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海上稠油熱採及GAGD技術實驗室大尺度三維物理模擬裝置製造...

2020-11-24 中國高校之窗

中國高校之窗

9月29日下午,重慶科技學院海上稠油熱採及GAGD實驗室大尺度三維物理模擬實驗裝置製造方案評審會在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第二會議室召開。此次評審會由中海油總技術顧問、中國工程院周守為院士擔任組長,中海油研究總院首席工程師李清平、徐正海、魏澈、曹硯峰、郝蘊,中海油渤海石油研究院資深工程師鄒劍,重慶市安全生產科學研究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劉國勇,重慶科技學院孔松濤教授、胡文金教授參與了項目評審和論證。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院長戚志林教授主持評審會。

會上,戚志林首先介紹了項目背景及製造方案的前期論證情況,裝置製造協作方北京永瑞達科貿有限公司邢義良總經理介紹了海上稠油熱採及GAGD技術實驗室大尺度三維物理模擬裝置的詳細設計方案。以周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在聽取詳細匯報後,從注入流體的多元化、溫壓系統達到超臨界條件、高壓艙的大尺度、本體模型的高仿真、流體分布的可視化和實驗操作的高度自動化等方面對方案進行了詳細論證。他對實驗室建設前期工作的推進情況和製造方案的設計情況給予充分肯定,認為該裝置的研製方案方向正確,實施可行。此外,他還就實驗室後續建設和「十三五」重大專項理論與技術研究提出許多建議。

最後,戚志林感謝評審專家組的支持和幫助,表示將根據專家意見,與協作單位共同努力,進一步優化設計方案,細化技術指標,紮實推進實驗室建設,確保達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建設目標。同時,將以實驗室為平臺,以「十三五」重大專項為載體,組建高水平跨學科科研團隊,深入開展稠油熱採理論與技術研究,為中海油稠油及油砂的熱採開發提供強力支撐。(通訊員:張波 嚴文德 向祖平)

