響效果,就相當於常重力下100層樓對地基影響的效果。這就是縮尺作用。其次超重力場中還存在「縮時」效應,比如在超重力離心機上搭載土體汙染物遷移實驗裝置,就可以模擬汙染物在地下大尺度、長曆時的運移。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啟動建設
    新華社杭州11月18日電(記者鄭夢雨、朱涵)18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建設研討會與啟動儀式在杭州舉行。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容量最大、應用範圍最廣的超重力多學科開放共享實驗平臺。
  • 浙大將牽頭打造超重力離心機 足有9個足球場那麼大
    CHIEF裝置建成後,將成為全世界容量最大、應用範圍最廣的綜合超重力多學科實驗平臺。  CHIEF離心機容量超過1500重力加速度·噸,最大離心速度達1500倍重力加速度,最大負載超過30噸。  兩臺主機,一臺為「高負載低加速度離心機」,有效迴轉半徑10米——也就是一條手臂就有10米長,可搭載16臺實驗裝置;  另一臺是「低負載高加速度離心機」,有效迴轉半徑4.2米,可搭載4臺實驗裝置。
  • 【在行動】重慶科技學院:建首個「大三維」重稠油開採模擬裝置
    記者 李星婷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消息,大型圓柱體,長4米、直徑1米;內部溫度高達425攝氏度,壓力達35兆帕;可模擬任意井型的重稠油開採環境……這個「大三維」超臨界多源多元熱流體重稠油開採物理模擬實驗裝置,是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歷時4年自主研發的。這個裝置,可從線性、平面、立體3個維度,模擬高溫高壓環境下重稠油的流動,從而攻克相關開採技術難題。
  • 建大型開採模擬裝置,重慶這所高校重稠油開採技術如何「走在前面」?
    大型圓柱體,長4米、直徑1米;內部溫度高達425攝氏度,壓力達35兆帕;可模擬任意井型的重稠油開採環境……這個「大三維」超臨界多源多元熱流體重稠油開採物理模擬實驗裝置,是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歷時4年自主研發的。
  • 一種砂箱物理模擬實驗裝置及其模擬實驗方法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砂箱物理模擬實驗裝置,這種砂箱物理模擬實驗裝置的走滑底板驅動裝置的步進電機通過減速箱連接梯牙螺杆,無牙螺杆與梯牙螺杆同方向平行設置; 傾滑底板驅動裝置是由液壓缸設置在傾滑底板與實驗臺底座之間構成,液壓缸上端與傾滑底板鉸接,液壓缸下端與實驗臺底座通過直線導軌滑動連接;
  • 在家也能做實驗 浙大化學實驗中心開通虛擬仿真實驗平臺
    逼真的實驗室、實驗臺、儀器、試劑……在滴定操作中,並不是點擊一下滑鼠就簡簡單單完成,而是要用鍵盤和滑鼠控制滴定速度,同時還有滴加半滴的選項,幾乎完美地模擬了真實實驗的操作。時間緊湊,六大步驟、78個小步驟,一小時內,在虛擬仿真實驗室中,同學們完成了開學第二周的酸鹼滴定實驗操作。
  • 波音承認正研究反重力裝置 或有改變世界潛能
    「新概念」將改變世界科學界和航空航天界禁忌的反重力研究目前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因為有消息說世界上最大的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正在探索一些新概念,這些新概念可能在將來某一天徹底改變一個世紀來的推進技術。波音公司進行的反重力研究概括起來就是該公司一個名為「先進空間推進技術重力研究」(Grasp)的項目。
  • 反重力裝置發明成功,人類生活格局將改變
    裝置最為直觀的體現,並且通過電影的場景可以發現,裡面的很多東西都出現了反重力裝置的設計,並且在電影裡面,人類的生活形式等都發生著巨大的改變,雖然只是電影情節,但是或許將來人類實現了反重力裝置的發明,那麼人類生活的格局必將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雖然在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以及科學認識的層面上,很多人都認為反重力是無法實現的,但是誰又知道將來會走向什麼方向呢,或許將來就會出現反重力裝置,最終人類生活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
  • 我國「人造太陽」裝置創世界新紀錄
    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近日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做「人造太陽」。我國科學家宣布,他們成功實現了託卡馬克101.2秒穩態高約束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託卡馬克是一種旨在利用核聚變能量的實驗裝置。
  • 巨災科學中心在合肥揭牌 含亞洲規模最大災害實驗裝置
    記者獲悉,巨災科學中心將建成一批公共安全科研設施,其中包括中國公共安全應急領域首個實現多災種及其耦合作用的大型實驗裝置——多災耦合實驗平臺,這也是目前亞洲規模最大、災害模擬種類最多的災害實驗裝置。巨災科學中心是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以下簡稱「清華合肥院」)建設的國際領先的巨災耦合模擬重大基礎設施,納入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交叉前沿研究及產業創新轉化平臺。巨災科學中心一期將建成多災耦合實驗平臺、水環境實驗平臺、人員安全與行為實驗平臺、公共安全大數據中心等公共安全科研設施。
  • 孫悟空的重力訓練室是真的?日本研究證實!國內專利註冊!
    動畫片七龍珠近日,日本中部大學工學部機械理工學科的平田教授則通過一系列實驗,證實了人類在處於超重的重力環境中,不僅肌肉強度,而且學習能力也會增強的理論。為了腦補漫畫中的經典情節,日本中部大學進行了認真且徹底的實驗。
  • 為什麼空間站不建造旋轉結構來模擬重力?情況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
    如果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流浪地球》中的國際空間站可比我們現實中的強大太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空間站有模擬重力,人們在空間站生活和地球上沒什麼區別,可以長久呆在空間站中。通過影片的描述,我們知道電影中的領航員國際空間站之所以能有和地球一樣的重力,是因為空間站使用旋轉機構來模擬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