中國高校之窗

相關焦點

  • 【在行動】重慶科技學院:建首個「大三維」重稠油開採模擬裝置
    記者 李星婷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消息,大型圓柱體,長4米、直徑1米;內部溫度高達425攝氏度,壓力達35兆帕;可模擬任意井型的重稠油開採環境……這個「大三維」超臨界多源多元熱流體重稠油開採物理模擬實驗裝置,是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歷時4年自主研發的。這個裝置,可從線性、平面、立體3個維度,模擬高溫高壓環境下重稠油的流動,從而攻克相關開採技術難題。
  • 建大型開採模擬裝置,重慶這所高校重稠油開採技術如何「走在前面」?
    大型圓柱體,長4米、直徑1米;內部溫度高達425攝氏度,壓力達35兆帕;可模擬任意井型的重稠油開採環境……這個「大三維」超臨界多源多元熱流體重稠油開採物理模擬實驗裝置,是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歷時4年自主研發的。
  • 重慶科技學院重稠油開採技術研發國際領先——
    記者 李星婷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首席記者 李星婷大型圓柱體,長4米、直徑1米;內部溫度高達425攝氏度,壓力達35兆帕;可模擬任意井型的重稠油開採環境……這個「大三維」超臨界多源多元熱流體重稠油開採物理模擬實驗裝置,是重慶科技學院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學院歷時4年自主研發的。
  • 一文帶你了解擁有千億級市場的光熱稠油開採太陽能EOR技術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利用太陽能聚光集熱技術來提供稠油熱採所需的熱能,亦即「太陽能EOR技術」,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能源技術,隨著電力和天然氣價格的逐步上漲,綠色環保的太陽能EOR技術將迎來勃勃市場生機。
  • 百色學院物理與電信工程系實驗室——百色學院
    中國高校之窗百色學院物理與電信工程系設有基礎物理實驗室、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面向鋁工業人才培養實訓中心等三個實驗室機構,設備總資產1170多萬元。一、基礎物理實驗室基礎物理實驗室建立於1983年,該實驗室2002年通過自治區「普通高等學校基礎課教學實驗室」合格評估。
  • 中國科大與三維家共建「先進位造聯合實驗室」
    11月2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科學學院與三維家宣布共同建立「先進位造聯合實驗室」。聯合實驗室將融合雙方的技術優勢,對家居產業在設計、製造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產生重要影響,有力推動家居產業的數位化升級。
  • 京津三家科研機構共建空間機械與熱物理技術聯合實驗室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從天津高新區獲悉,航天五院518所近日與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籤署合作協議,共建空間機械與熱物理技術聯合實驗室。航天五院518所所長馬海全表示,518所將以技術創新需求為紐帶
  • 科學家在實驗室製造微型超新星激波:模擬粒子加速
    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創造了微型的超新星激波,希望解決一個困擾科學家已久的宇宙之謎。當恆星死亡並以超新星的形式爆發時,會在周圍的等離子體中產生強大的激波,將宇宙射線或高能粒子噴射到宇宙中。激波就如同粒子加速器,可以使高能粒子的噴射速度達到接近光速的水平。然而,科學家還沒有完全了解激波是如何加速這些粒子的。
  • 中國石化取得氫氣純化技術新突破-工程機械動態-中國路面機械網
    採用大連(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燃料電池車用氫氣純化技術的500標準立方米/小時側線裝置,近日在高橋石化一次開車成功,產品氫氣純度99.998%以上,遠高於燃料電池車用氫氣國家標準,標誌著中國石化氫能產業鏈發展取得又一重要突破。燃料電池車用氫氣要求純度不低於99.97%,對硫、二氧化碳等14種雜質含量要求十分苛刻。
  • 超臨界水燃燒技術
    應用於高濃度有機廢水及汙泥的無害化處理         高濃度有機汙染物的高效、徹底去除是超臨界水熱燃燒技術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截止目前,已有大量學者對水熱燃燒對汙染物廢物的處理效果進行了研究,並評價了其技術特點。
  • 天津大學空間機械與熱物理技術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
    10月8日,北京空間飛行器總體設計部、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天津航天機電設備研究所在天津大學衛津路校區籤署合作協議共建空間機械與熱物理技術聯合實驗室。儀式上,天津大學機械學院院長王天友與周佐新、馬海全代表各方籤署合作協議,金東寒、張洪太共同為聯合實驗室揭牌。金東寒代表學校對航天五院給予學校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
  • 學術簡報︱振蕩浮子式波浪能轉換裝置的全電氣化模擬
    天津大學電氣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中國北方車輛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方紅偉、宋如楠、姜茹、胡玉潔,在2019年第14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分析了一種不具有封閉環形纜繩結構的振蕩浮子式波浪能轉換裝置(WEC)的運行原理,引入似變壓器阻抗變換器模擬繩纜,採用全電氣化模擬的方法建立系統的電路模型
  • 追蹤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趨勢
    2020-05-12 近日,美國能源部(DOE)宣布將投入900萬美元啟動一項獎項競賽——「美國製造挑戰:太陽能海水淡化獎」,旨在推動太陽能光熱海水淡化技術
  • 武漢巖土所在乾熱巖熱儲改造技術研發中取得進展
    我國中深層地熱開發的兩類基本熱儲包括傳統的水熱型和乾熱巖型。傳統的水熱型地熱能開發相關技術已經成熟,目前的技術難題在於砂巖熱儲的自然回灌效率較低。能否開發乾熱巖取決於建立大體積人工熱儲(>1km3)的能力,其需要產生大規模的裂隙網絡,既保證有大面積的換熱通道進行長期的熱能提取,又避免採熱井發生過早的熱突破而導致採熱效率降低。在深井(約>5000米)、高溫(>150°C)和高地應力的硬巖(即花崗巖)中建造複雜的裂縫網絡,取決於壓裂前地層中天然裂縫分布、地溫場、應力場和巖石物性等特徵和熱儲激發技術和激發方案。
  • 國內首個油田構造物理模擬實驗室投入試運行
    歷經三年的建設,國內第一個油田構造物理模擬實驗室於近日在勝利油田地質科學研究院投入試運行。 勝利油田地質構造異常複雜,被形象地稱為「地質大觀園」。這個實驗室的運行,改變了以往僅靠地質資料分析、認識地質構造的老做法,可以使地質人員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勝利探區地質構造成因,從而對勝利油田地質構造的成因機制及在不同應力作用下構造的組合樣式有一個更加深刻的掌握,對加強地質基礎研究、加大創新力度、指導油氣勘探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   構造物理模擬實驗裝置的原理是利用相似性原理模擬地質構造變形過程,對構造形成機制、構造演化過程進行分析。
  • 中科院乾熱巖熱儲改造技術研發取得進展
    (>1km³)的能力,其需要產生大規模的裂隙網絡,既保證有大面積的換熱通道進行長期的熱能提取,又避免採熱井發生過早的熱突破而導致採熱效率降低。可實現在不同級別天然裂縫和非均質性地層中水力裂縫的扭轉、相交和穿越等的數值模擬;開發的基於CPU和GPU異構的並行計算程序,可實現多物理場強耦合條件下百萬級自由度數值仿真計算的高效和精確求解
  • 法國人造太陽核心裝置中國製造
    近日,中國製造再一次驚豔世界。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擔的法國託卡馬克WEST裝置關鍵部件——全鎢偏濾器項目已經全部竣工,將交付給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磁約束聚變研究所,安裝WEST裝置上。
  • 一種砂箱物理模擬實驗裝置及其模擬實驗方法
    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砂箱物理模擬實驗裝置,這種砂箱物理模擬實驗裝置的走滑底板驅動裝置的步進電機通過減速箱連接梯牙螺杆,無牙螺杆與梯牙螺杆同方向平行設置; 傾滑底板驅動裝置是由液壓缸設置在傾滑底板與實驗臺底座之間構成,液壓缸上端與傾滑底板鉸接,液壓缸下端與實驗臺底座通過直線導軌滑動連接;
  • 「智引」走進重點實驗室(25)
    針對深層-超深層油氣生成和保存下限等關鍵科學問題,基於大量物理模擬實驗和地質綜合研究,系統認識了不同源灶和途徑的生油氣潛力、時限和動力學機制,建立了深層多途徑複合生氣理論。明確了塔裡木盆地深層液態烴保存的溫度和深度下限,提出液態烴裂解是四川盆地深層高-過成熟常規氣和頁巖氣聚集的重要途徑。
  • 安徽理工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位造技術中心在合肥掛牌成立
    安青網訊6月28日下午,安徽理工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位造合肥分中心(先進位造技術中心)在合肥合鍛智能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安徽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郭永存、副校長鄭明東,合鍛智能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建文出席儀式。郭永存和嚴建文共同為中心掛牌。